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而残疾,八岁以前不能走路,在很长时间内不能做任何事。我看一堆蚂蚁从窝里出来,每只蚂蚁从大叶子上采一块扛在背上,排成一队走单线回到窝里。如此情景我看了一个小时,像看一场很有趣的戏剧,也能由此发现蚂蚁的智慧。这种方式叫 自我排遣 ,自己寻找安顿的地方。 说实话,我这一生的日子不好过。天生残缺,到老了已经病了几十年,如果不往里走,我不可能活到今天 我们如果能够打造好自己的内心,不再追求短暂的高兴的 快 ,不再追求短暂的虚荣的 乐 ,我们的行为、情感就能通达天地和灵魂。 90岁史学大家许倬云,用他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只有往里走,才能安顿自己。 如果你总感觉活着很累,那就翻开本书,从今天开始安顿自己的心。
我们正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数据泛滥、认知膨胀的世界,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提高思维的品质,以审视外部环境和自己的内心。 如果我们没有看透纷繁复杂问题的智慧,就无法界定和分析我们在生活与工作中所需获取的信息及所要做出的决策,我们也会像惊涛骇浪中漂泊的孤舟般,随时都有迷失和倾覆的风险。 批判性思维正是有效应对和降低此类风险的神兵利器。批判性思维是一种进行深刻反思和独立思考的思辨能力。思辨能力无处不在,它不仅决定着人类行为和思想的清晰性、关联性、逻辑性、准确性、重要性、精确性、公平性、广度、深度等诸多维度,还关系到人类如何在观察、体验、沟通、思考和推理过程中不断获取信息,并对其进行积极而巧妙的运用、分析、评估、整合和建构,从而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动。 作为批判性思维研究领域的权威
世界上zui快乐的人 2002年明就仁波切参加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理查德?戴维森主持的实验研究,被测出大脑中的快乐指数在禅定状态中跃升了百分之七百,一度让科学家以为仪器坏了,被《时代周刊》杂志誉为 世界上*快乐的人 。 享誉世界心灵导师、禅修大师明就仁波切,在《世界上*快乐的人》一书中,阐述了他是如何通过佛法禅修克服童年时代的恐慌症,获得内在真正的快乐的。他首先描述了自己亲身经历的禅修困境与状态,然后通过个人体验以及现代的科学研究,揭开快乐的秘密,*后给出具体的方法,以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利用自己的身体感官知觉去做各种禅修练习,达到非比寻常的快乐。 世界上zui幸运的人 21世纪被称为 焦虑年代 ,焦虑已成为人类的长期症状。由于种种生活难题的纠缠,人们看待自身与世界的视角受到很大局限,以为生命就是如此
忙碌的现代人往往忘记日常生活中行、住、坐、卧、放松是什么滋味。《生活需要慢下来》一书用不啰唆却发人深省的简短段落,让人在纷扰世界中,随时随地,念念清明,掌握放松的方法。 一行禅师的方法非常直观,从聆听、感受下手,讲的是一般人都能体会、理解的方法。尤其是被忙碌生活节奏带着走的都市人,更能在一切回归简单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碰触生命的肌理,实实在在感受生活的喜悦。 本书提供简单明了的指导,任何想要探索正念禅修的人都能深受启发。 本书由外版4本书的内容组成,分别为《如何坐》《如何走》《如何吃》《如何放松》。
著名心理学家弗兰克尔是20世纪的一个奇迹。纳粹时期,作为犹太人,他的全家都被关进了奥斯威辛集中营,父母、妻子、哥哥相继死于毒气室中,只有他和妹妹幸存下来。这段经历让弗兰克尔不但超越了这炼狱般的痛苦,更将自己的经验与学术结合,开创了意义疗法,替人们找到绝处再生的意义,也留下了人性*富光彩的见证。 他并不是当年集中营里被编号为119104的待决囚徒,而是让人的可能性得以扩大的圣者。这位历经沧桑的圣者对生命充满了极大的热情,67岁开始学习驾驶飞机,并在几个月后领到驾照。80岁竟然还登上了阿尔卑斯山。 这本书被美国国会图书馆评选为*影响力的十本著作之一,并入选香港大学*** 50 本图书。 到今天,它被翻译成24种语言,销量已达1200万册,。在弗兰克尔逝世 18 年 之际,华夏出版社特此推出珍藏版,让《活出生命的意
本书是陈嘉映从事哲学工作三十多年来,在伦理学领域发表的*部专著,呈现的是他对哲学中与我们生活*切近的伦理学诸问题的深入思考和明晰论述。 我该怎样生活 这个问题不只是人生道路之初的问题,而是贯穿人的一生的问题。这个问题,主要不是选择人生道路的问题,不是选对或选错人生道路的问题,而是行路的问题 知道自己在走什么路,知道这条路该怎么走:我们是否贴切着自己的真实天性行路。 在*初 选择人生道路 的时候,没谁一开始通透了解自己的本性,了解周边环境并预见环境的变化。我们一开始不可能通透了解自己的本性,这不在于我们还不够聪明,而在于我们的本性在一开始不够具体,本性有待在盘根错节的实践中向我们逐渐清晰地显现。我们大概可以在这个意义上去理解歌德说他的浮士德是一系列越来越纯粹或纯洁(rein)的努力。我把这
《生命沉思录1》 《生命沉思录 1 :一代人的文化焦虑》涉及衣食住行、男女、婚姻、情感、人性、生死等种种现实问题,将经典解读和作者多年的阅历、思悟融为一炉,带领读者领略圣贤先哲对宇宙自然及生命的感悟与认知,指出当物质文明出现危险的时候,传统文明就是对我们的救赎,意在帮助读者实现从 能明白 到 能做到 的跨越,是写给一代人的文化焦虑治愈书,是浮躁社会中的一剂心灵读药。 《生命沉思录2》 《生命沉思录2:人体文化解读》从文化的角度解读人的身体,探究身体内部隐藏的秘密,以及人的崇高精神的内涵和意义。曲黎敏依靠自身丰富多元文化的积淀,及充满智慧和灵性的文笔,由身及心,由物质及精神,提出以一种沉思的、文学的方式,来觧读我们的生命的方法。养身先养心,只有内心觉悟,才能离苦得乐。 《生命沉思录3
本书是知名学者、清华大学教授汪民安对身体、空间等论题所做研究的成果结集,分为 身体的技术 空间的政治 后现代性的谱系 三个部分,共十九篇文章。部分的六篇文章论述 身体 在西方学术史中的地位和在现实政治生活中的作用,第二部分的六篇文章是作者对 空间 问题的研究成果,集中讨论了身体的社会学,以及权力如何把个人的身体局限在空间之中,第三部分收录的七篇文章是对后现代理论的各位大理论家德里达、罗兰 巴特、乔治 巴塔耶、福柯等的精彩评论,以及对后现代性理论的发展线索的整理回顾。 汪民安教授以后现代哲学的理论视角,考察个人身体、社会生活和现代政治的关联性,洞察细微,挖掘深入,表达精辟,会让读者对身体、对各类空间、对后现代哲学及其研究方法有更多的理解与启发。
《人生哲思录》是周国平哲思精华总集,集大成之作,最新修订珍藏版。周国平本人先后四次修订,完整反映其哲学智慧和人生感悟,伴随一代又一代年轻人成长。 从周国平的所有作品里,精心选出最能代其思想且表达精妙的文字,按体系汇编成册。2001年初版至今,周国平本人先后四次修订,反复斟酌,大幅增删。 辞书体例,便于检索。读者一册在手,即可全豹在目。全书根据人生的四个大主题分为四编,即:生命感悟,情感体验,人性观察,精神家园。
感知 理知 自我认知 是著名哲学家陈嘉映先生长期思考和研究的主题。秉持一贯的论述特点,在本书中,他从精微的概念辨析入手,去分析哲学中此类论理词背后的理路,进而拆掉概念的围墙,将其贯穿、打通,让我们看到它们之间的联系,以及与我们生活的联系。不管谈感知、理知还是自我认知,他总是连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在谈,连着整个时代、人类经历过来的一个个时代在谈。 在今天这个理知落幕的时代,面对技术化、数字化的大形势,如何认知我们在世界中的位置,如何认知我们自身在人之中的位置,本书提供了一个深入而又有新意的视角,让我们对这个世界重新产生感觉,更有力量去应对当下的问题。 这不是艰涩的哲学论文,也不是一部研究性著作,而是一位始终关注人在世界之中如何生活的哲学家将他的多年思考以易懂的方式聊给我们听。
《人心与人生》是梁漱溟自认为*重要的一部著作。梁漱溟内心中 自谓负有沟通中外古今学术思想的历史使命 ,而他的这种历史感与使命感的精神力量,则集中表现在他*后一本《人心与人生》一书中。梁氏一生著述达30余部,但代表他思想转变与哲学菁华的,却是这本《人心与人生》。这本书也是作者写作时间*长,思虑*精深的一部著作,从立意到刊布经历了半个多世纪之久。此书*吸引人之处,也是存在*争议之处是作者预言人类文化的前途是西方文化的没落,中国文化的崛起。
本书汇集了作者讨论人生问题的三次讲演,一为 人生十论 ,一为 人生三步聚 ,一为 中国人生哲学 。作者从中国传统文化入手,征诸当今潮流风气,探讨 心 、 我 、 自由 、 命 、 道 等终极问题,而不离人生日常态度,启发读者追溯本民族文化传统的根源,思考中国人在现代社会安身立命的根本。
当代著名哲学家吉奥乔 阿甘本的晚年随想录,睿智迷人。 * 与作者迄今为止出版的任何一本书不同,本书如同作者的思想遗嘱。 人的生命转瞬即逝,光景所剩无几。作为一位敏感、深刻的哲学家,他能看到、听到、想到什么;而借由他的感官,我们又能看到、听到、想到什么? 阿甘本以诗性优美的箴言,追逐内心的风暴,捕捉他关于哲学、历史、写作、生活等方面的哲思,记录他的晚年观察,以及对当下生活的思考。 虽是碎片化的语言、吉光片羽的思索,却能带给读者永恒的启迪与灵感。
后现代是一个追求灵性化的年代,人们不断追求学习不同的方法来探索自己的心灵世界,与心对话。魏乐德指出,纯粹从人性的需求追求灵性的塑造是危险的,也是徒劳的,因为只有耶稣才能把我们带回神那里,即人心灵*深之处。 《心灵的重塑》能帮助基督徒重新认识灵修的重要性,解答那些经常祷告、读经、禁食、默想很多年,却没有灵命上的明显变化的基督徒的根本问题。 魏乐德从操练者的角度,深入地剖析了生命的六个向度∶思想、感觉、意志、身体、社交情境、灵魂,他认为成长的要诀在于以重生的新意志在新生命中不断提升自己,使全人各层面得着更新。他对人格各层面更新之路的精彩论述,使成长不再只是一个目标,而成为在恩典之下一趟踏实可走的旅程。 《心灵的重塑》的副标题就是 穿戴基督的品格 。若说傅士德的《生命的洗练 属灵
人人追求幸福生活,然而幸福难以捉摸。叔本华的《人生智慧箴言》深入探讨了幸福生活的艺术,指出人生面对两大敌人,一是窘困制造的痛苦,二是富足产生的无聊: 既无痛苦,也不觉无聊,本质上就实现了人世的幸福。 他认为,对于幸福人生,*重要的是人之所是,尤其是健康;其次是人之所有;*后才是人的形象。他用散文诗般语言阐述了五十三条忠告与格言,分别涉及人生总则、如何律己、如何待人、如何应对世道与命运。他还讨论了年龄对人生境界的影响,分析了人生四季的特点。对于追求幸福人生,本书堪称青年的药,中年的酒,老年的茶。
这是一本姥姥与外孙女之间充满了爱的故事。倪萍以淳朴真挚的文笔描述了99岁高龄的姥姥与“我”之间相处的点点滴滴,数年间感动了百万读者,此次全新推出增订本,收录十余篇倪萍近年多篇文章,以及二十余幅珍贵画作。 姥姥是一位普通的姥姥,是一个家家都有的老人,她的事都是日常琐事,读起来却尤为动人,仿佛自己的姥姥就在眼前。 姥姥一生勤俭持家,善良敦厚,是一位传统的伟大的中国女性。她说的话简单朴实却富有哲理,尽是些萝卜、白菜一样不值钱的东西,却是 顺口、 对胃的好东西,下到锅里就养命。
《直面人生的困惑》:郭继承教授遍阅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从传统文化经典作品中汲取智慧,与现实相结合,提出了解决人生各种困惑的思路和方法。语言犀利、逻辑严密、深入浅出,引导我们带着理解看世界、带着同情看人生,可谓人生困惑 答案之书 。 《中华经典十三讲》:郭继承教授数年心血力作,撷取《了凡四训》、《论语》、《尚书》、《道德经》、《中庸》、《传习录》等十四部中华文化经典的思想精华,全面呈现圣人的秘密,实现卓越人生的自我修炼。 《解决问题的智慧》:内容包括自我成长、事业发展、家庭教育、管理提升等各个方面。书中对于人生困惑的解答可称得上是当今社会的 人生百科全书 和 管理哲学 的回答典范。
如今的时间危机并非加速。加速的时代早已过去。目前我们认为的加速,只是时间涣散的症状之一。今日的时间危机源于一种导致各类时间障碍和错误感知的时间紊乱。时间缺乏有序的节奏,陷入失调状态。这种紊乱让时间仿佛在飞驰。 这种时间紊乱并非强制加速的结果,其首要原因是时间的原子化,这也是为什么人们感觉时间的流逝比以往快得多。时间涣散导致人们不可能去经验何为持存。没什么能让时间驻足。生命不再被嵌入能创建持存的秩序体或坐标系中。 本书通过回顾历史提请人们注意,必须换一种方式理解日常生活,以避免陷入时间危机。作者缅怀的并非 讲述的时间 。讲述的终结,或故事的终结,并不一定意味着时间上的空白。它有可能开启一种无关神学和目的论的、散发自己独特香气的生命时间。它的前提是让 沉思的生活 复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