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文集篇目分类索引》是在当代学者王重民、杨殿殉两位先生的主持下,于1931-1934年间编成,1935年由前北平图书馆(今中国国家图书馆)出版。这是部文集篇目分类索引。全书著录了四百二十八种清人别集,十二种清人总集中的所有文章篇目。编者将这些文章篇目,依据内容分为学术文、传记文、杂文类。其中学术文部分包含经史子集、四类,汇集了清人文集中有关经史诸子、宫室冕服、婚丧郊祀、田制名物、山川地理、古迹名胜等主题的文章篇目:传记文部分侧重于收集历代名人生平传记、墓志碑铭、赠序寿序等主题的清人文章篇目;杂文部分则收录了清人文集中关于书启、碑记、诗赋、杂文等肉容的文章篇目。此外,全书的卷分还编制了三种附录:《所收文集目录》,注明所收文集的著者、版本:《所收文集提要》简要介绍所收文集的作者、内容和版本;
书籍,是人类传承文明的主要载体;近代兴起了报纸和杂志,于是文明传承又多了一种工具和媒介,从而新闻与出版并称。但是二者在传承文明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和各自的特点有所不同。报纸杂志的时效性强、内容多样;书籍则传世久远、影响深远。二者相济,既及时反映了即时发生的情况,又引导人们思考过去、现在和未来,于是人类的文明得以播散和流传。 任何国家的新闻出版事业都是为自己国家的利益服务的,绝无功利的新闻出版事业从来不存在。过去,我国的新闻出版事业只注重了它的宣传作用,而忽略了它还有商品性的一面。这是计划经济导致的必然结果。改革开放以后,人们很快意识到了出版事业的二重性:意识形态属性和商品属性。我国的新闻出版业,一方面要发挥党和人民喉舌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律去建设、发展
韩天衡的名字,在近半个世纪的中国艺坛上一直是响亮的。可以说,他的艺术视野遍及篆刻、书法、绘画、鉴赏、收藏、教育、公益等诸多领域。起步之早、范围之广、影响之远。 而且,作为一位德高望重的艺术大家,他的篆刻奇崛、瑰丽、多姿,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被赞誉“为现代印学开辟一新境界”,是公认的当代印坛一面高举的旗帜。其书法、绘画皆能深入传统、相互融通、变化气质,又极见个性创新。他理性思考、精于思辨,对篆刻史、书法史、绘画史皆有自己的见地与发想,并将这些经验与心得转化为“传道授业”的教化能量,春风桃李,泽被四方。 韩先生从年轻时就致力于书画、杂件艺术品的收藏。非以“增值”想,只是出于热爱、学习的初衷。而这些当年用工资、津贴、稿费一点一点购得的“旧物”,在今天已成为难得一见的“国宝”。难
马歇尔·麦克卢汉是20世纪最富有原创性的媒介理论家之一。他那独特的人格魅力、非凡的感知能力将他推上了国际舞台,使他成为信息时代的先知。《机器新娘》是最早研究广告的学术专著,初版于1951年。有了这本书,麦克卢汉的现代大众传播、最风趣批评家的地位,就确立下来了。
本书以大人物为主角,举凡重要的主题:生死、鬼神、僧俗、出入、仕隐、朝野、家国、君臣、忠奸、夷夏、中外、强弱、人我、群已、公私、情理、常变、去留、因果、经世济民等,都在论述之列。强烈地表达思想,内容丰富自是罕见。
书籍,是人类传承文明的主要载体;近代兴起了报纸和杂志,于是文明传承又多了一种工具和媒介,从而新闻与出版并称。但是二者在传承文明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和各自的特点有所不同。报纸杂志的时效性强、内容多样;书籍则传世久远、影响深远。二者相济,既及时反映了即时发生的情况,又引导人们思考过去、现在和未来,于是人类的文明得以播散和流传。 任何国家的新闻出版事业都是为自己国家的利益服务的,绝无功利的新闻出版事业从来不存在。过去,我国的新闻出版事业只注重了它的宣传作用,而忽略了它还有商品性的一面。这是计划经济导致的必然结果。改革开放以后,人们很快意识到了出版事业的二重性:意识形态属性和商品属性。我国的新闻出版业,一方面要发挥党和人民喉舌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律去建设、发展
《抗战现场》是《伦敦新闻画报》1937年10月到1938年1月关于抗日战争图片和文字报道的合辑。在这段时间内,《伦敦新闻画报》的记者在中国华北、上海、杭州、广州、南京等地,在战场的线,采写、拍摄抗日战争的现场。出于西方记者的独特视角,他们所记录的抗战现场,有许多之前不曾注意的细节,例如卢沟桥事变之后中国军官穿白衣从城头缒城而下的场面,上海遭空袭期间小贩卖“防毒口罩”的场面,八路军战士缴获敌人高射炮后的欣喜之情等;不少照片反映的史实有珍贵的史料价值。 这是一个鲜血记录下的抗战现场,本书汇集《伦敦新闻画报》的记者从1937年到1938年拍摄的所有抗战现场照片,这些照片采自抗战时期中国华北、上海、杭州、广州、南京等地,全都在战场的线,这也从另一个侧面体现了中华民族令人鼓舞的抗战精神和不息的民族精神。
美国影视艺术界流的学者 本书作者泽特尔先生是美国影视艺术界最著名的专家学者之一,在媒体美学和影视制作领域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精深的理论素养和非凡的工作业绩。其代表作《图像声音运动》、《电视制作手册》、《摄像基础》,《泽特尔影像机房N,P只读数据光盘》等已被译成多种文字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出版,影响深广,作者因在影视制作方面的锐意创新和突出贡献,曾荣获美国影视艺术界的多种成就奖,如艾美奖和其他各类金奖或银奖。 美国大学正在使用的精品教科书 本书被认为是美国影视专业大学生应该拥有的最重要的教科书,是所有专业编剧、制作人或导演从事媒体制作最重要的参考书。本书描述了五个主要的美学元素一一光和色彩、两维空间、三维空间、时间/运动和声音,以及这些元素在电影,电视中的运用。作者以深入浅出、
作为城市和传播的跨学科研究,城市传播研究是庞大而复杂的,通常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模式、方法和概念,其意义在于寻求组织城市传播活动的形式、合理规模以及科学手段,实现城市传播系统的良性运行。 《城市传播:空间化的进路》重点研究城市传播若干重要而新颖的命题,包括城市传播元话语、城市传播符号、城市传播议程、城市传媒心理、城市发展与风险传播、城市形象与创新扩散、城乡统筹与互动传播、城市传播与消费文化、城市正义与媒体参与、拟像城市传播等。 《城市传播:空间化的进路》重在寻求城市传播研究方法的创新,从空间的进路弥合各学科对城市传播研究的罅隙,弥补历史性一社会性线性研究的缺陷,使城市传播学有一个清晰的线索。本书了功能主义思维,回归城市生活的日常传播,提出实践优位的城市传播研究观。
《大众传播理论:基础、争鸣与未来(第五版)》是一部全面而的大众传播理论专著。也是一部对师生而言因独辟蹊径而值得细读的经典教材。书名虽然叫做“大众传播理论”.却并非我们常见的那种分门别类地介绍各种理论的集合体;而是采取历史视角,关注两大传播理论学派(社会/行为理论和批判/文化理论)的起源和演进的传播理论史。 丰富的名词解释、案例、理论思考、快速入门表格,以及联系实际进行批判性思考的话题,使《大众传播理论:基础、争鸣与未来(第五版)》成为一本教材,被国外多所高校用作传播学学生的读本。
在《童年的消逝》里,波兹曼运用他对心理学、历史学、语义学和麦克卢汉学说的深刻见解以及常识,非常有说服力地阐述了一个触目惊心而且颇具的论题,即童年的诞生,是因为新的印刷媒介在儿童和成人之间强加了一些分界线,而在电视之类媒体的猛烈攻击下分界线变得越来越模糊,成人的性秘密和暴力问题转变为娱乐,新闻和广告定位在10岁孩子的智力水平。这也是一份内容翔实、令人震惊的警世书。 乔治?奥威尔曾在《一九八四》中预言人们将会遭受外来压迫的奴役,失去自由,我们的文化成为受制文化,赫胥黎则在《美丽新世界》中表达了另外一种忧虑,人们会渐渐爱上压迫,崇拜那些使他们丧失思考能力的工业技术。作为新闻与传播学被广泛参阅和引用的经典,《娱乐至死》与《童年的消逝》想告诉大家的是,可能成为现实的,是赫胥黎的预言,而
本书所着力强调的正是这样一种界限,每个观点和另一个观点这间的过渡和关联。当然,作为一本导读和入门性质的书,本书有些说法过于简单了,希望真正有心深研康德的读者开动自己的脑筋将其扩展和深化。也许我今后将要出版的另一个对《判断力批判》作更详细解读的书会在这方面对读者有所帮助。 康德的《判断力批判》做为前两个批判即《纯粹理性批判》和《实践理性批判》的调和,在美学思想方面产生巨大的历史影响,同时也可看作是人类学的巨著。本书简要介绍了康德的哲学思想,概括地阐释了《判断力批判》的要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