本书记述了张国宝在担任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期间 ,一些被称为世纪工程的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的动议、决策、建设情况,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谋划和科学民主决策过程,包括给国务院的报告、给中央领导同志的建议与发表的相关文章62篇和许多珍贵历史照片。这一时期正是我国改革开放走过的40年历程,这些文稿翔实记录下了这一时期辉煌的建设成就。收录的文稿全部为其自己撰写。通过对这些世纪工程决策论证建设实施过程的回顾与梳理,作者以自己的亲身实践总结了这些重大工程项目从动议比选争论到决策实施运营的曲折历程、宝贵经验和深邃思考。这些经验和思考对中国未来重大工程项目和关键行业更好地科学规划与决策实施,具有重要启迪借鉴意义。同时,本书从决策实施者的视角对改革
《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为北京大学著名历史学家吴宗国教授主编的,由中国古代史各方向专家集体写作的一本官僚政治制度通史,对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监察机制、中央官制、地方行政制度等进行了简明扼要而又全面的论述。 书中从官僚政治制度的起源开始,一直写到帝国官僚政治制度的终结,时间上涵盖了从秦汉到明清整个中国古代历史时期。宋元以前部分没有作全面的铺叙,而是根据各个时期的特点,重点探讨一些问题。明清时期文献材料更加丰富,对当时的官僚政治体制和运作机制做了比较全面细致的描述。
在逆全球化浪潮汹涌、美国对华打压围堵持续升级的今天,传统多边合作框架正加速失效,国际秩序面临系统性解体,全球局势陷入巨大的不确定性。《论单边开放》直面这一时代剧变,从中国内外部环境的结构性变化及人工智能革命的背景出发,首次提出并系统阐释 单边开放 战略的内涵要义、理论逻辑、对中国自身发展以及全球治理的巨大意义,同时冷静剖析进一步实施所面临的现实挑战及应对之策。作者提出,单边开放是一种主动、包容又灵活的战略选择,它不是对西方规则的全盘接受,亦非狭隘的独善其身,而是一种以自主改革推动国际博弈的破局思维,是当下中国应对全球化逆流,在复杂国际环境下实现国家自主发展与国际合作辩证统一的关键战略与创新实践。
本书系统化地阐述了作者对中国企业家领导力的研究和思考。作者所创建的领教工坊在促进企业家彼此沟通交流的 私人董事会 方面进行了多年实践,作者本人作为 领教 角色,与众多企业家做过深入的交流,他将这些实践中的发现和心得都做了总结,并在本书中加以阐述。 作者在全书中贯穿的主旨,是希望中国的企业家们,以对长远事业、有利国计民生的实业、自我实现和超越的热爱之心,战胜人性中的贪嗔痴,战胜内心隐藏的种种恐惧。同时,作者本人也通过此书,表达了他面对中国管理研究和实践的种种难关,战胜内心恐惧,以热爱之心坚持探索管理和企业家领导力之路的信念。
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领导中心,解放战争的总后方。党中央在延安的十三年,是光辉战斗的十三年,是成就伟业的十三年。本书以图说史,以延安时期500余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为主体,辅以翔实、准确的史实,全面、系统、生动地展现了延安时期的辉煌历史,以更直观的方式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胜利的千秋伟业。本书的照片经过精心挑选,并得到一定程度的修复,照片大多很清晰,作者团队还对照片进行了仔细考证,本身就有较高的史料价值;此外,对照片的解读以时间为序,以一个个的小故事展开,历史脉络清晰,能让读者对这一段历史既有宏观的认识,又可以对喜欢的历史片段进行细细品读,同时语言很生动,可读性强。
八旗是清代特有的政治组织,亦是清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佐领原系女真人行军、围猎的临时组织,清太祖、太宗将其改造成集军政、民政于一体的基层单位以管理部众,并授予部分皇亲、部落首领、功臣世代管理之权。随着归附日众、人丁滋生,世袭佐领逐渐成为八旗佐领的主体。本书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和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满文档案为基础,对八旗佐领承袭制度进行初步考察,以揭示世袭佐领的出现、发展,承袭规则的演变和实际应用对清王朝和八旗世家的意义。
本书精选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珍贵影像,它们出自数百位新华社记者对时代的真实记录,珍藏于中国照片档案馆。本书分为城乡巨变、经济之脉、当家作主、科技强国、大国工程、民生画卷、英雄楷模、文化记忆、体育强国、强军之路、命运与共、美丽中国等十二篇,以专题的方式呈现出新中国成立70年来各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的不平凡历程。其中既包括承载历史变迁的重大事件、重要时刻,也包括记录时代风貌的经典场景、精彩瞬间,还包括反映民生变化的微观视角、寻常事件,这些鲜活的影像,传递新中国70年来的家国记忆。 全书图文并茂,生动呈现,以铜版纸全彩印刷,具有阅读和珍藏价值。
本书回答了一个经济学家和经济史学家都未能完全回答的重大经济学问题:经济持续增长的原因(而不仅仅是条件)究竟是什么?本书书名来源于马克斯 韦伯的经典论著《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在此, 资本主义精神 指的是追求赢利和持续发展的经济意识。通过对英、荷、法、德、日、美等率先进入经济腾飞阶段的国家的历史考察,作者指出,现代化的、以增长为导向的经济背后的动因或 精神 并不是对 理性经济行为人 的解放,民族主义才是现代经济发展背后的伦理动力。民族主义使大众为了民族的声望而义无返顾地参与了无止境的竞争,并因此导致了经济竞争现象的发生。
本书从历史维度、理论维度、实践维度对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内涵外延、本质特征、时代要求、政策依据进行系统阐释。在对全国102所高校师生进行相关问卷调研、深度访谈、实地走访的基础上,以系统论的视角揭示了当前我国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弱点、难点和盲点。结合实践探索建立了一套集目标价值、内容方法、过程管理、基础保障于一体的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创新、推进思政课内涵式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本书是一部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文论集成,收入一系列关于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研究阐释性学术理论文章,反映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和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逻辑,重点阐述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对于深刻认识和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总目标、重大原则,以及改革开放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学术价值。
基层人大是基层国家权力机关,是地方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大制度的活力与潜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层人大在一线的不懈探索。陈高宏主编的《基层人大工作的规范与实务》正是对基层人大工作实践的探索与思考。 本书作为基层人大工作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的归纳与总结,顺应了推动人大制度建设和实践创新的时代要求。 本书内容均源自全体作者自身的探索与感悟,既有对人大工作理念的提炼,又有对人大工作要点的把握,还有对人大工作具体流程的梳理与创新,贴近现实、针对性强。 本书立足人大工作的法定性与专业性要求,围绕价值观、方法论、操作层等方面系统展示了新时期基层人大工作的规律和特点,并力求内容与表述的完整、准确与规范。 本书兼顾思想性与操作性,可供全国基层人大机关开展工作时参考,也可供人大代表和社会公众了解人大
《中国青年运动一百年》以1919年五四运动为起点,记述百年来中国青年围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的历史主线,生动展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青年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前赴后继的奋斗历程,探讨中国青年运动由自发到自觉的客观必然性,揭示青年与国家、青年与社会互动关系的生成与演进。 全书包含时代背景、党的领导、团的组织、青年参与、逻辑分析五个方面的内容,框架结构清晰、史料信息翔实、表达方式新颖,较为完整地梳理和总结了中国青年运动的发展历史和发展规律,对于团干部知史鉴今、提高意识形态工作和群众工作本领,对于广大团员青年读史明今,自觉坚持党的领导,听党话、跟党走,把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具有促进作用。
城市更新是践行 人民城市 重要理念、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旧城复兴的重要载体。本书作为一本蓝皮书,从政府、企业、社会等多个视角,从成效、做法、经验等多个维度,重点对2023年上海城市更新的总体情况进行总结和呈现(部分工作延续到2024年前期),既概要地进行工作内容的描述、成效的总结和创新举措的提炼,也有生动的典型案例分析,还有对重要观点、重要课题、更新联盟、信息系统等的专题总结和呈现,并附录了2023年的主要政策、优秀案例和大事记等内容。
本书着眼于从整体上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别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进行全面深入的论述,讲清楚有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为各级党政干部、各级党校师生和各类高校师生提供了一本系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学术著作和基本教材。全书共分为三篇十七章,分别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非常全面的论述,反映当前国内学术界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的*水平。
本书在论述北宋蓝田《吕氏乡约》生成背景、历史价值等的基础上,结合对明代其他重要乡约文本的比较分析,总结了明代乡约发展的原因、内容设置、变化趋势、乡治效果等,指出在专制政府的倡导和推行下,明代的乡约将皇帝圣谕、教民榜文、国家律法以及保甲、社仓、族规、家训等整合在一起,逐渐形成了一个集社会教化、民间救助、社会控制于一体的乡治体系,在维护乡村社会秩序和实现王权专制政治体系的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鉴于中国乡村社会的特殊性,深化对传统乡约文化及其实践的研究,不但有助于中国特色社会治理理论的建构,而且还能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提供思想资源。
.
本书紧密围绕国家应急管理体系的规划与构建,引入战略管理思想,构建全面应急管理战略理论,为我国应急管理的战略规划和长期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和智力支持。本书在深化突发事件全面应急管理理论的基础上,立足中国国情,积极借鉴国内外应急管理研究与实践先进成果,将研究视域聚焦于越来越复杂化、非常规和非传统化突发事件的发展态势、影响程度及演化规律,提出全面应急管理战略,从而将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构想,主张制定长远的应急管理战略规划,开展全面应急管理战略工程建设,并夯实应急管理理论基础;同时将战略思想应用于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构建国家应急管理战略理论体系,超前谋划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规划,大力提升应急管理综合能力,以期及时高效应对新形势下的各类突发事件。
2021年是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二十周年。通过成员国的协同努力,上海合作组织为维护欧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且开创了地区合作的新模式,实现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创新。本书通过研究上海合作组织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重要问题,如大国互动与上海合作组织的关系、中亚成员国与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合作的进展与局限、上海合作组织扩员后面临的新形势等,不仅对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深入分析,而且在推进上海合作组织研究的学理化水平方面作了初步尝试。
China's historic shift- from a nation emerging from theshadows of decades of diplomatic and economic isolation to a majorplayer in the world arena - was by no means certain when Zhu Rongjitook the helm as Premier in 1998. Deng Xiaoping's reform policies,begun in 1978, had set the nation on the path toward rapiddevelopment and modernization, and opened the door to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and trade. By the late 1990s,however, this direction was challenged by a host of troubles: anoverheated economy threatening inflation, redundant state-ownedenterprises, creeping corruption, and a gaping disparity betweencoastal and inland economies. The harder, more fundamental reformsneeded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were yet to be tackled. It wouldtake a very committed and strong-minded reformer to bring aboutthese often politically difficult changes. To usher China into anew age of international responsibility, it would take a leader whocould communicate especially adroitly and comfortabl
作者通过对英国、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等6个国家的调查,率先指出了西方发达工业社会中民众价值观的重大代际转变,从而开辟了一片新的研究领域,即 物质主义 价值观向 后物质主义 价值观转型的研究领域。英格尔哈特认为,这一价值观转型是一场更为广泛的文化转型的组成部分,而且这场文化转型正在逐步改造这些社会的政治生态。该书运用了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一个国家民众的需求层次结构,是同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化程度、以及人均受教育水平直接相关的。在那些不发达的国家,生理上的需求和安全的需求是压倒性的需求,很少有较高层次的需求。而在西方发达工业社会里,由于二战之后的经济繁荣和持久和平,经济安全已经被年轻一代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年轻一代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强调自我表达与
本书从当代中国视角,通过新的思想和学术资源对19世纪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儿童和青少年文学叙事共同体进行全面、系统的共时性考察。本书主体内容包括时代变迁中的从量变到质变的童年观发展进程;有自觉意识的英国儿童文学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清教主义的宗教童年叙事;以纽伯瑞童书出版事业为代表的追求较强故事性的图文叙事;维多利亚时期具有儿童本位和艺术自觉特征的童年叙事。维多利亚时期的儿童和青少年文学叙事成就斐然,影响深远,成为契合儿童审美意识与发展心理的童年文学表达,主要包括以狄更斯作品为代表的现实主义童年叙事和以刘易斯 卡罗尔作品为代表的幻想性童年叙事、女性作家群体的童话叙事、儿童幻想叙事、少年校园叙事和少年历险叙事。这一儿童文学黄金时代产生了大量经典作品,具有独特的双重性,既能满足少年读者审
25年来,从理论探索到实践论证,作者以原汁原味的方式,展示了在不同时期对国际区域一体化发展、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特别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全面、系统的研究和分析,以及一系列观点和建议。 为什么区域一体化已经成为推动全世界的城市发展与经济发展的主旋律,有没有国际实践和成功经验?为什么要推动形成大都市圈或城市群发展模式,全球大都市圈和中国大都市圈有何异同?为什么要充分认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机理、特征、启迪,有何重要意义?为什么要推进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并且上升为国家战略?为什么要推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建设,其主要作用在哪里?长三角与上海、长江经济带及全国其他地区如何联动发展?为什么长三角未来要真正成为区域发展共同体,又如何实现?如此等等,都能在本书中找到一定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