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人生解忧:佛学入门四十讲》后,成庆老师推出新著《安心之道:佛学通识十讲》,旨在提供更简明、更易读的佛学通识读本,更适合没有佛学背景的入门读者。 全书共分十章,分别为被误解的佛教、悉达多的苦与自由、 缘起 的世界、生命流转的秘密、世界是真实的吗、不二与空、安心之道、谁控制了 我 、心的锻炼、生死与涅槃,分别从一个佛学的基本观念或实践切入,如缘起、无我、禅修等,以此形成一张 游园指南图 ,使读者能够迅速地寻找到佛学思想的某些入口,以及这个 思想花园 里值得驻足观看的某些核心景点。 人活在时代之中。时代变化剧烈,人心也受到相当大的冲击,以至于出现种种心灵危机。如何应对?两千多年的佛学传统给出了它的答案。心病还须心药医,直指人心,愿佛学这一剂清凉药能够安顿人的心灵。
本书以专题研究的方式,系统阐述禅宗与道家的宗旨、源流、修持和影响。全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为 禅宗与佛学 ,对佛教产生的历史背景,大小乘佛教的基本教义,禅宗的传承,奠定后世禅宗思想基础的六祖慧能的事迹等,做了精湛的论述。下编为 道家与道教 ,对隐士和方士的由来,养神、服气、饵药、祀祷的派分,老庄之学,齐燕之风,阴阳五行,神仙丹道,道教的形成与演化,以及道家与道教对古代天文、历算、地理(堪舆)、物理、化学、医药等自然科学的贡献等,做了深有见地的剖析。
1995年,启功先生为了给一位在香港的朋友的母亲祝寿,又书写了一件《心经》(宣纸中堂,高90cm宽60cm),这件《心经》先由荣宝斋按原大复制装裱成立轴,收藏保存。2005年,启功先生逝世后,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为悼念先生,又按原件拍照后,改用电子版重新排版制成册页出版。2012年,启功先生百年诞辰时,香港的朋友专程将此《心经》原件运回北京,在国家博物馆举行的 启功遗墨展 上展出,使许多书法爱好者有幸观瞻到这款《心经》的真实原貌。
瑜伽师地论 有声书频道:https://e.dangdang.com/touch/products/1960446299.html?channelId=30010 修行人为什么会入歧途?为什么会理不明而不自知?该如何舍歧路而入正途?《瑜伽师地论(声闻地讲录)》可说是唐代玄奘大师翻译的经典中*为殊胜的一部,其逻辑清晰,条理分明,被公认为学佛修持首要***的典籍。 在本书中,南怀瑾先生挑选《瑜伽师地论》中声闻地修定的部分加以说明,以人我的实际经验配合义理讲解,希望对真正修定的行者有所帮助,并避免修持路上误入歧途。
本书主要从两方面,即佛教的历史发展及义体系上对其基础情况进行 本书主要从两方面,即佛教的历史发展及义理体系上对其基础情况进行分析和探讨。全书共为五篇三十讲。*篇论述佛教的历史,对佛教的产生、演变和流传等进行了扼要分析与评述。第二篇论述佛教的义理,选择了佛教思想体系中的主要思想与基础概念进行论述和阐释。第三篇论述佛教的修行,主要阐明了戒律、禅定及仪轨制度与相关的一些寺院日常管理制度等方面问题。第四篇主要论述佛教的文献,分别阐明了梵文佛典、中国佛典,以及大藏经的主要种类和特色等。第五篇论述佛教的圣者,包括佛、菩萨、罗汉及初创时期的重要佛弟子,还对佛教发展历史上有突出贡献或影响较大的著名论师与高僧作了评介。 本书既有对佛教历史与理论的较全面概述,也有一些对佛教历史与理论的较全面概述,
1990年,国外莲花光翻译小组的翻译家们已将其译为英文、法文等,迄今仍为西欧国家诸多学者信士广泛研学及实修;在大陆,虽有郭元梓居士所翻译的汉文版本,但词古难解,并与藏文原义有出入。鉴于此。吾今为报答上师恩德、饶益后学而发心遵照藏文本义,以通俗易懂之词句将其译为汉文,并为了便于理解而增添了原文无有的科判、注释,为了有助于观修.中间插入了法像、图案,因《宁提前行仪轨》稍广,故于前附加简明扼要概括其仪轨全部内容之《开显解脱道》,此为全知麦彭仁波切所著,修五加行者亦可念诵此仪轨,并将其作为日常课诵尤为重要。为了使您对本文作者华智仁波切生起诚信而著其略传,现已圆满完稿。
《佛法概论》是印顺法师较早的一部研究《阿含》的重要著作。1944年,印顺法师在重庆汉藏教理院讲 阿含讲要 , 讲稿陆续发表于《海潮音》,由于文字通俗,受到读者喜爱,后修订补充成书,名《佛法概论》。虽名为 概论 ,但与一般所流通的同类著作不同,它不仅仅是佛教常识的通俗介绍,而是在全面、系统介绍基本佛理的同时,抉发人间佛教的精义,以解脱和觉悟为核心,凸显佛法的本质。
本书为中国以近代方法写就的佛教简史。作者认为中国于佛教义理的方面有特别发达的学问,只是因不注重考史而影响了深研义理。由此可见本书为弥补考史之缺而作,它取材于日人境野哲《支那佛教史纲》之宋前部分,增加了订正与增补,叙引用史料丰富,考订认真,对民国后的中国佛教研究产生过极大影响。本书被视为 国人所见以近代治史方法撰写的中国佛教简史 , 堪称经典 , 不失为一本了解中国佛教历史的基本读物 , 很有系统的建立了中国佛教史的架构 。
本书为南怀瑾先生有关《圆觉经》的讲记。作者以深厚的学术功底,对《圆觉经》的原文进行了逐句、逐段的讲解,变艰涩为流畅,化深奥为通俗,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本书是南怀瑾先生亲笔撰作的一部禅宗研究著作。作者通过纵向的叙述和横向的比较,对禅宗的演变、宗旨、传授和修行实践,禅宗与净土宗、密宗、丹道、理学和西方哲学的异同等,做了分门别类的论述,提出不少独到的见识。
面对浩如烟海、博大精深的佛教典籍,如何选择,怎样去读,这是每个想了解或研究佛教者都会遇到的问题。《佛教十三经》收录了编者精心选择的对中国佛教影响*、*能体现中国佛教基本精神的十三部佛经 《心经》、《金刚经》、《无量寿经》、《圆觉经》、《梵网经》、《坛经》、《楞严经》、《解深密经》、《维摩诘经》、《楞伽经》、《金光明经》、《法华经》、《四十二章经》,从佛教典籍的 *经典 起步,引领读者走上佛学的探索旅程。为了方便读者更好地阅读、理解经文,我们采用在人名、地名下加专名线,书名下加波浪线的做法。
西藏文化之所以让许多人感到神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藏传佛教的存在。这片雪域高原上的寺院、佛塔、经幡,无处不在的 六字真言 和玛尼堆,雄伟的布达拉宫和大昭寺、小昭寺,都是藏传佛教的外部标志,实际上,藏传佛教的丰富内涵远远不止这些,它的独树一帜的活佛转世制度,显、密兼修的修行次第,浩如烟海的经典文书以及壁画、塑像、唐卡等佛教艺术,都蕴藏着巨大的知识含量,吸引着海内外人们的目光。 藏学大家王尧先生亲自为你讲解藏传佛教的历史和现状,讲解藏传佛教的主要特点和精神内核,带你走近藏传佛教,走近西藏文化,走近西藏。
《菩提道次第广论》是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代表作之一。 它遵循龙树、无著两大论师的所开辟的车轨,结合中观学派的空性见解与瑜伽行派的修行次第,将三藏十二部经义归纳为 出离心、菩提心、性空正见 三主要道,并以 三士道 的次第由浅入深地引导行者渐次修习,求证果位。对于钻研大论的学者而言,《广论》更被视为将大论学习转化为实修的蓝图,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自《广论》问世以来,不仅格鲁派学人研修不辍,而且也受到了其余各教派的广泛重视。历来有诸多大德为之作注、作释、作讲义、作提要,共计不下二百余种。其中四种重要的注疏,被后人合为一编,分上下二函,即所谓《菩提道次第广论四家合注》。四家分别是:家为跋梭化身拉旺曲吉坚参的墨注,第二家为达陇扎巴道次黄注,第三家为遍知嘉木样协巴世阿旺尊哲
《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简称《慈恩传》,是一部记叙玄奘生平事迹极早极详细的传记著作。全书十卷,由玄奘的弟子慧立和彦悰共同撰写。*卷记载了玄奘的家世、幼年事迹、出家、受戒、游学经历,以及从长安出发,经秦州、凉州、瓜州、玉门关、五烽、莫贺延碛、伊吾到达高昌的行程。第二卷至第五卷记载玄奘游历我国新疆以及中亚、印度的经过。这部分内容通过叙述玄奘的行历,详细记载了其沿途所闻所见,包括地理、历史、民族、语言、宗教、民俗等重要内容,为研究七世纪的中亚史和印度史提供了弥足珍贵的重要资料,与《大唐西域记》互为经纬,堪称双璧。第六卷至第十卷记载玄奘回国后的译经、弘法、社会交往的情况。透过玄奘与大唐帝王的人情来往,体会玄奘智慧之卓越、才华之横溢、译经之艰辛、弘法之艰难以及初唐政治的风起云涌,
《金刚经》是大乘佛教重要经典之一,更为般若类经典的精要,在佛教史上影响巨大,自古讲说者特多,是千百年来传诵广但又难解的佛典之一。 本书分为导言、原文、今译、注释、解析五部分。译文准确简练,注释详略得当,解析深入浅出,语言明快流畅。作者在保证学术性的同时,尊重佛教传统,汲取古今注疏的精华,并且充分考虑了普及性和可读性,较好地兼顾了不同层次读者的需要。
观音菩萨是佛教中慈悲的化身,在印度、东南亚等地,赤是象征神圣王权的男性神邸;然而在中国、 他 却成了 她 ,成为循声救苦 慈悲女神 ,并拥有截然不同的历史与身世,深刻地影响了国人的生活与信仰。于君方教授投注十多年的心血,以结合文化、艺术、社会、历史等跨学科领域的创新研究方法,探讨观音经历此戏剧性演变的原因与过程。除了佛经之外,《观音--菩萨中国化的演变》将感应录、朝圣故事、寺志与山志、民间文学、田野调查、以及反映观音形象的艺术造型等全面纳入讨论范围,是深入研究观音信仰的突破性著作。
在本书中道明了各道及十法界的成因,点明了修行是修什么?怎样修?以及如何修炼和证悟。并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方法。通过向一部分同修道友讲授此法,很快在他们身上得到了验证。并有一些特别真诚的修行者,在短短几个月里,已得到明显的精进和成效,甚至已经有人坐入那朵绽开的金莲。
人生本来就是活也苦,死也苦,有钱没钱都痛苦,但很多人就不明白这一点,遇到一点违缘就怨天尤人: 老天太不公平了!为什么我这么倒霉,所有的不幸全落到了我的头上? 却不知轮回的本性即是如此。 这是一本帮我们解脱生老病死之苦的珍宝之书,里面讲了很多藏传佛教中解决各种痛苦的不同方法,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地经常串习,所有困难都会迎刃而解,消除痛苦轻而易举。无论是事业、家庭、爱情,全都变得一帆风顺。把它请回家,就好像与佛陀朝夕相处,一呼一吸都得到了加持,不仅今生拥有不可思议的好运,而且后世也会得到一份幸福的保险。
.
本书是南怀瑾先生一九八一年所讲解《维摩诘经》的记录。 《维摩诘经》全称《维摩诘所说经》,三卷,通行后秦鸠摩罗什译本。内容着重描写达到解脱境界不一定要经过严格的出家修行生活,关键在于主观修养,阐扬大乘般若性空的思想。南怀瑾先生认为,《维摩诘经》是与整个佛法、佛教、东方文化,尤其是中国文化关系*、影响*深的一部重要经典。《维摩诘经》所代表的精神,是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本位而解脱成佛的法门,也指出十方三世诸佛如何证道,如何得解脱,如何证得菩提之路。南师用简单明了的语句,深入浅出,让读者能更容易了解原经优美流畅文字下的深厚含义。 本书原由台湾老古文化事业公司出版。兹经版权方台湾老古文化事业公司授权,复旦大学出版社将老古公司二〇〇五年三月版校订出版,以供研究。
本书对中观派做了系统深入研究,内容深广,视野恢弘,涵摄了印度佛教、中国佛教之教史、教理、教制等各个方面。其研究跨度宏大 书中的印度佛教部分,梳理从佛教产生前印度的思想、社会与文化,到原始佛教、部派佛教、大乘佛教的整个印度佛教史;中国佛教部分,涵盖从中国佛教传入伊始到近代以来佛教复兴时期各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