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耀华全集》共八卷,收录目前能找到的林耀华所有著作。第一卷为人类学、民族学基本学科问题的文章;第二卷为少数民族研究的论文和调查报告;第三卷包括汉民族研究的文集,严复研究,原始社会问题研究等相关的讨论等;第四卷为《金翼》(中英文版);第五卷为《凉山夷家》(中英文版)及其后续的凉山彝族研究作品;第六卷收录《民族学通论》《林耀华学述》《义序的宗族研究》;第七卷收录《从猿到人的研究》《原始社会史》。第八卷收录纪念林耀华先生的文章和学术评论,林耀华手稿、书信、学术考察照片、学术年谱及林耀华著述总目等。全面系统地展示林耀华先生的学术思想及其在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本书全面描述了社会工作督导艺术。作者力求帮助读者了解督导在社会服务机构中的地位、作用、实施督导的过程以及目前与之相关的一些问题。其目的是为学习如何做好督导工作奠定知识基础并做好必要的准备。该书自1976年版问世以来就广受关注,是社会工作督导领域的经典之作,成为社会工作教育培养方案中十分重要的教科书。目前翻译的第四版是版本,反映了社会工作督导领域的发展和研究成果。本书对于督导不理论上的阐述,而且提供了丰富的实际工作案例分析与工作指南,对于从事和接受督导的员工及学生来说是不可或缺的督导知识来源。
本书系统梳理了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的地方实践经验,着重以改革开放以来成都实践探索的历程为着眼点,探寻中国基层社会治理变迁的动力机制、演化特点及与政府治理的关系,寻求基层社会治理的基本规律。成都市设立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统筹领导机构、以社区发展促社区治理、以诱致性制度变迁促进基层治理改革、以系统思维营造基层社会治理生态、对多元社会主体进行赋能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为进一步深化中国基层社会治理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提供了些许有价值的参考。
20世纪末期以来,网格化被应用于政府管理的各个领域,形成了。本书系统梳理了网格化管理发展的历史、地位及作用,基于网格化治理理论,构建了网格化治理模型,详细介绍了网格化治理模型在北京市东城区的实践应用和自检修复的机制探索,并对网格化可利用技术和智慧城市未来发展进行展望,为我国探索和应用网格化城市治理模式提供了有益参考。
本书为《基层政权:乡村制度诸问题》的第三版,作者此次修订的目的在于增强表述的准确性,内容基本保持不变。全书共十章,具体内容包括 历史:地方权威的授权来源 角色冲突:公共服务与垄断经营 乡规民约体现的村庄治权 基层财税制度及其政治后果 人事更替与组织化支持 乡村政治观察 个人与公共:两种关系的混合变形 分割的管辖权 村民与国家 和 乡村制度诸问题 。本书以政治社会学和法律社会学为研究视角,讨论了中国乡村社会的权力分布、角色性质及其与国家政治的关系,是一本经典而深刻的关于以基层政权权力运行为核心的乡村问题专著,对未来中国乡村建设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志愿服务指标体系的构建不仅是推进我国志愿服务事业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客观需要,而且是推进志愿服务事业与国际社会接轨的迫切要求。本书在系统介绍国际社会指标体系发展演进的基础上,将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作为构建志愿服务指标体系的指导思想,主要采用经验判断法、德尔菲法、访谈法等方法对收集的相关指标进行了三轮甄别和筛选,构建了应然状态下和实然状态下两套指标体系,并通过对实然状态下志愿服务指标体系的测试,就志愿服务指标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前瞻性的展望。本书读者对象为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管理的工作人员、志愿服务理论研究者。
杨照从千头万绪的故事和现实中提取出一百个关键概念,如协商、和解、法律、制度、身份、记忆、媒体……对于我们理解社会的本来面貌有着提纲挈领的引导作用。今天这个时代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开放时代,充满各种不同的要求、利益和经验,如果没有独立的人格,没有努力的方向,或者没有任何准备,将无法适应我们理想中的那个未来,而书中的这些故事,或许可以成为我们努力或避免的方向。 杨照擅长将繁复的概念与厚重的知识化为浅显易懂的故事,写作经常旁征博引,在学院经典与新闻掌故之间左右逢源,字里行间洋溢人文精神。并流露出文学情怀。杨照近年来积累了大量评论文字,以公共态度探讨公共议题,树立公共知识分子的形象与榜样。
本书通过对11个全国社会工作典型管理案例介绍、分析、研究,分别对社会工作管理过程中所涉及的规划力、组织力、项目力、参与力、团队力、整合力、发展力、创新力、价值力、赋能力、生态力、系统力等12种管理能力进行案例分解,11个案例具有鲜明的典型性,在规划管理、组织管理、项目管理、生态管理、赋能管理等创新领域具有鲜明的引领性,在全国具有示范意义。本书内容的主要特点;一是社会工作管理案例尚属业界本,选择的案例分别获得过省部级一等奖、二等奖,案例质量较高。二是社会工作管理案例分析与社会工作管理能力体系建设在书中相互印证相协同,通过案例分析得出创新的社会工作管理十二力体系有较强创新性。三是案例撰写通俗易懂,具有较强实用性。
本书是社会和谐与发展丛书之一。全书共分上中下三篇:上篇总论介绍了社会工作及其知识的本质、社会工作价值、理论和实践;中篇社会工作理论介绍了心理社会理论、女权主义理论、认知行为理论、危机介入理论、系统及生态理论、增权理论、社会支持网络理论;下篇社会工作实务介绍了儿童社会工作、青少年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残疾人社会工作、学校社会工作、家庭社会工作、妇女社会工作和医务社会工作。本书由上海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范明林所著。
所谓国家与社会的二元合一,就是自上而下的国家治理与自下而上的社会参与的结合,它的表现形态包括但不限于“皇权不下县”的中央集权的简约治理、传统国家与社会之间的“第三领域”治理体系等。在本书中,黄宗智教授
本书汇集了关于城市社会治理的研究成果。本书首先从社会组织体制建设、社会治理的结构性问题深入探讨了城市治理转型的艰巨性和重要性。通过对城市阶层结构、城市流动人口、老龄化、中等收入群体、环境问题、社会治理的多元主体与微观基础的研究, 以及美国、日本城市社会治理的国际经验研究, 提出了关于城市社会治理的一些普遍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