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十九世纪普鲁士军事史问题的伟大作家卡尔·冯·克劳塞维茨的遗著,是一部资产阶级军事理论的经典著作。本书在军事思想上反映了资产阶级初期的进步倾向和革新精神,对战争本质等问题提出了一些正确的见解,对军事思想的发展曾起过很大的促进作用。它至今仍为资本主义国家军事界所推崇。??本书写于1818至1830年间。作者亲身参加过普法战争和法俄战争,积累了丰富的战斗经验,他的思想还受到德国古典哲学的很大影响,这就为他研究战争理论和写作此书提供了有利的主客观条件。书中,作者集聚了大量的材料,力图用辩证的方法研究战争理论,得出了一些至今看来仍属正确的论断。但是,由于其所处的阶级和时代的限制,书中有些观点是不正确的,特别是关于战争的性质,即战争的正义性和非正义性问题始终未能作出明确的阐述。即便如此,本书仍
中国开发区一直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最重要的空间载体,也是整个国家经济、社会、政治多领域突破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突破传统行政管理体制的“试验区”“先行区”。开发区不断地被赋予新的功能、目标和形态,开发区行政治理体制机制也随之不断改革、嬗变和演进,进程中的内在矛盾不断深化,何去何从,已然面临十字路口的选择。
《参谋军官能力建设指南(2010年版)》以军级以下司令机关参谋军官为主要对象,以“探究能力提高之法、传授岗位成才之道”为宗旨,以“对新参谋有教益、对老参谋有启发”为目的,密切联系部队实际,紧扣参谋成长特点,对参谋军官应有的十种能力及相关的方法、技巧和培养途径逐一进行研究、介绍、阐述。全书主体部分十二章,每章后有“相关链接”,形成对本章内容的扩展和支撑。另外构建三个单元:一是《军事名家论指挥员、指挥机关和参谋人员》;二是《参谋长论参谋成长和参谋修养》;三是《怎样当好参谋:兼论参谋成才之道》。
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以及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的确立,为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独立学科的建立作了制度上的保证。制度上的保证与确立,只是意味着学科建设有了政策的关照与规范,并不等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已经完全成熟。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本身尚存在许多问题,其它学科对它的接纳性还较弱。而要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实现学科实质上的完善与成熟,当前需要的是重视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基本问题的研究,这是实现学科认同,从学术意义上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基础。基本问题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中的基础、根本、重要、小单元的理论问题,它们是构成思想政治教育、使思想政治教育得以建立与发展的基本要素。在这其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对象、基本范畴、基本特性、基本规律、基本价值、基本关系,等等,则成为重中之重
《二十世纪科举研究论文选编》为“历代科举文献整理与研究丛刊”系列之一,从二十世纪发表的3000余篇中文科举研究论文中,精选出包括邓嗣禹、傅衣凌、潘光旦、费孝通、钱穆等39位作者的42篇具有代表性的科举研究论文。全书按论文发表的时间顺序编排,内容涉及科举起源之争、科举革废的影响、科举与社会流动、八股文的评价、科举制的功过,以及多种制度的考释等,反映出二十世纪科举研究的发展脉络、争论热点和研究水平。
《清代民国县制和财政论集》内容简介:包括史学在内的学术著述有一个文字表达问题,孟子称为“文”,刘知己、章学诚称为“史才”,姚鼐称为“词章”。在这方面,学者们只能追求“更好”而不可能达到“”,不存在“境界”,而且这里还存在天赋问题。不过根据我的体会,“底线”还是存在的,这就是孔子所主张的“辞达而已矣”。或许是因为自己在文字方面缺乏天赋,我在史学论著的文字表述方面,追求是“实”,争取做到每句话都含有对于主题来说属于必需的信息,不发空洞无谓之论。我理解范文澜先生所主张的“文章不写一字空”,就是这种意思。其实我们也可以认为,朴实、平易、直白同样是一种值得追求的境界。
《帝范臣轨校释》内容简介:本书从中、日等国广泛搜集《帝范》《臣轨》二书的版本及相关研究成果,分对此二书进行科学的整理和研究。在此基础上,以《帝范》之君体、建亲、求贤、审官、纳谏、去?、戒盈、崇俭、赏罚、务农、阅武、崇文十二篇及《臣轨》之同体、至忠、守道、公正、匡谏、诚信、慎密、廉洁、良将、利人等十章为目,对此二书进行校勘、辑佚、注释、精解于一体的综合整理和研究,以期使之更好地为世所用。
《派系集团之争与民国政治走向》,本书内容简介:国民党派系集团之争是导致国民党没有抓住多次历史机遇的重要原因,本书分别对辛亥革命、北伐后和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内部派系集团之间的复杂斗争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分析,具有启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