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书是一部供广大读者查阅、学习、研究中外著名思想家思想精华的参考工具书,共收入中外著名思想家重要思想命题2200余条。 2.本书正文按思想命题内容分类,每类按思想家(著作)所处历史年代顺序排列。 3.在中国和西方两部分之外,本书把世界宗教思想命题作为附录附于书后。 4.释文中出现的外国人名,常见者采取习惯用法,译音有出入者,一般采用《中国大百科全书》的译法。 5.本书附有思想家(著作)及其命题条目表,对思想家(著作)予以简介,并随后列出所属思想命题。
李蜀人,男,1958年5月出生于重庆市,西南民族大学社科部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哲学博士。1982年毕业于地质专科,1992年9月考入四川大学哲学系攻读硕士,专业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方向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科学技术;1995年获得硕士学位后被分配到西南民族大学社科部,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1999年9月考入复旦大学哲学系在职攻读博士,专业是外国哲学,方向是西方哲学史。2002年8月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又回到西南民族大学从教。已参编学术专著3部,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现在主要研究当代西方哲学和现代中西哲学比较。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对中西哲学的渊源、发展脉络、哲学史观等进行了比较。作者借用张世英先生关于人与世界关系的“两个层次”和“三个发展阶段”的观点,将“天人合一”与“主客二分”作为重要视角,对中西哲学进行了论述和分析。文章从中西哲学史人手,探讨了中西哲学形成和发展的路径,以及相互交流的几个阶段,从不同侧面对中西哲学在本体论、认识论、伦理观、审美观等各个领域进行比较。
本书介绍了中国式的和西方文化的神学论;理性、关联性与过程语言;中国的性别歧视观;儒家思想与实用主义;儒家民主主义等内容。
本书荟萃了程石泉先生研究西方哲学和中西比较哲学的长短论文近百篇,分为西方古典哲学、西方现代哲学、中西哲学、思想点滴等四编。全书写作时间尽管前后长达50年,但是其宗旨却前后一贯,即为学不分古今中外,“主中国哲学,必以西学之缺失以彰显之,言西文哲学,必以中国哲学之立场以拣择之”,最终目的就是恢复中国民族文化的自信与智慧。
本书是“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规划项目,是从“思想史”的视角和高度进行的关于中外心理学发展的比较研究。通过中外心理学发展的思想史跨文化比较,可以看到中外哲学心理学发展的共同规律和特殊规律,了解西方科学心理学的重大贡献及其对中国科学心理学发展的影响,进而把握中外心理学未来融合发展的走向;在全球化和本土化复杂互动的条件下,懂得如何吸取中外文化的精华,促进人的精神健康发展。中外心理学思想发展的比较研究,无疑是开拓了又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这不仅为心理学史学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窗口,有利于在鸟瞰世界范围的广阔视野中领略新的感受,而且有利于思想史研究的深入发展,使人类的思想发展研究有了更为宽广的社会背景;同时也为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心理学开拓了新的途径。
奥义书在印度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一般公认的奥义书有108种,属于吠陀时代也是整个奥义书中关键的有11种。普拉萨德博士从这11种奥义书中,选择了9种位于的奥义书英译并注释,形成了现在这部《九种奥义书》。本书的核心内容是论述宇宙与人的本质,探究梵、阿特曼、吉瓦、个我等基本概念,寻求“梵我合一”的最高境界。书中包含众多导师和弟子之间关于梵、宇宙创造的永恒目的,关于人的个体自我之间的关系及其人在不同时期的生活目标等主题的哲学讨论和教导,书中还涉及数论哲学和瑜伽哲学等印度思想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