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了《解放军报》围绕智能化战争刊发的70余篇文章,对当前战争形态的演变、智能化战争的制胜机理、 混合战争 、认知域作战、无人作战与反无人作战等前沿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探讨,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有助于广大读者对智能化战争形成全维系统的认知。
本书是德国著名诗人席勒唯一完成的历史著作,探讨了1618到1648年间,由神圣罗马帝国内战演变而成的,全欧洲参与的一次大规模国际战争的状况。在书中席勒强烈要求德意志国家和民族的统一和崛起,反对国内诸侯专政,国外势力侵吞,呼吁市民利益,表达了独特的英雄判断标准。是德国著名文学家和历史学家关于这场战争的经典性名著。此书不仅是席勒历史研究的重头戏,而且全面体现了席勒开创的新历史研究的进步观。
《战时笔记(1914-1917)》是维特根斯坦写作《逻辑哲学论》时所作的笔记。包括哲学笔记和私人笔记两个部分。哲学部分主要探讨了语言、心灵和世界的关系;私人部分主要记录了写作期间维特根斯坦的心路历程及其人生经历。
《战时笔记》是维特根斯坦的1914 1917年写的笔记。该书是维特根斯坦写作《逻辑哲学论》时所作的笔记。包括哲学笔记和私人笔记两个部分。哲学部分主要探讨了语言、心灵和世界的关系;私人部分主要记录了写作期间维特根斯坦的心路历程及其人生经历。
莱特湾海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的海空战。当时世界上*强大的航母舰队和战列舰舰队参战。作战地域南北长1 000海里,东西宽600海里。作战时间持续四个昼夜。海战、空战、潜艇战,无所不及。参战军舰多达300余艘,飞机2 000余架。双方总共击沉军舰32艘,排水量超过34万吨,损失飞机500余架。曾经纵横太平洋的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就此灰飞烟灭。
次世界大战是一场真正的全球大会战,人类的历史进程因此而改变。到大战结束的时候,德意志帝国、俄罗斯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等几个大帝国都分崩离析了,同时在战争废墟中又崛起了新的巨人。世界经济几乎停滞了,数百万人陷入经济大萧条中。只有理解了这场大战,才能真正理解20世纪的历史和当今世界。 在这部宏大的著作中,英国历史学家彼得?哈特把的学术研究成果与栩栩如生的老兵回忆结合在一起。通过将领和士兵的回忆,我们能更深刻地理解作战决策是如何做出的,以及这些决策如何导致可怕的后果。同时,哈特还让我们看到了战略和战术是如何在战争中形成和发展的,他还揭示出新军事技术对战争胜负的重大影响。
中国政治制度史是中国历史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政治学的一门重要分科,又是历史学的一门重要专门史。政治学的研究范围非常广泛,包括阶级对阶级的斗争,阶级、政党、社会势力和社会集团有关国家生活和国际关系的活动,各种类型国家政治制度、政治思想学说及其发展的历史,等等。政治制度史是政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从政治制度的形成发展及其社会效果等方面充实了政治学的研究,其经过科学总结得来的结果,可以与政治思想学说的研究相互验证。
本书多层次、多角度讨论了“和谐”问题,为此开拓了广阔的研究方向。本书除“宏观叙事单元”是以通常的“哲学”框架来为“和谐”提供理论根据外,书中的“中观叙事单元”和“微观叙事单元”特别关注了现实问题,如对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人的自身价值等等,能通过事实的阐述和理论的分析,而提出一些带有条理性的规律,这点对人们颇有启发。
罗尔斯(John Rawls,1921-2002),被公认为当代美国最的政治哲学家和伦理学家,洛克以来最重要的政治哲学家。 本书力图对罗尔斯的思想进行整体的研究。本书把罗尔斯的《正义论》、《政治自由主义》以及《万民法》中的思想有机地统一起来进行研究。本书以《正义论》和《政治自由主义》的思想以及其论述脉络为线索,力图在清晰地阐述罗尔斯思想的同时,对于罗尔斯的思想进行评价,并且融入自己对正义的问题思考。
自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的政治就像俄罗斯套娃,一层又一层。作者试图解读俄罗斯现代政治迷局,于是便剥茧抽丝,带读者进入迷局。作者是从安德罗波夫、戈尔巴乔夫、叶列钦等等这些迷局中的关键人物的分析介绍开始的,他们或为首脑,或为利益集团的代表,或为改革的反对派。然后,为我们讲述苏联解体的内幕:戈尔巴乔夫为什么选择改革?与叶列钦的的关系为什么恶化?然而,最终的核心人物是普京,他的出场,却并不光彩夺目:叶列钦第二次当选总统时,普京已经失业两个月了。他是如何从工厂大院里不喜欢上学的淘气小子,成为克格勃的?他在克格勃的表现如何?又如何进入权力核心并被叶列钦任命为总理的?当普京进入高层后,他是如何处理车臣危机的,他是如何驱逐经济寡头的,他又是如何控制国家杜马的?二十年的俄罗斯民主历程,代价几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