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1946年6月,国民党当局发动全面内战。战争初期,在我军粉碎了国民党妄图速胜的企图后,国民党军队改行重点进攻陕北和山东解放区,延安陷入危急。面对国民党胡宗南等部的进逼,毛泽东和党中央作出了主动撤离延安的战略抉择。自1947年3月起的一年多时间,中共中央开始了艰苦的陕北转战,成功实现了战场形势由被动到主动的历史性转折。 本书是国内研究中共中央转战陕北最全面、最详尽的成果之一。全书以恢宏而不失细腻的笔墨,描绘了人民战争的波澜壮阔,再现了战斗现场的惊心动魄,讲述了转战途中的千钧一发,展示了党中央谋篇布局的高瞻远瞩。历史雄辩地证明:一场战争乃至一个党的胜败,最终取决于人心的向背。
《实践论》和《矛盾论》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代表性著作,为中国共产党人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极高的理论价值和重要的现实意义。为配合全国对“两论”的学习活动,李达写作了《 实践论 解说》、《 矛盾论 解说》以及相关系列文章。这些著作和文章在当时对于帮助人们学习毛泽东哲学思想、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水平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新时代,将它们重新结集出版,对于帮助广大干部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看家本领”、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下做好各项工作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书是陈赓大将的日记,在陈赓同志去世二十多年后才首次与读者见面。出版以来受到读者的广泛欢迎和好评,邓小平同志还亲自为本书题写书名。书中记录了他从1937年到1952年的戎马生涯。战火洗礼、风雨飘摇,这本日记得以流传下来与读者见面,弥足珍贵,它真实记录了我军高级将领陈赓同志在战争中的睿智、在生活中的情趣以及对党和革命的忠贞。令人遗憾的是长征无日记,陈赓同志自己也对这段记录的缺失悔憾不已,但身处革命年代的历史境遇中,能够有这样的文字流传于今,对我们今天的读者已经是莫大的幸事了。书中还附有陈赓同志1944年在中央党校学习期间书写的自传,以及陈赓同志的书信和手稿,非常珍贵,具有很高的可读性和收藏性。
......
......
《中国共产党百年法治大事记》全面系统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探索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辉煌历程,全面展示百年来党领导法治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突出反映百年来党为推进国家法治建设作出的重大贡献,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深入学习理解党的百年法治探索奋斗史提供了宝贵资料、生动教材、权威辅导读物。
暂无内容简介。。。。。。
党章是党的总章程,是党的根本大法,是党员领导干部增强党性修养的根本遵循。学习党章是每名共产党员的基本功,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必修课,是走上新的岗位的党员领导干部的第一课。 本书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问题导向,从历史和现实相贯通、国内和国际相关联、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宽广视角,重点讲授了党员领导干部在党章学习中普遍关注的十二个专题,即为什么要学习《中国共产党章程》、二十大党章修正案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党章总纲重点难点解读、党章条文重点难点解读、党的领导理论的党章依据和基本内容、读懂党章中的党内民主与民主集中制、从党章看党内监督的战略性制度创新、构建维护党章权威的体制机制、十二大党章的历史地位和开创性贡献、十九大党章修正案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从百年党章发展解读中国共产党
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是每个领导干部经常遇到的重要课题。决策作得对不对、事情办得好不好,根本和前提在于想得正确不正确、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科学不科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从根本上看,其方法论依据就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科学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本书坚持文出有源、论出有据,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科学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的主要内容作了全面论述,对其形成发展及特点作了系统梳理,对怎样学习作了深入阐释,有助于我们确立并优化科学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从而正确地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论述和指示精神,从这一新理念的提出过程、理论意涵入手,既对完整的制度程序,也对完整的参与实践进行全景式的梳理;对当代中国的国体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新型政党制度、人民政协制度、协商民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制度优势和治理效果进行分析,也对人民群众广泛、真实、有效的参与实践进行总结;从民主与法治、民主权利行使和理性有序参与的良性互动等角度,结合中国式民主的世界意义,进行深度分析,特别是从西方之乱与中国之治的对比中,透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价值、理论价值、时代意义,从而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道路的自信心和自觉性。
党的纪律学是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任何一门学科的独立性。首先取决于它有特定的研究对象,或者说具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研究对象。党的纪律学是以党的纪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系统的新兴的学科。党的纪律现象是党的纪律在发展、变化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形态和联系。党的纪律观念、纪律规范、纪律关系、纪律行为、纪律教育、纪律检查、纪律处分等纪律现象,客观存在于党的纪律活动的事件和过程,都是党的纪律学研究的对象。这些纪律现象都是直观的、感性的、具体的、丰富的,有自己的涉及领域、发展思路和存在意义,每时每刻都在具体的历史条件下、在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中创造和拓展自己,为党的纪律学研究的发展和繁荣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对于党的纪律现象的研究,重要的不是探讨什么是纪律现象、有哪些纪律现象,而在于探究其本质和意义
......
《守住底线:69封廉政家书》为书信体,以一位兄长的名义,写给在地方做官的弟弟。 每篇或用一则历史“微典故”,或用一件身边“微事实”启发为官做人的道理。既弘扬中华传统道德文化,又结合对领导干部从严要求“新常态”。书信因蕴含作者对已故兄长的怀念,时有家事乡情穿插其间,故文笔朴实,感情真挚,亦教化亦抒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