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 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 。因此,需要深入分析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从而更好地制定应对策略。事实上,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未必是负面的,关键在于防范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风险以及如何利用好 银发经济 带来的新的机遇。本书从提升老龄人口消费水平、促进老龄人口再就业以及完善养老金制度三大支柱建设等角度提出应对策略。本书也就居家养老产业、社会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模式以及保险资金投入养老产业等热点话题展开论述,为市场主体经营决策提供了启示。
本书主要内容共分为人口数据来源、年龄结构数据质量评价和调整方法,生育水平和死亡水平测量、人口预测研究的历史回顾与检验以及人口预测模型、中国人口预测软件(CPPS)和人口预测应用研究案例五个部分。本书共计11章,从第2章到第11章为核心内容,覆盖上述五个部分,各章的具体内容如下:*章前言。本书的撰写目的、特色、目标和读者群体定位。第二章人口预测的历史与结果检验。本章共分两个部分,*部分是介绍人口预测的发展历史,第二部分是对部分重要人口预测结果的检验与评价。第三章数据来源与数据质量评价。本章共分两个部分,*部分是人口统计数据来源及中国人口统计数据问题,第二部分是人口年龄结构数据质量评价方法。第四章死亡水平测量。本章共分四个部分,*部分是假想队列方法,第二部分是测量指标的标准化方法,第三部分是生
我国政府自1999年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国家发展战略,这是为了使中国社会经济在21世纪不断深化改革开放、持续保持较高速度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近20年来西部地区、中部地区和沿海地区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的差距正在不断扩大,不仅严重影响了国内各区域间的社会整合和经济整合,并且引发许多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已经弓1起中央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2004年课题组申请到*“西部开发中的人口流动与族际交往研究”重大招标项目。2005年先后在西部六个重要城市(乌鲁木齐、拉萨、兰州、银川、西宁、格尔木)组织了流动人口的大规模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2239份。马戎等编著的《西部开发中的人口流动与族际交往研究》是这一课题的终成果。本书的主要内容除“导言”外,共分两大部分。部分是2005年秋季展开的西部六城市流动人口调查数据分
本书作者长期从事人口理论、人口流动、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研究,参与人口与发展、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领域的规划和政策制定工作,能够很好地将理论研究和实践结合起来。书中各章作者分别回顾了“十二五”时期人口发展、人口流动、劳动力就业及劳动报酬的变化趋势,系统分析了**工资制度、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发展历程,并给出“十三五”时期的人口与就业发展战略以及建设中国特色“福利社会”的相关建议。
《教育学原理五讲》由教育的概念与理想;教育的历史发展;人的发展与教育;教育与社会发展;历史情境与教育学五讲构成,主要包括:日常的教育概念、教育的词源学考察、教育概念的多种定义、教育的本质与理想、教育的根本问题与出路、教育的起源、原始教育、古代教育、现代教育、教育中的后现代转向、发展概念的历史演变等。
华侨华人蓝皮书是华侨大学向世界提供*涉侨动态、理论研究和政策建议的平台。2014年华侨华人蓝皮书的研究重点为华人在欧洲地区的分布概况,以及台籍华人在全球的分布变化趋势;华商在东南亚、欧洲、美洲的各个国家以及港澳台地区的财富积累情况;华商在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圈的投资情况;此外还讨论了华商投资内地遇到的一些问题,建议加快完善涉侨相关政策,创新知识产权保护方式,维持华商税收优惠,积极推进海外华文教育等。
本书是北京舞蹈学院,中国舞蹈博物馆对中国近现当代舞蹈研究的一项重要长效工作。从2010年至2013年,本项目共完成53位新中国舞蹈亲历者的口述志访谈工作,以独特的研究视角形成了新中国舞蹈发展史的人物专
《意识形态结构与中国当代文学:文艺报1949-1989研究》在充分尊重史料丰富性和复杂性的前提下,借鉴伊格尔顿的“意识形态结构”和“审美意识形态”两个概念,充分重视意识形态内部的复杂性和变异性,既不把意识形态与文学的关系简单理解为对抗性关系,也不把二者视为单纯的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而是把文艺看作一种审美意识形态,侧重于分析意识形态结构对文艺生产的影响、意识形态结构如何审美化、以及文艺生产在意识形态建构中的作用。在《文艺报》研究中,紧扣十七年与新时期意识形态内部激进思潮与保守思潮的反复较量,通过多重话语分析方法,深度呈现两个时期文学内部的张力,及其在复杂的张力中发展演变的过程,呈现出当代文学发展演变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呈现出大量被的文化语境遮蔽的文学史的记忆,揭示同一时期文学内部和不同时期文
《春秋学研究》由同济大学曾亦教授与复旦大学郭晓东教授主编,为首本以“春秋学”作为研究对象的辑刊,此为第三辑。《春秋学研究》(第三辑)共30万字,收文章13篇,分4个栏目:公羊发微、春秋学史、礼学与制度、读经札记。文章总体质量较高,反映了学界“春秋学”研究的成果。本辑研究论文在主题上集中于春秋学,兼涉礼学,既有对专人专书的研究,也有对春秋学核心问题的重审,同时又有天文、地理角度的探讨,颇可备一观。
罗根泽先生的代表作《中国文学批评史》,是中国现代学术目前三部文学批评史经典之一,与其他两部——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朱东润《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鼎足而立,各具特色。本书所述上自先秦,下讫两宋,盖分周秦、两汉、魏晋六朝、隋唐、晚唐五代、两宋六篇,以材料丰富、体例完善为其突出特色。作者以诗话文评为山铜,以文集笔记为沙金,搜罗大量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所得结论持之有效,言之成理。作者"综合体",按古代文学理论在各阶段所表现的特点,分为几大阶段。再把每一阶段所出现的各种文学批评现象适当分类;或以文学论点为中心,或以文体演变为中心,或以文学流派为中心,分别叙述。由此纲举目张,巨细无遗。本书将中国还给中国,一时代还给一时代,由此将本国的材料跟外来的意念打成一片,方能处处抓住要领,详
《现代欧洲大陆语言哲学:现代西方语言哲学比较研究(第3卷)》以现代西方语言哲学中的基本问题,诸如语言的要素、语言的结构、语言的类型、语言的功能、语言的意义、语言与实在、语言与意识、语言与真理、语言与解释、语言与社会等为纲,对欧美和大陆哲学的主要派别的主要观点进行了比较研究,并作了简短的评论。《现代欧洲大陆语言哲学:现代西方语言哲学比较研究(第3卷)》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