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世纪以来,腐败已成为公共机构的特征。然而,直到最近它才成为持续的科学分析的对象、本书作者约翰纳·伯爵·兰斯多夫是德国帕骚大学经济学理论讲席教授,同时是透明国际的高级研究顾问。作为对这门发展中的学科的重要贡献,兰斯多夫的研究显示,深入研究制度经济学有助于更好地认识进行腐败交易所必需的制度以及那些有助于抑制腐败的制度。他认为,比起通过惩治来进行遏制,腐败行为者更容易受其他因素的影响,例如作为腐败犯罪搭档的投机主义,以及落得不可信任的名声的危险这就暗示了一种新颖的反腐败策略——“看不见的脚”——由此,腐败搭档的不可信任性带来了诚实和良治,即使是在缺乏良好意图的情况下也是如此、本书结合了跨学科的理论研究和一流的实证研究,对于关心反腐败改革的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来说,可谓十分宝贵的资源
应对和解决腐败问题是实现当今世界政治文明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本书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坚持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全面梳理中国共产党八十多年来开展反腐倡廉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活动,在总结优良传统与汲取宝贵经验的基础上,从清晰的历史流变中,对新时期我国反腐倡廉建设的现状与趋势作出准确判断,既提供了当前我国反腐倡廉建设的合理借鉴,也有助于读者感受我国政治文明的历史进步。
廉政建设与网格化管理已成为国家治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二者的融合程度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基层廉洁政治生态的基本走向。《廉政建设与网格化管理研究》一本书运用治理理论和权力交往媒介理论,阐述基层廉政建设与网格化管理融合的内在逻辑,并以此为逻辑起点,论述基于网格化管理的廉政内涵、演变轨迹,阐述基于网格化管理的廉政主体结构、运行机制、基本模式,提出了构建基于网格化管理的纪检监察制度、党建制度和社会监督制度的基本思路。对于当前廉政建设的网格化管理工作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本书从政治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等学科多角度、全方位地对各种焦点腐败问题作出了深层次的性解读,不仅对处于初级阶段的、不完善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腐败的新特点、腐败产生的原因与规律、反腐败为何是“长期的、艰巨的和复杂的”等作了符合国情的科学研究,还在如何进行反腐败问题上给我们的社会开出了“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