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简史》成稿于1946年至1947年冯友兰受聘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期间,为中国哲学史课程讲稿,于1948年由美国麦克米伦公司出版。本书以二十余万字深入浅出地讲述了几千年的中国哲学史,不仅一直是世界许多大学中国哲学的通用教材,更成为许多西方人了解中国思想文化的入门书。此次出版为英汉对照版本,中文译文采用赵复三译本。
理清中国哲学的脉络,从搞懂中国哲学三大流派开始。 通过手绘漫画和段子,陈磊(笔名:混子哥)领衔的半小时漫画团队带我们真正读懂了中国哲学的三大流派 儒家、道家、墨家的诞生和发展。 孔子的 礼 其实就是生活指南,连每个人该听啥歌都安排得明明白白; 老子的《道德经》其实就是一份写给统治者看的述职报告; 墨子竟然是个嘻哈侠,他的核心思想 非攻,兼爱 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peace and love! 从原始社会到百家争鸣,轻松搞懂儒家、道家、墨家的诞生和发展,让你在哈哈大笑中,不知不觉就理清了中国哲学的完整脉络! 翻开本书,分清中国哲学的三大流派,理清中国哲学的来龙去脉!
你是不是也对种类繁多的国学典籍头疼不已?你是不是想要一本轻松有趣的国学入门书?通过手绘漫画和段子,陈磊(笔名:混子哥)领衔的半小时漫画团队就带读者分清了国学的各大门派,理清了国学的来龙去脉 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兵家、魏晋玄学、程朱理学、陆王心学: 儒家 就像HR,*会处理人际关系,把国家秩序安排得明明白白; 道家 向往自由,推崇无为而治,offer送到手里都不接; 法家 都是职业经理人,他们用开公司的套路,把国家一步步做大做强; 玄学 就是摸鱼哲学,清谈就像在公司例会上扯淡; 理学 是儒学的全新款式,说社会秩序也是自然规律,要追求 天理 ; 心学 专门跟理学抬杠,说人心就是 天理 ,要知行合一,追求 良知 。 本书延续半小时漫画系列严谨又搞笑的风格,从孔孟老庄,到程朱陆王(程颐、程
本书是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之一,共3篇,包括希腊哲学、希腊化罗马哲学、中世纪哲学。
本书是一部哲学人物群像著作,讲述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耶拿知识分子的生活和思想。法国大革命之后,德国小镇耶拿成了德意志知识生活和知识精英的据点。歌德、谢林、施莱格尔兄弟、蒂克和诺瓦利斯等汇聚在这里,组成了一个思想家社区,不仅探讨科学、形而上学问题,还探讨政治和人文问题。他们不仅质疑社会传统,还决定重新思考当时的世界。他们对个人和自然的看法彻底改变了后来人对现实的理解,为现代社会的到来做了相应的思想观念准备。
革命性的历史事件以及自然科学的诸多发现对于理解二十世纪哲学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以此为背景,托马斯 伦奇向读者展现了现当代哲学上的几次高峰 从路德维希 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批判到海德格尔的本体论批判,再经由阿多诺的物化批判直至深受法国哲学家影响的后现代。 这本书试图展示,在貌似相互对立的理论流派之间,始终存在一种互补性的关联,并且不断影响着其后理论的产生与发展。不仅如此,人类在经历了理性的成长及理性的自我批判之后,面对各执一词的纷争,依然能够从中找寻出冲破局限性的新的维度与视角。 由德国著名哲学家撰写的关于20世纪哲学的普及读物,深入浅出的小书,适合大众阅读。
本书是冯友兰于1928年到清华大学讲授中国哲学史期间所写(1931年、1934年分别完成《中国哲学史》上、下册,后作为大学教材)该书以“释古”的态度来写中国哲学史,得到了陈寅恪、金岳霖这两位审阅人的高度评价,被称为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奠基之作。冯友兰北大哲学系毕业,又赴美师从杜威。他站在中西方、传统与现代的交汇处,用西方的哲学概念、系统地运用新方法来重构中国哲学:分子学时代-经学时代上下两编,从孔子到康有为,架构起中国两千多年来清晰的中国哲学发展脉络,把中国几千年来伟大的思想一一展现于世。是一部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哲学史。
《中国人性论史 先秦篇》就 生与性 , 周初宗教中的人文精神 , 孔子、孟子、荀子、《中庸》、《易传》关于性的问题 以及先秦儒家思想等问题为中心,以 性 为经,采用归纳法,完整考察了周初以迄战国诸子中的相关论述。作者认为,人性论是中国哲学思想史中一种重要的思想,并且人性论是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原理和动力,通过此书,可以更进一步了解古代的思想文化。
本书基于哲学与历史相结合的思想史视角,深入探究了 性别和种族平等 思想和表达自由 等现代价值观念的历史演化进程,并将其思想根源追溯至激进启蒙运动。激进启蒙运动最初于17世纪晚期作为一股思想暗流隐秘登场,而后于18世纪在与当时占主导地位的温和主流启蒙运动的角力过程中成熟,并于世纪末叶公开化且逐步稳居上风,最终演化为一场宏大的 思想的革命 。
本书汇集作者近二十年关于中国思想史的思考。上卷从先秦诸子,至汉代思想,至魏晋玄学,再至宋明理学,至清代思想;下卷从晚清、民国直至 文革 结束。本书是作者近年来集中心力整理的一部重量级作品。 自《观念史研究》后,本书是金观涛、刘青峰两位作者在国内出版的第二部全新作品。该书系统梳理了中国思想史的演变,以观念史研究的方法,深刻揭示了中国思想史变迁背后的历史逻辑,环环相扣,有极强的说服力。
黑格尔的 哲学史讲演录 (一般简称 哲学史 )是一部重要的古典哲学著作。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奠基人都很重视此书。马克思很早就仔细读过黑格尔的 哲学史 ,对这书作了很高的评价,并曾在 德意志思想体系 中多次加以引证,特别是引证了第三卷的内容。恩格斯在许多著作和通讯里也提到黑格尔的哲学史,特别在 自然辩证法 里,对黑格尔 哲学史 中论述希腊哲学部分,作了摘要和评述。一九一五年列宁在瑞士期间于百忙中抽暇读了黑格尔三大巨册 哲学史 ,并且还作了笔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黑格尔 哲学史 所作的摘要和评述,提供了批判改造黑格尔哲学史观点的典范:吸收改造了其中的辩证法观点,同时也无情地揭露并驳斥了黑格尔对哲学史的唯心主义的解释。 《哲学史讲演录(第1卷)》这个译本是根据格洛克纳(Hermann Glockner)为了纪念黑格尔逝世
谁说中国没有哲学?冯友兰带你认知中国哲学的独特体系! 冯友兰从形而上学、人生哲学和方法论三个角度切入,系统地重新梳理了孔子、孟子、老子等先秦诸子以及周濂溪、朱熹、王阳明等宋明道学家的哲学思想,重建了中国哲学的独特体系,为中国哲学的复兴与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框架与基础。 读客白话解读版,邀请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哲学博士独家定制章节【导览】和段落【解读】部分,为全书进行深入浅出的白话解读,确保读者深入感受冯友兰原汁原味的大家智慧,同时也能轻松读懂中国哲学!另外还特邀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系主任刘梁剑作全书导读,以期给到读者绝佳的阅读体验。
《中国哲学史史料学》是著名的哲学家张岱年先生的著作。张先生曾任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他也曾为北大哲学系研究生开设中国哲学史史料学课程,本书是他整理课程讲义的成果。 观点与材料的统一,是哲学史研究的基本要求;掌握信实的材料,是达到这一要求的前提。张先生说,本书的任务,就是对中国哲学史的材料进行考订、鉴别,确定其历史年代与史料价值。 本书列举了从先秦到近代的重要的中国哲学史料,简要地介绍了每一种史料的重要观点和学术价值,清晰地考证了其成书年代,并引用史学家的观点,吸纳了出土简帛文献及现当代学者的研究成果,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史料内容,十分具有引导性。本书考证有理有据,语言简洁干练,引文准确精审,是学习和研究中国哲学的经典入门书。 此次出版,是以河北人民大学出版社
本书认为,希腊以来一开始以哲学为代表,后来发展为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西方现代学术,从根本上代表了一种与中国古代学术迥然不同的学术传统。无论是中学原有的分类体系,还是西学今天的学科体系,都有其各自的合理性;无论用西方今天的学科范畴来肢解中国古代学术,还是用中学原有的分类体系来衡量西学,都是值得怀疑的。进一步看,通常所谓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往往不是同一学科内部的两种思维方式差异,而是两种不同类型的学术在思维方式上的差异。正因为学术类型的不同,人为地追求所谓中西结合,有时也没必要。用现代西方学术和学科范畴来分割和整理中国古代学术,不仅可能包含对西方学术本质的深刻误解,也可能构成对中国学术传统的人为摧残。
意志 自由 以及 自由意志 向来是哲学史上受争议多的概念,这些繁杂与无休止的争议,恰恰反映出它们的复杂性与重要性。在古代,人们从何时开始认为人类具有自由意志?为什么有人会这么想?这时使用的是怎样的自由意志概念?这个概念从一开始是否就具有缺陷? 弗雷德凭借深厚的哲学素养,结合文献学的方法,在宏大的视野下同时关注文本细节,为这些争论引入了极富启发的视角和新的解读可能。
《中国哲学史新编》是著名哲学家冯友兰的经典著作。本书以时代思潮为纲,以对每个思潮中涌现出的哲学中心问题的阐释为要,对中国哲学史做出了全面而深透的研究;综合历朝历代的政治条件、社会环境和文化事件,提炼出一系列具有时代意义和学术高度的独创性见解,对学界产生了重要影响。本书在着重探讨中国哲学发展历程的同时,也在相当程度上对中国文化史和思想史进行了梳理,呈现出一个高度浓缩的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本书是一部综合百科全书式的断代的科学史著作。作者从科学技术与哲学的联系角度出发,深入全面地论述了十六、十七世纪自然科学各部门,包括天文、数学、物理、气象、化学、地质、地理、生物、医学、心理学和工程技术在西欧各国的形成和发展情况,书中结合近代的科学社团和科学仪器的制作,以专题的形式阐述了哥白尼、伽俐略、牛顿以及第谷、布拉赫、刻卜勒、笛卡尔等一百多位科学家在各学科的卓越成就。对于社会科学中的经济学,特别是自然哲学的发展,书中有专章介绍。
本书为哲学思想提供了一个通俗易懂的历史梳理,并附有大量具有极高价值的一手文本。本文是一本全面的、以历史为线索编排的哲学入门书籍,传达出了本学科的丰富性,并为学生提供了西方哲学发展的专业知识。它以生动、平易近人的风格涵盖了西方文明中 影响力的哲学家的主要贡献。 新版在保留了使原书风靡数版的思想性和写作理念的同时,在编年和文体上进行了与时俱进的修订,并在第20章 补充了“政治哲学”一节,用克制的篇幅展示了罗尔斯和诺齐克的思想精要。本书附有重要词汇、延伸阅读等部分,便于读者使用。
本书是英国哲学家勃特兰 罗素的哲学代表作之一,成书于1945年,全名为《西方哲学史及其与从古代到现代的政治、社会情况的联系》,其写作目的是揭示 哲学乃是社会生活与政治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并不是卓越的个人所做出的孤立的思考,而是曾经有各种体系盛行过的各种社会性格的产物与成因 。在这部敦厚的著作中,罗素将他认为对西方哲学的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及人物辟专门章节以作详细论述。 全书具体分为 古代哲学 天主教哲学 近代哲学 三卷,我们将该书分为上下两册,一二卷为*册,第三卷为第二册,以古希腊文明的兴起开端,分别介绍了米利都学派、毕达哥拉斯、赫拉克利特、巴门尼德、恩培多克勒、阿那克萨哥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犬儒学派,到逻辑分析哲学为止。共计80余万字,规模宏大而严谨,通俗易懂,振聋发聩。
本书按照时间线索,分“古希腊哲学”、“中世纪哲学”、“文艺复兴时期哲学”、“16世纪末—18世纪上半期西欧各国哲学”、“18世纪法国启蒙哲学”和“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古典哲学”六章对西方哲学史做了全面的介绍,以完整准确地、从发展观点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从原著出发,占有手原始资料,力图从广阔的哲学—文化环境和哲学家本人的思想实际阐发哲学史,充分吸收了国内外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并结合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奉献给读者一本通识性的哲学读物,是普通读者了解学习哲学以及哲学系考研学生的图书。
神学 发端于12 13世纪人们探索宇宙奥秘的乐趣,本是为超自然知识领域保留的术语。但在16 17世纪,大量自然哲学家和世俗人对神学经典论题的讨论,使得科学与神学以全新的方式结合在一种话语模式中, 神学关切以世俗化的术语表达,而科学的关切则以神学术语表达。神学与其他科学几乎成为同一个领域 。由此形成了一种看待神圣事物的独特方式,即 世俗神学 。后者虽然只短暂存在了一个世纪,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神学与科学的想象》是犹太思想史家阿摩斯 冯肯斯坦一生阅读与思考的结晶。全书细致考察了早期现代科学理念在中世纪的形而上学基础,讨论16 17世纪的 世俗神学 对后世科学、社会学与历史观念的影响。作者以独到的问题意识和视角,将人们耳熟能详的各个思想史片段整合为一幅全面的思想史图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