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轮劫浊,物欲攫人,举世纷纭,钝置心法,况禅道深邃,剋证难期;余以默契宿因,嗜痂个事,觅衣珠于壮岁,虑魔焰之张狂,故不辞饶舌,缀拾斯文。然投滴巨壑,吹毫太虚,沉沉无补时艰,复将廿载。顷者,莘莘学子,惊顾域外之谈禅,攘攘士林,欲振堕绪,再请重铸斯编,冀复燃灯暗室;固知旧铅新椠,尽同梦里尘劳。唼响撩虚,等是狂思玄辩。禅非言说,旨绝文词,拈花微笑,能仁已自多余,渡海传衣,少室徒添渗漏,五家七派,无非自碎家珍,万别千差,透澈何劳竖指,斯编之作,为无为,何有于我哉??
佛学和科学已经越来越多地展开交流,某种程度上二者的共鸣令世人发出阵阵惊叹!本书的宗旨意在将西方对于佛陀教育的证成,传回东方。索达吉堪布组织发起的智悲翻译中心将西方学界包括物理学、心理学、经济学、伦理学以及环保等学科的研究者对于他们学科与佛学的关系实证研究,来进一步阐释佛学和科学的关系。
《大圆满前行释修宝典》分为上篇“与轮回分道扬镳”,共七章,章开始实修前的准备工作,第二章机会:认出暇满难得,第三章无常:深思世事不确定,第四章业力:思维因果不虚,第五章痛苦:思维轮回诸苦,第六章选择:思维解脱的利益,第七章依止上师的窍诀;下篇“与众生共至菩提”,共五章,章究竟的护佑——皈依,第二章如意宝藏——发菩提心,第三章净障之王——念修金刚萨埵,第四章(之一)无量福德之源——供曼扎,第四章(之二)斩断四魔——修古萨里积聚资粮,第五章显现自心佛性的捷径——上师瑜伽。
《中国佛教与民间社会》是围绕佛教在走进民间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对民间信仰、民间生活乃至民间文学的影响,阐发了佛教对中国民间社会曾经起过的历史作用。具体来说,即对民间社会心理、民间社会生活、民间日常生活、民间传承文学四个方面简要地阐述了佛教对于民间社会的影响;同时,也普及了一些有关佛教方面的基本常识。
本书总摄菩萨三味的根本一如幻三昧,为了彰显龙树菩萨“般若是诸佛之母,大悲是诸佛祖母”的深意,特别在此立名为“大悲如幻三昧”,以使修行者莫忘失大悲。 本书从“大悲如幻三昧禅观修持总颂”,叙说大悲如幻三昧禅观,修证大悲如幻三昧,以让读者了知修学此“三昧”要从大悲着手,再深入“如幻”的思惟,然后开始大悲三昧与如幻三昧的修习,最后进入圆顿的大悲如幻的三昧境界中。 本书让读者快速摄持大悲如幻三昧的精要,亲近菩萨广大的大悲如幻三昧之中,在修学大悲三昧的过程中,逐渐证得大悲如幻三昧的境界,是修学大乘菩萨道的的宝典。
煮云法师关于佛七的开示,近代念佛的实录,记载佛七中的各种事迹,可作为研究近代念佛法门演变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