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位解放军大校关于在北约国家军事留学亲身经历及其感悟启示、战略思考的作品。作者以军事留学经历为基础,以西方著名军事院校围绕指挥作战能力和战略思维能力进行 魔鬼式 实战教学,与外军交往、访谈,以及对北约总部、美国驻欧洲空军司令部等军事组织和军事基地的参观访问的第一手资料为内容,从一个中国军人的视角,记述了零距离接触观察北约国家和军队的认识与思考,为我军建设世界一流军队,探索强军胜战之道提供有益借鉴 同时在本书中,作者对西方国家国情民情、战争历史、武器装备、军事建设与改革、战术前沿、国家安全战略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尤其对巴以冲突、苏莱曼尼事件、中美博弈、北约对俄罗斯战略压制等热点话题,给予了深具国际视角的论说
本书运用第一手的美国解密档案,以韩国、日本、台湾地区以及菲律宾为案例,通过解读艾森豪威尔时期 大规模报复 战略的展开及实施,力图复原美国在亚太地区部署战术核武器的历史,呈现冷战时期美国核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 威慑 与 禁忌 两重性。
中国不想当美国的对手,但美国却已经把中国作为优选的战略对手之一。何以应对?研究其弱点无疑十分必要。老话说:打蛇打七寸。《这也是美军:美军的50个弱点》是作者畅销一时、蝉联世界军事图书榜首多年的处女作《这才是美军》的姊妹篇。本书另辟蹊径,从体制-机制、作战-训练、管理-装备、支援-文化等四个方面,系统分析了美国在军事上存在的50个弱点。23万字正文、5万余字注释、200余张配图,既有大量军史战例、一手资料、外国文献,也有当下的世界和独到的见解。延续作者标志性的“悦读文”文风、吸睛的标题、严谨的论证,涨知识、开眼界、促思考,让读者直呼“过瘾”:原来军事书还可以这么有趣!
国内已出版多部有关美国中央情报局的图书,但这些图书或聚焦于高层,或着重于其行动部门,基本忽略了中央情报局的 黑色大脑 ,也就是其至关重要的分析和研究部门。 本书在大量公开及解密资料的基础上,在国内首次对深藏幕后的中央情报局分析和研究部门进行介绍,梳理了其曲折前行的历史,讲述了中央情报局许多目前尚不为人所知的故事。 本书可作为有关单位的外军研究、国际情报史、建制史参考资料使用,也可供普通二战和冷战军事、情报、谍战史爱好者阅读;本书还涉及大量美国相关组织体制改革/沿革内容,可供即将或已经身处机构改革大潮之中的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业人员参考。
《名将与名战:中国篇影响历史进程的将领和战役(中国篇)》精选100例名将与名战,纵揽古今,横覆中外,或对扭转战局、终结战争有决定性影响,或以少胜多、出奇制胜、指挥精妙。其中有传奇皇帝朱元璋与鄱阳湖水战、女真豪杰努尔哈赤与萨尔浒之战、复台功臣施琅与澎湖海战、中兴名臣左宗棠与收复新疆之战等13个中国古代战例;有“桂系王”李宗仁与抗日正面战场胜利的徐州会战、长征“急先锋”杨得志与扭转华北战局的清风店战役、“黄埔三杰”之一的陈赓与解放云南的滇南之战、诗人将军张爱萍与我军联合作战的一江山岛登陆战役等31个中国现代战例。
需要强调两个主题……它们共同构成理解现代日本的基本主轴。在当代日本,政治批判的历史是在针对官僚主义原则的一种理想主义的抵抗中形成的。
《意志的胜利:战斗研究》是军事理论家阿尔当·杜皮克上校的遗作,与传统的军事学派不同,杜皮克另辟蹊径地从精神方面入手,主张研究战争中的“人心”。在研究中,杜皮克注重分析实证,他相信只要分析士兵过去的行为,从中收获充足的证据,就能预见他们的未来。因此,他搜集了大量战争中的细节,进行审慎的分析,还曾创造性地设计过问卷调查,邀请同僚们详细作答。 为从本质上研究战争中的人心,杜皮克选择从简明清晰的古代战史开始其研究,并在1868年著成小册子《古代战斗》;随后他继续从事近代战斗的研究,不幸在有生之日并未能完成。他的遗稿和大量笔记由他人整理为《近代战斗》,与《古代战斗》合为《战斗研究》。于1880年出版成书。
本书将俄罗斯发展这一重大课题置于国际战略格局变化、俄罗斯历史进程和中俄关系演变三维体系中进行审视,突出战略性、系统性和前瞻性,以俄罗斯发展的主观诉求与内外约束的内在关系为主线,以俄罗斯发展对中俄关系的影响及中俄关系未来走向为落脚点,全方位深入剖析了普京复任后俄罗斯国家发展的国际环境、政治诉求、经济战略、对外政策、军队建设、软实力运用、人力资源、民族关系、区域发展、民生保障等诸多问题。本书拓宽了中国当代俄罗斯问题研究的学术视野,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希望能对中国采取正确的对俄决策发挥积极的智力支撑作用。
本书为作者堀荣三对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军大本营情报部服役期间的回忆录。 全书以情报为主线,通过堀荣三的参谋经历分析了日本战败投降的原因以及日本战略的弱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及战中,由于过度迷信日俄战争等的成功经验,日本(特别是陆军)形成了重视作战、忽视情报的传统。不但长期没有设立培养情报专家的机构,陆军开战前 只专注于苏联方向,对将来可能的主要对手美国几乎没有情报战的准备,疏于对美国的情报收集与分析。 战争爆发六个月后日军大本营才匆忙建立了针对美国的英美情报课。人数少且没有专门的情报人员。战争期间,无论在收集还是使用情报等各个方面,日本与美国都存在着云泥之差。在战争 阶段,日本从忽视情报战进一步转向瞒报、谎报和虚报战果,尽管堀对菲律宾、中国 战线的美军动向与战略防线进行了准
本书回顾了发生在1813年的吕岑会战,拿破仑在俄法战争后重建的大军对战俄普联军,获得胜利;分析了万历朝鲜战争中,日本战国时期日军的实力不足;梳理了乾隆年间清朝与缅甸的四次交锋,总结了清军失利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