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天学会粤语(广州话)基础篇》是粤语学习入门级教材,从基础语音、词汇、语序读写到日常生活场景对话练习,每一个新字词都配有粤语拼音,全书有9个声调、60个常用词以及180个常用字,每天1小时的学习内容,非常适合零基础入门学习者。 《20天学会粤语(广州话)交际篇》在姊妹篇《20天学会粤语(广州话)》(基础篇)的基础上,设计了20个生活场景,基本囊括衣食住行工作交友等生活各方面,并针对每个场景提炼出经典例句30个,为初学者进行类似场景会话提供方便,做足准备。每课分为单词学习和句子学习两大块,针对性非常强。 《20天学会粤语(广州话)基础篇》和《20天学会粤语(广州话)交际篇》 是专门为粤语零基础学习者学习粤语而编写的入门级教材。从基础语音、词汇、语序读写到日常生活场景对话练习,每一个字词都配有粤语拼音
本书收集了19300多个上海话词汇,包括人们日常生活中习见、习用的词、短语、熟语(惯用语、歇后语、谚语等),分为26类,包括天文、地理、节令、交通、娱乐、体育、助词等,按照词义归类编排,全部采用汉语拼音拟音,注释简洁明了。词典里收录的词汇不论新老、无谓雅俗,都有囊括。 光盘内容包括《上海话900句》、《上海话拼音输入系统》(老派)、《上海话拼音输入系统》(新派)。
《东言西语》 日常语言影响着个体的思维方式,方言维系了民族的历史记忆,政治语言决定了国家的现实意识。《东言西语》是一部打破个人思维模式,追寻民族失落历史,探求家国意识逻辑的挑战读者智识边界之书。郑子宁以共时的现代汉语方言为经,横观汉语方言与民族文化传承的现实全景,发散式阐明了凝聚于其中的文化偏见;以历时的古代汉语嬗变为纬,纵览中国语言与传统的历史面貌,系统性揭示了遮蔽于其下的文化记忆。由此,郑子宁用以一种深入浅出的方式,化门槛与难度极高、向来被目为 绝学 的方言学与历史语言学为近50个精彩绝伦的故事,把汉语普通话、拼音、方言、古汉语、姓名、称谓、外语习得等几乎所有语言与文化的核心问题融会贯通,用具有内在统一性的连贯逻辑,为我们在语言中找到了一个全新的中国。 《中国话》 本书从语言
昆明方言属北方方言中云南方言的次方言。由于昆明人口集中,历史悠久,又是云南省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因此昆明方言在云南省的言语交际中颇有影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书对昆明方言词汇进行了注音、释义、考订,是一本较为规范的汉语方言词典,不仅可供想了解、研究昆明方言的读者使用,还可供汉语方言编纂者借鉴。本书为汉语史的研究、现代汉语的研究和方言的研究提供了有用的资料,对于学习普通话、推广普通话以及用地道的普通话正确地描述千姿百态、生动活泼的云南生活和增强民族认同感也有较好的现实意义。
本书从语言学的角度切入,分别深入探讨了中国的饮食、数字、动物、称谓、地名等方面的文化。一方面,作者从纵向的时间维度,分析语言的发展、演变;另一方面,又从横向的空间维度,探讨不同语言之间的传播、交流。作者借由语言,探索中国人的历史与文化记忆,为我们描绘出一条清晰的、不同民族间的历史发展与文化交流轨迹。
本词典是一部反映当代生活、集字词为一体并有多媒体和移动产品的粤语工具书。本词典分单字条目和词语条目。单字收录范围以《通用规范汉字表》为基础,同时增补了不见于字表而在粤语区流行的方言字,共计9220个单字条目。词语条目收录范围包括粤语跟普通话不同的词语和部分俗语,粤语常用并跟普通话相同的词语,以及常用新词语和外语译音词,总计17000多个词条。本书主要针对大众实用研发,基本覆盖广州话日常用语。
全手册收录上海市区方言词语约4500余条,用丁氏注音法标注了读音,大部分词条列出了注释并且给出了例句。对其他方言区的读者了解上海市市区方言提供了实质性的帮助,对研究上海市区口语的学者提供了很好的材料。
《新潮汕字典》(第2版)是根据2013年颁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及国家语委2009年发布的《汉字部首》等最新的规范进行修订的潮汕方言权威工具书。《字典》共收字13200多个,字头9400多个,繁、异体字3800多个,除普通话读音、普通话的义项、用例、词语等之外,还列有潮州话读音、潮汕方言所独有的意义、词语及潮汕文化现象等,是一本收字丰富、查阅方便、释义科学、举例确当的、极具特色的地方方言(潮汕话)工具书。
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结项的成果。本书是在田野调查和声学实验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多种理论方法研究宣州片吴语语音演变的一本专著。书稿分三个专题,在实验分析的基础上,分别讨论了宣州片吴语全浊声母、韵母以及声调的历史音变问题。另外,本书还加列了湖阳太高和茂林铜泾两个代表方言点两个代表点的同音字汇,以及各方言点音系及字音对照表。本书内容详实、材料丰富,较为全面、深入地研究了宣州片吴语的语音特征及其音变。
本书共收录老北京方言口语词条一万多条,50余万字。有一些是读者耳熟能详的,也有一些是比较生僻的。同时本书也收录了不少儿化音的口语。
《汉语方言学导论》(修订版)论述了汉语方言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包括:方言的调查、记录、描写及方言地理、历史、变异、接触、比较、文字等。本书从普通方言学的立场出发,以汉语方言的事实为素材,讨论方言的理论和方法问题。由于本书的作者亲自调查并且研究心得较多的是吴语,故书中举例时也多用吴语,这可以避免用错语料,也可使读者多受益。
本书的主要研究了我国处干濒临失传状态的濒危,文字 汉语雅言 。 汉语雅言 是当今1.2亿粤语使用者在口头上使用着,但是大多数人见了本字却不会认,说了听了不会写的字,这些字是古代汉语的 活化石 :这些文字记录在古代文言著作和典籍里,现代书报杂志已经不再使用或极少使用,这是一种文化遗产;这些文字在粤语中的读音和释义信息,与典籍对其注音、释义信息一致,可查可考,这是一种规范性语言文字。本书收录了 汉语雅言 的绝大部分文字,从根本上解决了粤方言使用者会说不会写的用字难题,从而让 汉语雅言 得以薪火相传。
清乾隆年间韵书《等韵精要》是目前可见的唯一一部清代河东文士贾存仁研究汉语等韵学的专著。本书利用共时参证法、历史串联法、内部分析法、文献考证法、计算统计法和严格的音位分析法从《等韵精要》的声母、韵母、声调以及贾氏的韵学理据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并且与《等韵精要》有历史传承关系的《皇极经世声音唱和图》《五方元音》《元韵谱》比较,探讨《精要》对北方官话韵书的传承关系,通过与《音韵阐微》《李氏音鉴》《等音》《声位》等同时代韵书比较、明确《等韵精要》在同时期韵书中的历史地位。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近代汉语方言文献集成 (项目号:10ZD 122)的结项成果之一,是在笔者博士学位论文《 等韵精要 研究》基础上拓展和完善而成,本书的初稿(笔者博士论文)在匿名评审阶段曾获全部三位匿名评审专家的高度评价,
趣解川渝方言词条铺陈川渝历史文化画面在方言里发现更鲜活的川渝一本书让你秒懂有盐有味的川渝方言诙谐幽默 有盐有味 豁达乐观 俗中见雅 精选140个具有地方特色的方言词条用典故、故事、段子个性化解读方言 本书是一本四川方言随笔集。所涉之四川方言,包括方言词语,方言俗语,方言歇后语等多种形式。以每一个方言元素为基础,或者探究其形成路径,意义分化,感情色彩,使用环境等,或者在以此演绎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掌故和亲历的故事,以增加文字的生动性。一个方言词就是一种生活一段历史,蕴涵着各种丰富的情感和人生哲理。尽力探究方言词的语源信息,依据一个方言借题发挥,是本书的两个特点。这本书并非是研究方言的专著,主要是一本依托方言的随笔集。
该书以七十余种早期(指十九世纪中叶至二十世纪上半叶)西儒吴语文献(包括少量东洋人士所编纂上海话课本)为语料,采用专题形式开展1850年以来吴语词汇和语法项研究。全书共设八大主题,具体有 说 类动词、代词、否定词、使役被动标记、表定指 一量名 结构、短语词序、虚指性代词句和位移事件词化类型等。所选专题,既能结合前贤所论热点或疑点,也能把握语言理论发展动态,在历史语言学和类型学视野下探究吴语的演变轨迹及其动因。该书语料丰赡、分析细致、数据翔实、结论可靠,在文献梳理和研究中,点面结合,既有对早期吴语文献的共时和比较研究,也有对吴语方言区多个方言点语言现象的深入讨论。
本书以粤东闽语分支方言揭阳方言为研究对象,运用语音层次分析法,详细分析了揭阳方言的语音层次及其演变模式。声母方面主要分析了中古全浊声母和次浊声母,韵母方面主要分析了果假遇蟹止咸山通等韵摄。本书有助于增进对闽方言音韵史的认识,对深入理解汉语方言语音层次演变问题具有积极意义。
《浙江方言资源典藏 衢州》是浙江省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成果(*辑)之一。本书简要介绍了衢州方言的声韵调、连读变调、文白异读、小称音变等,以国际音标标注1000个汉字的老派与新派读音,收集1200条方言词及50个语法例句;语料方面既有规定内容的《牛郎和织女》长篇故事,又有广泛流传于当地的童谣、谚语、俗语、歇后语、谜语、传说等口头方言文化作品,还有即席讲述的反映当地文化风俗的自然话语,具有十分珍贵的方言语料价值,所有方言文化的内容均有对应的方言转写及普通话译文,同时还以二维码方式附有音频及视频。 方言本体部分的单字、词语、例句等内容及数量全国统一,便于对照比较;方言文化部分的熟语、歌谣、传说、曲艺、对话等彰显地方特色,方言与译文对照,文字与音视频对照,图文音像相结合,可读性强。
《浙江方言资源典藏 乐清》是 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 浙江汉语方言调查 项目成果(*辑)之一。本丛书*辑共16本,包括衢州、嵊州、海盐、宁波、定海、余杭、东阳、丽水、遂昌、乐清、瑞安、庆元、诸暨、长兴、浦江、天台。丛书所有语料均来自浙江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团队的实地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方言的概况、语音、词汇、语法、话语、口头文化,以及地方普通话。本丛书也是全国首个以省为单位编写出版的语言资源成果。丛书按地区分册,每一册都简要介绍了该调查点的方言的声韵调、连读变调、文白异读、小称音变等语音知识,以国际音标标注1000个汉字的老派与新派读音,收集1200条方言词及50个语法例句;语料方面既有规定内容的《牛郎和织女》长篇故事,又有广泛流传于当地的歌谣、谚语、俗语、歇后语、谜语、曲艺等口头文化作品,还有即席讲述的
本书共选译了22个故事,每个故事都意味深长,具有启发意义。如《一心的三个弟兄》讲述的是 三人合一心,黄土变成金 的故事,提倡家庭和睦团结;《穷吴成坐哩皇上哩》讲述的是 看不出来的木匠盖楼房呢 的故事,提倡不以貌取人;《傻拉瓜儿哥》讲述的是 人人都把好心想,狼心狗肺不久长 的故事,提倡做人要保持善良;《梅鹿穿林》讲述的是 一家不够,大家相凑 的故事,提倡团结互助等。本书虽为书面文学,却呈现出了接近口语化的特点,它很好地保存了晚清西北方言的基本面貌和重要特点,也反映出了受到俄语、吉尔吉斯语、哈萨克语、乌兹别克语等语言的影响痕迹,为汉语文学语言的口语化研究提供了很好的语料。
《广州话正音字典:广州话普通话读音对照》是一广州话正音字典。由粤港澳三地粤方言专家共同审订广州话标准音读,采用国际音标标注广州话语音,正文按部首笔顺编排,备有部首检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