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柯的分析始于中世纪,他描写了当时人们如何将麻风病人关起来。从这里开始他探讨了15世纪愚人船的思想和17世纪法国对监禁的突然兴趣。然后他探讨了疯狂是如何被看做一种女人引起的病的,当时有人认为女人的子宫在她们的身体周围环绕可以引起疯狂。后来疯狂被看做是灵魂的疾病,*后,随着西格蒙德 弗洛伊德疯狂被看做是一种精神病。 福柯还用了许多时间来探讨人们是怎样对待疯子的,从将疯子接受为社会秩序的一部分到将他们看做必须关闭起来的人。他也研究了人们是怎样试图治疗疯狂的,尤其他探讨了菲利普 皮内尔和塞缪尔 图克的例子。他断定这些人使用的方法是残暴和残酷的。图克比如对疯子进行惩罚,一直到他们学会了来模仿普通人的作为,实际上他是用恐吓的方式来让他们的行为像普通人。与此类似的,皮内尔使用厌恶疗法,包括使用冷
功利主义在现代政治和道德哲学中占主导地位。其他理论, 如直觉主义, 没有提供能与之抗衡的正义观和道德观。《正义论》主张以一种更抽象的社会契约论来替代功利主义。其出发点是:社会基本结构是正义的主题; 人们在达成其它协议之前,首先要就社会制度的原则达成协议。然而这种缔约不是一种实际的历史行为,而是在假定的原初状态中的选择的结果,它是互相冷淡的个人在无知之幕背后的选择。契约目标是选择一种指导社会基本结构设计的根本道德原则即正义原则。对所选择的原则的直接检验是看按它们安排的社会制度是否符合人们的直觉判断;另一个检验是看它们是否符合人们的目的。由此产生了本书的三个部分:理论、制度、目的。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译注本)》是尼采假借查拉图斯特拉之名说出他自己的哲学思想,也可以说是一本查拉图斯特拉的说教集或者说是查拉图斯特拉的行藏录,又有点像圣者传一类的书,但这位圣者并不是宗教的圣者,而且本书并不像一般宗教书那样枯燥乏味,却是具有极高文学价值的散文诗。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译注本)》是尼采的里程碑式的作品,几乎包括了尼采的全部思想。全书以汪洋恣肆的诗体写成,熔酒神的狂醉与日神的清醒于一炉,通过 超人 查拉图斯特拉之口宣讲未来世界的启示,在世界哲学史和诗歌史上均占有独特的不朽的地位。 《存在与时间(修订译本)》是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的代表著作,1926年写就,翌年出版。它也是本世纪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不仅影响了此后多种重要哲学流派和重要哲学家,而且在文学批评、社会学
击碎主体性的迷梦 穿越欲望的幻象 最终达至对主体症状的突破 继康德之后,拉康给出了第四批判:纯粹欲望批判 本书首版于2011年,时至今日仍然是国内拉康研究中涵盖面最广、篇幅最庞大的专著。本书分上下两册: 上册可以被看作是关于拉康生平的 小型传记 ,作者结合精神分析运动的历史背景,详细叙述了拉康和拉康学派的传奇。 下册是作者在细读了拉康《文集》,研读了拉康的研讨班作品和国外有关拉康的主要研究成果后,从 主体间性 的概念和视角出发,对拉康庞杂的理论所展开的全面梳理。 本次作者除做小幅修订外,还增加了一篇修订版序言,回顾了这十年国内拉康研究的状况。
《先验唯心论体系》是德国古典哲学演进过程中的一座里程碑,通常也被看作谢林早期哲学最重要的代表作。谢林本人对这部著作同样十分重视,他在晚年撰写的《近代哲学史》里明确指出: 如果你们 想要准确而原原本本地了解近代哲学的逐渐发展过程,那么我只能推荐他去研究这部《先验唯心论体系》。 在这部著作里,谢林展示了自我如何基于自身的原初同一性和二重性结构,经过无意识地生产出外部世界而最终达到自我意识的过程,进而建立了一个包揽理论哲学、实践哲学和目的论,并且以艺术哲学为封顶石的完整体系。这个体系作为谢林早期哲学的枢纽,比他此前的自然哲学体系更为全面,也比他此后的同一性哲学体系更具有辩证法的活力。 《先验唯心论体系》的重要意义尤其在于,谢林在这里第一次揭示出自然界和精神世界在本质上的同一性和结构
《利维坦》是英国政治哲学家托马斯 霍布斯的代表作,也是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的重要经典之一。全书以社会契约论为核心,探讨了国家的起源、权力的本质以及社会秩序的基础。霍布斯从 自然状态 的假设出发,描绘了一个没有法律和权威的社会中,人类彼此竞争、冲突和不安的状态,提出 人对人是狼 的著名观点。他认为,为了摆脱这种混乱,人们必须通过契约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主权者,以确保和平与安全。
《哲学小史》是一部生动的哲学入门书。作者在西方2500年的历史长河中,选取了40个主题,每个主题用3000字左右的故事,介绍了从 提问的人 苏格拉底到 现代牛虻 彼得 辛格等52位哲学家对人类思想的主要贡献,并由此反映出西方哲学发展的脉络与探讨的主要问题,如我们应该怎样生活、上帝是否存在、我们如何认识外部世界、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道德等。书中没有抽象的哲学概念、难懂的哲学理论,而是充满了哲学家妙趣横生甚至离奇古怪的人生故事,但并没有失去哲学的本质,那就是引导我们像哲学家那样思考、争论、论证和质疑。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在每一章的*后一段文字里,引入另一位学说思想与该篇所介绍的哲学家持不同观点或者进一步发展该学说的哲学家,把他们的哲学思想逐一串起来,这样读者就能清楚感受到哲学主题与思辨方式的变化与传
复旦大学教授王德峰和吴晓明写给年轻人的10堂西方哲学通识课,读懂2000年的西方智慧与文明。 《西方哲学思想讲义》是了解西方哲学的简明读本,以故事的形式,带领读者走进尼采、卢梭、柏拉图等10位伟大思想家的精神世界,在深入了解他们生平经历的同时,感受他们在追寻价值与意义之路上的挫折与坚韧、孤独与慰藉、迷茫与豁然。 哲学不仅仅是高深的思想,更是让你生活变好的方式。打开本书,与西方2000年来蕞优秀的灵魂对话,用哲学的思维提升我们的头脑,用哲学的眼光更加理性地看待世界,充实人生,使自己成为有格局、有魄力、有智慧的自由人。
人生的意义,真正的盼望,人应该追求什么价值,道德 最后的根据 是什么,关于世界,我们究竟能确切地知道多少东西 这些让你困惑的根本问题,也曾困扰过孔子、苏格拉底、尼采 康德晚年说,他一生的努力只是为了回答三个问题:我们能够知道什么?我们应该做什么?我们应该信仰什么?这部书也想提请读者以这三个问题为准绳去考察哲学的历史。书中对公元前两千多年至今的哲学思想做了历史梳理,既有佛教、儒家、道家等东方哲学,也涵括了从古希腊罗马哲学、中世纪哲学一直到当下的哲学人类学等西方思想。最终你会发现,虽然每个时代的每位思想家对这些问题都做出了自己的回答,但基本上,他们能做出的回答并不是无限多样的。
探索人与其他物种的共生方式,彻底改变我们对爱与伴侣关系的理解! 在与人类的共同生活中,狗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一同参与战争、殖民、狩猎、畜牧、医疗等活动。狗在欧洲征服美洲大陆的过程中充当了殖民者的恐怖工具;在电子战争诞生前,训练有素的狗是最具灵性的一种武器;追踪猎犬不仅能吓住奴隶和囚犯,也救助了迷路儿童和地震灾民 它们不是家中的 毛孩子 ,而是人类进化中的重要 同伙 ,我们塑造了彼此的生命和历史。 从人与狗的故事出发,哈拉维想象人类与他者合作共生的无限可能。每个伴侣物种的关系,都是自然与文化的内爆,是在爱与差异中共同发展、相互构造的过程。《伴侣物种宣言》不仅是一部关于人与动物关系的学术著作,更是一种政治宣言,是在战事一触即发的全球态势中一种充满希望的政治行为。
善,为什么不能保护我们,免遭恶的侵袭?善的脆弱性到底是一种缺陷,还是一种黄金般的品质?纳斯鲍姆将带领 我们,探究善的真谛,洞察人性本质。 正义之士常常面对如下困境:他们一心追求善和公正,却因为外部因素的干扰,需要在个人的繁盛上做出妥协,甚至彻底否定自我。《善的脆弱性》直面这一道德困境,通过对古希腊文学和哲学文本的探讨,*终拒斥了柏拉图关于善能够保护人类免受恶之侵袭的观念,站在了古希腊悲剧家和亚里士多德一边,认为善的脆弱性正是实现善的关键所在。本书令纳斯鲍姆一举成名,不仅为她在学术界获得无数称誉,也将她的影响力拓展到公共领域。
作为拉康研究的重要学者,芬克在这本生动而广泛的著作中探讨了古往今来的爱情,将从古代到宫廷爱情诗人和浪漫主义等众多传统纳入其研究范围,并深入研究了弗洛伊德和拉康关于爱情和性欲的观点。拉康对爱的理论是对弗洛伊德理论的重要发展:弗洛伊德将爱视为一种本能,而拉康则认为爱是一种结构性现象。拉康认为,爱是一种对缺失的寻找,我们在寻找一个能够填补我们主体缺失的客体。在此背景下,芬克重点解读了拉康关于 爱就是给予你所没有的东西 这一自相矛盾的说法。他展示了我们内心的空虚或匮乏是如何被爱所掩盖或缠绕的,以及将我们自己没有的东西给予他人是如何可能,甚至是至关重要的。
《惩罚的社会》 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监狱这种刑罚方式取代了身体刑,突然变得普遍。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奇怪的现象? 在本书中,米歇尔 福柯探讨将 犯罪者 转化为 社会敌人 的各种刑罚理论和实践,从《规训与惩罚:监狱的诞生》中未能充分深化的 道德 观点出发,系统地展现了现代规训社会的到来。 《不正常的人》 通过梳理历史发展脉络,福柯找出西方社会中三类不正常的人:自古罗马时代即有的畸形人,17-18世纪的需要改造的人以及18世纪末的手淫的儿童。到了19世纪,这三类人一同被建构为 不正常的人 ,成为社会的危险,也成为法律、教育、医学、精神病学的知识和权力的对象。 福柯向我们展示了规范化权力如何出现、它的形成以及它得以安置的方式。它从不只依靠一种制度,而是通过各种方式,在不同的制度中建立起来,*终在西方社会中
本书是中文世界最为人熟知的福柯作品。 罗兰 巴尔特说,这部著作是对知识的清洗和质疑。它把 自然 的一个片断交还给历史,改造了疯癫,即把我们当作医学现象的东西变成了一种文明现象。实际上,福柯从未界定疯癫;疯癫并不是认识对象,其历史需要重新揭示;可以说,它不过是这种认识本身;疯癫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随时间而变的异己感;福柯从未把疯癫当作一种功能现实,在他看来,它纯粹是理性与非理性、观看者与被观看者相结合所产生的效应。
正如哲学家德特马?马林所说话的那样,几乎不曾有过任何一部比《开放社会及其敌人》更为宏大的,反对那些二十世纪暴行之基础的思想作品。《开放社会及其敌人》初版为1945年,其后马上成为哲学类图书中的畅销书,被译成多种文字,影响深远。在这部巨著中,波卡尔把笔墨集中于对柏拉图、黑格尔和马克思三个思想家的社会政治哲学的批判上,认为正是他们的思想构成现代极权主义的来源,但对于 开放社会 究竟是什么,却很少正面提及更没有加以系统说明。
《日本的思想》是丸山真男负盛名的作品之一,有着越出学院的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全书收入文章4篇,是丸山1957 1959年面对战后日本的现实状况,在历史和当下的张力中进行思考的结晶,在其一生的学术研究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意义。 在书中,丸山对近代以来日本思想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如天皇制、传统与现代、锁国与开国、组织与个人、知识分子与大众、抵抗与转向、政治与文学等进行了深入剖析,并放到整个日本思想史的广阔视野下来讨论,概括出日本思想的一些结构性特征,如 杂居性 和 无构造性 等。通过本书,读者可以领略丸山惊人的敏锐和极具穿透力的思考方式,也可在与日本不尽相同的中国的语境内,读出丸山的思想对我们自身的启示。 我店曾出版《日本的思想》节译本(2009)。为更完整地呈现丸山真男的思想,本次出版,根据1961年岩波新书
本书是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一本经典之作,是20世纪法国著名思想家米歇尔 福柯的代表作性经验史的第四卷,也是后一卷。本书基于对欧洲古代基督教的思想家、哲学家(查士丁、奥古斯丁等)的相关文本研究和解读,阐述了中世纪性概念的形成,以及性关系、婚姻的制度规范、伦理,等等。在哲学上看,本书是福柯的欲望主体解释学的 一个章节 。从历史上看,本书侧重于讲解早期基督教教父对主体性的重塑,福柯认为,这些教父们着手将真实的人类话语的经典逻各斯转变为神学的。这些规则和学说的本质是对西方古典时期和古代晚期希腊和拉丁哲学家所阐述的自律性的重新加工的遗产。本书的内容广泛而深刻,是一位哲学大师的力作。
《世界时代》收录了该书1811年和1813年的两部已正式排印的原稿、1814年的第81号手稿、以及1815年的残篇,这是国内外学界较为完整的《世界时代》文本辑录。在《世界时代》这部著作里,谢林按照 过去-现在-未来 的框架,刻意地用一种夹杂着历史叙述与辩证法推演的语言阐述了上帝和人在永恒和时间之内的命运:从自身内部的不同本原之间的纠缠和斗争出发,通过斗争和分离,让一切各安其位,统一在wei一的**精神之下。在这个过程中,谢林几乎讨论了所有重要的哲学问题,其中关于 神性 、 存在者-存在 、 自由 、 恶 、 时间 的论述尤其具有无与伦比的深刻性和重大影响。因此,无论是就谢林的主观意愿而言,还是就客观影响而言,《世界时代》都是整个谢林哲学的核心枢纽,对于理解谢林的早期哲学和后期哲学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本书系香江哲学丛书之一。《疼痛现象学》开创性、系统性和启发性地开启了现象学与认知科学和文化人类学等学科之间的对话,认为如果不纳入现象学方法,仅靠科学就无法阐明疼痛体验的本质。在此前提下,索利乌斯?吉尼萨斯基于现象学原理提出了一个新颖的疼痛概念:疼痛是一种具有独特体验性质的厌恶性身体感觉,无论是作为感觉还是作为情感,疼痛只能在最初的第一手体验中得到。吉尼萨斯具体化了现象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论原则。在这些原则的基础上,他对疼痛体验的基本结构进行了现象学的澄清,并对现象学与内省主义的共同融合提出了质疑。吉尼萨斯分析了许多疼痛分离综合征,重点阐述了慢性疼痛体验的去个性化和再个性化本质,并证明了躯体化和心理化在疼痛体验中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他将胡塞尔现象学推向了一个在胡塞尔自己的著作中
《古代中世纪哲学十五讲》以吴天岳教授在北大讲授多年的西方哲学课程为基础,分十五讲展示了从前苏格拉底到中世纪盛期2000年间西方哲学发展的整体面貌。上册八讲,梳理了从古希腊哲学开端至普罗提诺的哲学史发展线索;下册七讲,梳理了从奥古斯丁至近代哲学之前的中世纪哲学传统。 《古代中世纪哲学十五讲》在呈现西方近代以前哲学发展内在理路的同时,每讲精选历史上影响深远的核心论题,通过细致的概念分析、论证重构和批判性评论为读者提供了从入门到精通的学术路径。每讲在正文之后还提供了反映研究进展的阅读参考书,引领读者步入哲学经典殿堂。《古代中世纪哲学十五讲》附有300余幅精美插图,不少出自难得一见的中世纪抄本,左图右史,帮助读者更真切地感受古代和中世纪哲学的历史氛围,进入哲学思想开展的历史语境。 不同于常见的
近代的超克 是日本思想史上的著名公案,它作为问题提出,缘于1942年日本《文学界》杂志召集的同名座谈会和《中央公论》杂志召集的 世界史的立场与日本 座谈会。战后,这一问题成了日本知识分子自我批判和反思的重要思想课题。 日语 近代 一词,约略相当于汉语的 现代 ; 近代的超克 ,相当于对 现代的反思 或对 现代的超越 ,意为超越英美所主导的资本主义社会体制和政治理念,以及苏联领导的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和革命理念,而构建新的体制和新的理念。 广松涉以历史学家的眼光,对各种各样的文献和细微的人际关系进行了详尽的考察,立体地呈现了这个被称为 危险思想家 的知识群体,是如何随着日本军国主义的覆灭而瓦解的。全书聚焦近代日本哲学的谱系,在这一点上区别于竹内好的名作《近代的超克》,后者专注于保田与重郎和日本浪漫派的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