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
《甲午战争研究资料目录汇编》为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刘家峰教授主编,主要搜集全球范围内研究甲午战争的史料目录,并进行汇编,主要包括档案资料、史料汇编、图像类资料、日记、传记、回忆录、报刊、研究专著、论文、书目及工具书、相关专题网站等十大类,涉及中国、日本、韩国、英国、德国等国家的档案目录,是研究甲午战争的重要工具书和资料,具有较大的史料价值,本书具有覆盖范围广、内容丰富、资料翔实等特点,为广大甲午战争研究者查找相关资料进行相关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书事:近现代版本杂谈》是著名文化学者、藏书家薛冰先生的作品。在这本书中,作者以版本学的基本概念为经,以图书实证为纬,编织近现代中国出版的宏观图景。 全书分为稿本、传统出版、现代出版、装订、版权、装帧和书外之物七辑,囊括368张珍贵的藏书影像,69篇文辞优美的版本杂谈,清晰梳理中国近现代版本常识,提供众多丰富的历史文化细节。 书中列举出大量实例,其目的并不在于孤立地对某种珍稀版本做鉴赏或评价,也无意于为书友们选择藏品方向出谋划策,而是力图从实例出发,说清近现代时期大致产生了哪些版本形态,各有什么特征,与此前此后的同类版本有什么联系与差异,在鉴赏、评判时应掌握什么标准,注意哪些问题。希望能够在近现代图书版本的总体状态及其沿革变迁的认识上,为读者提供一些基本的方法,也提供一些参考的样本
《古典目录学浅说》简要地介绍了目录学的兴起、类别、体制、作用、发展脉络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后谈到了古典目录学的研究趋势。逻辑清晰,深入浅出地叙述了目录学的一些基本常识以及作者的研究心得。读者借此还可以了解关于书籍的文化史以及历代藏书家的风貌。
本书系美国杨百翰大学韩大伟(David B. Honey)教授所著五卷本《中国经学史》的第三卷,起于南北朝,而断于初唐,以文献学的衰落与诠释学的崛兴为核心,历述了经学的分裂与复归一统。全书贯彻了韩大伟教授 聚焦领袖群伦的宗师,例举举足轻重的先哲,并追踪他们身后的影响,借此概括各个时代的主要潮流 的写作理念,以及中西经学研究对比的视野。 全书体例谨严,既有对经学发展的宏观把握,也着重分析了皇侃、熊安生、刘炫、刘焯、孔颖达、颜师古等个案,填补了西方学界尚无中国经学通史的空白,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经学史研究著作。
本书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能够站在现代学术的立场,对中国古代的目录及目录学给予全面的、科学性总结的著作。本书从目录的概念,目录的分类及发展演变,目录的编制、体例,目录的种类、功用等各方面,对中国古代以及近现代的目录进行了全面、系统、详细的分析论述,评价其优劣,指出其不足。全书体大思精,重点突出,资料详实。并对所涉及的目录、著作注明出处,使得本书同时具备很强的资料性和实用性。毫无疑问,直至今日,无论是了解、利用中国古代的目录,还是学习、研究中国目录学的历史,此书都是的经典之作。
《礼学文献八讲》超越了传统礼学研究的单一径路,吸纳社会学、民俗学、人类学、宗教学等多学科的成果,对礼、礼学及礼学文献进行了创新性的体系构建和理论阐释。全书立足于 礼以成人 的基本功能,各讲细致入微地讨论和总结:礼之缘起的终极依据、礼经的礼学定位、践礼的主要类型、礼仪的全体面貌,以及各礼学要素的基本形态和相关文献。提出:1)礼是 中华民族为人类个体的 成人 体证出来的生活方式 ;2)礼学是一个包括礼意、礼义、礼术、礼仪、礼乐、礼器、礼法七要素的结构系统;3)作为制作与践行的礼学文献主体包括礼制、家礼、礼俗、宗教礼四个流行范式。全书立论高远,兼顾理想与现实、理论与践行、传统与重建。
本书系作者在国内外多年从事戏曲文献学教学形成的教材,是我国部公开出版的戏曲文献学概论著作。 戏曲文献学、戏曲史学、戏曲理论,构成中国戏曲学三大基本板块,代表戏曲学三个不同研究层次。戏曲文献研究是戏曲学基础的层次,是从事戏曲研究不可逾越的起步。近百年来,在戏曲史学与戏曲理论两方面各有相当的理论建树,惟独在戏曲文献学方面,忽视了学科建设,不曾系统总结、归纳戏曲文献研究的有关知识、理论、方法与规律。本书为戏曲文献学初步设立内容与理论框架,论述了戏曲文献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范畴、途径、方法等问题,阐述了戏曲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编纂学诸方面的相关知识及实践操作方法,为建立戏曲文献学提出学科构想,为国学充实相关内容,为广大戏曲工作者、学习者、研究者与教学者提供参考。
辞书是重要的历史文献,对语言文字本体及相关学史的研究意义非凡。辞书的序跋介绍了辞书的编纂目的、方法、过程、理论等内容,不仅体现出辞书编者的语言文字观,从中亦可窥探当时的语言文字概貌。本书精选中国历代经典语文辞书三十余部,起于《说文解字》,讫于《现代汉语词典》,其中包括字书、韵书、类书、词书等诸多品类。对辞书的序跋、体例进行必要的注释校勘外,亦对辞书的的作者、体例、篇幅、结构、内容、特色、版本及相关研究论著进行详尽且系统的介绍。
本书作者陈铁民先生乃唐诗学大家、学界耆宿,作者论述唐诗文献整理、考证的方法和门径,即从作者自己从事这方面研究的体会和他人的有关经验出发,归纳、总结出一些基本的方法和门径,还有若干应注意的问题,再找出众多具体、典型的正反两方面的例子(以唐诗为主,间及唐文),予以论证和说明。本书以作者1981年在北大中文系任教时,为高年级学生(七七级、七八级)和研究生、进修教师开的《唐诗整理》选修课讲稿为基础,后又作了大的增补、修订后撰成。全书共分四章,第一章唐代诗人生平事迹考证与诗歌编年,第二章唐诗的辑佚和辨伪,第三章唐诗的校勘,第四章唐诗的注释。第一章对生平事迹考证的方法和门径进行的归纳与总结,具有开创的意义。第二、三、四章所谈内容,虽每见于他人的著述中,但本书所论,也有自己的独到之处。第一,
本书是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大数据环境下的信息组织与服务创新 中的一本。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信息资源井喷式增长。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本书梳理数字信息资源长期保存的发展现状和研究重点,对于推动我国数字信息长期保存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书共8章,内容包括对数字资源的安全存储、数字信息资源的元数管理和永久获取,即包括长期保存和提供检索与利用两大方面。最后以武汉大学机构知识库建设作为案例分析。
2018年12月,值晚清文化名人薛时雨诞辰二百周年之际,政协全椒县委员会编纂出版了《全椒古代典籍丛书?薛时雨集》(40册),同时举办了学术研讨等纪念活动,将所收论文编辑成学术研讨会纪念文集,作为《全椒古代典籍研究丛书》正式出版。 该书收录37位学者的论文33篇,分 学术交流 与 纪念先贤 两个部分;内容包括薛氏生平事迹及师友交游考述、文学及文化教育成就综论、全椒地方社会历史文化研究等方面,论文征引文献史料丰富,内容翔实。附录收录了本次研讨会的综述和领导专家发言。是迄今为止全椒薛时雨专题研究集成式的学术资料集。也将为今后的薛时雨研究、全椒地方文化研究乃至晚清历史文化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引文分析(Citation analysis)是对学术和科学文献参考模式的探索,早已应用于影响分析、知识流和知识网络等多个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中。其也具有重要的信息科学应用,特别是在知识表示和信息检索中。 近年来,引文分析引起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兴趣,该方法有助于解决研究、管理或信息服务问题,如大学排名、研究评估或知识领域可视化。这一复兴和日益增长的兴趣源于书目数据的数字化(包括引文和全文)和相关计算机技术的可用性和可访问性的显著改进。前者提供了大量的数据,而后者则是研究人员进行新类型的大规模引文分析的必要工具,即使没有特殊数据收集的特殊访问权限。激动人心的新发展正在以这种方式在引文分析的许多方面出现。 本书批判性地考察了引文网络分析和可视化的理论和实践技术。为了确定主题背景,本书首先讨论了引文分析的
本书是2018年度《清史参考》所刊发文章的结集,取 以史为鉴 之意,介绍清史纂修和研究工作中的部分科研成果。书中共收录文章41篇,根据内容分为政治、文化教育、人物、 新清史 研究四部分。既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又通俗易懂,可读性颇高。
《文献语言学》为学术集刊,每年两辑。主要栏目有:经典重刊、原创报道、学术综述、争鸣书评、青年论坛。 本刊着重刊发原创性研究作品,主要包括文献语言学理论与方法、汉字与汉字史、训诂与词汇史、音韵与语音史、语法与语法史、方俗语与方言史、语文与语言学史等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也刊登学术热点与重点的研究综述、有重要影响的学术著作的书评、重要论题的纯学术争鸣或商榷性文章,并刊布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文献语言学研究资料。本刊更强调扶持年轻学者。
本书为上海藏书家周大烈所编家藏书目,包括乡邦文献目录、校雠学书目、清诗目录和重编书目四种。一为《小书种堂劫后重编书目》,共著录其藏书1900余部,按经史子集四分法对其余藏书进行分类编排;二为《后来雨楼所藏乡邦文献目录》,共著录其收藏的松江府历代乡贤著作570余部,按传统经史子集分类,是研究松江地方文献的重要书目。三为《七录居所藏校雠学书目》,共著录其收藏的校雠目录学书籍550余部,分著录类和传本类,并附有各地营业目录,对目录学研究有重要参考价值。
《崔建英版本目录学文集》收录了版本目录学家崔建英先生关于版本目录学、古籍文献方面的论著45篇。 崔建英(1931-2006)先生,生前是中国科学院图书馆研究馆员。自1956年起进人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工作,直至1992年退休,先后从事过图书采访、古籍文献整理和古籍编目等工作,曾任该馆第二文献服务部主任。
《古籍保护研究》集刊由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主办,旨在推行 中华古籍保护计划 ,为古籍保护工作者搭建一个古籍保护工作与研究成果的交流平台,广泛宣传古籍保护工作的重要意义,总结先进工作经验,及时发表古籍保护研究成果,推进古籍保护工作与学科建设向纵深发展。 本辑为《古籍保护研究(第14辑)》包括新时代古籍战备装具初探、王重民《清代两个大辑佚书家评传》考略等论文。
《广州大典》是广州的 根与魂 ,承载广州千年文脉。广州大典研究中心依托已出版的《广州大典》一期文献和正在编纂的二期民国篇,推出《广州大典研究》集刊,主要刊载关于广州乃至广东历史文献的整理成果、岭南历史文化研究的学术文章,兼收与此相关的书评及学术会议综述等。本刊希望助推岭南历史文献的搜集整理和编辑出版,深入挖掘岭南文化的内在价值,为推进岭南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做出应有贡献。《广州大典研究(2020年第1辑 总第5辑)》共收录文章16篇,分为 广府人物 文献研究 史料发掘 岭南风物 书评 动态信息 六个栏目。
《新型研发机构发展报告2021》报告正文共分为五个章节。其中,章为新型研发机构发展总体情况分析。第二章至第四章为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专题分析,分别就不同法人类型新型研发机构、不同区域和重点城市群新型研发机构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第五章为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报告》正文共分为5章。其中,章为新型研发机构总体情况,汇总梳理了我国新 型研发机构的总体规模和特征、人才队伍、经营发展、研发创新和产业化活动的开展等情 况。第二章至第四章为新型研发机构专题分析,分别就不同法人类型、不同区域和重点城市 群新型研发机构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第五章为新型研发机构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建议,主要结合统计数据及各地工作开展情况,对新型研发机构发展中的突出问题进行了分 析,并提出了相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