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部从个人经验角度观照宗教作用的著作。威廉 詹姆士是美国著名的哲学家和心理学家。 本书是他应聘在英国爱丁堡大学所作的讲演。作者对皈依、悔改、神秘主义等宗教经验进行探讨,并以伏尔泰、惠特曼、爱默生、路德等思想家的宗教经验为例。 本书共分二十讲,主要内容包括宗教与神经学,圈定本题的范围,实有无形者,健全心态的宗教,病态的灵魂,分裂的自我及它的统一过程,皈依,圣徒性的价值等。 虽然《宗教经验之种种:人研究性之》讨论的是严肃的宗教哲学命题,但书中和和分析了大量的个体传记资料,叙述生动,情节跌宕,充满了小说的趣味。
何为宗教?何为科学?宗教阻碍了科学发展吗?科学与宗教果真水火不容吗? 科学 和 宗教 是否适用于一切地域和民族?在讨论所有这些问题之前,首先要弄清楚 科学 与 宗教 概念的含义演变以及它们之间产生关系的前提。作者彼得 哈里森以令人惊叹的渊博学识和清晰思路,极富原创性地分析了科学与宗教这两大领地漫长的形成过程,绘制出西方科学与基督教之间关系的一幅令人信服的图景,颠覆了我们对科学与宗教的许多简单化理解。本书代表着科学与宗教领域*的国际研究成果。
《宗教思想史》是西方著名宗教史家米尔恰·伊利亚德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一部综合反映20世纪西方宗教研究成果的巨著。本书全方面地展示了人类历史上各种纷繁复杂的宗教现象的发展过程,伊利亚德特别注重了那些对人类发展产生重要作用的宗教思想的创新,突出了人民在遭遇深层危机之际是如何通过宗教的创新来解释、摆脱和化解这写危机的。但是伊利亚德强调任何宗教思想的创新都不是凭空而起的,都以一定的传统宗教思想为基础。伊利亚德在书中大量吸收和融合了20世纪在专门宗教领域中其他大师级宗教学者的研究成果,同时还特别关注了一些被以往宗教史家所忽视的宗教思想,因而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对于宗教多样性和复杂性的认识。
《神正论》是莱布尼茨在世时发表的*一部大部头著作。本书名为谈神,实为谈人和人的自由。作者在 序言 中曾指出: 有两个著名的迷宫,常常使我们的理性误入歧途:其一关涉到自由与必然的大问题,这一迷宫首先出现在恶的产生和起源的问题中;其二在于连续性和看来是其要素的不可分的点的争论,这个问题牵涉到对于无限性的思考。*个问题几乎困惑着整个人类,第二个问题则只是让哲学家们费心。 如果说莱布尼茨的其他著作主要阐述的是 单子论 或 连续性 与 不可分的点 关系问题,则本著着重阐述的则是 几乎困惑着整个人类 的 自由与必然的大问题 或 人的自由 问题。 本书共三个大部分:( 1 ) 序言 ;( 2 ) 信仰与理性的一致 ;( 3 ) 就恶的起源论上帝的正义与人的自由 。其中第三部分又进一步细分为三个小的部分。莱布尼茨是西方哲学史上提
本书是了解和研究古典印度思想必须常置案头的一部经典著作。本书涉及的六派哲学指前弥曼差派、吠檀多派、数论派、瑜伽派、胜论派和正理派。六派哲学与佛教大约同时,早的始于佛陀出世前三百年,一路发展到佛辞世后约二百年。本书对六派各家的经典和主张条分缕析,做了清晰的系统陈述。本书尤为可贵者,在于廓清六派哲学与吠陀古典传统思想及与佛教间的错综关系。
本书介绍了古代印度的哲学和宗教思想。时间跨度在公元前1000年至公元前后。思想材料为四吠陀经典。思想背景为雅利安人同印度原住民间的冲突与融合。本书涵盖了整个婆罗门学术及宗教发展史,自四吠陀至梵书、奥义书又及于经书之各时代。作者的研究充分利用了近现代宗教学研究的两大工具,即比较语言学与比较哲学,凸显了古代印度宗教与哲学的共生特点。
《造物中展现出的神的智慧》全书汇集了丰富的博物学知识,极具代表性地展示出当时学者(包括科学家与自然哲学家)关注与讨论的问题,其中不乏深刻的洞见。本书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谈论天体、原素、天体现象、化石、植物、动物(包括虫鱼鸟兽)的构造等;第二部分进一步详细论述地球的构成及其形状、运动方式等,以及人类与其他动物令人惊叹的身体结构及世代繁衍方式,并就某些特定的异议作答。 约翰 雷的博物学著作在其同时代及后世的博物学家中均具有深远影响,对近代生物学的发展产生了实质性的影响,对当代探索人与自然关系的自然神学进路、环境伦理运动,也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本书是作者对甘南藏区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六大寺院之一的拉卜楞寺进行了三年的实地考察的成果,是外公认为通过实地考察和社会调查而撰写的有关藏族宗教史的部杰作 。该书在介绍藏族文化背景与历史概况的基础上,着重介绍藏族在信仰佛教以前的信仰和早期佛教;格鲁派 革新或当权的佛教;格鲁派寺院 拉卡楞寺。这部著作虽然是半个世纪以前的旧作,但它是我国对藏传佛教进行实地考察的一个开端,标志着一个时代的学术水平。
张庆熊、杨熙楠主编的 希伯来圣经教科书 系列包括五本:《希伯来圣经导论》《五经导论》《历史书导论》《先知书导论》《诗歌智慧书导论》。本书是丛书之一。犹太教先知书卷的卷数,不同于基督新教。犹太教所使用的《希伯来圣经》将《约书亚记》《士师记》《撒母耳记上》《撒母耳记下》《列王纪上》《列王纪下》归类为 前先知书 的范围,而基督新教则将上述六卷书划归到 历史书 的范围。也就是说,基督新教的旧约先知书卷包括了犹太教 后先知书 中的所有经卷,以及犹太教 圣卷 中的《耶利米哀歌》和《但以理书》,但是不包括犹太教中的 前先知书 。本书主要介绍基督新教的先知书卷,同时兼顾到有研究者将《但以理书》划归为 天启文学 ,将《耶利米哀歌》划归为 哀歌文学 ,故此这两卷书不列入本书的介绍范围。本书包括两部分。上篇介绍三大
本书是一部古印度宗教哲学主要文献的汇编,是我国目前编译的该领域部类较全的一部资料集。全书收入了古印度重要的宗教与哲学派别的基础经典和主要论典,包括吠陀、奥义书、顺世论、耆那教、佛教、数论派、瑜伽派、胜论派、正理派、弥曼差派、吠檀多派中的核心文献。其中正统六派哲学的主要经典多为全译本,而吠陀奥义书、耆那教、顺世论、佛教的文献多为选译本。这些资料是研究古印度哲学的文献,是了解印度文化的基础材料。
宗教改革是欧洲文明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约翰 胡斯是约翰 威克里夫之后、马丁 路德之前的波西米亚(今捷克)宗教改革家,因其宗教改革思想在1415年被康斯坦茨公会议定罪为异端并处火刑烧死。本书以胡斯的著述和书信、康斯坦茨审判胡斯案的目击证人实录等为主要史料,在还原胡斯所处的历史时代和生活环境的基础上,以胡斯被控异端为主线,运用历史、宗教、政治、民族、法律等多种学科知识和视角,全面探讨胡斯作为宗教改革家的思想形成、实践过程和历史影响。
林赛的这部《宗教改革史》第一版于1906-1907年问世旋即再版1937年又在纽约重版至今被西方史学界誉为宗教改革史的著作也是我国学术界公认的名著。林赛认为宗教改革不是与当时社会环境无关的突然爆发的运动,而是一场 肇始于政治、文化和经济结构变化 的伟大的宗教运动。他主张研究宗教改革必须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即宗教改革发生的社会和宗教背景、路德派宗教改革、德国以外的非路德派宗教改革、再洗礼派、索齐尼派和反三位一体思潮、反宗教改革。
. 林赛的这部《宗教改革史》*版于 1906-1907年问世,旋即再版,1937年又在纽约重版,至今被西方史学界誉为宗教改革史的权威著作,也是我国学术界公认的名著。林赛认为宗教改革不是与当时社会环境无关的突然爆发的运动,而是一场 肇始于政治、文化和经济结构变化 的伟大的宗教运动。他主张研究宗教改革必须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即宗教改革发生的社会和宗教背景、路德派宗教改革、德国以外的非路德派宗教改革、再洗礼派、索齐尼派和反三位一体思潮、反宗教改革。
本书是世界著名法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罗纳德 德沃金生前最后一本著作。在本书中作者讨论了人类一直以来困惑的问题:什么是宗教以及上帝在宗教中的地位?死亡与不朽到底意味着什么?本书是在德沃金2011年所做 爱因斯坦讲座 的基础上完成的。作者认为:有神论者和无神论者之间所共同信仰的要远比把他们区分开的宗教信仰更具有根本性。宗教自由不应该从是否信仰上帝出发,而应该作为一种伦理独立的权利去追求。作者希望这本书会为理性的对话和缓解宗教恐惧与宗教仇恨做出贡献。《没有上帝的宗教》是一位人道主义者的作品。他认识到了人性的可能性,也看到了它的局限性。
在特伦特大公会议期间(16世纪),神父们一致同意,将《神学大全》与《圣J》和教皇的教令一起,摆放在祭坛上,昭示它们乃人们寻求智慧、理性、灵感和各种答案的源泉。 既是一部中世纪神学著作,也是一部哲学著作,素有基督宗教 百科全书 之称。推行的是一条主知主义即理性主义的路线。 全书共三大集。其中集 上帝论 ,着重阐述的是基督宗教神学的本体论。第二集 伦理学 ,实践哲学。第三集 教义学 ,着重阐述道成肉身、基督论和圣事论。【神人神】 此次出集,7卷五册。(1)论上帝的本质,(2)论三位一体,(3)论创造,(4)论天使,(5)论六天工作,(6)论人,(7)论上帝的管理。
在特伦特大公会议期间(16世纪),神父们一致同意,将《神学大全》与《圣j》和教皇的教令一起,摆放在祭坛上,昭示它们乃人们寻求智慧、理性、灵感和各种答案的源泉。 既是一部中世纪神学著作,也是一部哲学著作,素有基督宗教 百科全书 之称。推行的是一条主知主义即理性主义的路线。 全书共三大集。其中集 上帝论 ,着重阐述的是基督宗教神学的本体论。第二集 伦理学 ,实践哲学。第三集 教义学 ,着重阐述道成肉身、基督论和圣事论。【神人神】 此次出集,7卷五册。(1)论上帝的本质,(2)论三位一体,(3)论创造,(4)论天使,(5)论六天工作,(6)论人,(7)论上帝的管理。
一位来自美国田纳西州纳什维尔的十八岁的毕业生,不顾父母的反对,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伤了她小弟弟的心,失去了几乎所有的朋友(仅剩的朋友也认为她已经走火入魔了),并与她生命中的挚爱分手。终于,她来到乌干达,在那里她只认识一个人,而且不会说当地语言。是什么促使她这样做? 追随耶稣的热情。 凯蒂结束了她的圣诞假期,在乌干达进行了一段短暂的旅行,她的生活因此完全被改变了。她发现自己被乌干达人民所感动,她听到了这些人对她的呼唤,她知道自己需要回来照顾他们。凯蒂,一个充满魅力和善于表达的年轻女性,在乌干达收养了十三个孩子,并且已经成立了非盈利机构亚码齐码传道会,让他们进入学校学习和生活,并向他们传达耶稣基督的话语。 《凯蒂之爱》邀请读者踏上前往乌干达的爱心之路。当凯蒂跟随耶稣进
《圣徒与罪人:一部教宗史》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整个教宗与教廷的历史。它以丰富的内容、中肯而客观的态度阐述了从公元1世纪的彼得直至21世纪的约翰 保罗二世时期整个教宗的历史,但它的重点不是阐述单个教宗的事迹,而是分阶段论述不同时期教会面临的重大问题及教宗们的回应,从而勾划了天主教会如何适应不同时代要求的历史,这是它不同于其他教宗史的主要特色。当然,对一些重要教宗的丰富细节,它也做了生动的考察与描绘。同时,对于教廷制度的缘起与发展、教宗的选举制度、教宗与红衣主教团的关系,以及教宗在不同时期国际事务中扮演的角色等问题,也有细致入微的评述与分析,为我们提供了极为丰富的知识。
在特伦特大公会议期间(16世纪),神父们一致同意,将《神学大全》与《圣J》和教皇的教令一起,摆放在祭坛上,昭示它们乃人们寻求智慧、理性、灵感和各种答案的源泉。 既是一部中世纪神学著作,也是一部哲学著作,素有基督宗教 百科全书 之称。推行的是一条主知主义即理性主义的路线。 全书共三大集。其中集 上帝论 ,着重阐述的是基督宗教神学的本体论。第二集 伦理学 ,实践哲学。第三集 教义学 ,着重阐述道成肉身、基督论和圣事论。【神人神】 此次出集,7卷五册。(1)论上帝的本质,(2)论三位一体,(3)论创造,(4)论天使,(5)论六天工作,(6)论人,(7)论上帝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