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拉姆齐一家每个夏天都会到苏格兰某小岛上度假,并期望这些夏天永远不会结束。对孩子们来说,小岛就是人间天堂。拉姆齐教授的幼子詹姆斯想去灯塔,却由于天气不好而未能如愿。次世界大战爆发,拉姆齐一家历经沧桑。战后,拉姆齐先生携带一双儿女乘舟出海,终于到达灯塔。而坐在岸边画画的莉莉·布里斯科也正好在拉姆齐一家到达灯塔的时候,在瞬间的感悟中,向画布中央落下一笔,画出了多年萦绕心头的影像。 《企鹅经典:到灯塔去》深刻地再现了记忆中逝去的幸福,通过简单的情节探讨人生的意义和自我的本质。弗吉尼亚·吴尔夫在这部最具自传性质的小说中,描绘了童年强烈的憧憬与欢乐,以及成人关系的复杂与变幻莫测。她以对瞬间的敏锐感知,创造了一部永恒的经典。
从身体运动到古文字,这是一段何样的历程?史前身体运动与古文字两种看似并无关联的文化形态,在人类文明起源的初期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身体是运动的载体和根本,运动是身体的重要实践形式之一,身体运动是早期人类生活的重要呈现形式,与其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亦与人类的文明起源密不可分。文字的发明是人类文明史上重要的里程碑之一,世界上著名的四大古文字,如圣书字、甲骨文都属于象形文字。 基于文字构形和内在逻辑的两个维度,从身体运动到古文字演变的萌芽阶段、初期阶段和成熟阶段,本书讲述了身体运动与古文字形成之间不一样的发展故事。从身体运动到古文字,外在形式上,是身体动作的符号化与简化,从身体的具象到抽象,从身体在场到身体离场;内在逻辑上,是人类思维能力的不断提升,并最终推动了文字符号的产生。文
《国际中文教育研究报告(2021-2022)》是以关涉国际中文教育及孔子学院相关研究的文献为基础形成的年度系列成果。本报告从教学、发展、影响、政策与机构等四个维度,对2020-2021年度相关文献进行集成梳理,对研究现状开展综合分析,呈现国际中文教育及孔子学院的研究发展脉络、洞悉其发展规律要义、判断其发展动态导向,以使国际中文教育及孔子学院在社会语境和学术语境中获得相应的定位和意义空间,获得功能与价值的确认与诠释。
本書是一部系統研究重文的專題性著作。緒論阐述了韓道昭《五音集韻》的成書價值,重文的內涵與发展沿革,以及《五音集韻》重文的術語系統、字料來源和基本類型。正文依卷次逐條考辨了《五音集韻》一百五十二個韻字頭下所屬的九百餘例重文字形,基本囊括了韻書中的生僻、疑難和典型重文。全書材料翔實,條理清晰,考證嚴密,層層剖析,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
马氏文通已有的几种版本都不便于阅读,也不便于翻查,我们编这个读本就是为了迷补这个缺陷,在版式上做些安排,使它成为“可读之本”,又编制索引,便于研究者对文通内容进行检索。 本书对原书的分卷分节做了必要的调整,细节章节,用鱼尾括号〔〕表示。在需要增加标题的地方增加了标题。 原书引例蝉连不断,本书每线例另起,并顺序编号,用托号()表示。编号每章自为起讫,在别章引术时加汉字章次,一切之中引例众多,可以分类时,得原有说明或另编语句,加着重点以为表示。例句中关键字加着重点,有第二关键字时加圈。 原书例句间或有引用不全,不便于理解者,本书补引全句。本书用章锡琛氏校注本做底本,校以商务印书馆光绪甲辰本,章氏只校引例,不校本文,不仅论夺未改,且有新的误植。
本书是一部详解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读错和写错的字的工具书。全书按字母A到Z的顺序详细列举了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容易读错、写错、混淆、看不懂、分不清的字和词,尤其时常遇到的古生字、怪异字、派生词、陌生人名、生僻地名,再进行分门别类,逐字、逐词分解和注音,帮助读者随时纠正错误。全书既有严谨的专业知识,又有时尚的生活元素,阅读非常自然、惬意,又能轻轻松松学到知识。无论你是什么身份,你都可以把它带在身边作为工具书,随时随地翻开来,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藏语零基础学拼读/GaKaWa藏语教学丛书》是一本实用性较强的藏语文学习入门教材,以循序渐进和图文并茂的方式,系统且详尽地解释了从基础藏文字母和元音的书写、拼读方法到藏文单词的间架结构、拼读方法、音变规则等内容。此外,作者刘哲安还根据每节课程的内容,适当地加入基础藏文文法知识和藏文词典的查词方法等,以帮助读者自主学习藏文。
《寻找独角兽:古文字与中国古代法文化》拟以“廌”(独角兽)、“刑”“律”“礼”“德”“法”“夷”“仁”等八个典型古文字为中心脉络,以古文字的本义及其反映的社会生活为主要内容,采取文字叙述和图片(含古文字字形、有关器物纹饰等)相结合的方式,试图再现传说时代和殷周时代法文化的宏观形象,包括风俗、禁忌、礼仪、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并溯及春秋战国主要法律思想观念(礼治、德治、人治、法治)的初期形态。
《圣胜慧到彼岸功德宝集偈》是印度佛教般若部的重要经典。现存西夏文献中,《功德宝集偈》兼具汉、藏、西夏文三种文本,这也是比较少见的。通过各种语言文本的对勘,本书作者发现了很多有趣的问题,得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结论。
《符号学与跨文化研究》上编专门论述索绪尔、皮尔士、叶姆斯列夫、巴尔特等现代符号学史上应该提及的重量级人物。除了理论探索之外,收入上编的还有几篇应用性文章,它们是 皮尔士符号理论与汉字分类 、 论诗性逻辑 、 重建隐喻与文化的联系 和 神话制作及其社会/心理功用 。 《符号学与跨文化研究》下编所含的论文同样可以归入 理论研究 与 批评实践 这两大类。前面四篇文章分别讨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文化相对论、审美判断标准和文学经典的形成,在程度上反映了作者的学术立场或倾向,余下的是对中、外文学作品和文化现象的具体分析。两类文章加在一起,构成所谓 跨文化研究 ,或者叫 中、西文化研究 。
本书基于19世纪西洋传教士台州方言的文献,梳理出台州历史上的传教士及其对翻译台州土白圣经译本所做的历史贡献,整理出19世纪台州方言的语音系统、主要分类词汇和语法特征等,同时与汉语官话和宁波话、温州话、上海话等吴语方言点进行共时和历时的比较,探讨百余年来台州方言的历史变化。
闽南方言源出古汉语,它经过几个历史时期变化发展形成的,具有历史悠久、语音、词汇多层次重叠、方言内部纷繁复杂的特点,被称为古汉语活化石。 本词典从《说文》、《韵书》等字词典和浩如烟海的古籍中去摸索、探求、查检,考证出音准义同的方言本字和古汉语、同义的词条,对闽南文字化的工作做较全面、系统、深入地探源。《词典》对汉语史的研究、闽台文化研究、闽南语地区古汉语教学、戏曲、歌谣的创作起一定的作用。
本书试图在充分吸取前辈学者所获成果的基础上,根据作者自已的研究心得,对整个近代等韵学作一次较为全面的分析,对其概貌、源流、理论、方法、各种类型的音系以及相关的问题加以讨论,提出个人的见解。其中音系问题又是我们的侧重点。我们所见到并做过研究的近代等韵著作为一百二十余种,当然远远称不上完备,不过它们大体上能够反映出本期等韵学的基本面貌,可以代表本期等韵学的主要方面至于未曾寓目的一些著作,则通过间接材料来了解一下并且尽量加以利用,以求全面一些。整个近代等韵学的研究工作要靠众多学者的努力方能包揽得了的。
本书是由世界翻译教育联盟(WITTA)翻译技术教育委员会专家编写的本以解决问题为导向,以项目案例为驱动,兼顾理论与实践的翻译技术著作,旨在强化人工智能时代译者的技术思维,促进语言服务人才技术能力的全面提升。 《翻译技术100问》兼顾技术原理与技术实践,以项目案例为驱动,以解决问题为导向,以问答形式呈现技术解决方案,涵盖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翻译与搜索技术、机器翻译与译后编辑、翻译项目管理技术、术语管理技术、本地化工程技术、字幕翻译技术等翻译实践中的常见技术。 全书分为“基础篇”、“进阶篇”、“高级篇”三个部分。“基础篇”共50个问题,主要介绍语言服务、翻译技术、本地化和技术写作领域的常识性概念,便于读者快速查阅,了解相关知识;“进阶篇”共35个问题,提供了译者在翻译实践中常见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
本书是ARM公司微控制器系统级设计专家Joseph Yiu的作品。本书全面系统论述Cortex-M0与Cortex-M0 的内核、体系结构、指令集、编译器、程序设计及软件移植。全书共23章,近700页。深度剖析系统模型、指令集以及中断处理,以利于理解ARM Cortex-M0与Cortex-M0 的工作方式;综合运用汇编语言和C语言实现的丰富的ARM Cortex-M0与Cortex-M0 编程案例,有助于快速动手实践;系统论述软件的开发流程,并以常用软件开发工具为例,介绍程序设计的实例及如何定位程序代码问题和软件移植等方面的知识;全面揭秘从其他架构处理器进行软件移植的方法,包括ARM7TDMI、ARM Cortex-M3以及8051微控制器移植的实例;深入解析Cortex-M0和Cortex-M0 处理器架构特性的差异(如非特权执行等级、向量表重定位);细致分析了Cortex-M0 处理器的优势,比如新的单周期I/O接口、更优的能耗效率、更高的性能以及微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