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讲述青年毛泽东 寻道 历程的小传。毛泽东并不是天生的马克思主义者,青年时期的 马克思转向 在其思想发展历程中极其重要。本书通过讲述毛泽东前28年的人生经历,深入解读他是如何积累知识、形成个性、提升方法、转变思想、清算自我,一步步成长为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实现 马克思转向 的。毛泽东的 寻道 历程,也表明了马克思主义植根中国并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是自然演变的,也不是外来强加的,而是长期上下求索、比较鉴别、实践检验的结果,是历史必然性和主体能动性相结合的结果。
东方风来满眼春 ,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先后发表一系列谈话,使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以南方谈话为理论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如火如荼。本书以邓小平视察南方为主线,依托丰富的一手文献和当事人的回忆资料,全景式地展现南方谈话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深远影响,深刻刻画邓小平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总设计师的鲜活形象。
内容简介: 本书从大量毛泽东书信中辑录百余封书信,按 国是家,没有国哪有家 立党为公,不谋私利 不忘恩情,彰显仁德 不忘师表,敬老尊贤 不忘故友,诚实友善 以民为本,倾听呼声 关爱卫士,平等待人 伟大父爱,严禁特殊 不忘初心,坚守信仰 胸怀中国梦,践行价值观 十大主题,分门别类,编撰与书信关联的故事,展示了毛泽东的自然观、社会观和人生观,在表现毛泽东合理处理与亲朋好友关系的同时,集中反映了毛泽东伟大的共产主义信仰,其核心主旨是体现毛泽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中华民族复兴崛起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价值观。 全书既表现了毛泽东作为伟人崇高伟大常人不可及的一面,也自然而然地表现了毛泽东作为一个讲故旧道义重亲情伦理的平凡人的一面,表达了毛泽东深层悠远的思想感情,读来亲切隽永,意味深长,深受教
毛泽东同志在茶陵县、醴陵县、炎陵县等株洲地区早期的革命活动是其整个早期革命活动非常重要的部分之一,研究分析梳理这段史实对更加深入理解毛泽东思想从初步形成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书立足一代伟人毛主席16次到株洲的珍贵足迹,重点记述毛泽东同志围绕党的建设、人民军队建设、人民政权建设、土地革命、革命道路探索等诸多方面,在株洲进行的一系列伟大首创性革命实践,凸显这一系列革命实践对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大历史贡献,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夺取中国革命的全面胜利和建立新中国的重大历史意义,以及对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价值。
《中国之魂 小平出山》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在 文化大革命 这一 特殊历史时期 的曲折历程和邓小平在 文化大革命 这一 特殊历史时期 的 特殊经历 , 以及粉碎 四人帮 后邓小平恢复职务,至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期间的重大 历史 人物和事件。
本书系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朱向前多年来研究毛泽东其人其文其诗的重要成果。作者以大量文献为依据进行深度解读,融诗入史,化史入诗,诗史合一,在分析毛泽东诗词艺术风格的同时,将诗词创作的时代與环境相结合,探及更深层次的毛泽东性格、智慧、魅力并追根溯源中华传统文化的奇光异彩。 同时,作者对流传的近百首毛泽东诗词进行了甄别和筛选,最终选取了62首诗词进行笺释和赏析,是较为完整的毛泽东诗词解读版。
本书记录了从1964年到1990年,邓小平会见外国元首和中外记者时的谈话内容,涉及中国的改革开放、对外交往政策、台湾问题、香港问题、西藏问题、对*的评价等问题。
本书记录了从1938年到1987年,邓小平参加的有关会议,并对邓小平在会议中所作的重要讲话、对一些政策问题的阐述、处理民生要务的方法和态度等进行了详细的叙述和评析。
《可歌可泣的诗篇:毛泽东与东北抗日联军》由辽宁社会学院地方党史研究所著。
成功者必有智慧,成大功者必有大智慧! 邓小平15岁投入大潮流——1919年五四运动以来兴起的爱国主义潮流;18岁投入大事业——中国共产主义事业;23岁当“大官”——中国共产党中央秘书长……最终成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中国改革开放事业和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领袖——总设计师。邓小平的成功大智慧,并不玄深陷晦,但充满了大胆略、大智慧和大毅力。一个16岁的乡下孩子,和一般大或大不了多少的同学漂洋过海;一个25岁的青年,代表中国中央,前往广西领导革命;一支60万大军的统帅人物之一,要对70或80万敌军发起歼灭战;一个并没有受过正规军事教育的总前委书记,要统筹指挥“百万雄师过大江”;一个“三=三落三起”的政治人物,义无反顾地领导中国这个世界人口最多、国情最复杂的国家进行改革开放……这一切韵一切,无不充满风
《邓小平讲话实录》记述了邓小平从革命战争年代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他的历次讲话,尤其是他讲话中改革开放这一主张,对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其中,《演讲卷》记录了从1943年到1988年邓小平的历次重要演讲。内容涉及国家建设、干部选拔、军队国防、财政、教育、党内思想等诸多方面。时至今日,在党的十九大上立未来五年 工作坐标 时,仍然坚定着改革开放的决心。全面深化改革,将 一张蓝图绘到底 ,成为新时代改革新部署。除了精彩而充满智慧的讲话实录,本书在编写过程中还补充了大量的背景资料,让读者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当时的国际背景以及政策出台的前因后果,从国家建设、军队国防、民生要务、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干部选拔、党建思想等诸多方面领略领袖人物的睿智与风采。改革开放40年之际,《人民
1976年,注定是新中国历史上不寻常的一年。新中国接连失去三位领导人,“四人帮”继续横行。有谁为彷徨的人民作主,有谁为受难的知识分子大声疾呼? 10月6日,中共中央采取果断行动,一举粉碎了“四人帮”,全国人民欢欣鼓舞。被软禁的邓小平得以恢复工作。 在党和国家面临严重困难的情形下,邓小平带领因经历十年动乱而不知何往的中国和中国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冲破“两个凡是”的重重阻力,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恢复高考,让知青回城,改变一代年轻人的命运;实行改革开放,建立经济特区;中美建交,中英谈判,提出“一国两制”理论…… 1976-1984,他改变了一代年轻人的命运、改变了几代知识分子的境遇,改变了此后数代人的生活。 这是一部大事不虚、小事不拘,令读者屡屡落泪的作品。它从普通人的视角去看时代
《浪漫主义时代的政治观念:它们的兴起及其对现代思想的影响》尝试探究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西欧几位重要思想家的若干社会和政治观念。……我们谈论的时代有着独特而丰富的原创性概念;它们改变了我们的世界,而用以系统阐述那些概念的语词仍对我们有着吸引力。《浪漫主义时代的政治观念:它们的兴起及其对现代思想的影响》要比迄今为止所出版的任何作品都更好地揭示了伯林思想的完整性。特别是它十分清楚地表明,像卡西尔(Cassirer)、克罗齐(croce)、洛维乔伊(Lovejoy)、奥克肖特(Oakeshott)和柯林伍德(Collingood)一样,伯林是按其哲学观点写作历史,历史是其阐发哲学观点的一个工具。这也使该书在智识上引人关注。在充满干扰的半个世纪中,该书属于与任何专业性出版物不同的类别。《浪漫主义时代的政治观念:它们的兴起及其对现代思想的影
2018年以来,半月谈关于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报道引发了基层与高层的高度关注,打响了基层治理的品牌。但是半月谈基层治理稿件散见于每一本期刊或者互联网的汪洋大海中,是一种碎片化传播,尚未形成规模集中效应。?为了进一步扩大半月谈基层治理品牌的影响力,可将有关刊发基层治理稿件重新编辑集结成书。这样既可以重新放大稿件的影响力,塑造一个图书品牌,也为基层干部、有关专家学者提供新的观察范本。?一个群体,牵动基层治理的痛感“神经”,29篇文章,图文并茂,严肃又活泼生动描绘基层干部问题现状;?一份清单,“基层十大痛点”引发共鸣,37篇文章,梳理提炼出基层干部反映强烈的“十大痛点”即:督查检查频繁、问责滥用、压力“甩锅”、处处留痕、材料论英雄、庸懒干部、典型速成、政策打架、上升“天花板”、幸福感缺失。?一份决心,
近年来,阅读历史,无论是中国史还是视界史,成为图书消费的一大热点。而社会上,借助不同媒体,或讲座,或图书,或影视剧,“品评”者有之,“戏说”者有之,“正说”者有之,可谓中说纷纭,热闹非凡。《毛泽东读古书实录》实际上就是毛泽东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环境下,阅读中国历史,评点中国古代人物的记录。为了既能供一般读者阅读,又能为教学、研究工作者提供参考,并能够全面客观反映毛泽东的读书、读史生活,作者采用实录体的形式,并以编年体贯穿全书,从而更为全面、客观地反映毛泽东的读书、读史历程。
《晚年毛泽东(1953-1976)》中读者也会惊叹毛泽东那伟大、深刻、而又超越历史的洞察力和想象力。他的许多预言以人们的未曾预想的一种情况,在当代现实经济与现实政治中得到印证。这些都是阅读《晚年毛泽东》后,留给我们每一位热切关注中国命运与前途的读者所必定思索的问题。毛泽东是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他是一位真正的历史英雄,是一位平民出身、创造了政治奇迹的革命英雄。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中国正是因为有了他,才在国际政治中获得了超越自身经济实力的战略地位。翻开作者多年潜心研究,经众多专家审定,由大量鲜为人知的档案资料构成的《晚年毛泽东》,沿着毛泽东晚年走过的历程,读者会发现: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毛泽东常常跨越时代去解决一些在当时尚不成熟的问题,甚至不惜发动反右、大跃进和错误的“文化大革命”
海军基层部队的军官需要具备领导能力,掌握恰当的领导原则与艺术可以帮助他们解决部队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由美国海军人事局编写的《美国海军领导原则与艺术》一书,通过14个真实的案例,分析海军基层部队的军官在部队管理中存在或面临的各种问题,推导出可用于类似情境的指导原则。《美国海军领导原则与艺术》整合心理学、人事关系与管理、道德与伦理等领域形成的思想,将其运用到海军的大环境中,可以帮助海军基层部队军官汲取经验教训,解决实际问题,是一本值得阅读的有益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