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 上帝与人 :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问题》是作者试图将社会伦理、精神追求、基本规范与**信仰联系起来考察的一种尝试。这不单涉及如何认识中国以至世界在二十世纪的历史,更涉及如何看待 现代性 的诸多问题。作者选择了陀思妥耶夫斯基作为研究对象,因为其思想都是作为问题而出现的,陀氏提出的不仅是他自身时代的问题,也是整个 现代性 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在作者看来,主要是围绕着道德、上帝与人的范畴展开的。
本书是商务印书馆创立120周年出版的纪念珍藏本中的一部。
胡斯托·L.冈萨雷斯所著的《 教史(上下)》资料丰富,笔触生动,视角独特,观点新颖,可读性极强,堪称当今 受青睐的教会史入门教材。作者摆脱了“西方中心”的倾向,站在普世的高度,对历 的 教做了整体的回顾。修订版中,作者在思想时代变化和参考 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将叙述时限延伸到21世纪 初十年,增加了许多重要的内容和议题,如妇女在 教会 的重要作用、 教在“第三世界” 的 发展以及不同 信仰之间的对话等等。
本书包括《神学论文集》及《哲学的慰藉》。《神学论文集》在奥古斯丁学说的基础上,做了一系列的发展。他运用亚里士多德的哲学理论为 教神学服务,将 教信仰提升到系统的理论高度,提出了“神学”研究的使命与内容。《哲学的慰藉》是一篇交替着散文和诗句、在生病的囚犯与他的“护士”之间展开的哲学对话。“护士”关于命运与幸福、善与恶、命运与自由意志的本质的教导,使他恢复了健康,并使他开悟。这种“安慰”在整个中世纪欧洲 流行,对乔叟和但丁的思想产生了影响。
宗教与历史在目前的学科结构中,前者被置于哲学一级学科之下,而史学一级学科下没有宗教史的分类。但在实际研究中,两者的交集是显然的。上海大学历史系和上海宗教与中国社会研究中心多年来致力于宗教与历史的研究。在今天学科大融合的背景下,《宗教与历史》编者希望借助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等不同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来推动宗教与历史的研究。《宗教与历史》前六辑在上海大学出版社出版,为了使本书得到更好的编校出版发行,从第七辑开始在我社出版,并按照我社的质量要求和体例规范要求,每年出版两辑。本书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汉语基督教文献书目的整理和研究 (12 ZD128)、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第五期) 近现代中国社会文化史 (J50106)和上海市高校一流学科(世界史)资助。
本书对晚清时期天主教会在内蒙古地区的传教活动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本书首先介绍了晚清时期内蒙古地区的政治、社会形势,简要回顾了法国遣使会在内蒙古的活动情况。然后按照时间顺序,对圣母圣心会在内蒙古展开的传教活动,该修会的传教策略,传教过程中的蒙、民、教冲突,1900年的反洋教运动,1900年后的赔教,该修会兴办的各项事业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其中圣母圣心会的传教策略,蒙、民、教冲突,庚子年后的赔教是本书研究的重点。在此基础上,本书对晚清圣母圣心会在内蒙古地区的传教活动进行了整体性的评价:就传教层面而言,该修会把天主教深入传播到内蒙古的许多地区,建立了较为完整的教会组织,这是该修会的一大贡献;该修会在传教过程中兴办的各项事业,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该修会在传教过程中依仗列强支持所进行的购地活
你无法改变过去,但是在上帝的帮助下你可以改变未来——这正是这本《生命的旅程》所要探讨的。未来没有必要成为过去的复制品,上帝也不希望如此。到目前为止,无论你的生活怎样,上帝都希望你的双脚踏在一条全新的道路上……一条更美好的道路。不管你怎么想,他的道路所应许的平安喜乐和意义远超过你的所思所想。当你阅读这本《生命的旅程》的时候,我祷告上帝使用它来帮助你开始生命中一段全新的旅程——一种你从未经历的最远而激动人心的旅程。那不是一种轻松之旅,甚至在我们的种种问题、试探和痛苦中,生命能够有所不同。最重要的是,这是一条希望之旅,因为它能带领我们通往天堂!——比利?葛培理
韩琦著的《通天之学( 会士和天文学在中国的传播)(精)》以 会士和天文学为主题,系统查阅研读了 外所藏清代历算著作、官方文献和清人文集,并与欧洲所藏 手西文档案资料互证,在 史和跨文化的视野下系统阐述 传教士与欧洲天文学传入中国的诸面相。 作者试图将天文学传播置于政治史、社会史和 史的语境中加以讨论,完整勾勒清代近两百年间欧洲天文学在华传播的历程。通过案例,生动展现知识和权力交织的复杂背景,进而揭示了康熙皇帝如何通过西学来达到控制汉人和洋人之目的;深入分析了皇子、传教士、钦夭监官员和士大夫群体在知识传播中所扮演的不同角色。
《论隐秘的上帝》是库萨的尼古拉重要的四篇论文的结集,被公认是“否定神学”的珍贵文献。库萨依循否定的方式去论述“隐秘的上帝”:上帝“既非被称道,也非不被称道”、“既不是无,不是不存在,也不是既存在又不存在”;上帝也“不是真理”。“否定神学”的宗旨决不是消极的否定,而是要通过否定去肯定上帝的一些“真相”。这一点在库萨的论文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从库萨的否定性论述中,时时透露出“隐蔽的上帝”的一些肯定的信息。这些信息包括:上帝“是的纯粹的永恒的不可言说的真自身”;上帝“是对这甚么也不是的东西的完善性的比喻”;“上帝与一切事物的关系,就像视觉与可见事物的关系一样”;“上帝在我们的领域里就像视觉在颜色的领域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