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跨学科研究的典范,涉及人类学、考古学、心理学、法学等诸多领域。基于对列维-斯特劳斯,罗杰 凯卢瓦等人有关人类早期祭祀活动的调查,本书对广泛存在于初民社会中的 活人祭神 行为的逻辑和功能提出了独树一帜的见解。作者认为人类族群中普遍存在一种 替罪羊 机制,杀死 替罪羊 可以将对内的暴力隐患释放到族群之外,从而保全族群内部的和平稳定。因此,暴力的祭祀活动并非宗教自身的产物,而源自族群化解内部矛盾的需求。祭祀行为是人类早期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的思路对于进一步理解与阐释早期中国或可提供别样的启示。 作者勒内 基拉尔是法国著名思想家、文学批评家,被誉为 人类认知领域的新达尔文 。我社还曾出版过他的《浪漫的谎言与小说的真实》。基拉尔的学说以 攀比摹仿 论超越弗洛依德的 俄狄浦斯情结 ,认为欲望是
《千面英雄》是神话学大师约瑟夫·坎贝尔享誉世界的代表作,也是他“单一神话”观的奠基之作。坎贝尔历尽多年搜寻阅读了全球各地的神话与宗教故事,将这些故事中的共通的奥秘汇集在几百页的《千面英雄》中,将神话之源轻松显现在世人面前。 坎贝尔告诉我们,英雄的旅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主要阶段。启程:放弃当前的处境,进入历险的领域;启蒙:获得某种以象征性方式表达出来的领悟;考验:陷入险境,与命运搏斗;归来:再度回到正常生活的场域。这是每一位英雄的必经之路。 坎贝尔穿越古今,打通全世界神话中的经脉,帮助现代人重拾解读神话的本能,让希腊、北欧、印度、埃及、中国神话再度与我们对话。指引我们发现内心的奥秘,接触无限的真实。每位读者都可以在阅读中唤醒心底隐藏的神性,像英雄一样开启冒险、经历考验、载誉归来。
在以往的几十年中,中国佛教的研究往往集中在中古时期的黄金时代,而本书更强调前近代中国佛教的重要性,并希望纠正长期以来对后世佛教衰乱假象的迷思。在该书中,作者描绘了禅宗如何演变为当时的一支主流宗派。这一著作是对17世纪中国佛教复兴的一个全面研究。
国家、文明与世界宗教 是北京大学人文学部为建设 现当代外国研究平台 而设立的一项跨学科、交叉性的研究课题,由哲学系、宗教学系、历史系、社会学系、外国语学院、国际关系学院的十几位学者协力承担,共同写作。本书便是这一重大课题的初步探索成果。 本书共十五章,分三篇。上篇 全球宗教格局观察 ,从国内外理论界所关注的重大现实问题出发,通过综合分析世界宗教人口数据与全球宗教格局态势,揭示国家、文明与世界宗教的复杂关系,并反思世界宗教在全球化时代对不同的社会、国家、文明的重要影响。中篇 宗教文化传统钩沉 ,从多学科视角探讨不同的宗教文化传统对国家、社会乃至文明形态的深层影响。下篇 政教关系问题研究 ,堪称当代世界宗教、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国家安全、社会治理等研究领域的焦点话题,致力揭示世界宗教对不同
本书以宋代圆悟克勤大师所著《碧岩录》原文为蓝本,重新进行现代释读,全书收录了一百则富有智慧启迪的公案,并附有百首现代诗歌唱词,让读者能从每则公案当中都都受到启发。全书每一小节的具体结构是:一、具体讲述公案故事内容,其中夹注一些评语。二、对该则公案加以评点。三、附现代诗歌一首,启发读者。本次出版,作者对毎则公案都做了深入浅出的解读,便于读者更深刻地领悟。胡赳赳,作家、文化研究者。马一浮学派第四代传人。
本书是作者在牛津大学教授基督教神学几十余年的心得之作,简洁而清晰地阐述了有关基督教神学的基本知识。书中概述了历代以来基督教伟大传统中的核心主题,向读者展现出基督教神学的丰富思想及其历史渊源,通过分析与思考来让读者理解每种思想的优劣,让读者充分掌握基督教神学的基本观点与深刻洞见。作为当今靠前上很受欢迎的基督教神学教科书,本书选材精当,编排合理,广受世界各地师生欢迎。无论是研习基督教神学,还是了解基督教文化,本书都是推荐阅读的入门佳作。
本书以张王、祠赛社会、祈雨、祠神信仰传播、正祀与淫祀五个个案为例,将宋代民众祠神信仰置于唐宋社会变革的背景下,全面考察祠神活动存在、演变的真实状况,及其复杂的社会、政治与文化背景。在史料分析的基础上,本书检讨并纠正了前人的若干观点,如正祀、淫祀二元对立,商人是祠神信仰传播的主要力量、社首与会首混淆等,将国内外的同类研究向前推进了一步。
宗教改革是欧洲文明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约翰 胡斯是约翰 威克里夫之后、马丁 路德之前的波西米亚(今捷克)宗教改革家,因其宗教改革思想在1415年被康斯坦茨公会议定罪为异端并处火刑烧死。本书以胡斯的著述和书信、康斯坦茨审判胡斯案的目击证人实录等为主要史料,在还原胡斯所处的历史时代和生活环境的基础上,以胡斯被控异端为主线,运用历史、宗教、政治、民族、法律等多种学科知识和视角,全面探讨胡斯作为宗教改革家的思想形成、实践过程和历史影响。
大数据时代,互联网场域宗教與情关涉当代宗教动态及国内国际新形势,对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书以中国佛教的互联网舆情治理为研究对象,从宗教学的质性分析范式、经济学计量分析范式、社会学计算机建模范式、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数据驱动范式等多维路径切入,探索宗教学在数字人文方向拓展交叉研究的路径。
在阅读我父亲这些绝大部分未曾面世的手稿时,有两点令我惊叹不已。一点涉及时事与长远分析之间关系,特别是与本卷选择的文章所揭示的长远分析之间的关系。二点表面上看与写作风格有关,但更重要的是,与写作风格所揭示的思考过程有关。 这其中很多作品(其中一部分是发言稿,另外一部分是手稿)都完成于越南战争期间,即我父亲积极参与日常抗议活动期间。他的贡献不在于他提出了反战的论点,而在于他把战争放在了资本主义经济、资产阶级民主制、可能的抵抗形式的发展这个更宏大的框架下。他对事态的发展程度所作的某些判断今天看来或事后看来似乎在一定程度上并不正确,比如,正式场合的压抑的程度,或者,经济体系已经无法继续生产了。但是,基本的分析仍然正确。我认为,发展一种激进的社会批判在今天看来或许更为重要,而
观呼吸,不仅加深对生命本身的认识,还会让心变得稳定、敏锐和专注。 在书中,德宝法师开篇就指明禅修的目的,以及常人对禅修的种种误解,然后系统地介绍了如何通过单纯的觉察与呼吸的掌握,达到正念。按照书中一步步的禅修指导,以呼吸为专注的焦点,观看一切身体经验、感受与思想的变化,进而观察你所认知的整个世界,最终以觉醒、智慧的心,安详面对起伏的人生。 本书是作者用人人都看得懂的语言写成的禅修经典著作。现已被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各地相继出版。此书的泰文节译版本,还被选为泰国高中课程教材。
《王权与宗教 阿克巴大帝宗教思想研究》结合彼时印度次大陆社会的基本矛盾,以历史社会环境为背景,将宗教作为社会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来展开分析。通过分析历史环境、文化发展等客观因素对阿克巴大帝思想形成产生的影响,进而探究其宗教思想形成背后的历史原因。通过总结阿克巴的宗教政策对彼时帝国社会产生的影响,及对后续社会发展产生的作用,尝试探寻印度次大陆历史发展与文化创造间的关系。希望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印度次大陆文明及其不同历史阶段的文化特征。
《宗教学百科》概述了人类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各种宗教。从原始时代的信仰、古代和古典时代的信仰,直到当代人熟悉的印度教、佛教、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还包括一些新兴的当代宗教。一书在手,便能纵览世界各大宗教。全书语言平实,以简练、精准的解释剖析了复杂的术语,并配以一目了然的图表梳理复杂的概念和理论,同时用诙谐灵动的插图调动我们所有的感官来了解神秘的宗教历史。这是一本难得的、较为全面的宗教学百科图书,并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无论你是否具有相关知识背景,也不管你是否对宗教这一领域感兴趣,还是你已经是专业的宗教学研究者,你都会从这本书中受到诸多启发,获得丰富的精神食粮。
《博伽梵歌》是印度瑜伽三大经典之一,讲述了5000年前阿诸那和他的朋友奎师那在印度古战场上的对话。本书是对《博伽梵歌》这一世界性古典文献的非常权威的释论版本,也是西方世界销量优选的《博伽梵歌》版本。作者斯瓦米赋予《博伽梵歌》这部人人喜爱的诗篇以崭新的意义,无论读者是否熟悉印度传统文化,阅读《博伽梵歌原意》都会非常有价值,因为它能使读者理解《博伽梵歌》的永恒魅力,进而走上思想清明、心灵平静之路。译者李建霖对《博伽梵歌》所做的完整解释,使读者能够与真正的印度、古老的印度文化进行直接接触,从而读懂这部玄奥的梵文经典。所有热爱瑜伽的人都应以《博伽梵歌》的权威教导为依据去学习,用智慧分辨各种假象与欺骗,真正从瑜伽的科学和超然知识中获得生命的启迪。
前言 萧萧梧叶落不尽,飒飒秋风云起时。转眼到了金秋时节,我言秋日天高远,晴空一鹤翻云飞。今日是重阳,余偕一众同伴共登长白圣山,我等于山中赞赏着阳光下山顶沐浴的金色霞光,赞叹着山峰上腾腾翻滚的簇簇灵气,感受着树枝上的黄叶随着山风起伏,飘向远方 这明媚的、丰饶的、动人的、雄浑的、丰富的秋天啊!在这收获的季节,孕育和撰写了三年多的《莲花太极》终于封笔了。 和之前所有的书稿完成时的喜悦心情一样,这种心情如同怀胎十月,终于见到孩子降生时,母亲心中的欢喜和满足。本书从构思到拍摄光碟再至动笔完稿,经历了三年多时间,对于笔者来说,算是准备时间*长、写作时间*久的一本书了,其中迂回曲折之心路不可言喻。至今,笔者已完成了二十本关于 中国禅 修养书籍的创作。这些书角度不同,涉及面广,这里简单介绍一下各
本专著主要由三个主要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第一章,从历史的角度宏观概述了俄罗斯民族语言发展史中的东正教因素;第二部分为第二、三章,重点研究东正教词汇,第二章从语言学视角总结了东正教词汇的历时发展和共时状况,对东正教熟语、谚语进行了语言文化阐释;第三章从语言文化学的视角运用联想实验的方法,剖析了当代俄罗斯人东正教词汇联想场中的语言意识;第三部分为第四、五章,通过跨学科的研究方法重点研究东正教观念和观念域,第四章将语言文化学理论运用到文学作品,讨论了《复活》、《美狄亚和她的孩子们》中的 东正教 观念域,第五章将语言文化学理论与宗教学相结合,对 聚和性 宗教观念进行了详细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