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
《礼学文献八讲》超越了传统礼学研究的单一径路,吸纳社会学、民俗学、人类学、宗教学等多学科的成果,对礼、礼学及礼学文献进行了创新性的体系构建和理论阐释。全书立足于 礼以成人 的基本功能,各讲细致入微地讨论和总结:礼之缘起的终极依据、礼经的礼学定位、践礼的主要类型、礼仪的全体面貌,以及各礼学要素的基本形态和相关文献。提出:1)礼是 中华民族为人类个体的 成人 体证出来的生活方式 ;2)礼学是一个包括礼意、礼义、礼术、礼仪、礼乐、礼器、礼法七要素的结构系统;3)作为制作与践行的礼学文献主体包括礼制、家礼、礼俗、宗教礼四个流行范式。全书立论高远,兼顾理想与现实、理论与践行、传统与重建。
【内容介绍】 本书的内容对象为清代私家藏书目录,按照藏传者传略、书目编例特点和学术价值编排,力求从目录学发展的角度考察各书纵向和横向之间的联系,精选钱谦益、黄虞稷、钱曾、黄丕烈、张金吾、李盛铎、潘祖荫、等著名藏书家及藏书目录,本次出版修订了原书的文字讹误和知识性问题,是一本了解明清私家藏书递藏史,了解目录学的编写和使用的极佳入门读物。
辞书是重要的历史文献,对语言文字本体及相关学史的研究意义非凡。辞书的序跋介绍了辞书的编纂目的、方法、过程、理论等内容,不仅体现出辞书编者的语言文字观,从中亦可窥探当时的语言文字概貌。本书精选中国历代经典语文辞书三十余部,起于《说文解字》,讫于《现代汉语词典》,其中包括字书、韵书、类书、词书等诸多品类。对辞书的序跋、体例进行必要的注释校勘外,亦对辞书的的作者、体例、篇幅、结构、内容、特色、版本及相关研究论著进行详尽且系统的介绍。
《清代藏书史论稿》是关于清代藏书史及古籍文献的研究论著。《绪论》从宏观论述入手,对清代藏书史的研究领域、史料范围、研究方法等问题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上编 怀瑾握瑜 藏书之家 ,为清代藏书史的相关重要人物黄丕烈、袁廷梼、顾之逵的研究。中编 芸香永续 宋椠明抄 ,为古籍善本的版本学和书籍史研究。下编 丹黄灿然 文字犹传 ,为古籍题跋及古籍校勘学研究。附编 学步捧心 ,为仿效先贤所撰藏书题跋一束及国立北平图书馆抗战时期的馆史研究。全书所论,或有填补空白之意义,或尝试于旧问题提出新见解,在传统的版本、文献考订之外,亦尝试以社会文化史为背景的书籍史研究方法。
本书是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大数据环境下的信息组织与服务创新 中的一本。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信息资源井喷式增长。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本书梳理数字信息资源长期保存的发展现状和研究重点,对于推动我国数字信息长期保存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书共8章,内容包括对数字资源的安全存储、数字信息资源的元数管理和永久获取,即包括长期保存和提供检索与利用两大方面。最后以武汉大学机构知识库建设作为案例分析。
本书全面了开放存取等概念的不同表述和定义,阐述了开放存取的范围、发展历程序和实现途径。从开放存取的经济意义和商业模式、影响务和评估、实现方法以及开放存取的组织和利用等方南对国内外开放取的研 进行论述,并提出了开放存取资源操作、保存的相应对策。数字信息资源开放存取的实践。从国际组织、主要科研资助机构、大学等7个方面总结了国内外数字信息资源开放存取的实践进展,提出了开放存取背景下图书馆的应对之策。数字信息资源开放存取的有关技术,详细阐述开放存取的检索、元数据管理和重组3个方面的有关工具与技术,并辅之以相应的案例,力求为图书馆提供可操作性强的实践指导,提出开放存取资源的互操作、长期保存以及知识产权等问题及其相应的对策。
书稿约30万字,无图,北京市西城区*图书馆所编,是反映该馆地方文献信息、方便读者查找文献资料的工具书。书稿收录2010 2015年入藏的图书、期刊、地图等西城区地方文献目录近1000余条,每条目录按统一的式著录版本形态描述和内容提要,对了解西城区区情区貌、研究西城区历史文化有一定的参考价。
Lens所著《目客(2我这样爱你)》,从爱情出发,落脚于现代人在都市中笃定或迷失的自我,探讨“在今天,如何爱”。 这一期,8组长篇图文呈现了爱情世界里那些隐藏的秘密、信任与欺骗之间的灰色地带、混合着喜欢与侵犯的那种对交流的渴望、老年人不用再幻想和一个人变老时那种独特的感情状态,大数据里的爱情,浪漫爱情电影如何从风靡到让人感到压抑,以及对城市这个人类动物园如何影响爱情的讨论,等等。在爱情世界里,有很多是亘古以来的谜题,也有不少是社交网络时代的新状况。
本书系作者在国内外多年从事戏曲文献学教学形成的教材,是我国部公开出版的戏曲文献学概论著作。 戏曲文献学、戏曲史学、戏曲理论,构成中国戏曲学三大基本板块,代表戏曲学三个不同研究层次。戏曲文献研究是戏曲学基础的层次,是从事戏曲研究不可逾越的起步。近百年来,在戏曲史学与戏曲理论两方面各有相当的理论建树,惟独在戏曲文献学方面,忽视了学科建设,不曾系统总结、归纳戏曲文献研究的有关知识、理论、方法与规律。本书为戏曲文献学初步设立内容与理论框架,论述了戏曲文献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范畴、途径、方法等问题,阐述了戏曲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编纂学诸方面的相关知识及实践操作方法,为建立戏曲文献学提出学科构想,为国学充实相关内容,为广大戏曲32作者、学习者、研究者与教学者提供参考。
《中国文献学研究》是由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历史文献研究所主办的的学术研究性辑刊,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辑所收皆为中国古典文献学研究前沿性、原创性文章,对于了解古典文献学最新学术动态、学习和借
徐鹏绪等著的《中国现代文学文献学研究》借鉴我国传统和西方现代文献学、图书馆学、情报学的理论方法,建构了由“总论”、“本体论”、“功能论”构成的中国现代文学文献学理论体系;设计了中国现代文学文献学的叙述、研究框架,即现代文学文献学本体的结构模式。本书认为,1917年—1949年所产生的新文学作品,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原典文献。而中国现代文学学科文献,还应包括原典文献传播过程中生成的对现代文学进行批评研究的二级文献,以及对这些批评研究进行再研究的三级文献。本书将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各级次、各类型的重要文献,按一定的逻辑层次关系,构建成一个有机的开放的文献谱系。本书对各级文献和每级文献中不同的文献类型的特征及其文献价值,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精当的评述。
西部散存民族档案文献遗产受自然、人为等因素的影响,加之保管条件简陋、生存环境恶劣,损毁流失问题十分严重。华林著的《西部散存民族档案文献遗产集中保护问题研究》揭示了西部民族档案文献遗产的散存状况、所产生
本手册适用于《中国分类主题词表》第三版,大致可分为两大部分:基础理论部分与应用部分,重点是文献标引特殊规则的应用。本手册注重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通过列举大量实例说明问题,对于某些特殊问题尽可能用实例加以解释,循序渐进、通俗易懂,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所有实例均来源于 国家图书馆中文普通图书书目数据库 。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是一批流入香港的楚地竹简,2008年7月抢救入藏于清华大学。这批战国竹简多为经、史类佚书,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是前所罕见的重大发现。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组织专家对其进行了缀合、编排和分篇,并逐篇进行隶定和释读,并陆续结集出版,其中的第三辑引人注目地公布了相当数量的《尚书》和《诗经》类文献,是汉代以来所发现的*为重要的《诗经》学史料。 由姚*所*的《清华简与先秦经学文献研究》就是以上述史料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部学术论文集。 文章来自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与先秦经学文献国际学术研讨会 (2013年5月在北京由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国学研究所与《文艺研究》杂志社共同举办一。 对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 的研讨,不言而喻,这会进一步推进先秦经学尤其是《诗经》学研究走向深入。
本书分上、中、下三编,包括总论、述要与具体考述三个部分,面、线、点相结合,考论相兼,无论是全局描述,还是微观考证,对于唐五代小说、历史及文化研究,都有重要参考价值。要深入理解文献的意义,不仅需要了解文献自身的形成及其传承过程,也需要参考和借鉴前人的研究积累。在中国传统学术史上,小说研究基本上不登大雅之堂,二十世纪以降,小说研究才“升格为一门具有现代学科性质的专学,这是二十世纪中国学术的重要收获,也是中国现代学术区别于传统学术的特色与个性之所在”。这一份丰厚的学术遗产应该及时清理,其中的利弊得失亦有待总结。苗怀明《二十世纪中国小说文献学述略》将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研究分为四个时期:二十世纪上半期、建国后三十年、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从小说文献的搜集、整理和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