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学发微》,是1932至1948年间余嘉锡在北京各大学主讲目录学课程时的讲义,本书以 辨章学术 为核心,建立了自己的目录学体系。对目录书的体制、目录学的源流、历代目录书的类例沿革阐述甚详,举出目录学的体制有四种类型:一为篇目,考一书之源流;二为叙录,考一人之源流;三为小序,考一家之源流;四为版本序跋,考一书之源流。 《古书通例》是余嘉锡先生另一部重要的学术著作。本书论及著述体例问题,对汉魏以前古书通例详加诠释,不少认识已为出土简帛书籍所证实。
本书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名词,内容包括:图书馆学情报学基础、图书情报工作管理、信息资源建设、信息组织、信息检索、情报分析与研究、信息服务与用户研究、文献学8个部分,共3436条。本书对每条名词均给出了定义或注释。这些名词是图书馆、文献情报机构、科研、教学以及新闻出版等部门应遵照使用的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规范名词。
本书兼顾学科传统及其*发展,以整理和研究古代文献的方法为核心,系统地讲授中国古典文献学的基本理论,分为五单元十课:目录学、版本学为入门篇,校勘学、注释学为提高篇,编纂学、辑佚学为博览篇,考证学、辨伪学为深化篇,专科文献学、古籍电子文献为拓展篇。每单元都相对独立,可根据教学需要灵活讲授。 本书的突出特点如下: 简明实用。本书简明扼要、图表生动、例证丰富,力求用浅显的语言将枯燥的文献学理论和方法讲解透彻,并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利于教学。本书在每一课开头提示教学重点、授课学时,课后有课外阅读书目和练习题,并配备有教学PPT,方便教师的 教 与学生的 学 。 编者队伍年轻化。本书编者都为国内高校青年学者,锐意创新,使本书呈现出与众不同的特色,紧随学术潮流,如专科文献
《如何进行文献回顾》是一本关于综合文献回顾的操作化指南。书中将综合文献回顾的过程分解为七个步骤,并以此为基础向研究人员展示了如何进行全面的文献回顾。通过实施这七个步骤,文献回顾这项工作变得不再神秘、不再艰巨。 本书可以作为硕士生、博士生和研究人员的工具和指南。特别是,如果你是一位学术新秀,本书可以帮助你完成学位论文或毕业论文的文献回顾过程,同时也会为你的研究提供支持。本书建构了一个囊括研究实践的元框架,这对于进行综合文献回顾和开展研究来说都是大有裨益的。
清光绪时黎庶昌任驻日公使期间,和随员杨守敬将在日本搜集的中国散逸书籍二十六种二百卷选日本雕工刊刻,名为《古逸丛书》。此书历来为学人推崇。但实际上《古逸丛书》在刊刻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以往的研究也有涉及,惜缺乏系统细致的梳理。本书作者从《古逸丛书》的编纂、刊刻流传、所用底本及刊刻过程中的校勘等方面作了详细的调查、比对和研究,除了文字资料的大量搜集外,更是亲自实地考察了《古逸丛书》现存版片情况,目验《古逸丛书》现存于各图书馆的藏本,从而使该书对《古逸丛书》诸问题的考证有了更直接充分的证据。
《书目答问》是晚清重臣张之洞所撰写的一部名著,对晚清以来的学术界产生了重大影响,著名学者陈垣、余嘉锡等就是通过研习此书走上治学道路。此书民国时期,范希曾进行了补正,出版了《书目答问补正》,风行至今。柴德赓先生是20世纪史学大师陈垣先生的得意门生,陈垣先生在文献学领域造诣深湛,柴先生师从名师,在这一领域也佳作颇多。柴先生身后,家属从先生旧藏中觅得先生批注本《书目答问补正》二册,全书批点颇多,可以看出柴先生在此书上所下功夫之深。此次影印出版,并附以孙文泱先生所整理的批注释文。以柴先生1962年所写《重印〈书目答问补正〉序》为本书序,附录部分有四:1《〈书目答问〉清代著述家姓名录》和2《〈书目答问补正〉著作家姓名录》,这是柴德赓编写的《书目答问补正》的反向查询工具书,在当时属独创。此部分由
舆图文献是历史研究的重要史料,审视舆图文献,用历史地理学方法研究历史时期的海防问题是很好的视角。《舆图文献视野下的明清广东海防》通过检阅国内外遗存中涉及明清时期广东海防的大量珍贵舆图文献,尤其是通过文献整理及舆图档案公开而涌现出的鲜为学界所知的稀见舆图文献,对广东地区重要的海门、水道、港湾等地理环境要素,以及受其影响而做出军事部署的水师战船、海防炮台进行了探讨。
本书是中国1192年至2015年县级以上新旧地方志中方言资料的总汇目录。本书辑录的方言范围包括大方言区下的官话和非官话,也包括仅通用于个别城镇的土语;辑录的具体内容包括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辑录的资料主要来自方言专志,新旧地方志中专设的与方言有关的卷次,以及散见于风俗和舆地等篇中的方言资料。本书的排序按照《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县以上行政区划代码》中的地名为准,分上下编,上编辑录旧志中的方言资料,按照志书名、编撰者、版本、卷次排序;下编辑录新志中的方言资料,按照志书名、编撰者、篇章(含页码)、出版者和出版年份排序。本书为中国古代语言学、语音学、文字学、方言学等的研究提供了依据,方便研究者进行检索。
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第九轮规划教材53种的修订,将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医学教育改革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63号文),加快构建规范化、标准化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升医学教育的质量和水平,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医学人才成才规律和中国医学教材建设规律,打造高质量高水平的医学精品教材。本套教材为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第九轮规划教材,是我国医学教育领域起步*早、历史*悠久、修订版次*多的权威、规范、科学、经典的*规划教材。第八轮教材自2013年秋季出版至今,已经4年时间,修订再版是学科知识及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本次修订将根据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注重课程体系的优化改革和教材体系建设的创新,并继续坚持"三基、五性、三特定"
本书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能够站在现代学术的立场,对中国古代的目录及目录学给予全面的、科学性总结的著作。本书从目录的概念,目录的分类及发展演变,目录的编制、体例,目录的种类、功用等各方面,对中国古代以及近现代的目录进行了全面、系统、详细的分析论述,评价其优劣,指出其不足。全书体大思精,重点突出,资料详实。并对所涉及的目录、著作注明出处,使得本书同时具备很强的资料性和实用性。毫无疑问,直至今日,无论是了解、利用中国古代的目录,还是学习、研究中国目录学的历史,此书都是的经典之作。
《中国文献学(第10卷)(精)/ 张大可文集》,编列文集为第十卷。 《中国文献学(第10卷)(精)/张大可文集》既是作者编著的一部高校教材,也是作者建构综合性通论文献学理论的尝试。作者认为,《中国文献学》不是传统文献工作产生的分支文献学,即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等的叠加,而是20世纪产生的一门综合型的文献学新兴学科,它的理论建构还在探索之中。该书重新定义文献,指出:“一切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史实和经验,通过某种载体表现的文字资料、图物资料、音像资料等等,均为文献。”文献学应以一切历史文献为研究对象,也就是包括古今文献为研究对象的新理论。全书十二章,前十章以20世纪传世的古文献和新增的历史文献为对象,考察它的载体形式、内容类别、整理利用以及历史发展四个方面的内容,别具一格。第十一章为本次入集时所
409年前,杭州的著名书坊容与堂又刊刻了一部迎合时下人阅读口味的图书,取名《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传》。既是流传几百年,深受人们喜爱的 水浒 故事,又有名家李卓吾先生评语加持,按理这套书应该卖的不错。事实是否如此已不可考,我们只知道,几百年后,华夏大地已经只能找到一部完整的容与堂刊本《水浒传》,这就是国家图书馆收藏的容与堂刊百回本《忠义水浒传》。而容与堂大概也没有想到,几百年后,学者们会为了这一刊本的来历,它与其他刊本的关系绞尽脑汁、争论不休。 现在看来,容与堂刊本是《水浒传》众多版本中非常重要的一版。按照学界对《水浒传》版本 简本 繁本 的划分,容与堂刊本是现存 繁本 系统中流传下来的完整版本里*早的版本。全书共一百卷一百回,每回回前有插图一叶两幅,共计图像两百幅。这些插图精致秀雅,体
傅惜华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文学研究专家、藏书家,其碧蕖馆藏书早就蜚声中外。已经出版的《傅惜华藏古本戏曲珍本丛刊》收录了大兴傅氏的珍贵古本戏曲,广为研究者所用。在碧蕖馆旧藏中,说部类图书占傅氏藏书总数的比例虽不是很大,但数量已不算少,据《傅惜华旧藏小说书目》统计傅惜华藏说部类作品有七百五十余种,不乏诸多精品,堪称一个尚未开发的小说资料宝库。本丛刊从傅惜华先生说部类藏书中精选一百七十九种,其中明代刊本有27种,清代刊本有130种,民国及以后刊本7种,海外刊本12种(其中日本刊本11种,高丽刊本1种),年代不确定抄本3种。在这所选的近180种作品中,很大一部分为《古本小说集成》、《古本小说丛刊》等各类近年影印的古小说选集所未收录之本,或作品虽已被《古本小说集成》或《古本小说丛刊》收录,但所选皆为另外不
书稿约30万字,无图,北京市西城区*图书馆所编,是反映该馆地方文献信息、方便读者查找文献资料的工具书。书稿收录2010 2015年入藏的图书、期刊、地图等西城区地方文献目录近1000余条,每条目录按统一的式著录版本形态描述和内容提要,对了解西城区区情区貌、研究西城区历史文化有一定的参考价。
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为纪念章培恒先生而设的高端讲座 章培恒讲座 每年会邀请海内外尖端的学者,以学术活动的方式纪念章先生,本期讲座请来了荷兰汉学家、哈佛大学东亚语言文化系讲座教授伊维德先生,著名近现代文学史专家、苏州大学范伯群教授,日本关西大学文学部教授井上泰山先生,全国高校古籍整理工作委员会的安平秋先生,法兰西学院院士、法国亚洲学会副主席菲利奥扎教授。
《章太炎藏书题跋批注校录》主要内容包括:附《序说》一卷、《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二十卷、《水道提纲》二十八卷、《前汉书补注》一百卷、《古籀拾遗》三卷、《世说新语》十一卷、《景德传灯录》三十卷、《伤寒明理论》四卷等。
徐鹏绪等著的《中国现代文学文献学研究》借鉴 我国传统和西方现代文献学、图书馆学、情报学的理 论方法,建构了由 总论 、 本体论 、 功能论 构成的中国现代文学文献学理论体系;设计了中国 现代文学文献学的叙述、研究框架,即现代文学文献 学本体的结构模式。本书认为,1917年 1949年所产 生的新文学作品,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原典文献。而中 国现代文学学科文献,还应包括原典文献传播过程中 生成的对现代文学进行批评研究的二级文献,以及对 这些批评研究进行再研究的三级文献。本书将中国现 代文学学科各级次、各类型的重要文献,按一定的逻 辑层次关系,构建成一个有机的开放的文献谱系。本 书对各级文献和每级文献中不同的文献类型的特征及 其文献价值,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精当的评述。
本书是一部比较全面的论述和讲解古籍修复方面知识的书籍。全书共十章,包括古籍修复基础知识、古籍修复用纸、古籍修复技术分解动作、字画装裱技术常识、拓片的装裱与修复等。 本书讲古书修复、装裱和同类的已经行世的几本书不完全相同。它不是泛泛地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通论修复技术,而是先分出各种不同的装帧形式,然后再在每个具体的装帧形式下讲解各个环节的修复。这就突破了长期以来古书修复上的桎梏,赋予创新的活力。 以往出版的有关古籍修复的几本书,也有一些插图和附图,但较之本书的插图,不可相比。如同本书中的类分,插图也依类相从,显得既有系统,又眉目清楚。图标很重要,没有图光有文字,人们只能凭空想象,抽象不出来具体的行为动作。有了图,就具备了更好的示范功能,影响会更好。 本书的后部分,附录了
本手册适用于《中国分类主题词表》第三版,大致可分为两大部分:基础理论部分与应用部分,重点是文献标引特殊规则的应用。本手册注重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通过列举大量实例说明问题,对于某些特殊问题尽可能用实例加以解释,循序渐进、通俗易懂,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所有实例均来源于 国家图书馆中文普通图书书目数据库 。
先秦时期老子学派、庄子学派以及黄老学派的思想学说,被统称为道家思想,其中保存在《老子》和《庄子》文本中的老庄思想,是道家思想的精髓,也是*主要、*思想价值的部分,本书所论述的道家思想就主要指老庄思想。本书的重点是论述道家的思想内涵,关于学界对老子、庄子及其著作在考据学上的争论,略而不论,将基本依照学界通说。另外在本书中,道家思想又称为先秦道家思想、传统道家思想、旧道家思想,旨在有别于在道家思想的基础上会通儒道、被称为新道家思想的玄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