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不仅成功应对了日军频繁残酷的“扫荡”,还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了从几万到百万的迅猛发展,为未来奠定了重要基础。不同于相对安定的陕甘宁根据地,地处晋东南的太行根据地一直是对日斗争前沿,敌我力量对比悬殊,此外还有阎锡山在此深耕多年。中国共产党初到此地既无基础,且生存形势严峻:太行山区空间局促,人力资源有限,兵源基础薄弱。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最终在这里实现了大发展,这种巨大历史反差背后关涉中国共产党独特的武装体制和强大的动员能力。归结起来,本书拟着重回答以下两个问题:一是“中国共产党如何抗战的”;一是“中国共产党如何实现武装力量大发展”。二者关乎中国共产党如何最终领导革命走向成功。
在人类文明史中,每一个民族的战争史都是其民族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在不断的征战中,集精神、智慧、技术、财富于一体的武备文化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每个阶段武器的制作水平都是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最为突出的标记,它们拥有着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本书作者根据不同历史时期发生的事件,通过对古籍史料的研读,并结合相关的绘画、雕塑,以及历代出土的甲胄实物和诸多收藏家的藏品进行反复考证,归纳出了跨越三千余年的中国古代甲胄的发展脉络,对代表性的甲胄装备做出了细致的描述与讲解。
在《老子》一书中,有着十分丰富的军事思想,通过对《老子》中与军事相关的三十一章文字的系统分析、归纳,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一类是论述战争之道的,它主要体现老子对待战争的态度;一类是老子专门论述用兵之术的;一类是对为将者的素质提出的具体要求。老子的上述军事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书分为上、中、下三编,上编为“战争之道”,中编为“用兵之术”,下编为“将帅素质”。在每一编中,又分设若干专题。全书共有二十五个专题,对老子的军事思想作系统而详细的介绍。
本书利用简牍、官修史书、文臣奏议和诗歌等丰富史料,着重探讨了先秦至清代历史中文化与军事的关系,以及文人文化如何塑造了军事机构、军事理论和战争文化。关注中国古代史不同领域的学者重新检视了军事与法律、政府、史学编纂、艺术、哲学、文学和政治的关系,并将军事文化和文人文化放在一起进行研究,展现了长时段历史中两者的互动。一幅中国古代战争与社会的画卷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
《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影像记忆》是一部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献礼作品。 本书通过图片影像方式集中展现抗美援朝战争的主题图书,内容精心选编自新华社公开播发的新华社记者拍摄的珍贵历史照片或资料图片。全书把握弘扬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总基调,通过新华社独特、权威的历史资料图片百余张,加以精心编排整理,分为七个部分,展现了解放初期全国人民同仇敌忾保家卫国、与朝鲜军民并肩作战,并取得全面胜利的历史场景。同时,本书还重点收录了志愿军英烈图谱、与战争相关的文艺作品、文物遗迹等图片,呈现对抗美援朝战争的铭记,阐释了鉴往知来的现实意义。
辽沈战役是解放战争“三大战役”的首战,在50多天的连续英勇奋战中,我东北野战军持续赢得和保持整体作战的主动权,以不可阻挡的磅礴气势,共歼灭国民党军总计47.2万人,顺利解放东北全境,取得了辉煌胜利,开启了解放战争战略决战序幕。辽沈战役纪实》一书全面叙述了这场战役战役的全过程。本书分为了11章,以抗战胜利后国共争夺东北为切入点,以辽沈战役重大历史事件、重要战役战斗为主线,以国共高级将领对阵交锋的错综复杂的矛盾交织为情景,全景式展示了辽沈战役发生发展直至胜利的历史进程。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丛书·共同合作:集体行为、公共资源与实践中的多元方法》研究了不同方法如何促进与集体行为和公共资源有关的各种理论的发展,证明了涉及不同传统的多元方法研究交融互补的重要性,考察了交融互补难以实现的原因,并提出了通过合作克服这些挑战的方法。作者在书中提供了许多与集体行为和公共资源有关的合作、多元方法研究的案例。对案例研究、荟萃分析、大样本实地研究、实验和模型以及基于实证的行为人模型的优点和缺点进行了分析,并考察了这些方法对自然资源管理集体行为研究的贡献。《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丛书·共同合作:集体行为、公共资源与实践中的多元方法》承认了影响和约束研究的学术动机,修订了集体行为理论,并为研究人员和学生提供了多学科的实际解决方案。
孙武是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理论家,其创作的旷世奇书《孙子兵法》至今仍然是诸多行业精英的案头宝典。本书以通俗流畅的语言讲述了孙武从一名普通的贵族后裔,一路进击终成“兵家至圣”的传奇经历;也通过对《孙子兵法》等相关史料的深入剖析,阐释了兵圣孙武的制胜谋略及其现代意义。此外,作者本人长期在国防科技大学任教,专研中国军事史,对孙武其人其书有深刻而独到的认知,在相关领域具有一定权威性和读者号召力。
“太平洋战争”系列全景讲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轴心国的主要成员国日本和同盟国的美、英等国,于1941年至1945年进行的遍及太平洋、印度洋和东亚地区的太平洋战争。完整呈现日本军国主义兴起至败亡的全过程,深入分析太平洋战争的前因后果,多角度展示轴心国和同盟国之间的军事、政治、外交和经济斗争。作者文字流畅,行文脉络清晰,引经据典,还原史实,对事件和人物有精辟的见解。书中战争场面宏大、进程细腻;人物形象饱满,性格突出;情节惊心动魄,扣人心弦。本书系“太平洋战争”系列第十部《东京审判》,主要叙述了核击广岛和长崎、日本无条件投降、东京审判等内容。
《解析强军梦(强军目标十五讲)》由王玮敦主编,是对军委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强军目标的全面解读。为帮助部队各级领导、院校政治理论教员以及广大官兵系统学习、准确把握、躬身践行强军目标,唤起军人强烈的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和使命意识,切实铸牢强军之魂、扭住强军之要、夯实强军之基,强化当兵打仗、带兵打仗、练兵打仗的思想,根据军委和总政切实用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统领军队建设、改革和军事斗争准备,努力把国防和军队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的重要指示精神,空军航空大学组织长期从事政治理论和军事理论教学的部分专家、教员编写了这本《解析强军梦——强军目标十五讲》图书。 《解析强军梦(强军目标十五讲)》共分为五章、十五个专题。采用讲义的形式对强军目标的灵魂、
《孙子兵法》十三篇是数学法则+竞争法则,数学艺术+战争艺术,数学思维+谋略思维,数学之道+制胜之道,蕴藏着数学的奥秘,揭示了数字化战争的神奇。孙武或许是第一个把数学公理化方法引入兵法的大师。数学在军事家的操盘下,成就了一个个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经典战例。数学模式奇迹般地与战争模式迎面相遇,数学语言奇迹般地用来导引战争定律,这是上天所赐予军事家的“奇妙礼物”。本书分六章100小节,从《孙子兵法》的数学法则、数学艺术、数学思维、数学之道、奇数妙用、数学传奇六个方面,首次解密了《孙子兵法》与数学的渊源,用数学解读《孙子兵法》智慧的专著。可通过本书发现“天下第一兵书”的神话是怎么通过数原理创造的,也可以坚信它在现代化高科技时代的数字化战争中必定能继续创造新的神奇。
福山在1989年提出现已家喻户晓的宣示,我们所知的历史已臻于终点。十年后,他修正自己的论点:我们还没抵达历史终点,因为,我们仍未臻于科学终点。在这部著作中,对于快速发展的生物工程可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福山提出了警告。福山认为今天的科技已经有各种提升、改变人类能力的方法,而在未来这种改变恐怕将会更剧烈,目前我们用药物及外科手术来改变我们的能力,而不久的未来,我们会有基因工程及其他方法可以改变人类最基本的特性。生物科技如果漫无节制的发展下去,会根本改变人性及人类社会,这就是福山所指的“后人类的未来”。
金一南将军全新著作。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一代一代人铸就的中华之魂。深刻解读新中国历史性变革中所蕴藏的内在力量,倾心讲述中华民族重要历史进程中的中国故事,回答 为什么是中国 这一历史之问,为党和人民提供强大的精神激励。 全书以甲午中日战争至21世纪世界新格局形成之间的历史事件为研究材料,深入剖析近现代初期破碎山河中的世道人心,回顾岐路惶恐间的挣扎徘徊,阐释共产党人的伟大历史自觉,解读抗战胜利的能量密码,钩沉中国崛起征途中的博弈较量,历数改革强军的挑战与机遇,瞻望世界格局的未来走向。以广阔全面的视野、一以贯之的犀利文笔、磅礴激昂的气势,向读者生动客观地阐述了中国从百年沧桑到民族复兴的辉煌道路。
本书全貌展现了抗美援朝战争,讲述了什么是抗美援朝战争?为什么要打这场战争?是斯大林施压的产物还是毛主席的个人决断?关于抗美援朝战争中国的损失以及美日学者对中国在这场战争中得失的评价等;并着重阐述了青川江、上甘岭、松骨峰等战役的背景、基本情况和意义;另外还重点描写了毛主席、周恩来、彭德怀、邓华、陈赓等在战争中做出重要决断的历程及功绩。
SUMMARY
宋代军队经营问题由于史料较缺,又相当零散,搜集破费力气,考辨更需功力,因此长期以来很少有人做系统完整的研究。王云裳编著的《宋代军队经营问题研究》系统研究了宋代军队以“回易”为主的经营活动的方式、主体、政策与实行,以及主要的经营项目等问题。并探讨了形成宋代军队经营活动尤其活跃的原因以及造成的影响等问题。《宋代军队经营问题研究》史料丰富,考证翔实,在考辨中品评,论从史出,分析精当,是一部功力扎实、不尚空谈、注重实证的学术论著。
《吴子》又名《吴起兵法》《吴子兵法》等,战国吴起撰,是吴起千百次军事斗争的经验总结和实践结果,包含了吴起宝贵的军事思想与见解,是一部兵学经典,在中国兵学目前占有重要地位。本书(《吴子汇校集释》)以《武经七书》南宋刻本为底本,参以《群书治要》《通典》《太平御览》等引文,以及重要注本,予以精审精校,又遍采相关古籍,尤其是竭力搜集海外旧籍注本,补遗漏,疏旧解,辨正误,决疑难,能够为当代研究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奔驰在自媒体肆意喧嚣中的大众,似乎人人都能畅快拿起手中“麦克风”,倾泻热血沸腾与激情澎湃。然而,往往愈义愤填膺,愈易陷入情绪旋涡,沉溺于“撕”与“怼”的粗暴言语快感,丧失了理性思考空间与判断力。在舆论场中,如何克制激情与躁动,不与狂热共舞,知名时事评论员曹林继续以他一贯的冷静、耐心,尝试向大众传递安静思考、致力和解的静能量。本书分为“锐评”“暖评”“热评”“专评”“新评”“舆评”“闲评”,仍旧关注社会焦点、民生热点,在此起彼伏、“热门不断”“反转新闻不断”的舆论氛围中,坚守理性的文字,力透纸背,刺破浮夸和虚假,让事物回归常情常理常识。
......
中国古代历史,可以说是一部战争史。《史记》记载了三千多年的战争,也记载了三千多年的兵器。本书对《史记》中关于兵器的内容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与出土文物相对照,将其放到具体的战争场景中进行分析和还原,从每种兵器的起源、适用场景、制作方法、使用方式、历史典故、价值影响等方面娓娓道来。通过兵器这一历史道具,深刻揭示了古典战争向中古战争过渡的波澜历程和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尚武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