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缪手记》收录了加缪1935年5月到1959年12月之间的手记,是了解加缪及其思想不可或缺的重要记录, 是理解其创作的关键。他在手记中简明扼要地写下了他的读书杂感、生活随想、情感波动,以及多部作品的创作灵感,其中充满了精彩动人的哲学思考。 书信手记 能凸显与呈现一个人内心的诸貌与真实,阅读加缪的手记,我们 能全面地了解这位被称为“以睿智与热诚,阐明了我们时代良知”的伟大创作者的心智与情感。
本书收入康德政治哲学相关著述,含《法权论的形而上学初始根据》、《回答这个问题:什么是启蒙》、《论和平》等文章和论著摘编,书中所收入的文章均由译者增译了《科学院版编者导言》和科学院版编者注,并在必要的地方加了少量的译者注。
本书糅合东方“天人合一”之思想与西方“逻辑思辨”之方法于一体,提出和论证了“递弱代偿法则”及其“系统现象形态”: 宇宙演运即造成物类衰变,生物进化就导致种系残弱,文明前行则促进入寰危机。 精神增益是载体趋弱的反比交量,信息扩张是物演分化的边际效应,知识拓展是背离本真的天然尺度。 社会结构是自然实体结构的一脉延伸,文明现象是生物智质代偿的后续恶果,历史进步是人类自取祸殃的必由之路。上述观点无不与当前全人类的各种主流意识形态相左,也无不与当前全世界高度文明发展所致的危机形势(诸如环境污染、资源耗竭、生态破坏、气候异常、大规模毁灭性武器泛滥以及恐怖主义争端激化等诡异现实)丝丝相扣。读罢此作,不能不令人掩卷长思。 故,可视其为“人文存亡之道”的基础理论。
翻译西方学界诠释西学经典的论著,充分利用西方学界整理旧故的稳妥成就,於庚续清末以来学界理解西方思想传统的未尽之业意义重大。设计这套“西方传统:经典与解释”,旨在推进学界对西方思想大传统的深度理解。选题除顾及诸多亟待填补的研究空白(包括一些经典著作的翻译),尤其注重选择思想大家和笃行纯学的思想史家对经典的解读。 本书是该丛书之一《海德格尔式的现代神学》。
《柏拉图对话集》选译了古希腊圣哲柏拉图的对话七篇,柏拉图的对话文笔生动、富有戏剧性,不仅是优美的哲学著作,亦是杰出的文学作品,可以说是整个西方文化永不枯竭的源头和取之不尽的宝库。戴子钦先生的译本在众多柏拉图译本中可以说独树一帜,是文学性的译本之一,足堪与朱光潜先生的《柏拉图文艺对话集》相互辉映。
你对自己喜欢的哲学家了解多少呢?比如哪个哲学家和他的双性恋伙伴与他人结成三角恋爱关系?哪个哲学家喜欢鬈毛狗胜于喜欢人类?哪个哲学家暴力体罚学生甚至把人家打成重伤住院?哪个哲学家尽管得到犹太人导师和情人后来仍然加入纳粹党?…… 对于喜欢哲学的人来说,这些问题好象无关紧要是吗?不。哲学家的行为很少和他们的思想一点瓜葛都没有,他们的著作受到个人和情感需要的影响。 人们或许认为思想家的生活肯定是充满理性的。苏格拉底就说不动脑筋思想的人就“不配活着”,他劝说雅典大街上的同胞思考他们的生活,以便做出适当的改变。柏拉图在《理想国》里说只有哲学家才适合当统治者,因为只有他们是完全理性的,能够压抑自己的生理冲动,看到真正的利益所在。 但这并不是说哲学家就可以摆脱肉体欲望的困扰。在古代,第
《纯粹理性批判(注释本)》(作者康德)包含了论发现一切纯粹知性概念的导线;论经验之可能性的先天根据;所有一般对象区分为现象和本体的根据;论纯粹理性的辩证推理;纯粹理性的二论背反;贯穿所有四个先验理念的对宇宙论问题的怀疑论观念等内容。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AJ艾耶尔是英国著名哲学家,逻辑实证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曾师从哲学家赖尔和石里克,是维也纳学派的成员之一。英国哲学界称他在现代哲学中的地位仅次于罗素。 《二十世纪哲学》是艾耶尔1982年出版的一本重要著作,他打算把这本书写成罗素的《西方哲学史》的续篇。《二十世纪哲学》从问题史的角度出发,全面深入地评价了20世纪西方哲学重要流派的观点,同时对于西方哲学史上长期争论的一些重大问题,以及20世纪西方哲学的发展特点,具有广阔的视野和独到的看法,值得每一个从事哲学研究、特别是西方哲学研究的细读。
本书全面回溯了曾在世界范围内猖獗一时的法西斯主义产生的根源——19世纪的保守主义传统,以及次世界大战后出现在意大利、德国、西班牙和日本的四种形式的法西斯主义。本书还通过大量的材料,审视了西欧极右势力在政治活动中不断扩张的原因和在东欧及前苏联地区出现的民族主义情绪急速膨胀的现象。由于作者学识渊博、阅历颇丰,本书史料翔实,分析深刻而又不失生动。其中的插图,对各色人物、事件的刻画生动形象、简洁有力。可以说,本书是一部关于法西斯主义研究的价值颇高的著作,适合不同知识层次的读者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