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介绍汉字基本知识的通俗读物。原书曾以《汉字例话》、《汉字例话续编》刊行于世,深受读者喜爱。现将两册合于一本,改为现书名出版,并选配了与内容相关的460余幅插图。全书以1000个有代表性的常用汉字为例,分别说明了它们是如何由甲骨文、金文向小篆、楷书、简化字演变的;同时通过形体分析,具体地解释了每个字的字形与字义的内在关系;还以古代诗文中的例句为证,述及了每个字的本义、引申义和假借义;并对某些容易认错、读错、用错的字,分别从形、音、义等方面作出比较,指出产生错误的原因和纠正错误的方法。该书有助于提高读者阅读古代诗文和正确使用文字的能力;对从事语文教学的人来说,也是一本很有实用价值的参考书。
本书收集了19300多个上海话词汇,包括人们日常生活中习见、习用的词、短语、熟语(惯用语、歇后语、谚语等),分为26类,包括天文、地理、节令、交通、娱乐、体育、助词等,按照词义归类编排,全部采用汉语拼音拟音,注释简洁明了。词典里收录的词汇不论新老、无谓雅俗,都有囊括。 光盘内容包括《上海话900句》、《上海话拼音输入系统》(老派)、《上海话拼音输入系统》(新派)。
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跨媒介叙事往往会产生仅墨守媒介本位的文学艺术所无法达到的神奇的艺术效果,表征出单一媒介所无法表征的丰盈的艺术内涵。本书考察以语词为表达媒介的文学叙事与以图像、音符等其他媒介表达的艺术叙事之间的相互模仿、相互影响问题。重点从理论上探讨了跨媒介叙事现象的创作规律和内在逻辑,并针对具体的现象考察了语词与图像、文学与音乐、文学与建筑之间所存在的几种典型的跨媒介叙事。该书列举的具体现象和文艺作品既有涉及中国的,也有涉及西方的,力图在对现象的描述和作品的分析中抽象出具有普适性的跨媒介叙事理论。
在公文写作中,想要摆脱平平无奇的文风,使文章的文采出众,需要画龙点睛的金句。本书可以作为每个公文写作人员的案头读物,手把手带领读者进入公文写作的进阶之路,给人留下高格调、旁征博引、纵论古今、字字珠玑的印象。本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直指写作需求,方便查找。书中汇总了公文写作中 直抵核心 的关键场景,并以此为线索,方便读者根据需求查找与之匹配的古诗文佳句。 二是,拿来即用,省去东翻西找。内容从 出处 解读 应用 例句 四个方面展开,让读者看了就能理解,随即直接模仿使用,不用东翻西找。 三是,资料来源权威,谨防行差踏错。文中金句来源于四个地方:《人民日报》中引用过的;政府领导发言引用过的;央视媒体引用过的;《道德经》《唐诗宋词三百首》等流传甚广的古诗文。这些金句完全符合主流价值观,既
为了达到在公文写作中 让没有古语功底的人快速准确地引用古语 的目的,《公文写作金句速查宝典:诗词、佳句、场景用法》的结构、内容等各个方面都颇费思量。 一是顺藤摸瓜。《公文写作金句速查宝典:诗词、佳句、场景用法》设置了全面而明确的索引,读者能够在短时间内,根据所写的内容轻而易举地找到与之相匹配的古诗文佳句。 二是雅俗共赏。《公文写作金句速查宝典:诗词、佳句、场景用法》所选条目,有的耳熟能详,用之全场了然;有的生僻鲜见,用之惊艳四座。用时可以根据场合、听众等因素,选择难的或易的。 三是条分缕析。每一个条目下面都有三个部分:出处、释义和用法提示,为读者提供了基本的 应知应会 ,既不会耽误时间,又能满足你的需要。 四是裨补缺漏。在出处部分,《公文写作金句速查宝典:诗词、佳句、场景用法》会指
本词典是一部反映当代生活、集字词为一体并有多媒体和移动产品的粤语工具书。本词典分单字条目和词语条目。单字收录范围以《通用规范汉字表》为基础,同时增补了不见于字表而在粤语区流行的方言字,共计9220个单字条目。词语条目收录范围包括粤语跟普通话不同的词语和部分俗语,粤语常用并跟普通话相同的词语,以及常用新词语和外语译音词,总计17000多个词条。本书主要针对大众实用研发,基本覆盖广州话日常用语。
对每个关心中古医学史的研究者而言,孙思邈都是 房间中的大象 ,他的传记和著作构成了理解这个时代医学知识和医者身分的基本要素,从某个意义上来说,中古医学史几乎就是 孙思邈的时代 。虽然孙思邈大医和隐逸的双重面孔使得他和关于他的医学史叙述总是与这个时代保持着距离。近二十年的研究中,中古医学史的历史图景呈现出了截然不同的面貌。这既是因为新材料的出现:墓志中呈现的医学家族、出土文书中保留的医学文本,使得我们有机会看到同时代的其他医者和医学著作;也是因为新方法的推动:当研究者尝试将宗教、性别、代际、地域、城市、中外文化的互动等社会和文化的因素纳入到中国医学史的叙述的同时,这些因素也在改变着中国医学史对研究对象的身分认定。医学史中不再只有重要的医者和医书的作者,与医学相关的历史人物身分
古埃及圣书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记录了古埃及悠久的语言和历史,至今依然是世界文字研究领域里亟待全面考释的神秘文字。塞缪尔 A.B.默塞(Samuel A. B. Mercer)《古埃及圣书手册》专门系统讲解古埃及语言文字语法,是学习圣书字和古埃及语的入门必*书,曾作为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等多所高校的教材风靡美欧,现首次引进国内。 本手册以语法讲解和文选精读结合的形式,对古埃及圣书字符、音符、词汇、句型、语法等进行精当的介绍,书后附有古埃及圣书字符表、词汇表,并配合针对性练习题,有利于初学者快速理解、掌握古埃及语的基础知识和语法规则。 本手册是古埃及圣书学习的实用指南,既可以作为高校汉语言文字学、埃及学等专业的导读书,也可以作为古埃及文明爱好者的自学读物。
本书手把手教读者从零开始学习公文写作,每种类型的公文从简要定义、写作框架、易错提示、参考范文四个方面展开。 简要定义:用最简单的语言点出公文概念,做到让读者了解即可。另外,它还起到索引作用,让读者快速找到自己需要的参考内容。 写作框架:方便读者对公文框架有整体的了解,一目了然,一看就懂。 易错提示:提醒读者常出现的易错点,进而警惕、防范。 参考范文:从多个维度提供参考模板,轻松上手,方便 照葫芦画瓢 。 正文内容包含6篇138种细分公文类型,153个思维导图,500 公文写作规范与标准。基本满足了日常写作所需。一书在手,读者就可以按目录索引,即刻找到自己需要参考的范例,并从中整理出写作思路,规避常见错误。读者看了就能懂,懂了就会用。
沈兼士,近现代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文献档案学家、教育学家。他一生主要致力于语言文字之学的研究,继承章太炎先生语言文字学研究精神和丰厚成果,以更为开放的眼光吸收、借鉴西方现代的科学理论和方法,探索中国语言文字学自主创新的现代化发展道路,提出了文字起源二元论、文字画、初期意符字、文字发展四级论、新 右文说 、声训论等富有开创性的新理论;尝试系统、科学地构建文字形义学、汉语字族学、现代方言学以及现代白话语法研究的学科理论体系;关注现代语言生活的变化,拥护、倡导统一国语、改革汉字,在文字学、汉语字族学、现代新语文建设等研究领域取得了较为丰厚的学术成果。
全书共十七章,从温州话的概述、语音系统、特点、语流音变、文白异读、异音字、同音字汇、词汇、语缀、方言特征词以及中古音与温州话的传承、温州话的探索和传承、温州话散讲、用温州话吟诵唐诗宋词、温州地名解读等方面,全方位解读温州话,系统地阐述温州话的起源、形成特色以及传承意义,是温州方言研究领域的力作。温州方言是中国方言中独特的奇葩,与中原古汉语一脉相承,现今的温州话保留了大量古汉语的特征和读音,被学术界称为 古汉语的活化石 ,在语音、词汇、语法等各方面有与众不同的特点,极具地域性,极具研究价值。本书作者沈克成先生多年来致力于温州话的研究,出版有多部温州话研究专著。本书在《温州话》与《温州话(增补本)基础上进行修改与增补,作者细细打磨,精益求精,进一步凸显了本书的学术价值。
古文字构形学是研究古文字的构形方式和演变规律的学问,是古文字研究的基础理论,它不仅有古文字学上的理论意义,而且有指导分析和考释古文字的实践意义。该书可用作研究生教材。
这是一本集结了365位写作者智慧结晶的作品。这些金句覆盖了人生感悟、个人成长、亲子关系、职场选择等多个维度,旨在启迪心智、激发内在潜力。读者随手一翻,就能从这些金句中获得新的灵感和深刻的人生洞察。 这本书如同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帮助我们在复杂多变的世界中找到方向。无论是面对挑战时的坚持与勇气,还是日常生活中的小确幸,这些文字都能给予我们力量和慰藉。无论是自我反思,还是与他人分享,这些金句都能成为连接人心的桥梁。让我们一起在这些文字中寻找共鸣,共同成长。
1926年,著名语言学家黎锦熙先生创编了中英文对照的《国语四千年来变化潮流图》,作为中国教育展品之一,送往在美国参展世界博览会,荣获奖章、奖状。黎先生采用 图解法 讲解汉语,极富特色和创造性,此图在绘制过程中还获得赵元任、钱玄同、刘半农三位先生参订。看到此图后,外国人对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钦佩不已。 这份珍贵的汉语文献,版本稀少,我们花费很大力气才从民间打捞整理而成,并辗转联络到黎先生后人获得授权。我们邀请国内文学、语言学专家对 潮流图 进行解读,用通俗的语言,把有史以来直至现代的汉语文学演变潮流的概貌呈现给读者,力争为汉语言这一传统文化的瑰宝留下一部严谨的小传。
本书各篇分别从古代《尔雅》《诗经》《尚书》等文献汇集数据,包括联绵词、名物词、词头词、重言词、多音节人名、地名、国名、氏族名等现象,有些是穷尽式的,用语义关联、逻辑推理、计量统计和数学模型方法对演化过程加以论证,清晰地展现出论证结果的合理性和可信度。收入本集的还有三篇藏语材料和外语材料的讨论,同样表现了词长演变的主题。书稿价值之一是建立跨越甲骨文的汉语大历史观,对汉语语音、词汇、语法的渊源提供新思路。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一直闷头工作,却得不到自己想要的认可; 明明工作成果不少,但得到提拔的永远不是自己; 工作或生活中说出不合适的话,让场面很尴尬; 汇报工作时不知道把重点放在哪里,让人感觉不专业; 读书或读工作报告时效率很低,难以快速获取有效信息; 每到要写点什么的时候就无从下手,只能上网找范文; 聊天时理解不了别人的言外之意,造成误解; 所有这些问题,都是因为你缺乏 理解他人、表达自己 的能力。而这本《吴军阅读与写作讲义》,就是为了给你补上这一课,弥补你在这方面的不足。可以说,这门课比任何一门专业课都能让我们受益终身。 在这本书中,吴军老师非常系统地拆解了如何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一方面,他以自己工作和生活的全部经验为基础,总结了一套系统的理论和方法
本书为语言学领域下训诂学方向学术专著,采用 比较训诂 研究范式,基于汉藏语言比较,研究汉语词义的产生、演变以及汉语方言词汇的发展;以经典训诂学为中心,结合汉藏历史语言学、语义类型学,形成新的训诂学研究模式。首先,把汉藏历史语言学引入训诂学,在汉藏语系大背景下研究训诂学,将汉语的历史往前大步推进;其次,把语义类型学引入训诂学,为词义演变提供普遍模式;再次,对重要的语言学古典文献《方言》《释名》进行全面梳理,并对《说文》段玉裁注中的假借语料进行整理;最后,以《诗经》为例将比较训诂范式应用于文献整理,验证其实用价值。
《三礼文化辞典》为专书、专科辞典,收录《周礼》《仪礼》《礼记》三部专书中有关古代礼文化的专用词、短语,约150万字。条目包括礼书、职官、政教、疆域、财用、通礼、祭祀、丧礼、丧服(丧具、明器)、宗法、宗庙、称谓、刑法、军事、田猎、田土、学校、昏冠、朝聘、射礼、投壶、舞乐、卜筮、天文、历法、阴阳五行、服饰、饮食、宫室、车马、兵器、旗帜、玉器、符节、器物、动植、避讳、伦理、养生、环保、灾病、成语、格言等类别。本辞典有以下特点: 1.收录的词语较多,其中单音词2470个,复音词语6057条。 2.内容较为丰富。收录的词语分为45类,与钱玄《三礼辞典》相比,增加了避讳、伦理、养生、环保、灾病、成语格言等内容。 3.释义简明通俗,所引古注繁简得当。 4.引例较为全面。引用例证凡12642例,在各书均有此义项的情况下,每书
奇形怪状的古文字为什么被释读为某个明确的字? 古文字经过什么样的变化才成为今天这个样子? 有些字的古今意义为什么差别这么大? 3000年前的古文字记录了古人眼中什么样的世界图景? 我们如何避开认识古文字的诸多误区? 本书着眼于每个字的构形理据分析,成组释字,彼此印证,简要精当地描述其形体演变的来龙去脉和规律,抽绎出若干理论问题和思考题,将古文字释读、汉字阐释、汉字理论和汉字文化普及融会贯通,内容非常丰富。全书150讲构成了一个形散神聚的整体,是汉字阐释理论和方法探索的一次成功实践。
《古汉语语法四论》是何莫邪先生1981年在哥本哈根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的学位论文,同年年底这本论文的修订本在伦敦柯曾出版社出版。 全书结构包括致谢、导言和四个主体章节。导言中的核心观点,总结起来分为两个主题,一个是语言学研究的态度、原则。认为研究任何语言都要有良好的普通语言学兴趣和素养;要有处理第一手材料的能力,研究古汉语时,翻译和深刻的理解之间的差距;尊重语言事实,不能为了维护得出漂亮的规律而剪裁语料,回避例外;最好的语言学论著,都是由例句清晰推导出相应的观点,即:让例句自己说话。另一个是古汉语语法研究的方向。提出要对古汉语基本结构、基本特征作具体而微的研究,在各个基本问题上拿出真正的有建设性贡献的成果,逐条建立古汉语语法规则。 否定、量化、代词和条件句四个专题是形式逻辑的
《安 兰德的小说写作课》 作为一个崇尚理性的作家,安 兰德在本书中做出的首要贡献在于,她将写作彻底去神秘化。她坚信,写作是一种可以习得的技能,只要掌握科学的方法,用理性的原则进行引导,任何人都可以学会。 本书由安 兰德为朋友们开设的10堂 小说写作课 讲义汇编而成。首先,安 兰德探讨了小说写作中潜意识与灵感关系,她指出,灵感并非刻意寻求而得,而是在潜意识中不断积累素材与打磨的自然结果。之后,安 兰德以清晰的脉络逐步深入分析了小说写作的四大关键要素:主题、情节、人物塑造与风格,她从自身创作经验出发,同时也细致入微地对比分析了多位创作者的作品段落,给读者提出了独到、实用的写作建议。 《安 兰德的非虚构写作课》 作为一个崇尚理性的作家,安 兰德在本书中做出的贡献在于,她将写作彻底地去神秘化。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