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东线战场的战斗不仅规模罕见而且极其惨烈。1941年6月,希特勒下达开始 巴巴罗萨 行动的命令后,近300万名德军和轴心国军队侵入苏联,开始了这场史无前例的侵略战争。四年后,大约200万名德国士兵和1100万名苏联士兵在战争中丧生。斯大林格勒、库尔斯克等字眼深深地烙入了人们的记忆。这是人类历*大规模的陆上战争,也是人类历*惨烈的博杀。 《东线战场:从巴巴罗萨行动到攻克柏林》由英国军事专家、战史专家撰写,详尽描述了这一悲壮的战争画面。本书涉及的战役有 巴巴罗萨 行动、德军直逼莫斯科、1941 1942年苏联的冬季攻势、夺取高加索油田的 蓝色 计划、德军的二次攻势、斯大林格勒战役、德国第6集团军的覆灭、苏军1943年初的大捷和德军在卡尔科夫的反击。同时还详述了希特勒的*后一次主要攻势:库尔斯克战役 世界军事史上规
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场上,疯狂的日本帝国点燃的战火席卷了陆地、海洋和天空: 从中国大陆的城市到东南亚的热带丛林、从新加坡和菲律宾的岛屿到广阔的太平洋水域,日本帝国扩张领土的野心跟中国、美国和英国的联盟相对抗,使其成为了一场保卫世界和平的战争。 《血战太平洋:从突袭珍珠港到核爆广岛》由英国军事专家、战史专家撰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场各个战役的全程实录,真实再现了日本帝国从疯狂发动战争,侵略中国和东南亚,偷袭珍珠港,到中途岛战役中被美国海军逆转,以及在此后的一系列战役中在海上和岛屿、空中和大陆遭到不断失败,*后本土受到美国原子弹轰炸的历史。 本书从各个角度审视了这场史诗般的战争,追踪全球范围内这场战争所涉及的军事、战略和政治事件的轨迹,记载了参战人员和平民的经历。书中提供了
盟军于1944年6月6日成功实施了诺曼底登陆,在西欧开辟了第二战场,这也预示了希特勒纳粹德国的灭亡。从诺曼底登陆开始,盟军就以摧枯拉朽之势,迅速向柏林推进,坚决消灭负隅顽抗的残余德军,并走向*终胜利。 《第三帝国的灭亡:从诺曼底登陆到易北河会师》由英国军事专家、战史专家撰写,详细讲述了诺曼底登陆、从诺曼底滩头向内陆推进、解放巴黎、 龙骑兵行动 、 市场花园行动 、 突出部战役 、强渡莱茵河等一系列重大战役。 全书叙述清晰、史实明确、繁简得当,是大众读者、军事和军事历史爱好者、军事研究人士不可多得的案头参考书。
在商代人看来,战争和打猎其实是一回事,战争的对象是周边的异族,这些异族被他们视为各类精怪,而不是人类 商代军队,包括商王、各类贵族武士和大量女性武士,军队的主要组成部分,则是由氏族农民组成的步兵。只有贵族武士才能驾驶战车,穿戴青铜头盔与皮甲,身披虎皮,指挥原始的骑兵以及战象部队,用大斧和弓箭作战。普通的步兵,主要使用短戈、长矛和盾牌的组合,并广泛使用飞石和弹丸射击,攻击敌方的非致命部位,将其射伤、擒获 商代战车、战象、步兵的阵型,往往是模仿宇宙结构中的神圣数字,形成 三 或 五 的阵型排列,如分别为 左、中、右 三个组成部分的方阵 本书通过考察和梳理古代传世文献,以及甲骨文、铜器铭文、简帛文字,结合新发现的考古资料,并参鉴世界上其他古代民族的战争资料,综合复原出石器时代以迄商代战争的
在充分利用敦煌吐鲁番文献、考古资料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本书考证和理清唐前期西北各地区的行政建置及其沿革的增省,名称更改,治所迁徙等变化及其原因。并考证唐前期为防御突厥、吐谷浑、吐蕃等民族的进攻,以及唐王朝为开拓疆域而部署在西北各地的军队各级机构。以五节度为单位,通过唐前期对西北各地区的经营过程,理清了唐前期西北各边疆因唐与各民族之间争夺的展开,不同时段各部分疆域的先后变化过程。对见于敦煌文书的唐代河西通西域诸道路及其相关问题作进一步考述,探究交通道路在隋唐时期的利用、维护和通行情况,以及这些道路在该时期的兴衰过程所折射出的不同民族对这些道路的先后控制与争夺。对牵扯民族纷争的重要边疆地理问题及事件亦进行了深入研究。
1939年9月1日凌晨,在1900多架飞机和2800多辆坦克的支援下,44个师的德军对波兰发动突然袭击,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当航空兵和装甲部队结合起来时,全世界首次领教了 闪击战 。 《闪击战:从入侵波兰到阿拉曼战役》由英国军事历史作家撰写,详细叙述了1939年至1942年间发生在欧洲和北非的重大战役,其特点是德军的闪击战战略和战术,从1939年9月德国入侵波兰开始,到1942年11月的阿拉曼战役,直至盟军北非登陆消灭德意志非洲军团为止。 本书涉及的战役有震惊世界的纳粹德国三周占领波兰、袭击丹麦和挪威、扫荡荷兰和比利时、六周征服法国、一周占领南斯拉夫、伞兵突袭克里特岛、德意志非洲军团苦战北非的托布鲁克战役和阿拉曼战役,以及盟军 火炬行动 之后轴心国的溃败等。 全书叙述清晰、史实明确、繁简得当,是大众读者、军事和军事历史爱好
意大利被英国战时首相丘吉尔称为 欧洲柔软的下腹部 ,盟军在北非打败德意联军之后,美国、英国和苏联主导的盟国出于军事考虑,更是出于政治考虑,首先选择在意大利打击德意法西斯。 《意大利战场:从西西里登陆到突破哥特防线》由英国军事历史作家撰写,真实再现了艰苦的、惨烈的意大利之战,也通过生动的描述体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整体态势和意大利战场在战争中的位置和意义。本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意大利战场各场重大战役的全程实录:从盟军实施 爱斯基摩人 行动,登陆西西里岛到跨海突击意大利本土,实施多次两栖登陆作战,一步一步跨越意大利的山地与河流,*终解放罗马,把德军驱逐出意大利。 全书叙述清晰、史实明确、繁简得当,是大众读者、军事和军事历史爱好者、军事研究人士不可多得的案头参考书。
自核武器诞生伊始,保密就如影相随。从科学家们因恐惧纳粹德国获得核武器研制信息而进行自我审查,到美国多元的政治力量围绕核保密与反保密展开激烈辩论。这本书讲述了从20世纪40年代原子弹诞生之初直至今天,美国核保密制度演变的完整历史。 这本书以核保密制度的演变为主线,结合大量解密文件与档案、公开资料、若干历史事件参与者与当事者的故事,详尽追溯了二战背景下美国核保密制度的缘起、二战后期和二战结束后美国原子能立法过程、冷战时期核保密制度的建立,以及20世纪60年代以来核保密制度面临的种种挑战。呈现了不同时代背景下美国多元的政治力量围绕核保密问题的博弈,揭示了近一个世纪的核保密制度如何塑造了当今美国的国家安全体系。
......
万历二十年(1592),丰臣秀吉初步统一日本,倾全国之力发动侵朝战争,试图以朝鲜为跳板进攻明朝。朝鲜一个月便丢失汉城、开城、平壤三都,战火烧到朝鲜和明朝的边界。万历皇帝派大将李如松出师援助朝鲜。一场历时七年的大规模东亚战争,经过一系列明面厮杀与暗里角逐,以日本全面撤出朝鲜宣告结束。这一场16世纪末大明王朝、李氏朝鲜与日本丰臣政权的三国大战,对中、日、朝三国历史的走向和东亚 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整合了东亚各国军事政治力量,影响此后300年东亚的和平进程。本书综合运用中、日、朝三国史料,讲述了战争中发生的战斗、对峙、谈判以及各方盘算。本书图文并茂,结合近200幅资料图、人物画像、战争示意图、武备复原图等,详细地分析了影响战争胜负的政治、外交、经济、军事、科学技术、自然条件等方面,真实地还原了这
闽系海军是军事 政治集团,它是以地缘(福建)和学缘(福州船政学堂等)为纽带而组成的海军军人群体。从清末到抗战,闽系海军一直执掌着海军部门要职,支配着海军军事力量,主导着中国近代海军的发展进程。本书主要依据大量档案史料,着重研究闽系海军在晚清政府、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生存状况、制约因素、发展脉络等。通过若干重要个案的研究,对闽系海军在拓展自身实力中的努力尝试、政权更替之际的政治抉择、军事政治权力博弈中的因应等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