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从古典时代算起,西方神话学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对于 神话 的解释与定位,其间出现多次起伏与逆转。在本书中,布鲁斯 林肯不再尝试对 神话 做出明确界定,而是考察这一范畴在不同历史时期如何以不同方式被使用,进而探究这一过程中其地位、用法所发生的戏剧性变化。全书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从古希腊早期文献入手,对 秘索斯 与 逻各斯 的原初内涵进行探究。作者认为,在前柏拉图时代, 逻各斯 并非表示理性的论述,而是指诸如蛊惑、欺骗、诡辩等可疑的言语行为; 秘索斯 则是一种拥有很高权威的话语类型,具有让人相信或服从的力量。第二部分首先考察文艺复兴至二战时期神话学的发展,然后以威廉 琼斯、尼采、杜梅齐尔为对象,探讨这一时期出现的浪漫主义、民族主义(尤其是雅利安主义)思潮如何引发神话学的复兴。第三部分首先考察二战
本书以异文化的接受机制为视角,全面考察并辨析了奈良时代、平安至安土桃山时代、江户时代这三个时间段中,不同文化客体、文化现象对《山海经》的接受过程与接受机制,不仅将《山海经》的传播研究进一步向纵深推进的尝试,而且对中日文化交流研究具有理论启发意义。
作者韦尔南是法国当代著名学者,是当今知识革命时代为数不多的百科全书派人士和哲学家。他不满足于哲学家对现实的陈述,而是要对现实本身进行研究。韦尔南在学术上受法国著名希腊研究学者路易 谢和耐的影响,这促使他对希腊社会中的权力问题予以极大关注。虽然他不是专业的人类学家,但是从人类学角度研究希腊民主制度的基础也成为他的兴趣所在。他在这本书里所表示的,希望古希腊的世界可以成现代人理解理性何以出现的理论工具。在他的研究中,韦尔南 深刻地更新了我们对希腊世界的理解。神话、诸神、城邦、宗教,他探究有关希腊人的一切。 古希腊宗教中没有独一无二的神,也没有专职的神职人员。没有圣经,不许诺永恒。它展示给世人的是神话,还有文艺作品如诗歌和雕塑的魅力和崇拜。希腊宗教人士介入城邦,给希腊政治抹上了宗
女娲其实确有其人? 女娲原本是古中原一部落的首领,后被神化为创世神,她的部落以蛙为图腾,故号为女娲。 玉皇大帝和如来佛祖谁的地位高? 两位神仙原本分属不同的神话体系。宋元时期,佛教的神逐渐被收编和纳入道教神话的系统,玉皇大帝成为官方和民间均认同的至高神。 西王母崇拜的兴起背后其实是一场政治阴谋? 西王母起初在神仙中的地位并不高。汉哀帝时期,长安突然出现大量的祭祀西王母活动,这与当时的外戚母党王政君集团脱不了干系。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中国神话发展史 主持人、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教授田兆元,系统讲授中国神话的起源和演变。 翻开本书,为你还原女娲伏羲、三皇五帝、西王母等神话里的真实历史!
中国的神祇上自玉皇大帝,下至水火雷电、鱼龙百虫, 不仅数量庞大,而且随着地域、时间的变化,往往倏生倏灭,忽小忽大,诸神之间的关系、统属也变得极不稳定,此起彼落,你上我下。有鉴于此,本书作者著名民俗专家栾保群梳理典籍,对民间信仰中的各种神祇分门别类,排座次,立尊卑,使混乱的民间众神各归本位。
佛传是在希腊神话与传记影响下形成的一种长于叙事、神话色彩极其浓厚的经典,偏向于借助人物生平表达信仰观念。佛传文本不仅在横向上表现了释迦牟尼神话同一内容的多样性特点,而且在历史纵向上呈现出系统化的特征和复杂的发展脉络。 本书以佛传文本为基础,以 八相成道 的过程为主要线索,将释迦牟尼神话分为诞生、降魔成道、初转法轮、涅槃四个主要部分,其中涉及多个具有象征意义的核心情节。成功还原释迦牟尼从拥有 人性 到被赋予 神性 ,从历史人物转变为神话人物的全过程。 除了对神话文本的深度解析外,作者广泛搜罗古代丝绸之路沿线犍陀罗、克孜尔石窟、敦煌莫高窟的众多佛教造像、石窟壁画等艺术瑰宝,图文并茂,更加生动、立体地展现了释迦牟尼神话中描绘的世界。
本书是袁珂先生阐述广义神话思想以解决神话研究考察对象范围问题,是作为研究中国神话基础理论的一部神话研究开山之作。袁珂先生在数十年整理和研究中国神话的过程中,逐渐认为中国神话的范围要从狭隘的圈子里跳出来,扩大视野,才能见到中国神话的真正丰美。在本书中,他以广义神话思想为基本认识,引经据典,考察了中国神话在流传中的演变,和它对后世文学艺术的影响,以及历代神话整理者、研究者在整理、研究工作中的一些问题,是对中国神话发展形成整体概念的***经典。
本书英文版面世于1989年,是马丽加?金芭塔丝神话考古学领域的代表性著作。书中综合运用考古学证据以及比较神话学、民俗学乃至语言学知识,通过对欧洲史前遗存中大量象征符号的解读,对前印欧时代“古欧洲”女神文明进行了重构。在这种以女性为中心的文明中,人与周围世界和谐统一;女神不仅是死亡的主宰者,更是生命的赋予者与维护者。随着公元前4300年到公元前2800年库尔干人的入侵,古欧洲文明被强行中断,欧洲世界从此转变为男性统治。
列维-斯特劳斯(Claude Levi-Strauss,1908—)在西方现代哲学史上占有”结构主义之父“的重要地位。哲学结构主义的兴起公认肇始于列维-斯特劳斯《野性的思维》(La pensee sauuage)的问世(1962年)如果说,就他个人的学术生涯而言,这个思潮的形成相应于他从文化人类学家向哲学过渡的过程,那么,《野性的思维》只是这个过程的开端,而其完成则是这四卷本的《神话学》(Mythologiques)(1964—1971年)。这部书标志着哲学结构主义的真正确立。 《从蜂蜜到烟灰》在这一卷里,作者通过对新的神话,包括卷里已提到过的神话继续作结构分析,并运用“新的观点”,显示神话思维能超越卷表明的经验层面,进到抽象概念的层面,即他所说的从“性质的逻辑”进到“形式的逻辑”,所运用的范畴则从可感觉性质的范畴——“生和熟、新鲜和腐烂、干和湿”——进
本书“意在探寻中国文化的来源”(丁山语),在古神话的考辨、推原方面成绩卓著,显示了深厚的学术功底。丁山在传统的考据基础上运用了比较语文学与比较神话学与宗教学的方法,对史前神话加以分析,分析数量之广,考证程度之深,前所未有,从而使得这部著作具有巨大的学术价值。从文献学角度来说,其成就至今无人能出其右。
《徐家汇藏书楼文献译丛·中国民间崇拜(第十卷):道教仙话》是禄是遒司铎作品中读来饶有兴趣的一卷,其内容涉足受世界关注的天府各部的职能和管理。在这时空的环境下,引发出如此多的疾患和危险,有时恰如天子亦即皇帝随心所欲地颁布政令,并由尽其德性的群臣来摆布百姓的命运那样。在《徐家汇藏书楼文献译丛·中国民间崇拜(第十卷):道教仙话》中,与其说主要讨论的是关于佛教和儒教的问题,倒不如说可能抓住了中国宗教的根本脉络。在对始创神和帝王们的崇敬中,其触角可能已伸及佛教、老子或孔子诞生前的遥远年代,首次触及到整个中华民族所敬畏和崇拜的对象。
《龙文:中国龙文化研究》系统地介绍了从这一历史过程看,一方面龙形象确确实实与皇室君权密切关联,另一方面又可以知道龙形象具有多义性,与社会的关联在不同历史阶段也具有不同的维度。而无论是否与君权相关,龙的主流形象都秉有神奇、高贵的特性。
约瑟夫 坎贝尔是20世纪*世界影响力的神话学家之一,被誉为 好莱坞神话学教父 。其著作对美国当代流行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本书探索坎贝尔的学术思想演变脉络及其对流行文化的影响轨迹,尝试在当代中国文化语境与坎贝尔的神话学之间展开对话。本书的出版必将对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带来有益的启迪。
狄奥尼索斯( Dionysos )是希腊神话中的酒神,司职葡葡收获、酿酒、果园、植物、丰产、疯狂、出神、节日、戏剧等广泛领域,他的名字最早见于公元前13世纪的文本之中。对于古希腊人来说,他是酒、神秘崇拜仪式和戏剧的神圣体现。他是基督教传播过程中最严重的对手,最终并没有被后者完全清除。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和19世纪的德国,他有过两次重大复活。此后以迄今日,他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尼采的称颂。 狄奥尼索斯打破了个人意识的障碍,把个体融合为群体。他之所以如此,不仅仅是靠酒,也有赖于性的暗示、附体和显灵的力量、戏剧中的个体变形,还有在神秘崇拜仪式中的迷狂、对死亡的预演。由此,狄奥尼索斯不仅能体现一个共同体,也能被提炼为一个哲学意象,并且被奉为对于整个人类而言具有根本性的某些东西的象
《巴比伦与亚述神话》为20世纪英国著名神话学家唐纳德·A.麦肯齐的代表著作,主要从种族、宗教。民间信仰、核心神祇、建筑、法律、贸易等角度,对三四千年前的巴比伦与亚述文明史做了全方位的考察研究。该书虽为神话研究专著,但行文流畅且富于趣味性,是一部了解巴比伦与亚述神话历史的入门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