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记录了美国独立战争时期也就是1775-1783年间海军的主要军事行动。作者按照主要事件和重大战役发生的时间,将整个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海军行动分为14个阶段,始于1775年英美两军的尚普兰湖战役,终于1783年英法两国的停战熄火。这些海军行动涉及多个参战国、战争海域及优秀将领:参战国除了英美两国,法国、西班牙、荷兰等国纷纷参与,甚至对战争的最终走向起到决定性作用;战火从美国蔓延到欧洲、英吉利海峡、直布罗陀、好望角、西印度群岛以及东印度群岛;诸多出色海军将领如豪、罗德尼、萨弗伦等,在各个战役中展现优秀的指挥能力。作者在书中通过这一时期发生的各个战役,总结经验教训,强调自己的主要观点:海上战争的成败取决于一个国家的海军实力。
本书作者洪学智,1955年和1988年两次被授予上将军衔,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曾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兼后方勤务司令部司令员。《抗美援朝战争回忆》回顾伟大抗美援朝战争斗争的历史过程,揭示赢得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制胜机理,全书对抗美援朝战争决策、东北边防军组建集结、运动战阶段历次重大战役、停战谈判过程、阵地战阶段重大作战行动、后勤战线建设等进行了重点叙述。洪学智将军作为抗美援朝战争参与者,部分回忆内容具有历史档案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
《中世纪战争艺术史(第二卷)》承接上卷内容,以西欧骑士战术为始,以玫瑰战争为终,继续向读者展现欧洲中世纪战争的发展进程。作者从法国骑士、英格兰长弓手、瑞士纵队、意大利佣兵等几个兵种出发,内容涵盖了自十字军运动失败直到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欧战争艺术发展历程。 在本书中,作者着重描绘了骑兵从兴盛逐渐失势,步兵复兴并在英法战争之中,重新成为战场决定性力量的过程。 作者在文中不仅向读者展现了西欧国家的战争艺术,也对同时代相关民族的防御工事及攻城*器的发展有所呈现,与此同时,火药对欧洲军事发展进程的影响也在本书中得到了深入、广泛的讨论。
获奖历史学家沃尔多·海因里希斯(WaldoHeinrichs)和马克·加利基奥(MarcGallicchio)生动再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一年半在太平洋发生的战争,从1944年春天的跳岛战役一直到1945年8月在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海因里希斯和加利基奥全面揭示了日本的军事战略和国内激烈的政治辩论,同时对美国的决策进行了修正性讨论。本书将宏大的战略分析与实战叙事编织在一起,从美国陆军、海军士兵和陆战队员的视角,描画出太平洋战场上残酷的战斗画面,突出了战斗、后勤和战略的相互作用。这部军事史巨著评估了发动全球战争所要面临的严峻考验,以及为取得成功而必须付出的代价。
《霸王序曲》是诺曼底登陆战役,即“霸王行动”牵头策划人、英国陆军中将弗雷德里克·埃奇沃思·摩根的回忆录。诺曼底战役是人类历史上优选规模的海陆空联合登陆作战行动。1944年6月6日,盟军共集结多达288万人的部队从英国跨越英吉利海峡,抢滩登陆法国诺曼底海滩,成功开辟了欧洲大陆的第二战场,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略态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加速了轴心国集团的覆灭。本书从“霸王行动”牵头策划人摩根的视角,讲述了“霸王行动”从最初的选人、准备、计划到最终实现的全过程。
扣动卡拉什尼科夫冲锋枪的扳机,一颗子弹就会被一种古老的化学爆炸物冲进枪管,克伦威尔或卡斯特将军对此是非常熟悉的。 枪炮,既古老又现代,仍然是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当下的政治和国际结构,甚至消费文化,都是被枪炮所激发的研究所塑造的。伽利略和牛顿的新科学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文艺复兴时期对弹道学的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防空炮预测和命中攻击目标依赖的新设备开启了通往人工智能技术的大门,人类对自我意识和行动力量有了新的理解。枪支制造改进了现代制造业中使用的技术并塑造了现代生产模式。枪炮还以错综复杂的方式影响着世界政治格局,这种影响不仅以我们熟悉的常规方式呈现,还常常是神秘莫测且令人愕然的。本书以一系列快镜头追溯了枪炮与人类历史进程之间的广泛联系。
本书由前言,正文三编,结语与参考文献等四部分组成。 正文三编是本课题的主体,每一编分别由导论和若干章节组成。 编研究的是俄罗斯社会主义运动的现状,由导论和六章组成。 第二编研究的是原苏联地区其他国家社会主义运动的现状,由导论和六章组成。 第三编研究的是中东欧地区社会主义运动的现状,由导论和八章组成。
本书介绍了1860—1905年英国战舰设计的发展,以200多张插图展示战舰外形的变化,以数十张表格反映战舰性能的提升,涵盖主力舰、巡洋舰、驱逐舰、鱼雷炮艇等舰种,以主力舰的设计思路演变为主线索,辅以弗劳德水池试验、实船打靶测试、实战研究等内容,重点讲述了技术发展对造船材料、船型、火炮、防御、船体稳定性、动力机械等方面的影响,以及这些方面的变革对战舰总体设计的影响。回溯了英国战舰设计在这45年间经历的挑战、变革与新生;还原了从铁甲舰到前无畏舰的艰难突破过程。
主要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对英国的大规模空袭和英国的空防作战。对其中的主要历史人物、军事行动、战略决策、武器装备等都做了翔实的描述。通过恢弘壮阔的场面描写,细腻深刻的内心独白,独特鲜活的人物个性,还原了冷酷的战争真相,完整地再现不列颠空战的真实氛围,让读者充分领略战争的成败细节。
1944年6月6日,盟军登陆诺曼底海岸的行动大获全胜,攻破了原本以为坚不可摧的德国大西洋壁垒,至此,盟军 掌握了战场制空权,从根本上决定了西线战局乃至整个战争。 那天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何德军司令部不愿相信盟军会在沿海地区发动入侵?德军的反击在哪里?本书收录了盟军机密文件、军事科学研究、回忆录、各项重要调查等重要内容,评估了盟军利用间谍、游击队、通信骗局、巧妙安排的假情报才得以大获成功的欺骗行动,从德军视角出发,以事实为依据,讲述诺曼底战役的真实情景,以及发生这些的原因。
《英国皇家海军:从无畏舰到斯卡帕湾》以“战争背后的战争”的颠覆式写法,对1904年至1919年“费希尔”时代的英国皇家海军作出了真实又生动的精彩记录,是史学价值与文学价值并重的传世经典。本系列共五卷,此为第四卷。本书第四卷的核心内容是海军部应对德国潜艇威胁的努力。1917年2月开始的“无潜艇战”使英国陷入了相当危险的境地。海军部对抗潜艇的诸多手段都以失败告终,来自内部与外部的压力迫使他们寻求变革。护航队体系在重重困难下缓慢投入应用,最终证明了自己的价值。潜艇的威胁被逐步削弱,英国终于熬过了海上战争中的艰难时日。
现在你已经来到了一个充满残酷海战、杰出指挥官和很好战舰的世界。你将亲历希波战争、尼罗河河口海战、特拉法尔加海战、中途岛海战等影响人类历史走向的经典海战;还将目睹成功击溃波斯舰队的雅典执政官地米斯托克利、被誉为海战大师的奥斯曼帝国海军元帅巴巴罗萨·海雷丁、指挥旗舰“胜利”号成功击败拿破仑的英国皇家海军上将霍雷肖·纳尔逊子爵等诸多叱咤风云的海战指挥官的英勇身影;并见证伟大战舰的前世今生和未来。这些海战中的人、物、事虽然随着滚滚海水已成往事,但相关记忆则如同潮起潮落永远不会消失。
冷战期间,北约和华约的飞机隔着铁幕对峙,世界各地发生了不少战争和军事行动,而飞机在这些战争和军事行动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本书按照时间顺序,不仅对冷战时期的飞机进行了介绍,还对冷战的原因及期间的各场战争、各个军事行动进行了简述,从历史视角为读者展现飞机的运用与发展。本书研究了二战结束到德国统一期间,在全球服役的各型主流军用飞机,包括轰炸机、歼击机、强击机、侦察机、巡逻机、反潜机、直升机……如知名的“雷电”“鹞式”“鬼怪”等。对读者普遍关注的海军航空兵所使用的舰载飞机也做了普及,如在这期间得到巨大发展的“海鹞”“海喷火”等。此外,本书还介绍了同时期各国能够携载核弹的轰炸机,如苏联的图-16、英国的3V和美国的B-52。本书作者知识丰富、绘图精美、译文通顺流畅,为广大读者生动展示了这一时期世界
本书自2001年初版、2005年再版以来,被很多院系或老师指定为教学参考书或考研参考书,可见它作为一本教科书在学界的地位。此次出版本书的第三版,作者李少军教授在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和研究后,在第二版的基础上,再作修改和补充,因而第三版必然要比前两版更加完善和成熟。 本书第三版在内容上,不仅作了词句、语段的修改,还重写、补写了部分章节,如:在第一章中重写了第三节关于“怎样进行国际政治学科的专业学习”的内容;在第二章关于国际关系理论的介绍中,补充了小结“怎样看待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第四章添加了一节,介绍“什么是国际体系”;原书第二版的第六、八、九三章进行了合并、重组、删减。此外,作者还对章后的主要概念、思考题以及进一步阅读的参考书目进行了更新和修改。
自北魏建国以来,至南朝陈朝灭亡,战争是南北朝200年间的主基调,在这段时期内,混乱与融合并存,竟达到了一种微妙的平衡。本书涵盖南北朝大部分经*战例,不单纯描绘战争场面,还以纯熟的笔法对战法进行分析与解读,对历史人物也有理性点评,详尽讲述这一大分裂、大动乱时期的悲欢与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