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手册》是一本易学、易懂、好用的实用手册型图书。全书共分三篇,十章内容加附录部分。*篇为基础篇,包括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概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驿站建设与运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评估;第二篇为实务篇,包括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方案及流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咨询与接待、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具体项目及开展要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安全预防、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监督和改进;第三篇为创新篇,包括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创新实践、社区居家养老志愿服务创新实践;附录列出了近年典型的相关重要政策、法规和规范。 本书可供基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单位、养老服务机构人员作为培训用书,也可作为高职高专类院校老年服务及相关专业师生的教学用书。
当罗伯特 墨菲(Robert Murphy)正处于人类学家职业生涯的之时,他感受到疾病的个症状,而这种疾病 脊髓肿瘤终将带他踏上一次比任何亚马孙实地考察都陌生的奥德赛之旅:脊髓肿瘤压迫了神经,使得墨菲缓慢而不可逆转地发展为四肢瘫痪的残障人士。在这部扣人心弦的书中,墨菲即是一位 观察者 ,又是人类学的 线人 ,他以自身经历解读残障人士的内心世界,探索疾病以及残障的社会属性。他说,瘫痪和所有残疾一样,侵犯了人们的身份、社会地位和与他人的联系, 残障被社会定义,并被文化赋予意义。
居家养老是符合中国人的养老方式,居家养老服务关系着老年人养老服务 后一公里 的获得感。本书重点介绍了居家养老服务的产生与发展,也尝试阐明现阶段我国居家养老服务的地方探索和实践,揭示居家养老服务面临的现实困境,以期探索出一套适合中国本土化的养老服务模式。
福利院常被视为国家、社会和保育人员施予孤残儿童无私关爱的场所。基于对东南某省永江福利院长期的田野调查,本书意在倡导用一种辩证的视角看待中国儿童福利机构的运作机制。主书名为《爱的悖论》,即希望这样的视角能够提醒读者注意围绕机构运作所呈现的 爱 的复杂性,它兼有光明与晦暗: 国家关爱 兼有救济与治理的两面, 社会关爱 兼有扶弱与排斥的两面, 保育员妈妈的爱 亦兼有付出与自利的两面。在福利院这一由 爱 构筑而成的结构中,孤残儿童也以其独特的方式经历着社会化、形成自我认知,并最终实践了自身的能动性。
在GDP居全球首位的美国,繁华表象掩盖了4300万人挣扎在贫困线以下的事实,他们的贫困不仅蒙受污名,甚至已经在法律上成为一种罪。 无家可归是一种罪,领取救济的同时卖血筹钱也是一种罪。三次拨打 911 求助的贫困家暴受害者反而被城市驱逐。 轻罪重罚 现象遍布全美,高额罚金让债务人监狱迅速膨胀,1000万人累计欠下法庭债务500亿美元。保释、缓刑、公共辩护律师全部标上了价格,坐牢必须缴费,欠费让刑期更长。这对富裕阶层而言无伤大雅,但足以榨干低收入家庭的每一分钱。 学者、政府智库、反贫困运动倡导者彼得 埃德尔曼以丰富详尽的实例和数据,全景展示了在一个贫富极度分化的社会中,穷人怎样因为他们的贫困受到惩罚,司法体系如何制度化地生产犯罪和贫困。将贫困犯罪化,根源和动力何在?终结贫困犯罪化,呼唤一种什么样的新政治?他断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涉及整个养老服务供应链,包括了政策制定、制度安排、资金保障、人才队伍、服务输送、质量监管等全方位、全过程,需要发改委、卫计委、民政部、人社部、财政部等诸多部门协同合作,制定相关政策、配套文件,进行流程设计,完善评估标准、评估办法、服务清单、服务标准等一系列制度建设,才能实质有效地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本书在充分认识科学和及时建立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性的前提下,对我国养老服务需求进行细致分析,指出当前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借鉴先进国家的经验,提出能落地的政策建议,对完善我国的养老服务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全球性的老龄化对落后的养老金供给的迅速冲击是困扰全世界的一个重要问题。对老龄化趋势的认识引发了关于确保老龄人口退休后生存条件衡量标准的广泛而又深远的争论。本书为全球所关注的社会保障问题提供了有关养老金管理的独特学术和实务视角。作者为决策者设计了多种基本体系,他们可以从中开发一个可以达到其任何目的的体系。本书考察了拉丁美洲社会保障体系改革中存在的缺点,及这些改革的真实成本和影响这些成本的因素:还讨论了美国和西班牙的社会保障改革是如何能够执行包含了很多完美特征的健康体系的;*后检验了一些所提议的混合选择,展示了这些混合的有益特征是如何通过设计优良的单只基金而被获得的。
\"北医三院重症医学科专家、生命守护者薄世宁医生重磅新作,一部生命关怀之书。20多年ICU一线亲历,19个生死徘徊的真实故事。被丈夫放弃的妻子、唤醒孩子的母亲、想要回家的老人 他们经历病痛,却未曾放弃好好活着。这些故事中有面对疾病的逃避与抗争,有亲人的不舍和愧疚,还有危难时人性的幽暗与光辉。作者以医学科普和人文叙事双重视角,还原ICU真实紧急的救治过程,科普危重症医学常识,探讨当我们面临疾病冲击时,如何做好生死攸关的关键决策:省钱还是保命、放弃还是坚守、如何做 决策、如何建立医患信任等。这本书不仅是一位医生的人文思考和人生体悟, 是让大家重新认识事关生死的困境与危机,并从中寻求 好的应对方式。\"
本书撷取了奋斗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舞台上的一批国际职员多姿多彩的人生故事。他们在多元文化环境中工作,直面挑战,胸怀大志,开拓进取,不辱使命;在全球治理的舞台上,发出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提出中国方案,宣传中国文化,为促进世界的和平、发展与安全分享中国智慧,实现自身的价值。 书中的故事充分展现了中国人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忘初心的家国情怀,折射出中国智慧以及中华民族崇尚 以人为本 以和为贵 亲仁善邻 协和万邦 的人文精神。本书将为肩负全球治理研究与实践使命的读者提供有益的启示,有效助力高质量全球胜任力人才的培养。 谨以此书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 周年献礼。
本书是一本高等院校本科层次使用的社会保障专业课程教科书。它按照知识性与思辨性相结合、总结性与前瞻性相结合、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原则编写。全书分十二章,全面、深刻地阐述了社会保障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规律及主要模式,系统介绍了包括社会保障立法与管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军人保障、补充保障等在内的各种制度安排及实务知识。每章均附学习要点、相关案例与思考题,以引导学生把握书中的重点、难点内容,同时增进学生对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的了解与理解。本书适合高等院校经济类、管理类及人口与社会学类专业师生作为教材使用,同时亦适合所有对社会保障有兴趣的人士阅读。
由中国农业大学张晓红教授主编的《大型活动志愿服务》一书是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和中国志愿服务基金会联合组编的 志愿服务实务丛书 中的一本,也是一部专门为大型活动志愿服务的组织者和参与者编写的实务类培训教材,旨在提升大型活动志愿服务管理者的组织和管理能力,并提升大型活动志愿者的志愿服务实务技能。全书着重介绍大型活动志愿服务的流程与方法,重点指导志愿者和志愿者骨干的实务工作,突出 怎么做 ,可以说是一部大型活动志愿服务实务操作手册。
《剑桥医学史》中有这样一句话: 现在这个时代医学成绩斐然,人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活这么长时间,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活得这么健康,但遗憾的是,依然有很多人甚至医生自己在表达对医疗的不满和怀疑。 本书是一本充满温度的医患故事案例集。作者是一位有多年临床经验的全科医生,承担着社区居民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工作的主要部分。无论是居民慢性病管理,还是应对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作者都处在工作的线。通过从医的亲身经历,作者从叙事医学的角度出发,用 平行病历 的方式,书写医患之间的故事。在医院里,作者时刻面对患者的疼痛、苦难和生死挣扎,她看到即便是在悲伤绝望的时刻,人性的光辉也仍闪耀着。
本书基于社会保障比较研究从模式比较向体制比较转变的趋势,从国际上*有影响的 福利体制 比较研究成果出发,遵循 非商品化 和 阶层化 两个比较量纲,对多种福利体制,特别是自由主义福利体制(美国、加拿大为代表)、保守主义福利体制(德国、法国为代表)、社会民主主义福利体制(瑞典、英国为代表)及东亚福利体制(日本、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和香港为代表)进行了全面介绍和分析,反映了社会保障领域发展的**动态,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完善提供有益的借鉴。本书在*版的基础上,对部分内容进行了调整,增加了各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内容,并选取了新的案例,力求全书资料丰富、翔实。
《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理论与实践研究》主要内容包括:论解放和增强人才活力的理念和政策环境、建立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体制机制、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优化海外引才用才环境、汇聚用好全球人才资源、为各类人才在流动中增值提供良好生态环境等。
本书从多学科的视角出发,立足实证主义研究范式,借鉴流程管理的理论思想,聚焦于组织递送过程,探索城市社区养老服务递送的效率机制。本书的主体部分回答了一系列关于社区养老服务递送过程中的疑问:社区养老服务的递送机制是怎样的?递送环节之间的关系如何,这种环节机制有什么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逻辑机理是怎样的?如何解决这些不足?基于养老服务的产品属性,书中将其递送过程分为服务生产、服务定价、渠道构建和服务接收四个环节,结合杭州市的实践实现环节分解以及内在要素关系的探讨。通过不同类型的案例比较,对养老服务递送效率进行评估,以探讨流程效率的影响因素。*后,基于流程环节分别提出对策,强调了政府和社会组织、企业等多主体协同合作,不断优化服务供给机制的重要性。同时强调增加政府供方和需方补贴以及现代
  21世纪的中国已然被不可逆转的银色浪潮疯狂席卷。较之于发达国家的“富老同步”“先富再老”,强制性的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与尚不充足的社会养老保障资源积累“双管齐下”,提前催生了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社会。如何构建与实施具有中国特色的,组织结构合理、制度功能齐备,能够满足老年群体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的现代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已十分迫切和重要。人口老龄化问题不仅是每个人和每个家庭都正在经历或即将经历的现实问题,更是关乎国计民生与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社会问题。 《银发中国:中国城市社会养老服务的理论与实践》通过分析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深化的现实背景与社会发展理念不断转变的宏观背景,引出社会养老服务的需求迫切性与现实重要性;并重点分析以“孝文化”为中心的传统养老服务、计划经济时代“剩余型”社会养老
本书以我国社会补偿制度的构建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对社会补偿的内涵外延、发展演进、构成要件、体系类型、法律结构进行分析,对当下具有社会补偿属性的各项补偿制度进行整合,为我国未来引入社会补偿制度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和制度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