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面英雄》是神话学大师约瑟夫·坎贝尔享誉世界的代表作,也是他“单一神话”观的奠基之作。坎贝尔历尽多年搜寻阅读了全球各地的神话与宗教故事,将这些故事中的共通的奥秘汇集在几百页的《千面英雄》中,将神话之源轻松显现在世人面前。 坎贝尔告诉我们,英雄的旅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主要阶段。启程:放弃当前的处境,进入历险的领域;启蒙:获得某种以象征性方式表达出来的领悟;考验:陷入险境,与命运搏斗;归来:再度回到正常生活的场域。这是每一位英雄的必经之路。 坎贝尔穿越古今,打通全世界神话中的经脉,帮助现代人重拾解读神话的本能,让希腊、北欧、印度、埃及、中国神话再度与我们对话。指引我们发现内心的奥秘,接触无限的真实。每位读者都可以在阅读中唤醒心底隐藏的神性,像英雄一样开启冒险、经历考验、载誉归来。
《黄庭经》系我国古代东汉时期开始流传的一部道家重要典籍,得到了王羲之等古代大书法家及大政治家、大文豪的重视甚至崇拜,对后世道家流派及民间影响深远。本书包括三部份,上篇为《黄庭经阐微》,共四篇文章,讨论两部《黄庭经》的撰成年代,相互关系,并探讨它们的修行法门,及其对汉代《太上灵宝五符序》、《周易参同契》、东晋上清派存思内神守一法、金代全真教以黄庭为主等修行法门的影响。中篇为《黄庭内景玉经古注今译》,下篇为《黄庭外景玉经古注今译》;中下二篇是以全文注、译及校正经文为主。在注释方面,有古注有今注,古注摘录务成子注及梁丘子注全文,亦兼采冷谦、石和阳等人之注。今注则以析述字义、句义为主,其后并有全章之白话翻译。旨在使其简明易读。
观呼吸,不仅加深对生命本身的认识,还会让心变得稳定、敏锐和专注。 在书中,德宝法师开篇就指明禅修的目的,以及常人对禅修的种种误解,然后系统地介绍了如何通过单纯的觉察与呼吸的掌握,达到正念。按照书中一步步的禅修指导,以呼吸为专注的焦点,观看一切身体经验、感受与思想的变化,进而观察你所认知的整个世界,最终以觉醒、智慧的心,安详面对起伏的人生。 本书是作者用人人都看得懂的语言写成的禅修经典著作。现已被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各地相继出版。此书的泰文节译版本,还被选为泰国高中课程教材。
本书介绍了 时代巴勒斯坦地区的 信仰、社会文化和经济气候等重要话题,是一本研究 下各团体对早期 教影响的重要成果。全书分为四卷,包括了巴勒斯坦地区的政治和 状况、该地区的 创新和外来影响、 巴勒斯坦犹太人 生活的真实本质及希腊化的 ;其中对艾赛尼派、巴勒斯坦、祭司的权力、法律、抄经士、创新的起源、天使与魔鬼等内容有深刻且客观的探讨。
神话与历史,通常是作为两个彼此相互对立的概念而出现的。就传统史学而言,神话通常被认为是虚构的、不可靠的,因而不应与客观的、实证的历史相混淆。然而,随着近几十年来西方后现代史学的发展,特别是在叙事转向的学术思潮下,历史文本背后的文化价值愈益受到学者们的重视。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教授约瑟夫·马里的《神话历史:一种现代史学的生成》正是在上述西方史学发展的大背景下,探讨“神话历史”这种新的现代史学模式的一部力作。与将神话与历史相对立的传统观点与做法不同,马里主张一种融合神话与历史,并且承认神话在个人与集体身份建构中具有关键性作用的新史学,即神话历史。 至于这种现代史学的任务是什么?马里认为,与兰克科学的、客观的史学不同,神话历史要做的恰恰不是消除而是阐发这些神话的虚构,通过表明它们是
本书以宋代圆悟克勤大师所著《碧岩录》原文为蓝本,重新进行现代释读,全书收录了一百则富有智慧启迪的公案,并附有百首现代诗歌唱词,让读者能从每则公案当中都都受到启发。全书每一小节的具体结构是:一、具体讲述公案故事内容,其中夹注一些评语。二、对该则公案加以评点。三、附现代诗歌一首,启发读者。本次出版,作者对毎则公案都做了深入浅出的解读,便于读者更深刻地领悟。胡赳赳,作家、文化研究者。马一浮学派第四代传人。
全书十卷,分为“十要”:第一要,明代蕅益《弥陀要解》;第二要,宋代遵式《往生净土忏愿仪》和《往生净土决疑行愿二门》;第三要,清代成时《观无量寿佛经初心三昧门》和《受持佛说阿弥陀佛经行愿仪》;第四要,隋代智顗《净土十疑论》;第五要,唐代飞锡《宝王论》;第六要,元代天如惟则《净土或问》;第七要,明代梵琦《西斋净土诗》;第八要,明代妙叶《宝王直指》;第九要,明代幽溪《净土生无生论》;第十要,明代袁宏道《西方合论》。此次以1936年弘化社本为底本,依据现代规范重新予以标点、编排,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而且也能作为佛教文化的载体促进广大读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认识。
在以往的几十年中,中国佛教的研究往往集中在中古时期的黄金时代,而本书更强调前近代中国佛教的重要性,并希望纠正长期以来对后世佛教衰乱假象的迷思。在该书中,作者描绘了禅宗如何演变为当时的一支主流宗派。这一著作是对17世纪中国佛教复兴的一个全面研究。
本书是作者在牛津大学教授基督教神学几十余年的心得之作,简洁而清晰地阐述了有关基督教神学的基本知识。书中概述了历代以来基督教伟大传统中的核心主题,向读者展现出基督教神学的丰富思想及其历史渊源,通过分析与思考来让读者理解每种思想的优劣,让读者充分掌握基督教神学的基本观点与深刻洞见。作为当今靠前上很受欢迎的基督教神学教科书,本书选材精当,编排合理,广受世界各地师生欢迎。无论是研习基督教神学,还是了解基督教文化,本书都是推荐阅读的入门佳作。
《格鲁派教法史——黄琉璃》内容共分三十章,是一部全面叙述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学佛经历,格鲁派的产生、发展,各大寺院的组织结构、堪布传承、经济状况,五世达赖喇嘛事迹和六世达赖仓央嘉措出生,以及作者自己负责修建“世界一庄严”和其他寺院的情况等,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是了解清初西藏寺院、研究格鲁派历史的参考书籍。目前有拉萨版藏文木刻本,中国藏学出版社的藏文铅印本和西藏人民出版社的汉文译本。
《菩提道次第广论》是宗喀巴大师 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也是藏族哲学的经典著作之一,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研究价值,历 一直具有很高的地位和 性。本书依据藏文典籍,以通俗易懂的白话文翻译而成,由浅入深地从依止善知识及思维暇满人生之入道前行开始,至念死无常、思恶趣苦、思维业果等基本人天乘(下士道),再经小乘之四谛(中士道),依次第直达大乘菩提心与止观(上士道)等方面加以介绍,使读者 加清晰地了解宗喀巴的佛学思想。
明代哲学是中国的重要内容,儒学主体为阳明学代表的宋明理学。从源而言,可追溯至宋元理学,乃至先秦儒学;从主体而言,主要包括明代朱子学、明代阳明学、明代甘泉学等主要流派;从流而言,包括明清之际、清代儒学、近现代儒学等。 围绕上述内容,书中以时间为序,分“明代以前”“明代前期”“阳明心学”“阳明后学”等六编,内容涉及明代初年的朱子学,阳明心学的先驱,王阳明的良知之学,阳明各派弟子对阳明学的发展,明代中后期的朱子学,黄宗羲、方以智、王夫之等明清之际思想家对明朝学术的反省与总结,凸显各家的独特性及其思想深度,各思想家在整个明代哲学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及其相互影响,对明代哲学的独特问题如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合一、大良知、格物说、继善成性、先天与后天等也有深入阐发,较为成功地以更深入、更细
《佛典语言及传承》是日本创价大学国际佛教学高等研究所教授辛嶋静志的论文集,集结了辛嶋教授过去二十年来用中日等文字写成的二十篇论佛典语言及文献学的论文。前一半是有关汉译佛典的论文,后一半是用文献学来探讨佛教思想史的研究。最后一篇是藏文佛经的研究。《佛典语言及传承》是辛嶋静志论著在中国的首次系统出版,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仪礼章句》十七卷,清吴廷华撰。《仪礼》经文本身较为难懂,朱熹《仪礼经传通解》和张尔岐的《仪礼郑注句读》,都是注《仪礼》的经典之作,但这两部书对于初学者来说,依然很难。吴廷华的《仪礼章句》借鉴了了朱熹的节次分章;句读、注释方面,又吸收了张尔岐的注释成果和王文清“专以句读为主”的特点;校勘方面,意识到监本与石经本各有脱误,十分重视经文校勘;于《丧礼》方面,增入了历代制度,尤为详审。《仪礼》一书主要记述行礼仪节,内容似涉枯燥,但可谓“三礼”之本,但作为十三经之一的《仪礼》在历史上直到清康熙之后才逐渐被学者重视。吴廷华作为清康雍乾时期一名学者,正逢其时,且其本人曾为书院教授。观《仪礼章句》一书,颇类其教学期间的“讲义”,是一部难得的《仪礼》入门读物。中国号称礼仪之邦,欲了解
文化如何对接经济?文化资源如何转化成生产力?本书立足于当代社会从实体经济向符号经济的转型大趋势,分三编探讨“文化 品的符号密码”“民族文化的符号经济之路”“符号经济与文学增值”等新时代课题。 作者们以文化符号学视角,解析当今 有巨大市场号召力的文学和影视作品,包括《哈利·波特》《达·芬奇密码》《黑客帝国》《阿凡达》《大长今》等,兼及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现状,提示民俗文化旅游、符号建构和品牌拓展等课题方向。突出典型案例成功经验的理论总结,注重传统文化资源的当代转化方略。
本书是扬之水先生印度文化之旅的结晶,主要介绍早期 的历史遗存—桑奇三塔。桑奇佛塔是印度早期 艺术的重要遗存,也是世界上现存 古老且保存 完整的佛塔遗迹。作者对桑奇三塔的形成过程和历史地位做了细致解说,同时,本书配以清晰美观的图片,以成专题的形式介绍了桑奇三塔浮雕,从而帮助读者 好地认识和研究这些纹饰和物件。此外,作者在书中援引了大量的佛经,把它作为桑奇故事性浮雕的“画外音”,以图文对照的形式向读者介绍了这些浮雕后的故事。
刘易斯?M.霍普费、马克?R.伍德沃德著辛岩译的《世界宗教(第11版)》是为那些在宗教研究领域仅有一点或毫无基础的学生们准备的。全书分为“基本宗教”“起源于印度的宗教”“起源于中国和日本的宗教”“起源于中东的宗教”四部分,广泛地覆盖了世界范围内的主要宗教。每一部分之下的各章分别介绍各个宗教的教义、伦理价值观、礼仪及其发展历史,以及它们在与现代性的碰撞中产生的问题。 本书介绍最基本的宗教知识,既不刻意剪短或简化各个宗教,也不会过深探讨专业的细节。原始文献的大量引用使得本书可以更好地呈现宗教传统的原貌;对当今宗教现状的描绘则相当得益于马克? 伍德沃德的写作――后者利用多年的教学经验和自己与佛教徒、穆斯林等不同人群相处的经历,对本书进行了更加周密的编辑,并对其中宗教现状的相关信息进行了更新
本书是铃木大拙禅学经典系列的入门读物,也是大众了解禅学的基础之书。铃木大拙以其对东西方哲学的修养为背景,将禅学融合于西方哲学领域,从禅的内部来解说禅,避免了生硬搬用西方哲学观点对禅进行臆测,同时又与旧禅师所运用的个体直觉方式不同,吸收了现代的思想方法,使禅的思想性可以在比较广泛的基础上得到交流,也为人们提升精神品质开启了一扇窗户。
《禁止与引诱(珍藏版)》是一部哲学随感录,记述了学者张志扬的系列哲思,包括自画像与面具(承受与反省)、道德是完善者的原罪(放逐与疏远)、解脱中复活的信守(理解与)、“你是世界的光,我却在黑暗里走”(虚无与上帝)这四个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