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条件:

  • 3星以上
  • 7折以上
清空筛选条件
顾客评分:
仅五星 以上 以上 以上 以上
销售价格:
25-49元49-69元
折扣力度:
1折-3折3折-5折5折-7折7折以上
筛选:
    • 图说犍陀罗文明
    •   ( 3571 条评论 )
    • 孙英刚何平 著 /2019-05-27/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全书共四章,400余幅图,聚焦在希腊化时代和犍陀罗文明中的希腊元素、贵霜帝国的王朝艺术、佛本生故事和佛传故事在犍陀罗的再造、佛像与菩萨像的兴起等四个方面,着重揭示作为几大文明汇聚地的犍陀罗是如何成为佛教的飞翔圣地,而佛教又是如何经过犍陀罗的再造逐渐东传的历史进程,是广大读者了解贵霜艺术、犍陀罗历史、佛教艺术较好的读本。

    • ¥94.1 ¥98 折扣:9.6折
    • 海外中国研究·修仙:古代中国的修行与社会记忆
    •   ( 9928 条评论 )
    • 【美】康儒博 /2019-03-01/ 江苏人民出版社
    • 求神问仙是中国中古时期宗教表达的重要形式,也为道教的产生奠定了基础。一直以来,中古时期的仙和修仙者都被描绘成一群神秘、隐匿的人。而康儒博在这项开创性研究中的看法则大异其趣。康氏认为,仙并未脱离社会,仙仅仅是诸多社会角色中的一个宗教角色,且在这种映照之下得以成立。修仙者不是绝世的,他们要在社会环境中寻求治病救人、预测未来、述异志怪的能力。该书融合了多元的理论方法和坚实的中国古代文献,在此基础上细致入微地分析了修仙者的社会角色和社会互动。它对修仙作为一种社会氛围的描摹非常新颖,它所提出的研究范式对理解其他社会中的圣人角色也具有创造性。

    • ¥55.7 ¥58 折扣:9.6折
    • 普陀山建筑艺术与宗教文化(舟山海外档案史料文献译丛)
    •   ( 246 条评论 )
    • [德]恩斯特·柏石曼 著,史良 张希晅 译 /2017-04-01/ 商务印书馆
    • 本书内容基于作者 1906至1909年在中国游历期间实地考察的研究成果。作者访遍普陀山的各个寺庙,并将亲身经历和所探访到的事实材料用细腻真切的笔触叙述出来,向读者展现出普陀山各寺庙迥异的建筑风格与特点。除文字描述外,作者还在其间穿插了共112幅珍贵的普陀山照片,以及105张精确的测绘图。形象直观的视觉形象与生动详细的文字描述共同勾勒出一副清晰完整的普陀山寺庙图景。本书*可贵之处在于作者并未止步于描述,而是从更深的内涵和更高的文化视角出发进一步挖掘寺庙背后的文化精髓。通过阅读书籍、采访当地僧人,作者在文中嵌入了大量宗教、历史背景知识,对普陀山各异建筑的宗教和文化意义进行了*为生动的描述与诠释。 全书分七部分分别介绍了普陀山的概况、岛屿地理位置、宗教历史意义,并择取岛上*为著名的三座主寺:普济寺、法

    • ¥56.3 ¥78 折扣:7.2折
    • 扬州宗教史话
    •   ( 80 条评论 )
    • 王虎华 著 /2014-03-01/ 江苏广陵书社
    • 扬州是中国古老的城市之一,已有2500年的建城史。灿烂的城市文明,造就了扬州独特的通史式的文化长廊,宗教文化是其中的重要篇章。 王虎华编著的这本《扬州宗教史话》是《扬州史话》丛书之一,共分六个章节,分别为:扬州宗教的概括、扬州的佛教、扬州的道教、扬州的伊斯兰教、扬州的天主教、扬州的基督教。《扬州宗教史话》从每个宗教在扬州的传布历史、重要的活动、重要人物等方面展现了扬州的宗教文化,是一本通俗易懂的地方文化读本。

    • ¥38 ¥40 折扣:9.5折
    • 中华传统节气修身文化要略
    •   ( 388 条评论 )
    • 熊春锦 /2016-06-01/ 中央编译出版社
    • 《中华传统节气修身文化 要略》本书在深度全面把握中华传统道德根文化的基础上,主要讲解了节气修身文化的系统观和基础知识,其中包括节气文化的诞生与传承,易理在节气修身文化中的应用,五运六气,修身求真的系统观、重点领域、主要概念、基础方法,以及节气养生的重要原则等。 中华传统节气修身文化系列书籍的一个重要旨趣,在于将节气的修身内涵,以其本来面貌呈现给现代读者,帮助广大修身养生爱好者,顺四时之度,掌握健康和智慧的主动权,并以此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和创新。 在此基础上,本书还重点梳理了古人总结出的每个节气里居家、出行、办事的准则性内容,总结了每个节气的养生要点,介绍了古人具有代表性的节气养生方法,并结合现代营养学知识,讲解了节气饮食知识,附以特色养生食谱。另外,还汇集了全国各地二十四

    • ¥63.9 ¥81 折扣:7.9折
    • 神境中的过客:从曹主信仰象征的变迁看岭南客家文化的形成与传承
    •   ( 50 条评论 )
    • (加)黄韧 著 /2015-03-01/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由黄韧所*的《神境中的过客(从曹主信仰象征的变迁看岭南客家文化的形成与传承)》通过对曹主信仰全方位的田野调查和文献研究,笔者发现,以曹主信仰为代表的北江 珠江流域混成型信仰具有与世界其他地区的混成型信仰不同的特质。针对这种特质,该书综合使用历史人类学、结构人类学和解释人类学的理论方法,逐一整理剖析,形成了新型学术理解和分析模型,为解决类似的现实问题提供思辨基础及对策方案,也为相关学科进一步推进奠定综合性研究的理论及方法论基础。研究说明,宗教信仰的文化变迁与地方社会的发展密切关联,但不一定具有强烈的族群标识性。

    • ¥63.8 ¥78 折扣:8.2折
    • 中国民间崇拜 (第九卷)道界神祇
    •   ( 48 条评论 )
    • (法)禄是遒 著,李天纲 审校,李信之 译 /2014-04-01/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中国民间崇拜(道界神祗)/徐家汇藏书楼文献 译丛》编著者禄是遒。 中国历朝与各国交流频繁,自汉朝以来,除本土 宗教道教外,各宗教陆续传入中土,如佛教、天主教 、伊斯兰教等,对中国产生重大影响。同时,中国民 间崇拜随着年月增长,不断成长及演化,于百姓的思 想及日常生活中占一重要席位。民间崇拜成为一种社 会文化现象,支配百姓的思想、道德、行为等,亦反 映出中华民族的心理、信仰观念及生活习惯等。

    • ¥35.5 ¥45 折扣:7.9折
    • 南海神信仰
    •   ( 21 条评论 )
    • 乔培华 著 /2015-08-01/ 中山大学出版社
    • 南海在中国的历史文献中*早出现在东汉杨孚的《异物志》中,以后各个朝代都有大量而明确的文字传世,三国时期东吴吴万震的《南州异物志》、康泰的《扶南传》,晋朝裴渊的《广州记》,南北朝沈怀远的《南越志》,唐朝贾耽的《广州通海夷道》,宋朝李眆的《太平御览》,明朝唐胄的《正德琼台志》,清朝郝玉麟的《广东通志》、陈伦迥的《四海总图》、《大清万年一统天下全图》。****1935年公布了《中国南海各岛屿图》,1947年将曾母暗沙确定为中国南海所及的极南点,并以“十一断续线”形式划定了中国国境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明确提出“九断线”的范围,郑重表达对南海的权利。 南海神信仰作为文化现象和文化活动,为更多的民众所接纳是非常重要的。本书收入的文章即多角度地展现了南海神信仰的绵长历史和丰富内涵。

    • ¥29.5 ¥35 折扣:8.4折
    • 宗教研究指要(修订版)
    •   ( 132 条评论 )
    • 张志刚 /2013-01-01/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宗教研究指要(修订版)》的出版是我国宗教学建设二十余年来的一个新成就,它体现了我国宗教学界现在所能达到的高水平。鉴于近些年来宗教学教学与研究在国内外越来越受重视,作者启动这部权威教材的修订工作。此次修订主要包括:(1)根据*的研究进展,由版的权威专家认真修订、充实了原有的十二章内容;(2)鉴于国内宗教的*发展情况,请政府主管部门的专家学者重新撰写了“当代中国宗教概况”和“现行宗教政策法规”两章;(3)为弥补一版的内容欠缺,请两位学界新秀撰写了“宗教心理学”和“宗教现象学”两章。

    • ¥52.3 ¥65 折扣:8折
    • 渤海视野:宗教与文化战略
    •   ( 50 条评论 )
    • 卓新平王晓朝安伦 主编 /2014-06-01/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此次学术活动所发表之“渤海倡议”,是中国宗教学界继2011年“泰山共识”后就中国传统文化当中所包含之深刻而普遍的宗教性问题的进一步思考,并对五四运动以来中国传统文化之命运和处境探讨,呼吁国人自觉纠偏百年来对于传统文化的过激反应和草率态度,倡导尊重传统与理性回归。

    • ¥66.7 ¥89 折扣:7.5折
    • 汉—唐国家祭祀形态与郊庙歌辞研究
    •   ( 54 条评论 )
    • 张树国 著 /2013-04-01/ 人民出版社
    • 汉—唐国家祭祀形态即古典礼学所谓“吉礼”,包括“郊祀”和“宗庙”两大部分,祭祀天神、地祇和人鬼。“郊祀”内容比较复杂,包括上帝、日月、明堂、社稷等祭祀;“宗庙”主要祭祀列祖列宗。汉——唐时代制作了大量乐舞和歌诗,作为国家祭祀仪式中有艺术性的部分,主要保

    • ¥32.9 ¥39 折扣:8.4折
    • 中国民间崇拜 (第八卷)佛界神袛
    •   ( 79 条评论 )
    • 禄是遒 /2014-04-01/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中国民间崇拜(第8卷佛界神祗)/徐家汇藏书楼 文献译丛》编著者禄是遒。 《中国民间崇拜(第8卷佛界神祗)/徐家汇藏书楼 文献译丛》内容提要:中国历朝与各国交流频繁,自 汉朝以来,除本土宗教道教外,各宗教陆续传入中土 ,如佛教、天主教、伊斯兰教等,对中国产生重大影 响。同时,中国民间崇拜随着年月增长,不断成长及 演化,于百姓的思想及日常生活中占一重要席位。民 间崇拜成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支配百姓的思想、道 德、行为等,亦反映出中华民族的心理、信仰观念及 生活习惯等。

    • ¥27.6 ¥35 折扣:7.9折
    • 华风南下:马来西亚华人的信仰与社会
    •   ( 170 条评论 )
    • 宋燕鹏 /2023-03-27/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马来西亚地处 海上丝绸之路 重要关节点马六甲海峡上,也是海外华人重要的聚居区,华人在当地占有比较大的人口比例。从17世纪开始,华人纷纷南下马来半岛谋生,经过200多年的迁徙,形塑成当今所见的马来西亚华人社会。本书对极乐寺与早期槟城华人社会、槟榔屿福建社群的形塑途径、霹雳州华人宗教与帮群结构、近代中国内地对新马地区的认知进行了专门的个案研究,对马来西亚华人历史研究与田野工作以会馆为例做了方法论的阐述,对推动国内相关领域的研究有比较重要的学术意义。

    • ¥55.6 ¥68 折扣:8.2折
    • 民族宗教研究 第二辑
    •   ( 5 条评论 )
    • 广东省民族宗教研究院 编 /2012-12-01/ 广东人民出版社
    • 《民族宗教研究(第2辑)》(作者广东省民族宗教研究院)收录了:《清代涉藏民刑案件研究与展望》;《黄埔珠江村蒲氏考》;《客家地区传统民居的发展与社会文化变迁——以粤东围龙屋为重点》;《闽西客家妇女的点佛仪式——以宁化县淮土乡孙坑村的调查为例》;《民族地区教育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以广东乳源瑶族自治县为例》;《广东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之思考》;《少数民族流动摊贩生存实践调查——以广州市为例》等文章。

    • ¥48 ¥48 折扣:10折
    • 傣族三村的宗教生活——嵌入与个人信仰
    •   ( 27 条评论 )
    • 张振伟 著 /2014-09-01/ 知识产权出版社
    • 本书属于“中国西南民族志系列”。本书以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三个相邻的傣族村寨为田野调查点,在简要介绍其社区背景的基础上,详细描述民间信仰和南传佛教在傣族民众生活中的具体表现,以及在它们共同影响下的傣族人生礼仪与公共节日,分析嵌入性和个人信仰对宗教生活的具体形态造成的影响。民间信仰作为傣族的原生宗教,与传统上西双版纳地区以村寨、勐为基础的地方政权组织形式是相适应的。南传佛教传入后,与民间信仰曾有过冲突,但终,两者形成了混而不同的共处格局,南传佛教在其中占据优势地位。这两种宗教的共处格局长期主导着傣族民众的宗教生活,傣族民众生活中的所有重要事件与公共节日,都与宗教相关。并且,这种宗教格局体现出一种超稳定的特性,在经历了20世纪的一系列政治变迁后依然如此。作为宗教嵌入社会的后果,

    • ¥35.5 ¥45 折扣:7.9折
    • 巫与祭司
    •   ( 781 条评论 )
    • 宋兆麟 /2013-07-01/ 商务印书馆
    • 说起巫觋、萨满,现代人很自然地把他们与装神弄鬼联系在一起,对他们的真实地位已经不知详了。 其实,他们也有过辉煌,只是被埋没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了。事实上,它也有产生、发展、没落的历史过程,而且它与人类的早期文明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为了正确地认识人类的童年,研究人类的文明起源,就有必要认真地讨论“巫觋”的问题,给它以历史的正确评论。《巫与祭司》在翔实的史料基础上,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巫这个特殊人群,及巫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地位与作用进行了深入论述。这就是由宋兆麟主编的《巫与祭司》。

    • ¥42.2 ¥50 折扣:8.4折
    • 赵启光作品:天下之龙(东西方龙文化的比较研究)
    •   ( 60 条评论 )
    • 赵启光 著,子禾 译 /2013-09-01/ 海豚出版社
    • 龙仿佛无处不在却又神秘莫测,恐怕再难有哪个符号能够如此广泛而彻底地浸透在人类文明中。本书将龙置于人类文化结晶的高度,对东西方龙的外形和象征意义进行了全面的探究、比较和分析。书中指出中国龙的外形相似,但在不同背景下却有着不同的象征意义,而西方龙虽形态各异,但代表的含义却几近相同。作为龙学备受瞩目的龙学研究成果之一,本书从动物学、心理学和思想意识三个角度,探讨了龙的起源、形象、象征意义,以及龙的存在等,观点新颖,思路独到。

    • ¥27.3 ¥38 折扣:7.2折
    • 从仪式过程到信仰圈一一黄河流域伏羲祭祀仪式考察研究
    •   ( 185 条评论 )
    • 余粮才 著 /2019-04-01/ 人民出版社
    • 伏羲信仰遍及全国,但在黄河流域分布更为集中。伏羲“生成纪”、“长于新乐”、“都陈”、“葬于陈”等历史典籍记载,是黄河流域伏羲信仰的主线,形成以甘肃天水、河南淮阳、河北新乐为中心的小的伏羲祭祀圈,而其他祠庙及信仰均分散以这三个中心点为核心的黄河流域的平坦川区或其支流流经的地方。本书从人类学仪式视角出发,以黄河流域伏羲信仰地为主线,关注伏羲祭祀仪式的基本情况以及伏羲神话传说的流布状况。通过对黄河流域以天水、淮阳、新乐为中心的伏羲集中信仰地进行实地考察与民俗志描述,讨论了伏羲神话母题及包含的文化内涵,从纵深处探讨黄河流域伏羲信仰圈的形成。

    • ¥40.4 ¥56 折扣:7.2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