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如何才能重新赋予技术在文化中应有的地位,并了解常被指责是由技术造成的异化背后真正的原因?人们经常根据沉思与行动、理论与实践、休闲与劳动之间的对立来对技术现实进行判断。然而,这些对立都是不充分的,因为技术物并不是由其功利性质,而是由其运作功能来定义的。我们必须在存有论上赋予技术物与审美物或生物相近的地位,同时了解其发生论的意义。这样就有可能研究人与技术现实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从教育和文化的角度来审视。同时,我们必须通过分析人与世界之间的基本关系来理解技术性本身的发生论。本书作为西蒙东的重要代表作,自1958年出版以来,深刻而且持久地影响了对技术的哲学思考,它已成为当代思想的必要参考文本。 本书为当代学术棱镜译丛 西蒙东思想系列之一。 《当代学术棱镜译丛》自2000年以来,已译介百余部域
本书是郭沫若研究先秦思想与古代社会的重要著作,包括古代研究的自我批判与总结及孔墨、儒家八派、稷下黄老学派、庄子、荀子、名辩思潮、前期法家、韩非子、吕不韦与秦王政等人或学派的阶级立场、政治主张、学术思想都做了总结性批判研究。本书史料丰富、论点新颖,在思想界史学界引起高度重视,有着广泛影响。 本书于1945年9月由重庆群益出版社初版,又于1946年、1947年、1948年出版3版,此后多次重印,为郭沫若研究先秦学术思想的主要论集之一,是《 青铜时代 》的姊妹篇。
这是一本文集,也是德勒兹生命后历程的生成与游牧。在《〈荒岛〉及其他文本:文本与访谈(1953 1974)》之后,德勒兹通过自己的文字,展现了内在性如何生成,如何在从《两种疯狂体制》到《内在性:一个生命》的历程中,让思的无器官的身体熠熠生辉。在这本书中,不仅有 反俄狄浦斯 和 千高原 的迭奏,也有 大脑即屏幕 的反思;从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到布列兹的音乐,再到戈达尔的电影,德勒兹后用自己的文字向挚友加塔利告别。德勒兹是一个不断逃逸、不断解域化、不断在块茎的游牧中生成的少数派行者,他用自己的生命的宣言告诉我们:另一个内在性的生命是可能的 本书为《当代激进思想家译丛》新作。 《当代激进思想家译丛》是以引进版为主的哲学、思想类丛书,2014年至今,向国内学界推介了一批影响深远的西方当代激进思想家,包
本书是一部被西方学者称为 哲学家中的哲学家 的*后遗稿。它收集了作者从1914年至1951年关于哲学、历史、科学、教育、心理学、逻辑学、语义学、语言学、伦理学、美学、艺术等问题的评论。这些评论既是维特根斯坦主要著作和重要观点的萌芽和酝酿,又是这位思想大师理论发展的直接佐证,更是维特根斯坦所代表的流派及其学说的 万花筒 。这部著作简练如洗,议论精深,别具风格,作者的随想随记和作者的精神风貌及其一生的特征都融为一体,体现其中。
本书是 克里希那穆提集 (全17本)的第三本,收录了克里希那穆提1936-1944年在世界各地所做的演讲和讨论。他以素有的循序渐进的启发方式,揭示出关系就是自我的外在体现,外在世界的混乱源自个体内心的冲突,引导读者一个人去体验自我,不加选择地去生活,唤醒生活的智慧。
重构的经典以孔子的思想脉络重构《论语》原文,不增不删一字一句,令孔子思想的逻辑和深刻直接显现。将孔子和弟子的言论分列内编和外编,保持了孔子思想的纯粹和完整。文本的新意仁为核心,孝悌信为呈现形态, 礼为外化形式,学习和修身是求取途径,治国和处世是实践方式。孔子抨击时政、评论人物,则如案例教学,旨在让弟子学习在事例中如何评判仁。 人人都能读懂重编者认为,《论语》没有经过孔子亲自审订,只是一部未经整理的课堂笔记。重构后《论语》变得有主题、有论证、有展开、有层次、有案例;成为无需繁琐注释、人人都能读懂的经典。
叔本华是一个语言艺术家,他以 优美的语言 格言式的笔触 撰写了大量著作,如珠的妙语散落在书中的每一页。他的格言式的警句也被后人编纂出版,颇受西方人的欢迎。 叔本华作品的中译者韦启昌先生,从他翻译的近百万字的译作中,包括《人生的智慧》《叔本华思想随笔》《叔本华美学随笔》《叔本华轮到的与自由》选取了十几万字,以格言录的形式,编译了这部书稿。书稿分人性 性格 道德、人生 幸福 痛苦、自己 他人、人的心理、爱情 婚姻、阅读 学习、科学 哲学、艺术 美学、其他等方面,所选内容与大众的生活息息相关,适宜大众阅读。
从此时此地起,世界历史的一个新纪元已经开始,你可以说自己正处在它的起点。 这是《存在与时间》1927年出版后所获的一个评价。作者马丁 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1889 1976)是20世纪蕞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之一,堪称哲人中的哲人。《存在与时间》是研读海德格尔的起点,也是其代表作,影响巨大而深广。此书的主要任务在于追问并解答两千年西方哲学史上遗忘了的根本问题 存在 问题。 然而,这部经典之作却因部头大、文句过于艰涩,而让哲学爱好者望之生畏,难以终读。于是,便有了这个专为中文读者呈献的改写本。 编著者陈嘉映是我国著名哲学家,也是中文版《存在与时间》的译介者。他在改写过程中,力图尽量减少文字上人为的困难,而尽少伤及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只为达成一个非常简单的初衷 为一本很值得读的书,提供一个读者能贯通阅读
本书是别尔嘉耶夫*代表性的著作之一。诚如作者所言,本书要解开 人 这个 *的迷 ,作者将现实的各个方面纳入其视域,对存在、上帝、自然、宇宙、社会、文明、自我、权利、国家、战争、民族主义、美感、艺术等等进行了全面的剖析。他始终坚持,自由高于存在,精神高于自然,主体高于客体,个性高于共相-普遍的事物,爱高于规律。和那些动辄喜欢建立体系而对现实世界关心甚少的学院派哲学家相比,别尔嘉耶夫的思想中常常交织着两项因素:他既用学者的眼光看待个性、自由、创造等字眼,同时又有着悲天悯人的胸怀,对那些在现实世界中遭受苦难的*下层人的生活保有深切的同情,两者互相交织,相辅相成,使得本书在严峻的理性之外处处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别尔嘉耶夫的文笔简练流畅,他惯于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思想,本书既是作者对人的创造、
卷包括:《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本书是德国哲学家、思想家尼采的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几乎包括了尼采的全部思想;这本以散文诗体写就的杰作,以振聋发聩的奇异灼见和横空出世的警世招语宣讲 超人哲学 和 权力意志 ,横扫了基督教所造成的精神奴性的方方面面,谱写了一曲自由主义的人性壮歌。
《资本论》是卡尔 马克思经济学说中主要的著作,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百科全书,更是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的*之作。《马克思资本论研究读本》一书作者聂锦芳、彭宏伟在对《资本论》文本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对20世纪资本批判史梳理重新评价《资本论》中的资本理论及其对资本逻辑的批判,确立起思想史的地位和当代意义,并对《资本论》写作的原初背景和写作过程进行了考察,对该文本原始手稿的各种版本进行甄别和探究,将马克思原始思想的当代价值真实地呈现出来。 由聂锦芳、彭宏伟编著的这本《马克思资本论研究读本》对卡尔 马克思的经济学说著作《资本论》文本进行了历史考证,介绍了其在国内外的研究状况,阐述了当代对《资本论》的解读,摘选了《资本论》的经典内容,*后附录了研究文献精选、MEGA2已出卷次所涉及的《资本
《论宽容》是著名英国哲学家洛克所撰写的一本哲学著作,收录了洛克与友人就宽容问题所来往的四封书信。《宽容书信》(即封信)是洛克在荷兰共和国时期有感于当时严苛繁琐的宗教规定而写就的。不久之后,这封信受到其友人的批评性回应。为此,洛克又为宽容议题作了三篇进一步的辩护,它们构成了洛克在此问题上为充分和雄辩的论述。从这四封书信中可以看到,洛克身上值得人敬重的闪光点便是他的理性和包容。洛克在真理观上从不强求别人必须与自己保持一致,他认为人类不能因为狭隘而互相为敌,而是应该宽厚、包容地对待彼此。
《幸福之路》是一部探索现代社会幸福问题的通俗哲学著作。它避开了高深和抽象,在书中直接反思最常破坏幸福感的消极心理因素,如竞争、疲劳、嫉妒、罪恶感、受害妄想,等等,直接给出获得和提升幸福感的具体生活建议。本书不依任何高深的学说,而是把一些经由作者自身的经验和观察证实过的通情达理的意见归纳起来,制出一张献给读者的方子,希望无数感到苦闷而又不甘忍受的男男女女,能够借此明察自身的困境,进而找到突围之路,凭着适当的努力变得幸福。是每个人在幸福追寻途中的推荐指南。
本书为九州出版社名家访谈书系之一种,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我国著名佛学家。主要以访谈、演讲的形式,阐释中国传统佛教的本质源流,举凡四谛、五蕴、禅与悟、缘起性空、般若中观、佛教与传统文化之融合 皆娓娓道来,平易而明。
章太炎是中国近代首屈一指的国学大师,而其早年当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亦积极向东西洋学习,大量接收、引介西方思想与学术,或批判,或吸收,融会贯通,从而形成了个人的思想体系。他不但大量阅读西学、日本著述,还亲自动手翻译西方重要著作,他与曾纪泽之子曾广铨合译的《斯宾塞尔文集》即是其中之一。对此,以往学界研究较少,也影响到我们对章太炎和西学关系的认识。 本书仔细爬梳文献,对比了斯宾塞的《论文集:科学的、政治的和推断的》的1858年版、1868年版和1891年版及1850年代年在《威斯敏斯特评论》的原刊本,再对照章太炎的译文,正确指出章太炎翻译所据底本为1868年版,为进一步研究章太炎译《斯宾塞尔文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斯宾塞是19世纪西方*重要的思想家之一,严复即曾翻译《群学肆言》,将其社会学引入中国,对中国近代
本书作者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被奉为现代西方经济学的鼻祖。他在去世之前,曾将一批文稿(即收录于本书的这些文章)交托给几位挚友,嘱其按照他们以为妥善的方式加以处置,又将多份自认为不适宜向公众发表的文稿自行销毁。经检视,这批文稿大部分应属作者生前一度纳入考虑的一个写作计划的组成部分:他曾撰写一部贯穿人文科学和优美艺术的历史著作,但后来发现该计划的工程过于浩大,因此早已将其放弃。于是,这些已经写成的文稿便一直放在作者手边,未予处理,直到他行将离去的时候。文稿涉及的内容包括:天文学﹑哲学﹑物理学﹑逻辑学﹑形而上学﹑外在的感官﹑模仿艺术﹑音乐﹑舞蹈和诗歌等。这本书对于全面了解亚当斯密的思想是一部极其珍贵文献。
尼采以叔本华为例,充满激情地阐述了他对哲学家的品格、哲学家的使命哲学与人生、哲学与时代的关系的思考,行文流畅,一气呵成。他把叔本华作为他表达自己思想的工具, 写入该书的是我的最内在的经历,我的生成。尤其是我的誓愿 。作为唯意志论的继承者,尼采分八个部分阐述了成为你自己且获得更高的自我、肯定人生的意义、哲学家首先应该是一个真实的人且具有独立的人格、在自己身上战胜时代的弊病、取消国家对哲学的庇护等观点,确切的说是阐述了 教育家尼采 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