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立足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概述新时代十年中国外交发展历程、成就经验基础上,通过对战略机遇期和全球化转型的深入剖析,重点论述当前中国外交面临的挑战问题及战略选择,归纳中国外交的基本理念与新思路新主张新方案,审视中国现行外交布局,厘清中国外交的多目标战略与战略排序,明晰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外交的使命任务。本书对于彰显中国外交的独特风范和世界情怀,展示中国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大国责任与担当具有一定意义。
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项目批准号:19ZDA261)阶段性成果,北京外国语大学2020年度 双一流 建设重大标志性项目结项成果。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发展时期。在交通方面,除了汉代以来传统丝路的利用以外,新的交通线得以开辟和利用;在交往方面,与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建立起通交和贸易关系;在交流方面,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的内容都大大拓展而更加丰富。本书分十章介绍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丝绸之路。章总结了近四十年来魏晋南北朝时期关系史研究;第二、三章分别介绍了北魏和南朝萧梁时期的中西交通;第四章论述了3 6世纪草原丝绸之路的利用;第五、六章以宋云、惠生西行求法和朱应、康泰出使扶南探析了海上丝绸之路;第七、八、九、十章分别探讨了域外器物、植物、动物和香料的输入与中古社会。
《国防教育图集》用全景式手法勾勒出中国国防教育的基本框架。图集由“的祖国”、“国防斗争历程”、“军事思想”、“永远的丰碑”、“迎接新挑战”、“筑起新长城”共6篇组成,每篇既可独立成章,又相互有机结合,图文并茂,相得益彰。
《国防教育图集》用全景式手法勾勒出中国国防教育的基本框架。图集由“的祖国”、“国防斗争历程”、“军事思想”、“永远的丰碑”、“迎接新挑战”、“筑起新长城”共6篇组成,每篇既可独立成章,又相互有机结合,图文并茂,相得益彰。
本书阐述了以联合作战使用为核心、以企业服务为焦点、以云计算为关键、以网络空间安全为首要目标的优选一体化作战,充分反映了从以网络为中心转向以数据为中心的美国国防部战略思想的总体框架。本书以总体框架为背景,全面地、系统地阐述各个核心构成要素及其基本功能。
本书是探讨中国崛起的力作,主要探讨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型国家”崛起对的意义。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型的国家”,以其大国韬略与智慧、超大型体量和超丰富的传统,其崛起不可阻挡,注定具有自己的特色,这些都将给世界的政治经济格局带来原创性的贡献。
总管内务府大臣为清代特有之内廷机构——内务府的高长官,其游走于内、外廷之间,在清代政治史上有着重要历史地位。本书从员额、出身、任职背景、多重身份、行走班次、职掌范畴等方面,勾勒出这一群体的基本特征,并从其历史迁延中管窥清代职官制度的整体发展趋向。本书还以内务府大臣为主线,围绕他们的职能权限、与户部的财政纠纷及清末内务府改革之争等议题,探究内、外廷之关系,揭示清代“家国之分”在理念和实践上的分野。
《有趣的时代:美国应如何处理中美关系》,作为资深的外交官,傅立民的职业生涯可以说与中国密不可分,作为亲历了中美关系从解冻到战略合作、从冲突频发再到合作与竞争并存的 活化石 之一,作为一位睿智理性敏锐的长者,他的这本书脱不开历史大背景,但是更重在现实和未来。在分析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本书作者提出了一个现在和将来几十年内都非常重要的战略性问题:在财富、权势、声望都在向中国转移的时代,中美两国应该如何管理中美关系?应该坚持什么样的原则和战略?
本丛书是国内第一套参政党建设研究的丛书,具有几个明显的特点:第一,在理论支撑上,尝试学科交叉。丛书在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前提下,尝试将政治学、社会学、历史学、法学等学科的理论框架和分析方法运用到多党合作与参政党建设理论研究中,提出了不少新的理论概括和新的理论观点。第二,在研究方法上,注重实证研究。丛书强调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个案研究等方法,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思考对策。第三,在组织形式上,注重开放研究。研究中心自成立之日起,就确立了“开放搞科研”的理念和思路,提出在充分挖掘中心专职研究人员潜力的基础上,限度地整合利用社会力量和社会资源,扩展思路和视野。通过聘请兼职研究员、课题招标、召开理论研讨
人民日报社评论部编的《人民日报任仲平100篇》收入1993年以来人民日报刊发的任仲平(即“人民日报重要评论”)文章100篇。书中的任仲平文章,以“大国大党大报”的独特基调,就事关时代发展的大命题、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大事件展开评论,多次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表扬,被认为是人民日报政论优势的集中体现。
本书对民国时期具有重要影响的外交家、外交学者及具有代表性的外交刊物进行了比较全面的专题研究,逐个梳理了相关人物的外交思想,从而呈现了民国外交思想发展的整体面貌。书中各章涉及的主要人物分别是王正廷、蒋作宾、颜惠庆、黄郛、张群、王宠惠、孙科、郭泰祺、宋子文、傅秉常、王世杰、张忠绂、周鲠生、王芸生,后两章是对这一时期有代表性的外交刊物《外交评论》《外交月报》的研究,刊物中的许多作者,实际上也是当时外交界与言论界具有相当地位和影响力的人物。
民主,又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和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民主与法治、人权等相结合,已成为举世公认的政治文明的同义语。世界各国历史一再演绎证明,民主共和取代专制独裁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民主政治于当今世界,已成为几乎所有国家和人民的美好愿望和共同追求,成为现代政治的普遍形式和衡量政权合法性及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成为各国政党团体、图书报刊、广播电视、电子传媒等使用频率的概念之一。全世界几乎所有国家都公开声称自己是民主国家,可见民主已引起全人类的高度关注和充分肯定。 《求索民主政治:王渊潭书房札记》探讨的是,作为国家政治制度、意识形态和公民权利的民主政治概念,以及置围绕这一概念形成的民主政治理论与民主政治实践。
随着全球经济。体化进程的加速,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合作也越来越密切。然而工业革命后,国家之间的经济发展程度出现了分化。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出不平衡的状况,贫富差距逐渐扩大,因此,国际援助应运而生。为了帮助贫困国家摆脱贫困,国际援助机构通过低息或无息贷款、技术援助、债务减免等手段,帮助贫困国家依靠工业化和技术发展,逐步实现自主发展,以促进受援国经济发展。中国的对外援助开展较早,但是受到数据可得性的,援助的效果依然不够明确。基于此,《中国对外援助分布与援助效果的统计研究》从受援国经济发展、贫困状况和贸易发展三个方面实证分析中国对外援助的效果。结果显示,中国对外援助可以显著降低受援国的贫困水平、促进受援国经济发展,同时,“促贸援助”的方式可以使受援国走上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
本书对上海侨务工作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提供近期新的上海侨务工作动态、理论研究和政策建议,重点对上海侨务工作规律和特点进行总结分析,从不同侧面分析国情、世情、侨情以及市情的发展变化对未来一段时间的上海侨务工作的影响。本书还紧紧围绕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对侨务工作在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助推中国文化走出去以及服务“科创中心”建设等方面的作用和抓手进行分析。
本书作者以自己40年的外交实践经历为积淀,以札记的形式独家回忆记录了其出使委内瑞拉期间与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的亲密接触与交往经历,讲述一位国家元首与一位外国使节的交往过程。告诉大家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富于传奇色彩的拉美政治史上的领袖级人物。全书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委两国的关系交往历史阶段。
人民日报社评论部编的《人民日报任仲平100篇》收入1993年以来人民日报刊发的任仲平(即“人民日报重要评论”)文章100篇。书中的任仲平文章,以“大国大党大报”的独特基调,就事关时代发展的大命题、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大事件展开评论,多次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表扬,被认为是人民日报政论优势的集中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