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为 金冲及文丛 中独特的一卷,与文丛中金冲及先生的其他个人著作不同,它源自于他40年前对新中国外交重要人物乔冠华的深度访谈记录整理。1981年,在撰写《周恩来传》的过程中,金冲及先生广泛搜集资料,乔冠华作为关键受访者之一,分享了大量珍贵的回忆。如今,这份尘封四十年的访谈资料经过精心整理,终于得以出版,向读者呈现了一段生动的历史。 从1981年6月至11月,金冲及先生在乔冠华位于史家胡同的寓所中进行了七次深入的访谈。乔冠华以其亲历者的身份,详细回顾了1950至1975年间在周恩来总理领导下的新中国外交工作,重点讲述了朝鲜停战谈判的幕后故事、日内瓦与万隆国际会议上的外交风采,以及尼克松访华等中美关系转折的关键时刻。其口述内容细腻入微,尤其是关于朝鲜停战谈判的复杂细节与中美关系破冰的始末,为研究新中国外
《说不尽的外交》是中国第九任外交部长李肇星的***外事回忆录。作者全面回顾了自己近半个世纪的外交生涯,记录了与各国政要的私人交往、应对各种外交问题的丰富经验,并首次披露美国炸馆事件、 911 恐怖袭击、中美汇率博弈等重大外交事件背后的内幕。 中国外交真相 《说不尽的外交》披露了中国若干重大外交事件的决策和谈判过程,包括中俄边界谈判、中日围绕历史问题的外交斗争,在联合国的涉台外交斗争等幕后细节,揭示了历史背后的真相,并*次系统阐释了中国外交的布局、本质、原则及新内涵。 外长的成长之路 李肇星首次在《说不尽的外交》中回顾自己如何从一个使馆随员,经过历练和考验,一步步担当重任,成为外交部长的历程:多次留学未遂;肯尼亚七年献青春,莱索托*次做 一把手 ;联合国开会乐趣多(日本大使睡着了,美国外交官愤
本书是2014年 2018年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发布的《中日关系战略报告书》五年合集。每年度的报告书由中日两国学者共同研究并撰写,以报告书为媒介打造中日两国学者、智库长期合作交流的机制化平台,既注重建言献策的政策性效果,也注重从中长期、战略性视角考察研究对象,其间注意国际体系、国际关系理论变迁变化的观照,体现出大学智库的研究特色。年度报告书已形成系列化,即由点到面形成变化轨迹,将为后人留下考察史实与认识之间的张力与规律提供方便与空间。
礼物自古以来就是国际关系的一部分,它们可以作为友谊、道歉或权威的象征。布鲁梅尔探索了历代赠送的50件外交礼物,解释了这种政治艺术的巨大复杂性 通过必须符合收礼者自身利益和性格的礼物,为送礼者打造品牌。法国国王路易十五和路易十六使用塞弗尔瓷器,而奥斯曼苏丹则喜欢荣誉长袍。在某些情况下,收礼人毫不掩饰他们想要的礼物。约公元前1350年的《阿玛尔纳书信》记录了赫泰王子齐塔与埃及法老的通信,他想送给法老16个人,并强烈暗示法老想要一些黄金作为回报。从特洛伊木马到埃及的方尖碑,再到自由女神像,这本丰富的全球史为全球政治的奇特细节和壮观场面提供了新的视角。
自20世纪以来,随着报纸、电视等多媒体的出现,公众舆论成为影响内政外交政策的一大重要因素。然而很长一段时期内,公众舆论的涵义难以界定,且在国际史研究领域受到忽视。本书详细分析了五个案例,包括:英国公众舆论与1919年的巴黎和会、法国公众舆论与20世纪30年代的绥靖政策、美国公众舆论与越南战争、全球公众舆论与南非种族隔离政策的终结、欧洲公众舆论与欧洲一体化进程,试图说明公众舆论是如何对外交政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作者特别指出,公众舆论具有独特的两面性,一方面容易受到引导与利用,另一方面也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他希望通过本书鼓励学者和学子在其各自的历史背景下更多地关注公众舆论这一日显重要的研究领域。
本课题成果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的专家团队合力完成。 本书共分七章,第一章 中国式现代化 ,第二章 新哈萨克斯坦 ,第三章 政策沟通 ,第四章 设施联通 ,第五章 贸易畅通 ,第六章 资金融通 ,第七章 民心相通 。
本书采取案例分析的方法,即以冷战与新中国对外政策之间互动为基本框架,重点分析有关时期的重大事件,包括新本书采取案例分析的方法,即以冷战与新中国对外政策之间互动为基本框架,重点分析有关时期的重大事件,包括新中国对外政策的提出、中苏同盟的缘起、抗美援朝战争、援越抗法、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等等,揭示新中国外交思想、对外政策、对外关系等的基本特点,以及这些特点与同一时期冷战进程之间的相互影响,特别是对东亚地区冷战格局的重大影响。中国对外政策的提出、中苏同盟的缘起、抗美援朝战争、援越抗法、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等等,揭示新中国外交思想、对外政策、对外关系等的基本特点,以及这些特点与同一时期冷战进程之间的相互影响,特别是对东亚地区冷战格局的重大影响。
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世界希望听到更多的中国声音。
本书作者为著名国际关系学者杨洁勉。全书分为 发展轨迹 战略谋划 理论建设 三部分。作者简要总结了中国外交的发展历史,对奥运外交、世博外交等重要外交领域进行了学术研究和学理阐释;从中国传统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国内外环境变化、应对全球性挑战和提出引领性战略倡议等角度,论述和分析了中国外交战略的发展;立足于中国外交所处的实际环境,坚持中国优秀传统思想理论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体系做出贡献。
This book pools the common wisdoms of academic think-tanks of China and Belarus,especially focuses on the latest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China and Belarus, the prospects and progress of China-Belarus industrial park, the connectivity of China and Belarus in the Belt and Road, as well as theChina-Belarus pragmatic cooperation in economy, trade, production, investment, digital economy and so on, shows the significance and demonstration effect by realizing win-win cooperation and sharing of development resultsthrough co-building the Belt and Road between China and Belarus.
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为了挽救革命,1927年8月1日,周恩来同地按照党的决定,和朱德、贺龙、叶挺、刘伯承等同志一起,领导了南昌起义。该书以丰厚的史料和广阔的视野,从国共两党高层人物的复杂心态着手,艺术地再现了南昌起义的来龙去脉,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开创军史的艰难历程。作品文史交融,气势恢弘,生动传神,读来悲壮感人而又能激起当代人更深的思考。
本书是 欧亚历史文化文库 中的一种。这部《俄蒙关系历史档案文献集》主要记录了俄国当局,特别是俄国西伯利亚等边境城市17世纪与我国卫拉特蒙古和喀尔喀东蒙古等边疆民族的交往事件,其中包括被卫拉特各部俘虏后返回俄国的各种人员(包括商人)的报告以及俄国边境当局盘问当时前来贸易的中国边境地区的和中亚地区的许多民族群众的记录和报告。所以,这类档案文献是当时最细致、最真实的关于内陆欧亚,包括中国西北边疆有关地区的重要史料文献。填补了17世纪前期和中期卫拉特蒙古历史的诸多空白,一是,卫拉特蒙古诸部与明、清政府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关系;二是,卫拉特蒙古诸部与周边诸族的交往与纷争;三是,卫拉特蒙古诸部,特别是准噶尔部、土尔扈特部与沙皇俄国,以及中亚诸部族的关系;四是,卫拉特蒙古的社会结构、生产
从前,贾思勰写了《齐民要术》,徐光启写了《农政全书》,今天就惟有《华北的农村》可以一飨天下。 这本书除了以希为贵,内容上还“以富为贵”。总论之外,第二章讲农事,第三章讲园艺,都给人(尤其是“我们城里的年轻人”)以大开眼界的感觉。而第四、第五,以两章的篇幅讲谷物;第六章分五十个类别话蔬菜,让人有抑制不住的过一把农村瘾的冲动。最后一章“炊爨”,推出了华北农村的传统食品五十多种,真是诱人的美不胜收。
2014年9月出版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近日由中央宣传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会同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外文局修订,改称《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由外文出版社面向海内外再版发行。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收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闭幕后至2014年6月13日期间的重要著作,共有讲话、谈话、演讲、答问、批示、贺信等79篇,分为18个专题。截至目前,该书以中、英、法、俄、阿、西、葡、德、日等24个语种、27个版本面向海内外出版发行,受到广泛关注和好评,为广大干部群众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国际社会了解当代中国和中国共产党提供了重要文献。 为帮助国内外读者系统了解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2017年11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出版发行。
《百年变局与中国政治学的时代化:清华政治学的探索》一书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时代背景,以清华大学政治学在推动中国政治学的时代化中发挥的作用为主线,全景式地呈现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政治学系过去几年的研究成果,以期形成清华政治学在中国政治学发展中的整体形象。该书内容以文章主题分类,具体分为“巨变的时代”“传统的再认识”“经典议题的再聚焦”“研究范式的更新”“研究方法的拓展”几个部分。作者包括张小劲、景跃进、任剑涛、谈火生、杨雪冬、孟天广等学者。
《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发展报告》分为两个子系列:《年度综述》和《前沿报告》。《年度综述》按一级学科分类,每年度发布,《前沿报告》每三年发布,并都编撰成书陆续出版。学科《年度综述》内容包括本年度国内外学科发展*动态、重要理论观点与方法、热点问题,代表性学者及代表作;学科《前沿报告》内容包括学科发展的总体状况,三年来国内外学科前沿动态、*理论观点与方法、重大理论创新与热点问题,国内外学科前沿的主要代表人物和代表作。
中国与琉球的关系源远流长。中国**历史档案馆藏有大量清代中琉关系档案,涵盖的文书种类有宫中朱批奏折、军机处录副奏折、上谕档、内阁题本、表文、起居注、内务府咨文、移会等。丰富翔实的档案史料,真实地展现了清代中琉友好交往的史实,为中外史学者的研究提供了弥足珍贵的清代中琉关系档案史料。 《中琉历史关系档案》采用编年体例,由中国*历史档案馆整理编纂而成,该书在原有基础上,逐件摘写内容提要,注明原书出处,一体单栏影印,以方便读者的查阅使用。
在21世纪,我们需要一种完全不同的视角看世界。在全球化时代,美国的成功同样取决于其邻国的成功。新兴经济体(如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和其他国家)带来了新的利益格局,全球化造就了大量的非国家参与者,如公司、银行、对冲基金、激进主义者甚至恐怖主义者——它们都拥有各自的利益。作者强调了与重要发展中国家建立密切联系的重要性,以及大国在全球协议、规则和制度中应该发挥的作用,认为世界各国(尤其是现在的发达国家)应该通过聚焦于一些重要的、相互关联的国际问题——贸易和金融、能源、安全、移民、健康、环境和贫困问题,在政策方面做出重大调整,以强化目前的国际机构(包括北约、世界卫生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等)的作用,并使其现代化。作者全面解析了全球化和新的国际大趋势及其内在联系,提出了大胆的建议,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