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哲学译丛:伊斯兰苏菲概论》以简洁明快的文字介绍了苏菲的渊源、历史、发展、蜕变及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思想特征。作者在做历史性的叙述时,也介绍了有重要影晌的苏菲犬师的思想特点与作品,并介绍了阿拉伯世界一些有重大影响的苏菲道统。 《伊斯兰哲学译丛:伊斯兰苏菲概论》既勾画了苏菲行知的基本面貌,又解读了伊斯兰教内精神性追求的深刻内涵,因此深受学界人士和一般读者的认可,成为了解苏菲的入门读物之一,并被伊斯兰世界多所大学的哲学系作为苏菲专业的书目。 《伊斯兰哲学译丛:伊斯兰苏菲概论》作者艾布 卧法-伍奈米,埃及著名学者,伍奈米苏菲道统精神导师。他长期在开罗大学哲学系任职,曾担任埃及哲学协会主席等职。
在当代穆斯林的世俗生活中,伊斯兰法应置于何种地位?当代著名的穆斯林学者和人权活动家阿布杜拉?艾赫迈德?安那伊姆认为,通过国家权力强制实施伊斯兰法,与伊斯兰教所强调的自愿接受宗教信仰的基本原则相抵牾。在当代社会政治生活中,国家应该避免宗教权*的滥用,国家的政策或立法必须基于公民理性,以使这种政策或立法对于信仰不同宗教的所有公民都是可能的。通过对伊斯兰教历史传统的回顾,以及对印度、土耳其和印度尼西亚三个国家的具体分析,安那伊姆指出,比起宣称通过所谓的 伊斯兰国家 来实施伊斯兰法的理论,人权和公民权的观念更契合于伊斯兰教的原则。作者基于对不同社会当中宗教和世俗国家之间关系的深刻反思,探究和设想了发挥伊斯兰法的一种积极和可持续作用的路径。
本书是 欧亚历史文化文库 中的一种,既为学术界也为大众提供了一种异常的思路。它不是对中东的历史与制度作异国情调的描述,也不是将之当成干巴巴的教条,而是将伊斯兰文明的发展牢牢地嵌入其自身的文化脉络中。他使这一切变得鲜活起来,使之对西方读者来说是易于理解的和清晰的。作者就伊斯兰教的起源、性质和演变提供给读者一种难得一见的、发人深省的叙述,也为我们理解当代中东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历史视角。作者认为,多数西方社会,特别是美国,与中东拥有相同的最基本的价值观 这些价值观虽曾经燃起争辩,但也可能提供对话的前提和基础。在人人都平等这个问题上,作者大胆地寻求和解的办法,即把伊斯兰的信仰同对于黑人、奴隶和妇女的极力渲染的消极态度进行和解。这种消极态度在许多中东文化中实施过。他也坚持认为,中东的特点
本书是一部伊斯兰教世界通史,以时间为经,以地区和国别为纬,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伊斯兰教兴起、发展和流传的历史。全书所记时限始于伊斯兰教兴起前的阿拉伯社会状况,止于当今伊斯兰教在各国的情况和特点。所记内容按教派分化展开,广泛涉及伊斯兰教的经籍、教法、教义、人物、教制、教职等等,同时兼及伊斯兰教的节日、礼俗、圣地、遗迹、建筑、文学、艺术等等。在对伊斯兰教作全面考察的同时,书中还对伊斯兰教与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的关系,作了深刻的分析,对一些重要史事和学术问题也提出了不少新的见解。
伊斯兰教与佛教、基督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它与犹太教和基督教又同是一神教。然而伊斯兰教又有自身明显的特点。例如,它作为较为彻底的一神教,反对偶像崇拜、反对多神信仰,在其寺院中从不置坛设像。本书在确定论题方面,尽量考虑到伊斯兰教的特点,有所侧重地介绍伊斯兰教文化方面的知识。本书包括的内容,除伊斯兰教的基本信仰、礼仪、节日、经训外,以较多的篇幅介绍伊斯兰教法、伊斯兰教的神秘主义、伊斯兰教传统的宗教学科和世俗的自然学科;同时,还涉及伊斯兰哲学、伦理、文学、艺术、绘画、经济、建筑、书法等方面的知识。本书涉及一些民族(如突厥、蒙古等)对伊斯兰教发展的影响,以及伊斯兰对这些民族自身发展及其语言文字(如乌尔都语、波斯语等)的影响;还涉及伊斯兰教与其他宗教(如犹太教、基督教、琐罗亚斯德
丁俊、金云峰编写的《伊斯兰教与中国穆斯林文化论集》共收入西北民族大学的学者关于伊斯兰教与中国穆斯林文化方面的学术论文24篇。文章作者既有业已退休的学术前辈,也有目前正在担当科研重任的中青年学术骨干,还有在学界崭露头角的后起之秀。入选论文基本上都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在重要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的上乘之作,涉及伊斯兰教教义学理以及中国穆斯林历史文化的诸多方面,不少文章颇具原创价值,学术水平较高。
《元明时期汉文伊斯兰教文献研究》主要内容包括:清真寺碑刻史料的收集、整理和研究,明末清初汉文伊斯兰教典籍的利用,元代清真寺汉文碑刻辨,明代清真寺汉文碑刻概览等。
本书收录了晚清至民国期间中国伊斯兰教的汉文典籍52种。其中既有介绍伊斯兰基本教义知识的读物,也有学习伊斯兰文的回文课本,以及研究伊斯兰教理论的学术著作。这些典籍均为中国伊斯兰教学者所编撰,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中国伊斯兰教在晚清以来的基本状况,以及与世俗社会和其他宗教融合的情况。本书的出版,为国内宗教学者研究中国近代伊斯兰教以及近代社会史,提供了极其珍贵的资料,对于推动国内伊斯兰教的研究水平,必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苏菲是伊斯兰哲学三大板块之一。本书以简洁明快的文字介绍了苏菲的渊源、历史、发展、蜕变及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思想特征。作者在做历史性的叙述时,也介绍了有重要影晌的苏菲犬师的思想特点与作品,并介绍了阿拉伯世界一些有重大影响的苏菲道统。 本书既勾画了苏菲行知的基本面貌,又解读了伊斯兰教内精神性追求的深刻内涵,因此深受学界人士和一般读者的认可,成为了解苏菲的*入门读物之一,并被伊斯兰世界多所大学的哲学系作为苏菲专业的书目。 该书作者艾布 卧法-伍奈米,埃及著名学者,伍奈米苏菲道统精神导师。他长期在开罗大学哲学系任职,曾担任埃及哲学协会主席等职。 目 录 前言 第三版序言 第一章 绪论 一、苏菲的基本特点 二、苏菲的不同目的 三、苏菲的境界是相同的吗 四、伊斯兰对苏菲的认识
民族学人类学倡导人类不同群体之问要宽容、尊重、公正、理解,这个主张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世界上每个人都会自觉不自觉地认为自己民族的文化是*好的,*秀的。这既是一种天生的感情;也是一种偏见。当今弥漫于世界各地的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歧视甚至争斗,正是源于这种偏见。偏见往往是由于隔阂造成的。而民族学人类学就是要打破这种隔阂。它主张这样的道理,就是人类文化虽然形式各异,但都是各民族适应特殊环境而形成并发展的,都对本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产生过实际价值,因而人们对文化的价值判断都是相对的。不同民族之间,对不同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应该互相尊重、相互理解、取长补短。要求文化与文化间,民族与民族间,也包括人与人之间要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 ,就是不仅要保持本民族的、自己的美,也要懂得欣赏学习他人的、他民族
本书是伊斯兰教传统中有关人权课题的专著。在导论中,作者展示了伊斯兰教与人权之间的紧密关系。在他独具特色的阐释下,伊斯兰教历经十几个世纪的意义清晰地呈现于文脉、语境之中。在其他章节中,作者通过丰富多彩的原始资料,针对伊斯兰教传统中所涉及的人权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尤其分析了穆斯林与穆斯林之间,以及穆斯林对于非穆斯林的义务和责任等,并由此提出了对于两性和少数民族在政治方面的忧虑。同时,作者还论述了伊斯兰法律,以及虔诚穆斯林居住在民族主义政治国家的紧张状态。
自20世纪初以来,伊斯兰世界经历着重大的社会政治变革,这一过程至今尚未结束。《宗教与国家——当代伊斯兰教什叶派研究》选取这一重要的历史时段,以生活在中东、南亚等地区的传统什叶派穆斯林社团,以及美国等地的新什叶派社团为对象,分现代民族国家建立、伊斯兰复兴运动兴起、21世纪的挑战与机遇三个部分,对伊斯兰教中的第二大派别——什叶派在当代社会中的际遇,以及与现代民族国家的关系进行系统的阐述和分析。 在这一变动剧烈的历史时期中,由于国际政治格局、民族国家的政治体制等发生的巨大变化,不论是作为所在国家的主流派,还是少数派人群,什叶派穆斯林在宗教归属、民族认同和政治倾向等问题上均面临着挑战。处在不同环境中的人群做出了各自不同的选择,并对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多种多样的可能。《宗教与国家——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