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斯托·L.冈萨雷斯所著的《 教史(上下)》资料丰富,笔触生动,视角独特,观点新颖,可读性极强,堪称当今 受青睐的教会史入门教材。作者摆脱了“西方中心”的倾向,站在普世的高度,对历 的 教做了整体的回顾。修订版中,作者在思想时代变化和参考 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将叙述时限延伸到21世纪 初十年,增加了许多重要的内容和议题,如妇女在 教会 的重要作用、 教在“第三世界” 的 发展以及不同 信仰之间的对话等等。
本书围绕关于Shengjing解释的常见疑问,探讨了释经方面的40个问题。作者提供了关于Shengjing的文本、正典和翻译的信息,阐述了释经的总体原则,考察了不同体裁的解释方法, 检视了新近释经学研究中的一些热门议题。本书文字简明清晰,有时代气息,体例编排便于读者选择 切合自身兴趣和需要的议题。书中每章都附有启发思考的讨论问题,既可用于个人研究,也可用于小组学习。
本书是一部 教世界通史,以时间为经,以地区和国别为纬,全面系统地介绍了 教产生、发展和流传的历史。全书所记时限始于 教产生前的犹太社会状况,止于 教在近现代中国的流传。所记内容按教派分化展开,广泛涉及 教及各支派的经籍、教义、神学、人物、组织、教制、教职等等,同时兼及 教的节日、礼俗、圣地、遗迹、建筑、文学、艺术等等。在对 教本身作全面考察的同时,书中还对 教与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的关系作了深刻的分析,对一些重要史事和学术问题也提出了新的见解。
本书是改革宗支柱性人物巴文克的浩瀚巨著《改革宗教义神学》缩写本。这可以看作是一本基督教信仰在教义真理方面的教科书。关于基督教信仰的核心真理教导,都可以在这里找到以为本,系统、整全又简练的阐述。但它又不只是一般意义上的教科书,甚至不是一般意义上关于基督教教义真理的教科书,因为它并不只是简单罗列一些关于基督教教义真理的命题。“真理”对实至名归的基督教信仰来说,意味着“生命”。这本书就是对这句话的一个精彩阐释。 温和的巴文克以一种学术大家的风范,既能在各种看法中发现关于上帝的真理,同时又基于和信仰的立场对不合理的成分加以拒斥。本书中采取的是改革宗传统的架构,但所呈现的又绝不是某种狭隘的宗派主义神学,而是真正大公教会神学的精髓。是他深厚学术修养的体现,更是他基于信仰的深刻表达。
米拉德·J.艾利克森的《基督教神学》是系统神学领域的经典之作。该书获得福音派出版联盟的图书金奖,成为一本最常用的神学教材。《基督教神学导论(第2版)》是《基督教神学》的浓缩本,书中包含了对启示、上帝、创造、护理、人、罪、基督、与救恩、教会,以及末世等教义的清晰概述。《基督教神学导论(第2版)》是基督教文化译丛之一。
奥古斯丁、马丁·路德和加尔文不仅是基督教历史上的地标式人物,更是人类历史的改变者,他们至今仍有力地影响着世界。像所有传记一样,本书讲述他们的人生经历;不同的是,本书的观察角度奇特,我们看到的,不再是人的崇高品德和能力,而是人的渺小和软弱,以及降临在他们身上的奇异恩典。这恩典中蕴涵着无与伦比的能力,不仅使他们一再得胜,还带给他们至高的喜乐。
《圣经》是世界上传播时间最长、传播范围最广、传播影响的书之一。《圣经》是一部宗教经典,当今世界有十亿以上的基督徒将它作为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圣经》是一部文化百科,西方社会的政治、法律、思想、民俗都与它有不可分割的历史渊源。千百年来,研究《圣经》的学科林林总总,介绍《圣经》的书籍汗牛充栋。其中,有一个相对冷僻的门类叫“圣经年代学”,以《圣经》内容为基础,以历史文献、考古发现为依据,研究《圣经》各个章节形成的时间、《圣经》所记载事件发生的年代。丁俞斌同志奉献给读者的,正是运用“圣经年代学”成果介绍《圣经》的一部专著。 丁俞斌同志的这部作品,主要有三大特点:一是条理清晰。他并没有按部就班,就《圣经》介绍《圣经》,而是按照以色列先民创业垂统、多难兴邦的历史划分章节,并注明每节在《圣
在过去对《路加福音》的研究里,学者们普遍认为《路加福音》是穷人的福音书,对富人则是批判和排斥,因为《路加福音》中包含许多对富人批评的段落,然而,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学者们陆续提出《路加福音》中对富人的批判是对富人的劝导。《穿过针眼的骆驼: 对富人的警告与劝导》延续这一课题,在过去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使用社会修辞评鉴方法对《路加福音》中所有与富人相关的9段经文进行细读,并将其放置在公元一世纪罗马社会文化以及罗马政权对协会组织的遏制中去理解,以体现《路加福音》信息与其社会生活处境的互动。
奥古斯丁、马丁·路德和加尔文不仅是基督教历史上的地标式人物,更是人类历史的改变者,他们至今仍有力地影响着世界。像所有传记一样,本书讲述他们的人生经历;不同的是,本书的观察角度奇特,我们看到的,不再是人的崇高品德和能力,而是人的渺小和软弱,以及降临在他们身上的奇异恩典。这恩典中蕴涵着无与伦比的能力,不仅使他们一再得胜,还带给他们至高的喜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