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制裁是当今世界上常用的非战争制裁手段,被广泛应用于解决反恐、核扩散、军事冲突以及其他外交危机问题。但是,经济制裁也引发了关于其有效性、人道主义影响、合法性、道德问题的争论。本书作为美国权威智库彼得 乔治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重要研究成果,对20世纪的大量经济制裁案例进行了研究分析,对影响制裁政策的因素进行考察,致力于寻找出,在哪些情况下使用经济制裁*有可能推动和促进某国实现其对外政策的目标,从而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指南。本书自1985年首度问世以来,已经有三个版本,得到广泛引用,被誉为 国际经济和国际政治学界探讨经济制裁问题的*权威资料 。
本书讨论了从古代到20世纪国际政治概念的变革。除了一些在该领域耳熟能详的主题,如独立主权国家之间的关系、国家利益的冲突以及对自然法的一般解释,本书还探讨了一些虽不太为人熟知,但却影响了国际政治思想发展的概念,如文明之间的区别、民族文化与野蛮社会,以及一些关于种族差异与帝国主义的理论。本书所探讨的核心国际政治思想家包括修昔底德、马基雅维利、霍布斯、康德、马克思和摩根索,同时还包括一些较少受到研究的学者,例如希罗多德、波普 因诺森特四世、赫德、康斯坦特、齐默恩。 本书的写作风格生动有趣、深入浅出,是每一个有兴趣了解国际政治的人的理想入门读物。
长期以来,欧洲一直被视为地区一体化的典范,欧盟在国际贸易、气候变化等区域和全球治理领域,凭借其设计国际规则、建构规范认同的能力成功地影响了国际关系和国际秩序。本书首先从权力的概念出发,认为欧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 大国 强国 ,它不再适用于权力政治的逻辑。进而,对欧美、欧俄关系和欧洲治理、全球治理进行了深入分析,论证了世界政治的多重维度,得出一种较为中立和谨慎的结论:欧洲规范性力量并非没有出路,尽管面临地缘政治环境压力,欧洲的规范性工具和治理经验仍然具有不可小觑的 软权力 。
原名《豪斯霍弗将军的世界:行动中的地缘政治学》,出版于1942年,直到今天,此书仍然是美国陆军学院的基础教材之一,却一直未引起我国学界的注意,很可能由原书名误导,因而中文版书名定为《地缘政治学的世界》。 除导言和总结之外,全书主体内容包含六章,每章结构一致:前半部分为作者多尔帕伦的评述,后半部分为其评述所依据的经典文选。*、二章论及 何谓地缘政治学 、 地缘政治学的 理论 ,第三到六章分别讨论地缘政治学与世界政治、经济政策、人口政策以及战争的关系。至此,地缘政治学的方方面面均有涉及。
近一年多来,乌克兰乱局,卢布危机,日元欧元暴跌,美军撤出阿富汗;而同一时间中国也频繁出手 东盟自贸区的建立,中美洲运河开凿,一带一路高调推进,亚投行创建 世界格局迎来大洗牌。在全球事务上,各个地区和国家奉行着各自的秩序规则,结果导致了国际局势的紧张、混乱和无序。 基辛格认为,地区秩序观之间的冲突是当今重要的国际问题。在本书中,他系统梳理了各地区的战略逻辑和地区秩序观 欧洲的均势秩序观,中东的伊斯兰教观,亚洲多样化文化起源下形成的不同秩序观,以及美国 代表全人类 的世界观 从文化、宗教、地缘等综合因素解读了这些不同秩序观的形成、冲突和合作,并结合网络科技等当前新的战略要素,解析了当下时局的挑战与机遇。他不仅将视野拓宽到全世界,而且将时间拉长到400年,集结了他60年外交生涯的理
本书构建了“地位困境、制度互动与重叠的区域主义”的理论分析框架,对1992年至2019年间湄公河地区区域国际制度的发展历程与相关国家的角色作用进行了系统的事实梳理和案例分析,发现湄公河地区内中等国家之间、地区内外大国之间面临“一山不容二虎”式的地位困境,成立各自主导的区域国际制度、推动制度互动可以为相关国家提供平行或嵌套的地位供给,缓解各国的地位困境,并最终导致该地区形成了重叠的区域主义。本书的研究结论有助于揭示泰国、越南等湄公河国家在区域合作中的重要性和能动性,并在理论和实践上优化中国在湄公河地区的战略谋划和战略行为。
美国媒体对中国西藏报道的政治基调与美国政府对华政策演变一脉相承。19世纪末至 二战 ,美国反对任何一个世界强国瓜分中国,主张维护中国的国家统一与领土完整,所以我们看到,《纽约时报》在英国第二次入侵西藏时,发表文章称, 任何大国占领西藏都意味着对中国国家统一原则的破坏,而保持中国完整这个原则是对国务卿海约翰远东政策的基本遵循 。但 二战 结束后不久世界进入冷战,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美国对华政策发生重大转变,开始利用 西藏问题 遏制中国。与之相适应,美国媒体的涉藏报道发生微妙变化,如1950年西藏和平解放前夕,美国媒体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解放西藏为 入侵 ,与冷战时期美国政府的西藏政策高度契合。与此同时,我们看到,政治框架下的美国媒体在以批判的视角审视中国西藏政策时,对美国政府的西藏
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版并试点注册制工作是中国资本市场深化改革的一项重大尝试。上海证券交易所资本市场研究所围绕设立科创版及试点注册制这项重点工作,从理论基础、总体制度建设、境外市场支持科技创新情况、股票发行制度以及境外科创公司成长等五个方面研究总结了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的内在机理和境外市场的实践经验,以期为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崛起大国的国际合法性及其合法化战略事关崛起成败。本书结合不同历史时期崛起大国的战略实践,揭示了崛起大国国际合法化战略发挥作用的条件与机制,重点分析了中国崛起进程中的国际合法化战略实践及其缓解崛起困境的战略效果。本书对于认识崛起国家的国际合法性与合法化战略和如何提升我国在崛起进程中的国际合法性,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学术价值,可为关注大国崛起和中华民族复兴的读者提供重要参考。
20世纪80年代是冷战时期美苏对抗的*后十年。 在此期间,苏东阵营内部*亲西方传统与反苏民族情 绪的国家 波兰,正经历着政局的急剧动荡,成为 美国打开苏东阵营的缺口。由吕香芝*的《打开缺口 --美国对波兰政策研究(1980-1989)》以美、苏、波 三国解密档案为资料基础,将这一时期美国三任政府 对波兰的政策放在美苏争霸的国际背景下,详细阐述 和剖析了美国在波兰统一工人党政权崩溃的过程中发 挥的作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挖掘了苏东剧变、冷 战结束的深刻原因。
20世纪90年代初,古巴社会主义因苏东剧变陷入内外交困。进入 和平时期特殊阶段 后,古巴先后经历了危机管理、艰难复苏、思想战和模式更新等历史阶段。面对不断变化的世情、国情和党情,古巴共产党始终坚守古巴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试图从模式更新的理论化与制度化入手,寻求古巴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机遇与新阶段。当前,古巴模式更新面临着政治、经济、社会及对外关系等多重考验。本书试图通过梳理苏东剧变后古巴社会主义的发展脉络,总结古巴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与模式更新的基本经验与特点,探析古巴社会主义面临的全球化挑战和更新前景。
本书立足于学术界相关研究成果,利用美国政府的解密文件,以1955-1963年美国对老挝政策及其变化为主线进行考察,运用冷战史新研究 本土革命与外部因素 新的研究范式开展研究。*,根据档案文献,厘清1955-1963年美国对老挝政策的缘起与变化的具体过程,揭示其中的本质特征。第二,通过比较研究,详细披露美国和苏联在解决老挝危机问题上的博弈。美苏两国虽然达成了通过政治途径解决老挝问题的共识,但没有根本解决老挝问题,暴露了冷战的实质所在。第三,通过对 本土革命与外部因素 的考察,研究老挝各派势力在摆脱和利用国外势力过程中对大国政策的牵制作用。
中国的 十三五 规划将在全球治理体系的迅速变革中展开。中国既必须清晰认识和自觉适应这种变局,以消除其对于中国发展的不利影响,也应当积极参与并主动带领这种变局,使之成为促进自我发展的必要国际条件,为此必须自觉推进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的全方位构建和治理能力的革命性提升。甚至可以说,通过内外兼修而构建起既能带领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又能有效适应和成功带领全球治理变局的中国治理体系,发展出真正 治国、平天下 的能力,既是中国和平崛起的必要条件,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标志。
本书立足于历史学角度,在认真分析文献与吸取前辈学者的学术成果基础上,力图从外交、法律与医疗等方面对业已存在的美国毒品控制体系的相关内容加以梳理,首次将联邦层面上*为重要的禁毒外交政策、禁毒法律体系以及成瘾医疗揽括为基本内容,重新构建了美国毒品控制模式的立体式框架。以此框架为据,在梳理早期联邦毒品控制模式间相互能动关系的同时,还将深入挖掘该模式实施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全面展示 禁止 理念基础上美国联邦毒品控制模式的价值取向,进而为理解现行的美国 毒品战争 提供一个有价值的学术参考。
本书分为总报告、分报告、专题研究、中加关系和调查研究五部分,深入分析和预测了2016~2017年度加拿大国内政局发展、外交事务、经济管理、社会政策、反恐政策等热点问题,重点研究小特鲁多政府执政*年来的多边主义和全方位外交、中加关系等热点和关键议题。书中通过政治、经济、外交、社会等不同领域来整体呈现加拿大年度发展状况,内容丰富,具有很强的动态性和前瞻性。
本书分为总报告、专题篇、创新篇、外交篇、中以关系篇、附录六个部分,聚焦了2016年以色列的社会状况、经济发展与政治局势,对以色列的社会福利体系、替代能源开发与利用、高等教育体系、以色列智库的主要关注点等进行了专题研究,从 以色列2028 愿景、高科技产业、创新竞争力及中以创新合作等方面分析了以色列的创新创业,并重点关注了以色列与土耳其、印度、俄罗斯等国家的外交关系以及 一带一路 倡议下中以关系的新走向。
本书以 后美国时代的中东格局 为主题,分析了西亚北非陷入动荡以来中东格局的变化与调整,重点聚焦大国在中东的战略博弈新态势及其对中东格局所产生的影响。书中特别就美国、俄罗斯、欧盟、日本和印度等大国的中东政策进行了专门的深入研究。
本书由总报告、中国与中亚、中亚与世界、热点问题、地区形势、国别形势六部分组成,除中亚五国外,增加了南高加索地区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三国形势的分析和介绍。书中突出 中国与中亚 这一主题,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对2016年以来中亚和南高加索地区的形势、热点问题、重大事件以及各国基本国情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展望未来一段时期中亚和南高加索地区政治经济与安全等问题的发展趋势。
周颂伦著的《文明视野中的日本政治》讲述了:文化心理融入文明成果的内部,通过书中列举的六个典型事例,可以清晰窥见日本民族的文化特征在不同场合下的呈现。脱亚入欧是近代日本国家政策的文化精神;统帅权独立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