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量和物质因素必然会对战争结果起到决定性作用吗?这似乎是无可辩驳的。但斯蒂芬 比德尔质疑了这种说法,并在本书中系统考察了兵力部署是如何与物质因素相互作用,并最终决定战争结果的。作者强调了运用现代军事体系的必要性,认为兵力部署在现代战争中居于核心地位,而且进入20世纪后,其帮助军队在致命武器下幸存的作用日益凸显。 比德尔指出,技术变革可能会产生相反的效果,这取决于兵力如何部署,仅仅关注物质力量会有犯下重大错误的风险,对政策和学术研究也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此外,作者还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对本书的观点进行严格的测试和检验,得出的结论则挑战了大多数固有理论,包括对军事革命的期待,国际关系学科的主流看法,以及军事史领域的正统解释。
......
战场态势认知是作战指挥控制中的关键环节,是快速、准确做出指挥决策的前提。在新型作战样式和认知科学、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发展的双重驱动下,智能化战场态势认知的重要性已形成广泛共识,急需一套理论和方法来促进该领域研究快速发展。本书作者及团队是 批从事该领域研究的专业队伍之一,经过十余年在该领域的潜心深耕,汇集成了 战场态势认知方向的专著。 本书主要涵盖了战场态势认知概念、基本原理、组成要素等理论研究成果,以及技术方法和实践案例,可供指挥与控制理论与系统研发人员借鉴,还可以作为指挥与控制相关专业军事人员、研究人员和学生的参考书。
本书紧盯联合作战实验发展动向,通过梳理总结 外联合作战实验研究成果,借鉴美军作战实验 进展,总结实践探索成果,重点阐述联合作战实验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以及实验设计、实施、分析等组织流程和具体内容,归纳总结形成相对完备的联合作战实验基本理论,对军事运筹与作战试验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本书主要面向从事作战实验理论及实践的科研工作人员以及军事运筹与作战实验相关专业的读者。
战场态势认知是作战指挥控制中的关键环节,是快速、准确做出指挥决策的前提。在新型作战样式和认知科学、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发展的双重驱动下,智能化战场态势认知的重要性已形成广泛共识,急需一套理论和方法来促进该领域研究快速发展。本书作者及团队是 批从事该领域研究的专业队伍之一,经过十余年在该领域的潜心深耕,汇集成了 战场态势认知方向的专著。 本书主要涵盖了战场态势认知概念、基本原理、组成要素等理论研究成果,以及技术方法和实践案例,可供指挥与控制理论与系统研发人员借鉴,还可以作为指挥与控制相关专业军事人员、研究人员和学生的参考书。
本书为二战德国空军元帅阿尔 ·凯塞林亲笔回忆录。他根据自己的军事生涯,利用研究战史的机会在狱中秘密撰写了该书。凯塞林身居德国高层多年, 与许多政治人物、军事*导者有过密切接触,对德国军事、政治生活中改变历史的事件多有了解。在回忆录中,凯塞林讲述了他的军事决策和行动背后的动机,对二战德国战略和战术得失发表了自己独特且很有价值的见解,并从多个角度 加全*和立体地还原复杂的历史。可以说,这部个人回忆录不仅向读者传达了凯塞林本人深谙作为一名军人的行事之道, 展现了德国军队和纳粹政权的兴起与灭亡。
本书系统阐述了军事论文的理论概述、写作程序、组成元素、技术规范等写作过程的理论知识,详细论述了军事论文的选题择取、资料搜集、课题研究、执笔撰写等实践过程的运作方法,全面介绍了学术期刊的投稿策略、外主要期刊评价系统、世界航空工程网站网址等投稿过程的操作技巧。 本书针对军事论文写作具有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特点,在注重对写作理论进行概括性阐述的同时,突出了对写作实践的操作性指导;并为军事论文作者提供了重要军事期刊的通信地址和世界主要航空工程网站的搜索网址。 为便于军事理论和军事技术研究工作者在撰写和投寄学术论文时遵循不同类型学术期刊的格式编排规范,书中重点推介了航空航天类的中图分类号,书末附录了《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该书既可作为高
《孙子兵法译注》的内容,包括黄朴民老师对《孙子兵法》的题解、注释、翻译、札记和附录等。其中题解概括了各篇的中心思想,并分析了其内在的理论逻辑和基本特色;札记是黄朴民老师对《孙子兵法》的一些独到心得;附录则有郑友贤的《十家注孙子遗说并序》,《史记》孙子本传,以及历代名家评孙子。 《孙子兵法十八讲》的主要内容是黄朴民老师对古今兵家脉络的梳理,以及从《孙子兵法》的渊源、思想性、版本学研究等方面进行阐述,是黄朴民老师几十年以来研究《孙子兵法》的心血结晶。
一部史料集。淮海战役胜利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人民群众踊跃支前则是这些因素中最重要,不可或缺的。总书记曾说过,淮海战役的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推车推出来的。为了重温那段历史,本书用历史再现的方式,辑录了文献
......
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的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是人们长期从事军事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它从总体上考察和回答军事领域的普遍性、根本性问题,提示军事领域的一般规律,提出军事斗争和军事建设的基本方针及基本指导原则,为人们研究和解决军事问题提出总体性理论指导。正因如此,人们越来越重视研究和发展军事思想。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一些军事强国普遍认为,在同技术尤其是信息化条件下,既需要大力推进军队体制编制和武器装备等方面的现代化,更需要实现军事思想的现代化,并把积极发展和创新军事思想作为争夺21世纪军事斗争制高点的一个重要方面。面发发展和创新军事思想,一方面要身新的军事实践学习,另一方面不要向军事历史 和既有军事思想学习,舍此别无他途。
本书着重论述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科学体系和基本内容、基本特点和精髓、科学价值和历史地位,以及毛泽东军事思想在高技术条件下面临的新课题和重大现实指导意义等问题,特别是着重论述了毛泽东的战争观、综合因素制胜论、战争认识论、战争规律论和战争方法论,以及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战略战术思想、战争指导艺术、后勤思想和战时政治工作思想在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军事斗争准备中的运用。同时,在“录”中还论述了高技术条件下毛泽东军画思想在陆军、海军、空军和第二炮兵的作战、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中的运用。所有这些问题的论述,对于进一步学习和运用毛泽东军事思想,深入研究和指导我国未来可能发生的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都具有比较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杂志卷首集:心有猛虎》是作者为《世界军事》杂志所写的156篇卷首文字,配以相应期数的杂志封面。书名来自一首著名诗作金句:“心有猛虎,细嗅玫瑰!”也正切和作者身为女性,却长期担任军事杂志编辑、副主编、主编的特质和形象。书中所收文字,从2006年到2014年,时间跨度9年,以时间回溯的形式编排,以年度共分为9个部分,即2014、2013、2012、2011、2010、2009、2008、2007、2006。题材广泛,视野开阔,思致深邃,文笔优美,且说理透譬,直指心灵,这些也正是这些文字长期影响并吸引读者的突出特点。
蒋百里(1882—1938),原名蒋方震,字百里,近代著名的军事理论家,浙江海宁人。1898年中秀才,1900年入浙江大学前身的求是书院就读,1901年赴日本留学,后创办《浙江潮》。1906年蒋百里留学德国,1912年任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校长,1913年任袁世凯总统府一等参议,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1917年任黎元洪总统府顾问,1923年与胡适等组织新月社,1925年任吴佩孚部总参谋长。1933年赴日考察,认为中日大战不可避免,拟定多种国防计划.呼吁国民政府备战。1935年,任军事委员会高等顾问。1936年赴欧美考察,回国后倡议发展空军。1937年9月,他以蒋介石特使身份出访意、德等国。1938年8月代理陆军大学校长。著述有《欧洲文艺复兴史》、《国防论》、《日本人》等,其中《国防论》是其军事理论的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