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条件:

  • 4星以上
  • 3折-5折
清空筛选条件
顾客评分:
仅五星 以上 以上 以上 以上
销售价格:
25-49元49-69元
折扣力度:
1折-3折3折-5折5折-7折7折以上
筛选:
    • 我在现场(第一辑)
    •   ( 69 条评论 )
    • /2024-10-30/ 新华出版社
    • 《我在现场》是一本记录新闻工作者一线采访 幕后 故事的 图文 书, 透过一线记者的生动笔触,辅以大量高清图片,鲜活地再现了新闻现场的动人瞬间,细腻捕捉那些鲜为人知的细节,深度挖掘并呈现新闻背后扣人心弦的故事。本书选篇均采用第一人称叙述,巧妙融入个人观察、深刻思考与真挚情感,令全书洋溢着强烈的现场沉浸感与引人深思的洞察力。 该书由中国记协新媒体专业委员会组织编写,主编为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刘思扬。

    • ¥39.6 ¥88 折扣:4.5折
    • 跟着南方周末写出好文章:实战技法
    •   ( 2211 条评论 )
    • 南方周末编著,磨铁文化 出品 /2024-02-01/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 南方周末给每个人的写作案头书。 系统地掌握实战技法是写作必修课。本书为各行各业的写作者提供:写作全流程方法体系与技巧,包含从认知到技巧的写作进阶方法论,以及写作刻意练习的系统方法。 包丽敏、王晶晶、卫毅、郭玉洁、范承刚五位资深媒体人十余年经验倾囊相授:精讲5大套、20小套 实战技法 案例详解 。其中包括 冷视角 语境剥离法 核心段落 五原则法 潜文本法 文本组合法 认知真实 在现场 想象力前置 一天一生结构 等110余条实战技法,以及160余条案例详解。 请将本书放在日常写作的案头,闲暇中、写作前、缺少灵感时都可以翻一翻,必有益处。

    • ¥34.5 ¥69 折扣:5折
    • 现场与在场 : 2021《三联生活周刊》年度精选集
    •   ( 1071 条评论 )
    • 三联生活周刊》编辑部 编著 /2022-06-29/ 现代出版社
    • 本书是《三联生活周刊》杂志2021报道内容的年度好稿精选,涉及中国产业形态变化的解读、流量时代中的人物命运的体察,科学与理性主义的思辨,以及对文化和文学价值的思考等内容。可以说是对中国与世界,年度为精彩而浓缩的记录。 《三联生活周刊》坚持新闻长期主义,重返现场的理念,记者们在信息喧嚣的时代,感受到自己内心安静的强大力量,俯下身来感受社会经济生活、文化生活的变化,大众的社会心理和情绪的变化,观察消费社会的百态,关心人的性情、情感。同时,他们也借用历史学家的眼光,来看待自己当下做的每一篇具体稿子的意义,使之成为这个时代具有史料价值的内容。 如此,以本书为滥觞,《三联生活周刊》有雄心逐渐构筑一部独特视角的当代史记忆。 本书的另外一个亮点在于每篇文章后面的主编点评,解读相关文章的成功之处

    • ¥28.4 ¥63 折扣:4.5折
    • 新闻的新模式:人工智能与新闻业的未来
    •   ( 204 条评论 )
    • [美]弗朗西斯科·马可尼 /2022-08-22/ 新华出版社
    • 人工智能、算法和智能机器的使用将是新闻业的终结者还是救世主?本书作者弗朗西斯科 马可尼以新的视角审视了这些技术的潜力。他解释了记者、编辑和各种规模的编辑室可以如何利用他们提供的各种可能性,发展新的讲故事和与读者联系的方式。 马可尼通过案例研究分析了人工智能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从使用算法撰写盈利报告的金融出版物到分析大型数据集的调查记者,再到决定社交媒体新闻分布的媒体。作者认为,人工智能可以增强而不是自动化新闻业,使记者能够更快地发布更多新闻,同时腾出时间进行更深入的分析。马可尼汇集了从手经验中获得的见解,绘制了一幅由人工智能更好地改造过的媒体图景。除了考虑这些新技术的好处之外,马可尼强调编辑和机构监督仍然是不可或缺的。 本书概述了记者和媒体组织在将人工智能和算法集成到其工作流程

    • ¥26.1 ¥58 折扣:4.5折
    • 数字新闻:理念、价值与秩序重构
    •   ( 65 条评论 )
    • 吴飞,赵瑜,孙梦如 /2024-10-31/ 浙江大学出版社
    • 数字社科学科会聚计划丛书之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类的信息生产与传播方式,以大众传媒业为基础的传统新闻业受到了新的冲击:新闻业笼罩在高度不确定的危机中,去工业化、去仪式化、去权威化等新情境缠绕在新闻业的具体实践中。本书探究数字新闻认识论,针对数字时代新闻业如何重新确立其在社会中的地位,解析数字时代新闻业如何重新确立在知识生产中的合理性、权威性、合法性与独特性。而后关注数字时代新闻业的边界问题,探究数字新闻运作的内在逻辑与机制,智能算法下新闻传播的生态,新闻专业主义理念和新闻客观性理念的挑战等。

    • ¥49 ¥98 折扣:5折
    • 新编一本书学会新闻报道与写作
    •   ( 804 条评论 )
    • 张浩 编著 /2019-03-01/ 中国文史出版社
    • 本书详细地介绍了新闻报道与写作的理念、新闻素材、新闻结构和体裁、新闻报道的角度策划和信息选择、新闻语言、新闻标题、新闻导语与引语等写作理论,并将消息、通讯、评论等不同文体的写作技巧进行了详细地阐述并举例。语言简洁,内容丰富,通俗易懂。

    • ¥25.2 ¥56 折扣:4.5折
    • 融媒体时代新闻采访与写作
    •   ( 268 条评论 )
    • 袁丰雪 仇 玲 周海宁 张成良 /2020-10-20/ 新华出版社
    • 融媒体时代,H5新闻、数据新闻、短视频新闻、VR新闻等各种崭新的新闻形态相继呈现,进一步提高了信息传播的效率,为新闻传播事业的进步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也对从业者提出了新的要求。 要想做一名新时代的合格记者,首先就是要了解当下的媒介环境是怎样的,它对新闻业产生了哪些具体的影响,未来的新闻业又将会面临怎样的局面。 本书共分为新闻基础、新闻采访、新闻写作、重要新闻形态四个部分,每个部分都紧紧围绕融媒体环境下新闻传播的 变 与 不变 展开了论述 环境在变,技术在变,受众需求在变,传播方式在变;新闻工作的基本职能不变,基础实用的新闻理论不变。本书能够让学习者深刻体会到我们所生存的媒介环境的真实形态,帮助学习者认清媒介环境对新闻业的影响,引导学习者清楚认识融媒体环境下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工作流程,由浅

    • ¥27 ¥60 折扣:4.5折
    • 新民丛报(全14册)
    •   ( 18 条评论 )
    • 梁启超 /2008-06-01/ 中华书局
    • 《新民丛报》是20世纪初在日本发行的半月刊是梁启超主持的报刊中历时久、影响*的刊物。1902年2月8日,继《清议报》后,梁启超在日本横滨创办的《新民丛报》,每月旧历初一日、十五日发行。1903年2月起,改为十四日、二十九日发行。1904年2月以后,经常不能如期出版。1907年8月停刊,前后历时六年,共出96号,编辑和发行人署名冯紫珊,实由梁启超负责,刊物上的重要文章也大都出与梁启超之手。 《新民丛报》创刊号《本报告白》称:“本报取名《大学》‘新民’之义,以为欲维新吾国,当先维新吾民。”初创时,分图画、论说、学说、口闻短评、中国近事、海外汇报、史论、地理、教育、学术、近事、名家说丛、舆论一斑、杂俎、小说、文苑、绍介新著各栏。第二年起“改定内容”,论著门中,着重论说、学说、时局、政治、历史、地理、教育。说明“

    • ¥2400 ¥4800 折扣:5折
    • 大有之路:一个新闻工作者的学思践悟
    •   ( 106 条评论 )
    • 殷陆君 /2020-06-01/ 宁波出版社
    • 《大有之路》是一名新闻宣传工作者记录近年学习经历,展示知行成果的文集,主要包括学与思、知与行、行与记、研与读等四个板块。全书通过记录党校学习生活,展示理论学习成果,阐述新闻工作者的职业要求,表达对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的深度思考,辑录的部分新闻代表作,研究当代新闻史、新闻精品生产和媒体改革的文章,展现一个新闻工作者的学思践悟。这些文章对于观察和思考新时期新闻舆论工作有着独特价值,在此之前,均已发表于中央媒体和新闻专业期刊。

    • ¥30.6 ¥68 折扣:4.5折
    • 时评写作十六讲
    •   ( 45 条评论 )
    • 曹林 /2020-01-01/ 北京大学
    • 本书作者曹林多年来一直活跃于 时评界,并在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教授新闻评论课,既有 的业界实践经验,也有丰富的一线教学心得,这使得本书在具有较强实操性的同时,也具备比较系统化的理论梳理。在力求跳脱教材式的传统结构的同时,本书尝试从融媒体时代语境出发,呈现时评写作的新特点与内在规律,传达理性、有效、负责任的时评写作理念。 《时评写作十六讲》由十六讲组成,每一讲都涉及时评写作理论讲解与思维训练、新时评写作案例分析,以及时评写作专题训练建议与学生习作点评等。对于新闻从业者和新闻系学生的专业提升,以及各类考试中的评论写作水平的提高,本书可视为是一本“时评写作实战指南”,与此同时,本书 致力于启发评论思维,培养正确、公允的评论素养。

    • ¥31.68 ¥72 折扣:4.4折
    • 难为沧桑纪废兴
    •   ( 173 条评论 )
    • 路鹏程 /2021-12-01/ 东方出版中心
    • 与政权博弈、与市场共生、与学界互惠、与帮会智斗,合作与冲突错综复杂、矛盾与调适交光互影。在这繁难艰辛的职业化挑战中,新闻记者生产新闻作品、建构身份认同、激扬家国情怀,并奋力将新闻业建设为一个 高尚 的职业。 本书融新闻社会学与职业社会学之视角,入中国近代社会新陈代谢之波澜,追随民国新闻记者采访报道之实践,通过观察其与媒介组织、职业规范、行业制度、专业教育以及国际新闻界的交互与互构,探索新闻界职业化的发端及过程。 出入 新闻的历史 与 历史的新闻 之间,作者讲述了一段二十世纪初中国近代新闻职业化曲折兴起的历史 。

    • ¥34 ¥68 折扣:5折
    • 幻象(流行文化研究开山之作,普利策奖得主的超前预言,在真相被遮蔽的时代如何不被愚弄,清
    •   ( 40 条评论 )
    • (美)丹尼尔布尔斯廷|译者:符夏怡 /2023-07-01/ 南海出版公司
    • 本书为20世纪大众文化研究的奠基之作,也是历史学家丹尼尔·布尔斯廷蕞具突破性的作品。作者敏锐地描述了大众文化转型的方方面面:新闻业不再忠实报道,转而炒作热点;媒体迎合公众,量产朝生暮死的娱乐明星;观光景点专为游客 ,却又显得千篇一律;营销广告亦真亦假,铺天盖地;文学改编层出不穷,花样翻新…… 作者全面观察美国新闻行业发展和社会变化,系统回顾了公共意识从注重真实转向爱好虚假的过程,准确剖析了大众媒体兴起和技术进步带来的负面影响,内容涉及新闻、选举、旅行、出版、电影、广告等多个领域。本书一经出版即在学界和社会引发热议,启迪了从《娱乐ZHI死》到《景观社会》多部经典著作,此次为中文版首度引进。

    • ¥34.2 ¥69 折扣:5折
    • 中国新闻年鉴2004
    •   ( 2 条评论 )
    • 本社 编 /2004-10-01/ 人民出版社
    • 《中国新闻年鉴)2004卷是本刊自1982年创刊以来连续出版的第23卷。在编辑过程中,严格遵循“记录昨天,启示明天,服务现实”的办刊方针,以*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强化办刊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立足全局高度,确保导向正确,重点突出。

    • ¥83.3 ¥185 折扣:4.5折
    • 财经新闻报道与写作
    •   ( 127 条评论 )
    • 庞云黠潘佳宝 著 /2022-06-01/ 中国经济出版社
    • 本书立足于时代发展和传播技术的进步,结合当前我国财经新闻报道和财经媒体的现状,介绍了财经新闻的基本知识、理念和实践。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报道在发生变化,财经媒体的媒体生态也在不断更新,而现有的财经新闻报道书籍受到写作和编撰时间的限制,不能很好地反映与适应当下的新闻实践。本书以我国的财经新闻报道为范例,让读者通过实际报道学习财经知识、了解的财经形势,并掌握采写财经新闻报道的技能。希望本书可以为财经新闻的教学者、学习者,财经新闻的从业者带来收获。

    • ¥35.1 ¥78 折扣:4.5折
    • 冥河的摆渡者:康德的判断力批判【达额立减】
    •   ( 3 条评论 )
    • 邓晓芒 /2010-05-01/ 武汉大学出版社
    • 本书所着力强调的正是这样一种界限,每个观点和另一个观点这间的过渡和关联。当然,作为一本导读和入门性质的书,本书有些说法过于简单了,希望真正有心深研康德的读者开动自己的脑筋将其扩展和深化。也许我今后将要出版的另一个对《判断力批判》作更详细解读的书会在这方面对读者有所帮助。 康德的《判断力批判》做为前两个批判即《纯粹理性批判》和《实践理性批判》的调和,在美学思想方面产生巨大的历史影响,同时也可看作是人类学的巨著。本书简要介绍了康德的哲学思想,概括地阐释了《判断力批判》的要义。

    • ¥64 ¥160 折扣:4折
    • 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可开电子发票】
    •   ( 6 条评论 )
    •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新华通讯社 编 /2014-10-01/ 新华出版社
    • 编者对收入本书的文稿,已公开发表的版本和的手稿,都保持原貌,只对其中的错字、漏字、衍字和部分不规范用字及标点符号,作了校订。对有些文稿重新拟了标题。每篇文末的刊印说明,注明所据版本或稿本情况。为方便读者理解正文,对收入文稿作了简要的题解和注释。地名、事件、组织等前后相同的内容,原则上只注一次,放在次出现的地方。

    • ¥42 ¥97 折扣:4.3折
    • 新闻评论研究与人才培养: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特色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   ( 46 条评论 )
    • 赵振宇顾建明 /2019-03-15/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本书记录的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30年的历史,是这个时期我国新闻传播教育发展的一个缩影:它诞生于改革开放初的教育改革萌动期,成就于我国高等教育的大发展之中,其间经历了破冰筹办、红火初创、艰辛探索、迎风起飞、发展壮大五个时期,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终成为具有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全面培养能力的学院,成为我国新闻传播教育第1梯队的学院。同时,它又是我国新闻教育发展的一个典型 30年来走了一条特色探索之路:20世纪80年代在国内首开文理交叉课程,90年代初首先使用计算机进行报纸编辑教学,90年代末前瞻性地开办网络新闻班等, 文理交叉培养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 是这个学院始终不变的追求。另外,从本书中也可以看到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30年凝聚的学院文化:团结,心往一处想;实干,一步一个脚印;创新,特色化发展学科。

    • ¥57.6 ¥128 折扣:4.5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