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属于 中华译学馆 出版史系列 。施普林格出版社是世界上最有影响的科技出版社之一。本书用生动文字和大量图片结合的方式讲述了施普林格出版社从诞生、发展到在逆境中绝处逢生的历程,完整地展示了施普林格从一个家族出版社成长为全球领先的知名科学出版社的发展历程,同时也展示了一百多年来德国医学、机械、工程、电气等科学发展的时代背景,其中交织着施普林格在一战、二战中不畏艰难险阻组织科学知识生产与知识传播的精彩故事。哈格尔、西门子、波尔、阿尔茨海默、弗洛伊德、爱因斯坦 各个领域的科学巨匠的著作,都在施普林格的出版下,影响了世界。施普林格掌门人在二战中与德国纳粹 斗智斗勇 ,施普林格出版的大量科学图书在战争中又被美国人公开盗版,大量鲜为人知的出版历史第一次被介绍给中国读者。书中还展现了德国出版社
《国际出版页发展报告(2022版)》是我院品牌科研系列课题 国际出版蓝皮书 的第十五卷。该系列从2003年开始出版,至今已历时20年,是我国唯一一部持续研究世界主要出版市场整体情况的年度报告,是出版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以及从事出版业研究与学习的读者了解世界出版业的重要信息来源,也是我国新闻出版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必要参阅资料。 2021年,各国新冠感染疫情略趋稳定,各行各业都在稳定期得以喘息。各国政府在不同程度出台措施助力行业复苏;图书出版流程、图书销售渠道逐步恢复;各国书展和书业相关活动或宣布永久线上举办或逐步尝试恢复线下。《国际出版业发展报告(2022版)》延续前几版成果的体例,将 主报告 与 国别报告 作为整本书的核心,对11个年度重点国家进行分析研究。在研究内容方面,对美、加、英、法、德、俄、西、日、
本书借鉴西方书籍史的研究思路,梳理了商务印书馆百余年来的地理学翻译出版历程,考察了地理学译著的丛书收录、版本变迁、市场销售状况,评估了地理学译著的学术影响力。在考证地理学译著作者、译者、读者群体的基础上,本书从地理学译著 副文本 入手,分析了围绕地理学译著出版产生的学术交流,阐述了商务印书馆地理学译著出版与地理学共同体形成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商务印书馆地理学译著学科、国别、出版时间等层面的计量分析,探讨了地理学翻译出版与地理学学术传播之间的互动关系;后总结了商务印书馆地理学译著出版对学术出版和翻译出版事业的贡献和启示。
本书根据作者的亲身经历,对1957年以后的十年间意识形态领域里所发生的重大论争及其相关问题,分专题进行了记述,由此反映当时我国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各个方面。时过境迁,有些论者的观点或已有所改变,本书仍按当时实情记录,以存其真。笔者是当时《光明日报》的负责人,亲身经历过这十年的风风雨雨,深切感受过这一段特定的历史。
芦珊珊、柳斌杰编*的《中国出版家(赵家璧)》 为我国*名出版家赵家璧先生的传记,从他年幼与书 结缘写起,完整介绍了他的编辑生涯,如任良友公司 编辑,主编《良友文学丛书》、《良友文库》、《苏 联童话丛书》、《万有画库》、《一角丛书》、《中 国新文学大系》等;任中文《大美画报》主编,复刊 《良友画报》;创办晨光出版公司,主编《晨光文学 丛书》;任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副总编辑及后来任上 海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辑等,从中总结了他的编辑思想 ,彰显了一代出版大家对文化的坚守和对中国现代出 版事业的贡献。
以《中国国家地理》创刊近70年、改名20年成长发展的经历,以中国媒体界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和进步为背景,解读分析如何做大做强科学传媒,融合创新,增强影响力,服务公众。通过回顾《中国国家地理》这些年来的发展,一方面帮助团队归纳总结品牌、企业的宗旨、理念,提高对自身的认识,另一方面以《中国国家地理》为案例,分析20年来中国科学传媒的成长,以及面对新媒体冲击的应对。本书满足社会公众和企业研究者对《中国国家地理》品牌的兴趣和了解需求,为中国科学传媒的整体发展和提升提供借鉴和参考,服务于国家加强文化建设的大形势。
章锡琛是我国知名的 具有民族气节的爱国出版家 ,是开明书店的创办人。他的一生,生于晚清,长于民国,逝于新中国,经历了中国天翻地覆的三个时代,享年80岁。章雪峰、柳斌杰编*的《中国出版家(章锡琛)》概述他作为出版家的一生,主体内容共分为五章: **章 *平凡少年 ,主要概述章锡琛从1889年到1911年的求学和早年就业的经历;第二章 商务十五秋 ,主要概述章锡琛从1912年进入出版业,在商务印书馆15年的职业生涯;第三章 书林张一军 ,主要概述章锡琛从1926年到1936年这十年间,创办开明书店,并亲手将其发展壮大的过程;第四章 长夜苦待旦 ,主要概述章锡琛在抗日战争八年间(1937-1945)坚守上海孤岛,坚持民族气节,苦撑开明书店危局的情况;第五章 霜中一段香 ,主要概述章锡琛在抗战胜利后直到解放后逝世的全部经历;
《旧报新闻 — 清末民初画报中的广东》取材于晚清和民国初年的石印画报,包括粤港的《时事画报》、《赏奇画报》、《平民画报》;上海的《电石斋画报》、《图画日报》、《时事报》、《舆论时事报》《民权画报》、《神州画报》、《时报》、《民呼日报》;北京的《浅说画报》、《北京白话画图日报》;天津的《醒华日报》,以及画师吴友如的作品汇编《吴友如画宝》,选取其中与广东和港澳相关的人、事、物。 《旧报新闻 — 清末民初画报中的广东》分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阴暗及杂编六大类,政治类包括官场、兵警、刑狱、拒约、革命等目;经济类包括经济、广告等目;文化类包括风俗、学界、妇女、中外、开新、景观、博物等目;社会类包括市井、江湖、遇灾、防疫、奇闻等目;阴暗类包括械斗、酷虐、烟毒、赌害、娼妓、匪盗等
《版权价值导论》,是中国版权保护中心科研团队在多年版权研究和版权实务的基础上逐步积累完成的著作。 本书揭示版权价值的具体含义、表现形式和计量方式,建立了一种全新的研究方法,为版权问题的深入探索提供了新颖的视角与路径。首次提出版权价值是依附于版权产(作)品、版权企业和版权产业三层次而存在,同时也具有相应的三层次计量方法。本书清晰界定版权价值的三层次为:产品层次的版权权益、企业层次的版权资产、产业层次的版权产业经济贡献。版权价值计量方式的三层次为:版权权益评估、版权资产管理、版权产业经济贡献测算。本书围绕版权价值的层次性问题,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版权价值理论体系,是本领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成果。 本书的主要读者为版权产业相关专业人员,尤其是对版权管理人员、版权法研究人员、出版行
本书以大人物为主角,举凡重要的主题:生死、鬼神、僧俗、出入、仕隐、朝野、家国、君臣、忠奸、夷夏、中外、强弱、人我、群已、公私、情理、常变、去留、因果、经世济民等,都在论述之列。强烈地表达思想,内容丰富自是罕见。
《新中国新闻出版业70年》是从 图书出版 报业出版 期刊出版 印刷业 出版物发行业 出版技术和出版形态的变革和发展 出版公共服务 出版法律体系的形成和完善 出版科研 出版人才队伍建设 出版对外交流合作 等方面回顾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新闻出版业不平凡的历程,充分体现了新闻出版业几十年的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