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人类想象力的早期呈现,神话蕴含着民族精神的密码,是极为重要的文化资源。 本书是一部包罗丰富的世界神话入门读物,它既以生动的笔触娓娓讲述了希腊罗马神话及其祖源——克里特和迈锡尼神话、古埃及神话,以及北欧神话、印度神话、凯尔特神话、韩国神话、日本神话和原住民神话等,也以新视角解读了鸿蒙盘古、伏羲女娲、后羿射日等中国神话,涵盖广阔,洋洋大观。 本书也是对世界各悠久古文明的精神溯源。作者通过跨学科的视角,结合大量新发现的考古证据和知识,穿越时空隧道,探索了各民族神话深厚的文化蕴含,以及与人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文化现象背后深远的神话渊源,如新年与饺子、端午与中医、七夕与织女等礼俗背后的神话观,进而揭示出丰富多彩的神话宝库中潜藏着的各种文明密码和文化“潜规则”。
本书包含关于哲学与神话关系研究的十篇杰出论文。与普遍的对神话的误解不同,这些论文深入探索理性、想象和讲故事的关系,以此来追踪神话对人类信仰、起源和潜在未来的影响。本书认为,神话存在与人类日常经验之中,神话中兼有想象、叙事与真实的内容,神话中隐含着人类创造力及其再造的潜能。
本书内容为如来藏系经典的汉译以及重要的如来藏经典文本所包含的思想之研究。书中重点研究分析的如来藏类佛经和论典为《如来藏经》《央掘魔罗经》《不增不减经》《大法鼓经》《胜鬘经》《无上依经》《大云经》《大般涅槃经》《圆觉经》《楞伽经》《楞严经》《究竟一乘宝性论》《佛性论》《大乘起信论》等十一部经和三部论,结论是:上述如来藏经典全部不存在“伪经”或“伪论”的问题。如来藏经典并非大乘 独立的派系,而是对于如来法身以及众生成佛的依据等问题所作的新诠释,尤其是,后期如来藏经典已经被瑜伽行派所吸收摄取。 ,如来藏说并不存在近代以来学术界所指责的与“大梵”说没有区别等问题;宣称如来藏是“基体”因而如来藏思想不是 等说法是没有经典根据的。
该书基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从历史学、宗教学、人类学等多学科的视角,以明清以来华北地区曾经广为流布的民间教派为研究主题,以寺庙与相关人物为基本线索点,根据长期田野调查和访谈,从历时性与共时性两个维度,通过对寺庙壁画、传世经卷、民间传说、访谈口述、碑刻家谱等大量手资料的专题性深入研究,以图像入史,以文献解史,以实物证史,厘清了早期黄天道历史中若干疑点、难点问题,提出了 全庙 与 孤庙 、 三普 与 五祖 等概念体系和分析思路,究明了黄天道之 黄会 与 明会 、 明会 与东大乘教以及还源教等教派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和事实真相,深化且拓展了民间宗教研究的领域,将中国民间宗教教派史的研究推进了一大步。
《民国学术文化名著:佛教概论》着力于“学术”与“文化”两方面,所收著作或为学术上开新之作,或为文化上奠基之作。
黄道周,明末易学家,相关著作有《易象正》、《三易洞玑》、《易本象》。《三易洞玑》凡16卷,内容依次为《宓图经纬》上中下、《文图经纬》上中下、《孔图经纬》上中下、《杂图经纬》上中下、《余图经纬》、《贞图经纬》上中下。黄氏思想秉承朱熹道统,与晚明刘宗周并称“二周”,是晚明理学的殿军式人物。其易学受汉代今文经学天人感应思想影响较大,颇多神秘气息。《三易洞玑》于《四库》归于子部术数类,是象数易的代表作品。书中较多采用天文历算知识,以历解易,易历相融,从而推布历史,体现了黄氏独特的易学思想。
本书为“基督教经典译丛”之一种。本书主要选自于其《》第三卷第六至第十章的内容。《要义》中的这个部分在历史上常被称为“金书”,因其语言及内容的独特之处,而常被从《要义》中单独抽出来,作为单行本出版。从语言风格上看,加尔文在这一部分极少在其他章节常见的与论敌进行论战的写作风格,而是用平和甚至从内心流露出的极具感染力的语言来论述这个部分的主题。从内容上看,他在这个部分非常清楚地阐述了基督徒生活的基本特征,谈论到人们常关心的信仰生活与世俗生活的基本关系。因为这些特点,对于没有时间读完三卷本的《要义》的读者来说,读这个单行本能够对加尔文在《要义》所要表达的思想会有一个基本了解,所以作为单行本在以往一直受到读者的欢迎。
本书以通俗的语言简明扼要地阐述了《》这一涉及犹太人的生活的方方面面及其繁琐复杂的宗教法典。犹太民族是人类大家庭中的成员之一。她创造了以《》和《》为代表的灿烂辉煌的希伯莱文化,造就了一大批杰出的思想大师、科学巨匠、政界名流和工商业巨子,为人类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