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著作是阿尔都塞在法国五月风暴后撰写的重要手稿,其最有影响力的论文《意识形态和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即由从中抽取的片段合成。该书在作者去世后出版,被认为是其拥有体系性的文本,也是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代表作之一。本书从探讨“什么是哲学”开始,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意义提供了独特的解释;随后,作者依次探讨了“生产方式”“生产条件的再生产”“基础和上层建筑”“法权”“国家和国家机器”“生产关系的再生产”和“意识形态”等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传统主题,其中最核心的是探讨资本主义社会形态中的生产关系的再生产如何得到保障的问题,从而进一步完善了经典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和国家理论。阿尔都塞在这部著作中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概念做出的表述,今天已经被公认为当代最重要的理论成就之一。
本书是一部 使用广泛的批判性思维教科书,不仅从逻辑学、科学方法论以及科学的怀疑精神等角度介绍正确的思维方法,而且从当前世界现实问题入手,利用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技能,对社会、经济、政治、商业、媒体、科学等日常生活领域中的典型事例进行深入剖析,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启发性,是现代人建立科学精神、学会独立思考、不盲从的 书。 全新第4版 新了大量的案例和专栏,修订和丰富了章末的批判性思考问题和阅读材料,并在附录中增加了术语表和注释。
本书在对经典作家著作进行细致研读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学界在唯物史观基本理论研究方面的优秀成果,对唯物史观做出重新认识,努力建构一套适应新时代需要的唯物史观解释体系。目前流行的唯物史观解释体系存在引证经典作家论述缺乏全面性与解释重大历史和现实问题缺乏说服力两大问题。本书首先着力于对唯物史观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一些基本理论进行重新解读,继而,在此基础上对西方学界有关唯物史观的代表性观点进行述评,并根据唯物史观的方法对西方的一些重要历史理论予以解析,最终得出唯物史观是唯一科学的历史理论的结论。
本书是一部 使用广泛的批判性思维教科书,不仅从逻辑学、科学方法论以及科学的怀疑精神等角度介绍正确的思维方法,而且从当前世界现实问题入手,利用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技能,对社会、经济、政治、商业、媒体、科学等日常生活领域中的典型事例进行深入剖析,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启发性,是现代人建立科学精神、学会独立思考、不盲从的 书。 全新第4版 新了大量的案例和专栏,修订和丰富了章末的批判性思考问题和阅读材料,并在附录中增加了术语表和注释。
“心灵/心智(mind)是什么?我是谁?纯粹的物质能思考或感受吗?灵魂(soul)在哪里?面对这些问题时,人人都会陷入困惑之中。我们编纂此书,为的是尝试展示这些困惑,让它们变得生动鲜明。我们的目的不是要直接回答这些大问题,而是要动摇世人的思维:既包括那些有着严肃坚定的科学世界观的人,也包括那些对人类灵魂怀有 或者灵性主义想象的人。我们认为,目前要想回答这些问题并不容易,我们首先要对问题进行根本反思,然后才能期望人们在‘我’这个字究竟是什么意思上达成共识。因此,本书旨在刺激、扰乱和迷惑读者,让显而易见的东西变得奇异起来,也许还会让奇异的东西变得显而易见。”出于上述动机,二位主编为本书选文27篇,包含了从科幻小说、戏剧对话到哲学论文多种文体,除两位编者的作品外, 有图灵、博尔赫斯、道金斯、内格尔
《存在与时间》是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的代表著作,1926年写就,翌年出版。它也是本世纪最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不仅影响了此后多种重要哲学流派和重要哲学家,而且在文学批评、社会学、神学、心理学、政治学、法学等多种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存在与时间》一书批判了自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来把哲学当成知识,把存在当作存在者来研究的传统。同时抛弃了近代以笛卡尔为代表的哲学研究中以认识为起点的方法。海德格尔哲学是从人的存在此在入手,在对“存在”的追问中达到存在的意义的澄明。他在对人的存在状况的分析中为现代人的根本情绪提供了一种把非理性的东西理性化了的形而上学的解释。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所奠基的存在哲学无论在研究宗旨上还是在内容上都意味着西方哲学的一次重大转变。
2006年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版,此次再版作者对此书作了全面修订。本书是研究法国哲学家梅洛-庞蒂的身体现象学的专著,对梅洛-庞蒂早中晚三期思想都有较全面的介绍。
本书以 个人与共同体 的现代论域为背景,以早期儒家群己观念的建构为线索,结合现代哲学分析与观念史研究方法梳理其意义结构、内容生成及其近代转化,力图呈现儒学中除 心性 观念之外的 群己 观念在早期儒家思想中的流变和延展。
本书是古罗马斯多葛主义哲学家塞涅卡写给其朋友鲁基里乌斯的信件(共124封)的中译本。中译参照的是拉丁语学者,理查德 莫特 格默里(Richard Mott Gummere)博士于1917年至1925年所翻译的该书的英文版本(Moral letters to Lucilius)。据考证,这批信件写于公元63年至65年,即塞涅卡逝世前不久。信的内容涵盖了作者以一名斯多葛主义哲学家的身份,对哲学、美德、死亡、学习、恐惧、享乐、财富等诸多议题的看法及讨论,涉及内容颇为广泛,体现了斯多葛主义哲学的很多主要理念,对古典西方哲学,尤其是斯多葛主义的传承和发展有着重要推动作用。
全世界的动物都处于困境中。人类支配着我们这个世界的每个地方,从陆地、海洋到天空。任何非人动物都无法逃脱人类的支配。很多时候,这种支配都对动物造成不正当的伤害,无论通过工厂化肉食工业的野蛮虐待,通过偷猎和娱乐性狩猎,通过破坏栖息地,通过污染空气和海洋,还是通过对人们声称喜爱的伴侣动物的忽视。 人类作为一个整体,负有集体责任去面对和解决这些问题。动物中的每一个都在努力追求一种繁兴生活,每一个都有社会性和个体性能力,使其能够在这个给动物带来困难挑战的世界上,争取过上合宜的生活。 本书的一个核心思想,就是在繁兴生活和受阻碍的生活之间做对比。作者将建立一个新的理论基础,以此来思考对动物的正义和不正义,它基于动物按自己的典型生活形式生活的能力。 本书是一部爱的作品,或可称为一种建设性的哀
相较于另外的三本专著(《命名与必然性》《维特根斯坦论规则与私人语言》《指称与存在》)对某一些问题集中而深入的探索,《哲学的困惑》这部目前 的克里普克论文选辑呈现了一幅 为广阔的思想图景。 文集由哲学家本人亲自选编,辑录其完成于1971~2011年间的共13篇专题论文。不仅涵盖早年的《同一性与必然性》《真理论纲要》《信念之谜》等经典文本,也包括《弗雷格的含义与指称理论》《空名与虚构实体》《诺奇克论知识》等未曾正式发表的研究成果或 加晚近的文章。选文以克里普克对一般性哲学问题而非技术性层面的讨论为主要取向,涉及认识论、语言学、语言哲学、分析哲学史、真理理论、形而上学等诸多领域的深刻议题,内容翔实,讨论深入,也体现出克里普克对“对哲学谜题与悖论的喜好”。 系统反映逻辑哲学大师的思想脉络,补充 多理
侯世达编著的《哥德尔、艾舍尔、巴赫——集异璧之大成(精)》是一本奇书,也是一本杰出的科学普及名著,它以精心设计的巧妙笔法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数理逻辑、可计算理论、人工智能等学科领域中的许多艰深理论,轻松、幽默、流畅的文字隐藏着大量的潜台词,它们前后照应、互相联系,交织成一个复杂、无形的网络,读者看不见它,但可以嗅出它的气味,并觉察到这是作者有意喷洒的。作者希望借此引起读者的兴趣,从而在反复玩味中体会出那些潜台词来,真正触及本书的精华。
\\\\\\\\\\\\\\\"【内容简介】:作为现当代西方哲学中影响 广泛的哲学思潮之一,现象学从其创立之时起,就自觉地以“未来”为其思想之指向,以深切洞察时代在科学、技术、文化甚至是思维模式方面的危机为己任,积极探寻人类的未来生存之道。这种自觉意识和深刻洞察力也使现象学在将其思考渗透到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甚至是自然科学不同领域的过程中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如今,人类生活依然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 化与技术统治在给各地区的文明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产生了不同类型的危机与风险。如何立足时代的人类生存处境来探索未来的方向,是所有哲学的任务, 是作为“未来思想”的现象学不应推辞的责任。 鉴于此,由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现象学专业委员会以“现象学与未来思想”为主题召开第二十六届现象学专业委员会年会。会议由中山大学哲学
《哲学导论:综合原典教程(第 11 版)》是一本扣人心弦、深入浅出、详略得当的导论,它专注于哲学中的核心问题,以及回答它们的多种方式。作者们将哲学史中重要文献的关键章节与时下哲学中的选段相结合,在澄清文本的同时,还提供了带有自己详尽评述和解释的语境。选文横跨 2500年,从为人所知的*古老的断章残篇,到*前沿的当代文段一应俱全。章节以话题为线索编排,呈现出多重视角 包括分析的、欧陆的、女性主义的和非西方的观点 并穿插着重要哲学家过往的作品。
本书是天津市高等学校综合投资规划项目“生态哲学译丛”的成果之一。英文版原著自2017年出版以来,便产生了重要影响。作者系统考察了生态文明的哲学基础,分析了文明危机与向哲学求助的原因,阐释了分析哲学与思辨自然主义、马克思主义与后马克思主义、思辨自然主义与激进启蒙运动等关系,涵盖了新康德主义、生成结构主义、后实证主义、生态符号学以及人类生态学等学说,论述了从激进启蒙运动到生态文明及未来走向的宣言。作者对人与自然、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及其哲学流派的关系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为中外生态文明互鉴、文献互译及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