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西与一神教》是心理学宗师弗洛伊德的经典之作,由三篇论文构成,在1934年夏便已完成初稿,但由于种种原因并未出版。直至1937年,三篇论文才陆续公开发表。 在这部作品中,弗洛伊德通过对摩西传说的深入研究,得出如下结论:摩西是埃及人,他传给犹太人的宗教是从埃及带去的。弗洛伊德先从语言方面论述 摩西 是个埃及词汇,进而推测摩西是个埃及人。随后,弗洛伊德从神话的模式展开叙述,结合他本人所擅长的精神分析学说,对犹太教的起源做了推论。文中逻辑环环相扣,让人信服。 此书是毕生坚持无神论的弗洛伊德对犹太宗教起源问题的一次开创性的探索,作为他生前完成的最后一部著作,也是他对人类精神文明的最后一次贡献。
本书是罗素对其伦理学和政治学立场很终的完整论述。世人批评罗素过分理性,在其哲学观里没有给人类的种种激情留下任何余地。而罗素希望对一些批评者做出回应,他自称本书的写作目的有两个:首先是阐释一种非教条的伦理,其次是把这种伦理应用于形形色色的当代政治问题之中。因此在意义上,本书的目标可以视为重塑其公众形象。书中批判了传统的教条主义伦理学,论述了伦理学的各种重大理论问题。
《叔本华论生存与痛苦》作者翻译了叔本华的13篇散论,包括:论建筑的美、论造型艺术的美、论艺术的内在本质、论逻辑、论雄辩、论宗教、论哲学与自然科学、论人的形而上方面的需求、论科学的原理、论女人、论面相、论疯癫、论滑稽。
《沉思录》的作者是古罗马帝国皇帝马可·奥勒留。他把一切事情都不看成是恶,认为痛苦和不安仅仅是来自内心,并且可以由自己的内心加以消除。书中记录了他摆脱激情和欲望、希望获得冷静而达观的生活态度,阐述了理性与死亡的关系,分析了个人德行以及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同时要求人们常常自省,并付诸行动。 《沉思录Ⅱ》是古罗马的斯多葛派哲学家爱比克泰德的作品。爱比克泰德推崇简洁明了的表达方式,反对借用哲学故弄玄虚、哗众取宠。他关注个人的幸福生活,更注重生活实践。他终生研究的两个问题是:如何过上宁静、幸福而充实的生活和如何做一个好人,给我们指明了一条应对人生磨难、保持内心宁静的道路。 “沉思录Ⅲ》的作者西塞罗是古罗马最有才华的政治家、哲学家之一。他深受柏拉图学派、亚里士多德学派、斯多葛学派和伊壁
《康德书信选》辑录了德国哲学家康德的八十余封书信,以人称的方式和亲切真挚的语言,忠实生动地再现了这位思想家的人生和思想形成的历程,堪称是康德亲手写下的一部自传。在这些书信中,康德不仅再次浅显易懂地诠释了他的哲学体系中的一些难点、疑点,而且谈到了哲学著作中未曾涉及的一些问题。它们是康德哲学著作的重要补充,是康德哲学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书信涉及到当时德国思想界的诸多领袖人物和事件,因而同时又是当时德国思想、文化运动的一个缩影。
《人为什么活着》这本书集中体现了鲁道尔夫 欧肯的“精神生活哲学”,鲁道尔夫 欧肯认为哲学不应以抽象概念为中心,应该以活生生的生命或生活为中心。人生的意义就是不断克服自然与精神、个体与总体的矛盾,使之不断走向二者的统一,成就崇高的人格。 《人为什么活着》一书曾对德国乃至世界哲学及文学产生过广泛影响。他用文学家的笔调写出优美的哲学著作。本书着重论述了精神世界的丰富多彩,手笔既具备哲学的严谨精神 又如颂诗般平静优美 欧肯用简明而明晰的语言描述了精神生活的波澜历程。 《人为什么活着》一书阐述了这一切创造和进化的过程,从根本上来说,都是由来自宇宙的生命推动力决定的。欧肯想以“精神生活哲学”来统一、整合哲学史上自然主义与理智主义、唯物与唯心的对立。
这本随笔集主要选自叔本华的《附录和补遗》,还有《叔本华全集》中的部分篇目,这些篇目贴近日常生活,独立成篇,虽然讨论的话题众多,但里面贯穿的基本思想主线清晰可辨。
二十世纪初,在高度发达的文明国家间,爆发了次世界大战。文明人借助工业化成果,展开了极为原始的杀戮。目睹人间惨剧的弗洛伊德不禁反思:为什么会有战争?这个世界会好吗? 出于对人类命运的忧思,晚年弗洛伊德写下了《文明及其不满》这部经典作品。在这本书里,弗洛伊德冷峻地指出人类的永恒困境:人无法在文明世界之外生活,但受文明庇护的代价就是扭曲自己的欲望。文明越进步,对人性的压抑就越强烈,因而对文明秩序的不满,就越深地埋入潜意识中--直到某一天,人类对文明的不满将完全爆发……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设计了一幅正义之邦的图景:国家规模适中,以站在城中高处能将全国尽收眼底,国人彼此面识为度。柏拉图认为国家起源于劳动分工,因而他将理想国中的公民分为治国者、武士、劳动者3个等级,分别代表智慧、勇敢和欲望3种品性。柏拉图在本书中展现了很高的文学才能,人物性格鲜明,场景生动,对话充满情趣,严密的论证配以优美的语言,行云流水般的雄辩夹杂着隽永的格言。
《安住在折腾中》,本书收录了法眼寺方丈,明一的数十篇日记一系列禅修讲稿。书中不仅记录了明一作为僧人的日常修行,劳作,弘法的点点滴滴,更令广大读者有机会分享到这位正信正行,爱国爱教高僧的修行体悟用人生智慧。广大信众用佛门弟子都将从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