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是马克斯 韦伯的对宗教社会学初的研究。韦伯在这本书中主张,宗教的影响是造成东西方文化发展差距的主要原因,并且强调新教伦理在资本主义、官僚制度、和法律权威的发展上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在该书中,韦伯论述了两个重要问题:西方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及其本质,社会伦理与经济行为的关系。 本书共分上下两篇,上篇包括宗教派别与社会分层、资本主义精神、路德的天职观 研究任务等章节,下篇包括尘世禁欲主义的宗教基础及禁欲主义与资本主义等章节。该书的独到之处,在于极为注重对资本主义经济兴起过程中非经济因素的重要意义的深究。通过对大量经验的归集与分析,论述了新教伦理与近代理性资本主义发展之间的生成发育关系,并对东西方文化传统进行了深入的比较研究。
圣洁是基督教救赎的目标,基督徒被称为义,是为了成为圣洁。莱尔主教在本书中指出了各种对于圣洁的错误理解,并从正面阐述了圣洁的本质和成圣的道路。该书继承了奥古斯丁主义的圣洁传统,是讨论圣洁主题为经典的著作之一,当代著名神学家巴刻受其影响颇大。该书自1879年出版以来,一直畅销不衰。
《基督教要义(共3册)》以简明易懂的方式,系统地阐明了基督教神学的要义。全书共四卷。卷是论述人如何认识作为创造主的上帝;第二卷探讨人如何认识作为救赎主的上帝;第三卷讨论领受基督救恩的方式及其益处;第四卷阐述教会的性质、治理和圣礼。 《基督教要义(共3册)》构思恢宏、论述清晰,其内容涵盖基督教神学几乎所有的领域,堪称基督教神学的经典陈述,亦是基督徒敬虔生活的实用指南。这部巨著跻身影响人类历史的十部著作之列,是基督教经典中的经典。它不仅影响了近四百多年的基督教会,而且在很多方面塑造了现代西方文化的形态。
全书分上中下三编:上编探讨分别作为耶稣会管理手段、文字产品、史料性质的年信,细析年信的作用、语言、写作过程、邮差、邮路及馆藏情况等;中编从人、事、物、话题四个向度展示年信对中国天主教史的书写,包括年信记载的人物、活动、物质符识,以及死亡、纳妾、斋素、守贞等话题,皆有生动的呈现与分析。下编研究探讨了年信在明清易代史与民俗、科技、语言接触、司法等专门史的记载及其独特价值。
本书出版于1728年,适逢启蒙运动肇始,理性主义对基督教展开了猛烈的抨击。在这样一个时代里,劳威廉揭橥敬虔生活的本质,郑重呼吁信徒殷勤操练默想和祷告,做时间和金钱的好管家,过敬虔和圣洁的生活,在日常生活中活出基督信仰。概述唤醒了许多沉睡的生命,对卫斯理兄弟、怀特菲尔德、威伯福斯、慕安德烈、C.S.路易斯等属灵领袖影响深刻。在今天这个世俗化的时代,劳威廉的呼吁依然如暮鼓晨钟。
近代基督教传入中国,在与中国社会及文化的碰撞及融合中走过曲折的道路,*终找到了基督教本色化的正确途径,即跟随时代,调整自己,以适应中国社会与文化的客观现实。本书在汇集整理大量*手可贵资料的基础上,客观、公允地分析了百年来中国基督教本色化的进程,总结其经验教训,并进行了不少有益的理论思考,它是国内*部有关该主题的专著。
本书是一部基督教世界通史,以时间为经,以地区和国别为纬,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基督教产生、发展和流传的历史。全书所记时限始于基督教产生前的犹太社会状况,止于基督教在近现代中国的流传。所记内容按教派分化展开,广泛涉及基督教及各支派的经籍、教义、神学、人物、组织、教制、教职等等,同时兼及基督教的节日、礼俗、圣地、遗迹、建筑、文学、艺术等等。在对基督教本身作全面考察的同时,书中还对基督教与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的关系作了深刻的分析,对一些重要史事和学术问题也提出了新的见解。
本书包含了奥古斯丁论述基督教 信、望、爱 三大神学德行的的重要论著。奥古斯丁在《论信望爱》中以既简明又全面的方式阐述了基督教基本的教义:罪、恩典、预定。奥古斯丁对这些教义的阐述对后世的基督教思想家,如马丁路德、加尔文、巴特等,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本篇是了解奥古斯丁思想、古代基督教,乃至基督教思想史的一把钥匙。
本书是商务印书馆创立120周年出版的纪念珍藏本中的一部。
本书是一部早期基督教的护教经典,也是基督教与希腊哲学的全面交锋。异教哲学家塞尔修斯无法接受基督教道成肉身的教义,撰写了《真道》一书来驳斥基督教。奥利金对塞尔修斯的攻击做出了有力的回击。塞尔修斯声称,只有哲学思辨能到达神圣的真道,奥利金则指出,希腊哲学的逻各斯是人的智慧,而基督教的圣道是上帝的智慧,上帝完全的启示是在道成肉身的基督身上。本书被称为早期基督教护教的之作,它之于希腊教会就像奥古斯丁的《上帝之城》之于西方教会。
《圣经的故事》是房龙的代表作,出版后销量达到上,并被翻译成上百种文字。他按照《圣经》的章节排序,将《旧约》与《新约》中的故事用通俗有趣的写作手法,将其转换为概略简要的 圣经故事 ,不仅保留了《圣经》原典的精神,也使读者轻松进入《圣经》世界。房龙用朴素睿智的语言讲述古老故事的同时,也演绎出了《圣经》故事背后的浩大人类历史进程。如此博大而神秘的《圣经》,房龙却能让这部书连普通人都能看懂。
胡斯托·L.冈萨雷斯所著的《基督教史(上下)》资料丰富,笔触生动,视角独特,观点新颖,可读性极强,堪称当今*受青睐的教会史入门教材。作者摆脱了“西方中心”的倾向,站在普世的高度,对历史上的基督教做了整体的回顾。修订版中,作者在思想时代变化和参考*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叙述时限延伸到21世纪*初十年,增加了许多重要的内容和议题,如妇女在基督教会史上的重要作用、基督教在“第三世界”**的*新发展以及不同宗教信仰之间的对话等等。
.
《历史与性别:儒家经典与 圣经 的历史与性别视域的研究》主要是从历史与性别的视域对先秦的儒家经典与犹太教、基督教的经典《圣经》作一番探讨,其所关注的主要是儒家经典与《圣经》中关于“性别意识”即对性别的观念及看法的探讨。在当今这种全球化、各种文明正处在交汇融合和相互借鉴的时代和文化背景下,从历史与性别视域来考察为悠久的两大文明传统、即中华文明与希伯来——犹太文明以及基督教文明系统的经典中相关的早言说,对于我们理解不同境遇中的性别传统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是有意义的,同时儒家经典和《圣经》依然可以使生活在今天的人们得到两性之间“体面和有尊严的相处之道”的启示和智慧。这种从“历史与性别”的视域出发的比较研究或许对学界的思想史与宗教史的研究能提供某些帮助和参考,对普通读者来说也同样具
明末西学东渐,天主教耶稣会士翻译了不少欧洲宗教文学作品进入中国。本书提纲挈领,选取其中八种重要书籍来考释,析论其主旨以及进入中国的始末,并论及这些译著日后对清末文学的前导作用。这八种译著的译者包括利玛窦等多位传教士,文类包括圣歌,圣诗,奇迹故事集以及散文集和修辞论述等,都是欧洲中世纪至文艺复兴时期宗教文学的代表,也是 早进入中国的西方翻译著作,对一般历史,文学史以及翻译史而言深具意义。对于有兴趣了解研究中西比较文学以及欧洲宗教文学中译史的人来说,这本书不容错过。
奥古斯丁、马丁·路德和加尔文不仅是基督教历史上的地标式人物,更是人类历史的改变者,他们至今仍有力地影响着世界。像所有传记一样,本书讲述他们的人生经历;不同的是,本书的观察角度奇特,我们看到的,不再是人的崇高品德和能力,而是人的渺小和软弱,以及降临在他们身上的奇异恩典。这恩典中蕴涵着无与伦比的能力,不仅使他们一再得胜,还带给他们至高的喜乐。
周间他是美国总统,周末作为信徒,也是教师,没有特殊的保卫措施、谈话随意被录音,与普通信徒没什么两样地在教会里教导信与行、信与思的生命课程。 《力量的源泉》是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教授成人主日学课程的精彩合辑,从作者最喜欢的1500篇中精选出52篇,每周一篇,篇篇充满着睿智与哲思;是一本思想深邃、激励人心的好书。全书分“道成肉身、触摸医治、谁是我的邻舍、我们信什么、世上的基督徒、认识与敬拜、神的丰盛以基督为代价、当道路崎岖时、神的呼召”九部分来分享神的话语,更通过饶恕的主题,让我们了解了1980年卡特竞选连任……
威廉·巴克莱,《花香满径》的创作者,既是一位优秀的科学,也是一位深受读者喜爱的畅销作家。《花香满径》是一本清新喜人的短文集,谈论了人生、道德、伦理与修养,从《圣经》的角度深入讲述了现代社会人生给人带来的种种困惑,用古老《圣经》中的智慧,向现代人阐明了生命的真谛。巴克莱擅长使用一般人能听懂的话语来表达玄奥的义理,甚至有人认为他简直是在用英文中常见的800个单词创作。 《花香满径》自问世以来,以其自然优美的文字、深邃的哲理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它的意义已远远超越了普通意义上的福音书,它帮助人们在生活中重新找到方向,获得心灵的自由。在中国面世以来,《花香径满》在读者中也广受好评,被推崇为“一本花香弥漫的哲理书“。 2004年,为了配合《花香满径》的内容和清丽的文风,我们特别借鉴了中世纪基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