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的比较政治学研究更多地把目光转向对 现象 的具体研究时,本书难能可贵地保持了对 规则 的关注。作为一本比较政治学领域的经典著作,本书系统介绍了国家的政治、行政、立法、司法等多项基本制度,涉及政治文化、政治参与、政治传播与政策制定等重要情境,并讨论了政党、选民与利益集团等关键行动者。通过对政府与政治领域中关键结构、情境与行动者的全面论述,作者绘制了关于政治的规则图景。同时,还对政治学关键概念与基本研究范式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介绍,为读者对 规则 的理解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本书呈现了跨越地理和文化界限以比较各种形式的政治组织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有助于读者理解政府与政治体制的运转以及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政治模式。通过阅读本书,读者既能对比较政治学的主要理论、方法与议题形成框架性认识,又可尝试
本书在共同体的视角中对人的共生关系作出新的观察,并提出了面向后工业社会的建构方案。作者以权利、正义、自我、他人、承认、认同、共识等概念为经纬线,编织起了人类共同体演进的丝帛画卷,并努力揭示人类走向未来的方向。 面对20世纪后期以来的 全球风险社会 ,本书所提出的合作共同体建构之设想,努力规划社会治理变革以及全球秩序重建的道路。该书认为,对于人类社会的解读,可以从共同体的视角出发。也就是说,人类社会是以共同体的形式出现的。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共同体的形式和性质是不一样的。从这一视角出发,该书建构了 家元共同体 族阈共同体 合作共同体 的共同体进化理论,力求揭示人类社会演进规律。
我国2006年破产法的颁布,在某种程度上开创了破产法律实践的新局面。而其中破产重整程序的出现,更是使得我国破产法的着眼点由单纯的债务清算转向了对债务人的拯救和社会整体利益的保护。对比相关国家的较低重整成功率,我国这十余年的破产重整实践呈现出两个显著的特色,一是有大量的困境上市公司选择适用破产重整程序;二是在上市公司的破产重整实践中,到目前为止尚未出现一起失败案例。针对这一实践中的 中国特色 ,本书将政府行为和利益平衡作为上市公司破产重整计划的研究视野切入点,在此基础上对上市公司破产重整计划的制定、表决、批准以及执行四个主要环节所涉及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思考和探讨,并尝试解释上市公司破产重整高成功率的 中国特色 缘由,探求我国上市公司破产重整计划相关立法在将来可能完善和改进的方向。
本书聚焦于科技政策与就业政策之间的冲突与消解,探讨在新一轮技术革命背景下,如何促进科技与就业的良性互动。本书采用 结构-过程-效应 分析框梨,揭示政策文本、执行过程及社会效应中的冲突表现,并探究冲突的深层原因。研究发现,政策冲突源于信息障碍、信任壁垒、部门本位和利益博弈。为消解冲突,本书提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分布式协同策略,旨在通过技术赋能和制度保障,实现政策间的精准联动。本书为理解政策冲突提供新视角,并为政策协同提供实践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本书以消费者权利的法律保护为主线,在对消费者权利的概念和性质深入辨析的基础上,对消费者权利保护的法律路径及其中国实践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全书分 消费者权利的概念分析 、 消费者权利的私法保护 、 消费者权利的公法保护 和 消费者权利保护的中国实践 四编,共计二十章。
本书从社会工作理论的建构及在实务中的应用人手,全面介绍了西方现代社会工作理论,对心理动力、危机干预和任务中心模型、认知行为理论、社会发展和社区发展,以及女性主义社会工作等各理论流派的主要思想及应用做了具体的阐释。 本书力图在内容覆盖上反映文化多元化,吸收了一些非西方的社会工作思想及理论,并就每种理论的实务议题及其概念展开讨论,同时给出具体案例及评论。本书是一本融理论性、实务性和操作性于一体的经典教科书。
本书较为系统、深入地研究了政府公共服务质量评价体系问题。在阐述政府公共服务质量评价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的基础上,分别就基本物质保障服务质量、基本安全保障服务质量和基本生活意义保障服务质量的评价进行了阐述,并就政府公共服务质量评价体系设计等问题进行了分析。这不仅可以丰富政府公共服务质量评价的理论,也可以为政府公共服务质量的评价提供方法和指南,具有较好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工会工作全书》共计十五章,书中力求以生动、浅显、通俗的语言对工会干部如何做好日常工作加以详尽的阐释和解读,并借助可操作性案例实施引导,以期对基层工会组织工作有所启迪和帮助。内容着眼于真实性、趣味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资料全面详实,阐述细微透彻,论证科学缜密,是工会干部日常业务工作不可或缺的指导性工具书。
本书以30年从基层到总部各级机关的亲身经历,紧贴机关工作实际,阐释机关工作的特点和奥秘,传授做好机关工作的方法和技巧。全面、系统、准确、透彻,兼具理论性与指导性。不仅帮助“新机关”尽快入门,也帮助“老机关”全面提高,更可以帮助企业管理人士提升管理能力和技巧,堪称“机关生存技术手册”。
本书从青少年概念人手,深入探讨了青少年概念的法律界定特点,并在比较各国对青少年概念的异同的基础上,力求给青少年作一个科学的法律界定。然后,探讨了青少年犯罪的发展现状及其原因,并从立法和司法的角度介绍和分析了如何预防青少年犯罪的一系列对策建议,以期更能全面地推动我国预防青少年犯罪领域的研究和立法工作不断深入。
本书论述了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置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尤其是如何消除两者之间的“真空”或误会。通过对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置从理论到实践的系统阐述,并着重区分了两者不同的教育模式和教育内容,令我们能清晰地区分出两者的不同,同时又理解两者相互协同相互支持的关系。主要的目在于说明应急管理者需要具备管理的概念和原理基础,而大学教育课程对于应急管理者而言非常重要和必要。应急管理理论是由一套独特概念和原理组成的,它与应急处置当中运用的各类专业技能完全不同。应急管理者更多的是进行概念、原理,以及管理实践的学习,但在涉及具体的各种应急处置的技能时,还需要专门的、针对性的培训。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置在应急管理的四个阶段准备、响应和恢复、减缓当中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应急管理通过预测预警、沟通、协调、策划、后勤
《现代西方公共行政思想简史》系统追溯了自古希腊、古罗马尤其是中世纪以来西方公共行政主流思想的发展和演化,综合运用理论实证、历史社会学和分析性叙事等研究方法,“以论证史”、“以人证史”,勾勒了一幅现代西方公共行政的思想谱系,是从事政治学、公共行政教学研究的学者、公务员的参考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