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第花开》是希阿荣博堪布所写的心灵随笔集,这些随笔以现代人的思维和表达方式,为我们娓娓道来心灵世界应有的美好境界。 书中内容与我们当下的身心活动密切相关,如平日遇到的问题、面对的苦恼和困惑、自己的情绪、感受或反应等,因而本书就像是一个忠实的朋友,在迷茫脆弱的时候,给我们以鼓励和启发。 书中处处散发着慈悲与智慧的光芒,堪布睿智柔和的文字,朴实生动的开示,帮助我们坦然地面对心的本性,并从各种困惑中解脱出来,获得重塑心灵世界的力量。
《方壶外史》八卷,收书十五种。内容分为两类:一注释,有《无上玉皇心印妙经测疏》《黄帝阴符经测疏》《老子道德经玄览》《周易参同契测疏》《周易参同契口义》《悟真篇小序》《崔公入药镜测疏》《纯阳吕公百字碑测疏》《紫阳真人金丹四百字测疏》《龙眉子金丹印证诗测疏》《邱真人青天歌测疏》;二自著,有《玄肤论》《金丹就正篇》《金丹大旨图》《七破论》。 本《方壶外史》以明万历年间 未孩堂 刻本为底本整理,郑观应刊本、萧天石《道藏精华》影印本、《藏外道书》第五册影印本为校本。《三藏真诠》,分《法藏》《华藏》《论藏》三部,现仅存《法藏》,分为上下卷。《三藏真诠》是研究陆西星不可缺少的文献,是对《方壶外史》的有效补充。现以台北 国立中央图书馆 藏陆西星抄本《三藏真诠》为底本整理,陈撄宁手抄本《法藏总抄》
本书是为那些在宗教研究领域仅有一点或毫无基础的学生们准备的。全书分为 基本宗教 起源于印度的宗教 起源于中国和日本的宗教 起源于中东的宗教 四部分,广泛地覆盖了世界范围内的主要宗教。每一部分之下的各章分别介绍各个宗教的教义、伦理价值观、礼仪及其发展历史,以及它们在与现代性的碰撞中产生的问题。 本书介绍*基本的宗教知识,既不刻意剪短或简化各个宗教,也不会过深探讨专业的细节。原始文献的大量引用使得本书可以更好地呈现宗教传统的原貌;对当今宗教现状的描绘则相当得益于马克 伍德沃德的写作 后者利用多年的教学经验和自己与佛教徒、穆斯林等不同人群相处的经历,对本书进行了更加周密的编辑,并对其中宗教现状的相关信息进行了更新,使这本书更加全面、易读。
本书主要围绕马克思的自由思想展开,并以此为基础对马克思的伦理观进行重构。内容包括三大板块:首先是作为理论基础的元伦理学部分,内容涉及马克思对伦理道德的批判及其有关历史唯物主义、决定论和意识形态的观点;其次是马克思的规范性道德理论部分,主要以自由概念为核心,呈现了马克思的道德哲学所蕴含的欧陆伦理学传统,强调马克思是基于自由而非分配正义来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马克思有关暴力革命以及共产主义社会的观点也必须从自由的视角来看;最后是结论部分,总结了马克思伦理学所包含洞见和理论价值。本书首版于1983年,并于2010年由劳特利奇出版社再版,是西方学者为挖掘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内涵所作的一次有效尝试。相信本书的译介将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马克思的自由思想及其伦理内涵,推进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与当代西方政治哲
此书围绕 近世中国社会一般宗教生活 与 通俗文学 两个核心,主要探讨的问题包括:通俗文学的作者群体,通俗文学的出版传播与宗教生活的互动,商品经济兴起背景下通俗文学对世俗伦理的影响,通俗文学对僧道的描写,通俗文学对诸神的塑造等等,提出许多启人深思的观点,如认为宗教与通俗小说的 普化 是推动中国近世社会/文化共同体形成的根本力量。
'本书是商务印书馆创立120年纪念珍藏本中的一部
本书是人民出版社2015年1月出版的《心若菩提》的增订本。除修订了部分内容和增加了第六章“走向世界”外,还增加了二十多面彩色插页,装帧形式也由原来的平装改为精装。曹德旺1946年出生于福建福清高山,9岁上学,14岁辍学,卖过烟丝、贩过水果、修过板车。1983年承包高山异型玻璃厂。1985年将主业迅速转向汽车玻璃,彻底改变了中国汽车玻璃市场100%依赖进口的历史。1987年成立福耀玻璃有限公司。1993年福耀玻璃登陆国内A股。2001—2005年,经过艰苦奋战,历时数年,花费一亿多元,相继打赢了加拿大、美国两个反倾销案,震惊世界。福耀玻璃也成为中国第一家状告美国商务部并赢得胜利的中国企业。拥有独立的知识产权,某些领域代表当今世界最高的制造水平,成为——宾利、奔驰、宝马、路虎、奥迪等豪华品牌重要的全球配套供应商和世界第二大汽车玻璃
本书系一本西方宗教学核心理论的经典之作(首次出版于1993年,由耶鲁大学出版), 通过汲取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历史学、神学、宗教研究和传教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并结合对不同背景的大量皈信者进行访谈的手资料,作者对世界范围的宗教皈信情况进行了评估和分析。本书研究了不同的皈信研究理论,探讨了文化和社会因素在皈信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深入浅出地描述了不同宗教和不同学科关于宗教皈信的观点。本书是基础性的理论著作,是宗教社会学、心理学研究者的经典,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译文流畅,本书出版有助于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社会学的研究体系。
本书扎根巴蜀地区天龙八部造(图)像微观生态系统,对相关考古资料进行梳理与勘察,同时结合文献研究,从图像学角度探索巴蜀天龙八部的特征及其演变过程。作者对据此呈现的 天龙八部 现象进行历史追溯和横向对比,力图深入辨识这些造(图)像的尊格和意涵,以此检视学术界惯常确立的有关天龙八部造(图)像常识的正误、缺陷等问题,进而在佛教文化系统中对其进行定位,为进一步展开相关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
本书将楚地所出湖北江陵九店楚简《日书》、云梦睡虎地秦简《日书》和随州孔家坡汉简《日书》三种日书资料进行分门别类的汇集,讨论日书的篇题与分篇、日书的文本结构和日书的流传等情况,在把握各《日书》总体情况的基础之上,收集整理已有的研究成果,附注在各篇章之下,间参己意,首创日书分类集释,便于比较在同一个区域之内(今湖北省)出土的楚、秦、汉三个不同时代的日书的异同,观察日书在流传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变异性。同时搜罗汇集与上述三种日书相同或相似的其他日书资料,是日书资料的集大成之作,方便学者参考利用,为相关学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可靠的基础文本。
从宋代以来,世界各地留下了大量的妈祖造像、绘画、版画、壁画等资料。本书拟对这些图像的形成特点、变化规律、神话结构以及审美意义等展开研究,借以构建妈祖视觉文献,并对妈祖图像在海上丝绸之路社会地域文化脉络中的作用与意义,所传达的社会群体的文化符号意识及象征内涵意义,作系统的梳理。从妈祖图像的地域特殊性中挖掘中华审美文化的同一性,从图像审美艺术的共同脉络中发现地域文化影响所造成的差异性,加强中华艺术文化交流。在研究过程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围绕我国建设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战略,深入研究妈祖图像审美艺术及文化内涵。在具体研究中运用人类学整体论的观点,即将艺术史中的图像学、文献学、社会学、美学等相结
本书是为那些在宗教研究领域仅有一点或毫无基础的学生们准备的。全书分为 基本宗教 起源于印度的宗教 起源于中国和日本的宗教 起源于中东的宗教 四部分,广泛地覆盖了世界范围内的主要宗教。每一部分之下的各章分别介绍各个宗教的教义、伦理价值观、礼仪及其发展历史,以及它们在与现代性的碰撞中产生的问题。 本书介绍*基本的宗教知识,既不刻意剪短或简化各个宗教,也不会过深探讨专业的细节。原始文献的大量引用使得本书可以更好地呈现宗教传统的原貌;对当今宗教现状的描绘则相当得益于马克 伍德沃德的写作 后者利用多年的教学经验和自己与佛教徒、穆斯林等不同人群相处的经历,对本书进行了更加周密的编辑,并对其中宗教现状的相关信息进行了更新,使这本书更加全面、易读。
这是一本与众不同的佛陀传记,它是由禅宗高僧写成。它的特别在于不仅生动再现了释迦摩尼成佛的人生经历,而且通过一个个故事,清晰明了地讲述了佛法。在这本书中,读者绝不会读到高深莫测的名词、理论,只能感受到最直接、最直白的人生导引,如沐春风。
《基督教概论》是的基督教神学家、教育家麦格拉思为想要了解基督教的读者特意撰写的著作。麦格拉思以晓畅的文笔对基督教的核心人物耶稣基督、基督教的教义、基督教的历史以及基督教的生活方式进行了全面的介绍。本书出版后很快成为一部经典的教科书。
本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初期对华传教运动 历史事件必须根据事实,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来看待。如果不能历史地看待历史问题,或用其他一厢情愿的方法去解读历史,历史事件就会失去它本身的历史意义,或得出错误的认识,也不能为后人所借鉴。这一部分论文旨在通过对传教运动历史背景的研究,揭示传教运动以及传教士在殖民主义扩张运动的政治背景、历史背景和思想背景下所进行的传教活动;通过研究历史有助于中国广大教牧同工、同道认识今天中国教会在新形势下继续坚持三自原则和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文化 基督教进入中国后,传教士们把中国文化视作对立面,力图用与西方文化相结合的基督教信仰来取代或改造中国文化。这样的宣教方式导致了基督教与广大知识分子及人民群众的对立,而且直至今日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