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讲述青年毛泽东 寻道 历程的小传。毛泽东并不是天生的马克思主义者,青年时期的 马克思转向 在其思想发展历程中极其重要。本书通过讲述毛泽东前28年的人生经历,深入解读他是如何积累知识、形成个性、提升方法、转变思想、清算自我,一步步成长为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实现 马克思转向 的。毛泽东的 寻道 历程,也表明了马克思主义植根中国并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是自然演变的,也不是外来强加的,而是长期上下求索、比较鉴别、实践检验的结果,是历史必然性和主体能动性相结合的结果。
内容简介: 本书从大量毛泽东书信中辑录百余封书信,按 国是家,没有国哪有家 立党为公,不谋私利 不忘恩情,彰显仁德 不忘师表,敬老尊贤 不忘故友,诚实友善 以民为本,倾听呼声 关爱卫士,平等待人 伟大父爱,严禁特殊 不忘初心,坚守信仰 胸怀中国梦,践行价值观 十大主题,分门别类,编撰与书信关联的故事,展示了毛泽东的自然观、社会观和人生观,在表现毛泽东合理处理与亲朋好友关系的同时,集中反映了毛泽东伟大的共产主义信仰,其核心主旨是体现毛泽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中华民族复兴崛起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价值观。 全书既表现了毛泽东作为伟人崇高伟大常人不可及的一面,也自然而然地表现了毛泽东作为一个讲故旧道义重亲情伦理的平凡人的一面,表达了毛泽东深层悠远的思想感情,读来亲切隽永,意味深长,深受教
中国的威胁来自哪里?本书披露1965年*说是日本 我们不感到英国对我们是威胁。 我们也不认为法国对我们是个威胁。对我们的威胁来自美国和日本。 中国载人潜水器 蛟龙 号深海下潜7020米,本书披露1958年*就预测了深海下潜的必要性 海水里有那么多金属,将来缺少金属,你们从海里取就行了。 药价高得出奇怎么办?本书披露1965年8月*就指示卫生部降价 药品应当降价。 中国有两条母亲河长江、黄河,本书披露1957年*预言: 将来长江上修上20个、30个桥,黄河上也修上几十个,到处都能走。 如今长江大桥70多座,黄河大桥130多座。 作为少数民族地区,新疆问题如何解决?本书披露*的良策是 在新疆要做好经济工作。农业、畜牧业、工业要一年比一年发展,经济要一年比一年繁荣,人民生活要一年比一年改善。 *闭关锁国,不开
本书分两部分:*部分收进了竹内实的重要著作《*的诗与人生》,作者从分析研究*的诗词入手,对*的人生历程做了描述和分析;第二部分是研究*思想的部分,
本书是日本战后著名中国学家竹内实研究*主要成果的选译与汇总。 竹内实的《*的诗词与人生》一书是国外学者研究*诗词的系统论著,其结合历史实际对*诗词的理解与阐释别开生面。 竹内实写有多种*传记,本书所选《*》一书简洁明快,雅俗共赏。 本书选译竹内实研究*著作与思想的代表性论文,其中既有正面论述和评价,也有对*错误的质疑与批评,历史证明作者的见解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
本书是由徐中远先生执笔所写。他曾任*主席晚年专职图书服务管理工作人员。1976年9月至1987年12月主要负责主席中南海故居、游泳池住地图书资料整理工作。在陪伴和后来整理主席书籍的过程中,作者觉得非常有必要归纳总结,并将其呈现给大家。在书中,作者用朴实的语言从10个不同的侧面反映和呈现了*主席当年读书学习的生活,并将主席读什么书、如何读书以及如何在特殊时期带领全党和各级领导干部读书学习的经历整理并展现给大家,对于今天的读者仍然受益匪浅。 让我们透过这本书,跟随伟人读书的脚步,读懂中国读懂世界这无字书。
本书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编辑记事与编辑心得,一部是学术研究文章。编辑记事与心得的文章主要写了作者在编辑毛的著作时所得的各种经验,如:版本的考证与选择,文章的取舍,文字的辨认和事实的考订等,这些文章不仅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更值得相关研究者与从业者借鉴。学术研究文章为作者在实际工作中,对一些历史争论或应相关要求,经过一定的思考与史实的考证所写,这些文章不但对历史存有争论进行了有理有据的阐述与辩驳,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更从中可见作者的治学之道。
……
1966年7月8日,*写信给他的妻子江青: 在我身上有些虎气, 是为主,也有些猴气,是为次。 老虎是 山中之王 ,拥有* 的权力,雄武勇猛,力破万难;猴子则灵敏多变,能屈能伸,弄险 有方。在本书中,法国汉学家鲁林教授以一个西方学者的认识视角 和话语体系,查考了大量从未出版的资料,摆脱了简单的脸谱化模 式,并以审慎的态度,按照时间顺序,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富有远见、 醉心诗词、个性复杂的*的画像。同时,在书中配有多幅插图。 著名汉学家毕仰高曾如此评价这部资料翔实的*传记: 不仅 细致,而且可信、精确、公正。
本书独辟蹊径,从相关的学术框架和内部政治关系方面考察了一个特定时期的中国共产主义运动以及重要人物的历史。作者以一个西方人独特的思维视角,引用了大量的史实以及各方面的相关资料,把握与洞悉中国共产主义发展的规律与脉络,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本书是国外研究*与中国共产主义发展的一部优秀著作,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弥补国内相关研究的不足。
《朱镕基答记者问》收录了朱镕基同志在担任国务院副总理、总理期间回答中外记者提问和在境外发表的部分演讲。这些内容,均根据音像资料、文字记录稿整理而成,只对个别文字做了订正,忠实地记录了中国政府积极应对东南亚金融危机影响,深化粮食流通、财政税收改革,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障人权,进行住房、医疗和文化体制改革等各项大政方针。继2009年8月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平装本以来,社会反响非常热烈,应广大读者的要求,现推出《朱镕基答记者问》精装本,精装本内文照片用彩色印刷,同时附赠1998年至2002年朱镕基同志在九届全国人大会议五次记者招待会上回答中外记者提问的实况录像。
《中国之魂 小平出山》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在 文化大革命 这一 特殊历史时期 的曲折历程和邓小平在 文化大革命 这一 特殊历史时期 的 特殊经历 , 以及粉碎 四人帮 后邓小平恢复职务,至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期间的重大 历史 人物和事件。
今天,我们如何阅读毛泽东?如何认识毛泽东?《重读毛泽东,从1893到1949》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历史的窗户,从思想史、学术史和中国社会科学发展史的角度研究毛泽东。从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长河中把握毛泽东对中国的贡献;从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的视角认识毛泽东这位历史伟人的地位和作用;从史学角度认识毛泽东在中国历史中的作用。作者以优美的语言,以文学纪实的手法为读者勾勒了毛泽东为了穷苦人民谋解放、为新中国谋富强的光辉一生。
斯大林去世后,赫鲁晓夫逐渐成为权力中心,从 1953 年到 1964 年,执政苏联 11 载。在这十余年中,赫鲁晓夫在经济、政治、文化方面锐意改革:东部垦荒,种植玉米,实施农产品采购制,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格等;开放克里姆林宫,释放政治犯,秘密召开震惊世界的苏共“二十大”,实施去斯大林化;苏联的文化艺术领域逐渐解冻,一些具有改革思想和批评苏联现状的作品得到发表。 赫鲁晓夫执政期间,成绩与失误并存,这些丰富的政治场景和经济、科学、文化、教育的变革交融在一起,再现人所共知的胜利以及令人遗憾的失误。本书系谢尔盖·赫鲁晓夫所撰“父亲三部曲”后一部,作者将自己的回忆和档案史料有机结合,展现出一幅苏联 20 世纪中期栩栩如生的政治社会、历史文化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