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辑录了毛泽东 1936、1939、1965和1970年同斯诺的4次谈话以及毛泽东同海伦·斯诺、詹姆斯·贝特兰、斯坦因、 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等人的多次谈话和有关谈话的背景资料。以上谈话均为毛泽东口述,1936年谈话还经他本人审阅过。这些谈话讲述了毛泽东自己的革命经历,对当时的许多重大政治问题阐明了自己的观点,并作了科学的预见,十分难得,极为重要,公开发表后引起轰动,在国内外广泛流传,影响了几代人,至今仍然是认识、研究这位伟大巨人的重要依据。
中国共产党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上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经济现代化创造了世所罕见的成就奇迹,推动着中华民族从 站起来 、 富起来 到 强起来 的沧桑巨变。要实现政党领导与国家经济等各方面建设的良性互动,需要进一步深化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和领导能力的研究。本书从政党与经济现代化、发展中国家经济现代化的历程、中国进入现代化建设的新发展阶段三个维度全面梳理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理论基础,深刻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经济的实践探索,展望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经济工作的新战略。
习近平在2021年2月赴贵州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时强调,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必须抓好基层治理现代化这项基础性工作。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统筹推进乡镇(街道)和城乡社区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性工程。 十四五 时期,进一步完善基层治理体系、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中之重。 本书紧密结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文件精神,坚持问题导向,围绕党全面领导基层治理、基层政权治理能力、基层治理体系、基层治理形态、基层治理平台、基层工作队伍、社区服务体系、基层减负八大现实重点任务,阐释了 十四五 时期基层治理
家庭的幸福和谐,在于优良的家风。对于党员干部来说,清廉家风是对家人好的馈赠。中华文明中自古以来就有建设优良家风的传统。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应该继承先贤们的家国情怀,把建设清廉家风作为自己的重要使命,用清廉家风涤荡歪风邪气。 全书分为十章,包括传家需清, 好家风才有好家庭;修德为上,以贪为耻传清廉家风;俭朴为本,崇俭抑奢传勤俭家风;无欲则刚,淡看名利传淡泊家风;公道正派,刚正不阿传正直家风;遵纪守法,不碰腐败 高压线 传守法家风;自律自省,以身作则端正家风; 细定家规,严加约束杜绝家庭腐败行为;嘉言懿行,垂教后辈坚守廉洁底线;共防贪贿,构建家庭防腐铜墙铁壁。
红色圣地小向导大眼福星,跟随***的足迹,带你探访35个(组)重要党史纪念地,生动讲述红色圣地背后的故事,尤其是新时代以来的新发展新变化。全书以漫画、连环画、历史图片、现代图片等各类图照,立体呈现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和 红色足迹 ,向青少年讲明白中国共产党是怎么走过来的,揭示 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 。本书既有历史感、现场感,又有趣味性,是一本适合青少年阅读的党史通俗读物。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许多理念,对中华民族共同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它们是怎样产生的?具有怎样的当代价值?本书出入经史子集,为读者梳理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个倡导 12个词的方方面面,告诉读者如何理解这些词的内涵和当下的价值,进而坚定理想信念,知之信之,信之行之。 富强:《尚书》中就有 裕民 惠民 的观点。 民主:早在《尚书》中出现: 天惟时求民主。 文明:早出自《周易 乾卦》: 见龙在田,天下文明。 和谐: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 自由:孔子自述一生自我修养的经过,就是儒家追求自由的一个写照。 平等:儒、道、墨、法家理念都凸显了平等的价值和意义。 公正:出自《荀子 正论》: 上公正,则下易直矣。 法治:法治精神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爱国:《战国策 西周》就曾提及 周君岂能无爱国哉
本书汇集了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举办的七场 新时代青年论坛 的研讨成果,青年学者们围绕中国国家治理这一主题,各展所长、碰撞思想、共同献计,深入探讨 如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实践,如何深入阐释国家治理现代化思想 等重大问题,内容涵盖中长期发展规划、新时代的数字治理、金融治理、社会治理、区域与城市治理、共同富裕与中等收入群体、国家治理现代化等方面,深入浅出地分析如何以 中国之治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如何在 十四五 时期开好新局等问题。
暂无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 本书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从党支部基础工作入手,以词条的形式详细列举了党支部的工作内容、工作标准和工作流程,以及党支部工作常用文书撰写规范,内容详实,图文并茂,是国有企业基层党支部开展工作的得力帮手,对于推进基层党务工作标准化、流程化和制度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书既是指导基层党务工作具体实践的参考书、工具书,也是各类国有企业党务工作培训很好的教材。
本书主要从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等相关方面阐释中国式现代化,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背景、内涵、特征等内容,展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理念、布局、方针政策,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生态、国防、外交等。通过对精选的常学常新、阐释型、答疑解惑型等100个关键词,进行细致的梳理,以展现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凸显新时代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力求全面系统、简练有层次。本书可读性、实用性强,是一本深入透彻认识中国式现代化的有益参考读物。
本书紧扣1922年至2022年中国共青团成立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历史事件、重要会议、重大决策、重大活动、重要任务,立足共青团基本知识,按照时间先后顺序,通过600个问题展现了中国共青团百年发展历程。问题设计合理,答案准确,内容翔实丰富,文字生动简练,同时附有两套难易适度的知识测试题,是广大团干部、团员和青年学习共青团知识的普及读物,是广大团员、青年开展团支部活动和团课学习的有力帮手,是基层团组织和青年组织开展团史以及团的知识学习活动和知识竞赛活动的参考读物。
十四五 规划纲要将 加快数字发展,建设数字中国 作为独立篇章,围绕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提高数字政府建设水平以及营造良好数字生态,勾画出了未来五年数字中国建设的新图景。本书从算法想什么入手,试图想更多算法所未想。本书从多角度、多学科系统的介绍了算法的特征,从社会科学角度回应了算法问题。不仅是一本专业性的学术著作,也探讨了算法技术在具体领域中的诸多应用实践,可以作为专业研究者和关心这一热点话题各行业人士的参考书。
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是应对当前复杂形势、完成艰巨任务的迫切需要,也是年轻干部成长的必然要求。本书围绕领导干部抓落实能力提升展开论述,提出要从讲政治的高度认识抓落实,要聚焦初心使命提升抓落实能力。本书是中央党校教授关于抓落实能力的专门著作,理论阐述透彻、观点新颖、案例丰富、资料翔实、方法实用,为广大党员干部提供了有益参考。
《实践论》和《矛盾论》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代表性著作,为中国共产党人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极高的理论价值和重要的现实意义。为配合全国对“两论”的学习活动,李达写作了《 实践论 解说》、《 矛盾论 解说》以及相关系列文章。这些著作和文章在当时对于帮助人们学习毛泽东哲学思想、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水平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新时代,将它们重新结集出版,对于帮助广大干部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看家本领”、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下做好各项工作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书是一本通俗理论读物,精选《人民日报》《求是》《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的总结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理论文章40余篇。本书分为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理论创新、坚持独立自主、坚持中国道路、坚持胸怀天下、坚持开拓创新、坚持敢于斗争、坚持自我革命共十章。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对于我们党迈向新征程、实现新目标、创造新伟业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本书有助于广大党员和领导干部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宝贵历史经验,为创造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的伟大成就积蓄磅礴力量。
本书聚焦“美”“实”“效”“协”“共”五个字,深刻阐释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生动实践,传递鲜明观点:中国经济长期向好之势不可逆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不可逆转。
本书简介 本书 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 ,紧扣党内法规与党支部书记及委员日常工作实践,对怎样当好党支部书记及委员给出了定位,明确了要求,系统阐述了党支部书记及委员开展工作的规范流程及工作方法,对加强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特别是书记队伍建设,提高其发展经济、改革创新、依法办事、化解矛盾、做群众工作等能力具有指导意义,是新时代党支部书记及委员培训学习的读物。
本书忠实地记录了新中国凯歌行进前三年经济恢复的伟大成就,以及1953年开始至1956年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艰难历程。书中对经济恢复、总路线的酝酿和提出,“巩固新民主主义秩序”的主张,邓子恢的重要政策思想,反“右”倾到反冒进作了认真的评述。对知识分子的改造运动,电影《武训传》的批判,高岗、饶漱石事件,梁漱冥的“九天九地”,潘汉年、杨帆事件等的历史背景及事实作了详细探究。它对共和国重大历史事件和问题的来龙去脉研究得很深,生动揭示了我国过渡时期战略转轨的深刻经验教训。该书资料丰富翔实,是一部开拓性、权威性、学术性及可读性兼备的专著,可以使读者得到宝贵的知识和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