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人类学家罗杰 卡约瓦1930-1960年代关于神圣性问题研究的作品。神圣并非仅存在于宗教之中,战争、游戏、节庆、性、奢靡浪费 揭是人类为追求神圣性体验而启动的社会行为,而宗教只是神圣的表现形式之一。神圣性是人类独有的一种情感,既是个体存在的根本需求,也是社会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无论种族、文化与信仰:先民敬拜自然,臣民膜拜圣人与君主,现代世界将主权、战争视为神圣 在这本社会人类学著作里,卡约瓦为读者描绘出一幅神圣的整体图景,介绍了它的主要特征,勾勒出它在社会中的主要表现形式,并呈现了它在历史中的演变。 本作承接法国社会学学派,尤其是涂尔干和莫斯的先行研究,同时综合了大量英美和德语世界社会人类学成果,并在最后延伸出作者自己关于神圣的独创见解 节日理论 。论据方面几乎涵盖世界各地区的社会现
知识学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产生,并进入了分类体系,1990年《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第三版首次列出 知识学 学科类目,置于 G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大类下的 G3 科学、科学研究 ,分类号为G302。1999年第四版、2010年第五版均保留了 知识学 类目。知识学已成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如今对于知识学的研究是科学视角下的研究,在信息社会的环境下,研究知识学对人们至关重要。 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成果。2004年后,作者开始在南开大学开展知识学的系统研究,形成以博士生和硕士生为主体的知识学研究团队并产生了一批研究成果,本书则是在此基础上完成。为全面系统地研究知识及知识活动的相关问题,本书整合各学科已有的知识研究成果,构建新的知识学理论体系,对知识环境、知识技术、知识组织等问题进行创新性研究,提出知识控制论等新的
本书作者西德尼 刘易斯 古利克凭借其深厚的教育、文化和传教背景,以及在日本的亲身经历,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视角,深入解析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日本史。在这一时期,日本不仅成功摆脱封建制度束缚还在东西方文化交融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社会心理和文化特征。古利克走遍日本各地,细致入微地描绘了日本面对外来文化冲击时的心理反应与心理适应,深入剖析了日本民族性格、思维方式及道德观念的演变。通过审视日本社会,他打破了西方传统静态文明差异观,提出文明是在不断学习与融合中动态发展的论断。
《小事大理》是彭兆荣教授继《师说人类学》《生命中的田野》之后的第三本人类学散文集。全书分为 日常中的非常 生物中的文化 文化中的文法 历史中的故事 四个部分,虽都是点点滴滴小事的记述,却道出其中蕴藏的伟大道理,包括人类和自然共生共存的道理,文明和文化绵延共进的道理,等等。作者说: 每一滴露珠都透射太阳的光芒,让我们为小人物、小事情喝彩。
中外企业年报话语质量评价研究(北京语言大学国际语言服务研究院学术丛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优秀结项成果 北京语言大学国际语言服务出口基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