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起,中国图书馆学会积极利用专业优势、专家资源和新技术条件,创新性地开展线上培训,几年来组织开展了数十场主题多元、内容丰富的线上培训活动。培训主讲教师或为享誉业界的名家巨擘,或为深耕于某一领域的专家学者。 本书收录了十余位业内知名专家的培训讲稿,共十四讲,内容涵盖公共文化政策解读、图书馆使命与价值、资源建设、信息组织、参考咨询、阅读推广、古籍保护、未成年人服务、图书馆新技术、智慧图书馆实践、图书馆建筑、服务效能、重大事件应急管理等多个专题,涉及图书馆工作的方方面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俗易懂,实用性强。本书可作为馆员继续教育配套用书,也可作为案头业务用书,为馆员日常工作提供指南与参考。
为宣传推广图书馆服务工作中的实践,促进业务交流,编者从图书馆阅读推广与信息素养教育获奖案例中选出39个优秀案例编成本书。本书分为信息素养教育、主题文献推广、阅读分享与空间建设、特色阅读活动、大学生阅读推广等五部分,每部分收录多个案例,并邀请蔡迎春、邓咏秋和李武对这些案例进行点评。本书有利于提高图书馆馆员的案例写作水平,对各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工作和信息素养有参考价值。
《阅读推广服务体系的苏州实践与创新 苏州图书馆服务案例汇编》一书由苏州图书馆组织编纂,2024年是苏州图书馆成立110周年,为进一步凝聚起干事创业的磅礴力量,促进事业健康发展,总结巩固既往工作成效,面向未来谋求发展优势动能,苏州图书馆编辑出版本书,以资纪念。 本书是对苏州图书馆2004年以来服务创新的聚焦和对未来方向的积极探索。本书不仅全面展示了苏州图书馆在服务阵地建设、地域文化推广、分级分众服务以及构建创新机制等方面的丰富案例,还通过细致入微的描绘、丰富的现场图片,让读者深入了解苏州图书馆如何运用智慧图书馆技术、打造特色阅读空间、开展多样化阅读活动,以及如何携手社会各界共同推动全民阅读。这是一本集实用性与前瞻性于一体的作品,能够为图书馆学领域的学者、从业者以及广大阅读文化爱好者提供了极具
本书是著名藏书家、文化学者韦力先生探访图书馆的游记合集。韦力先生花费十年,走访全国90余家图书馆,其中既有焦山书藏、北堂图书馆等早期藏书楼(图书馆)旧址,也有首都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著名的公共图书馆,还有北京大学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等著名的学校图书馆,以及国家图书馆出版社资料室、中华书局图书馆、上海辞书出版社图书馆等特色藏书机构。他考察建筑、揭示馆藏、介绍史实、评点人物,留存了我国图书馆历史与现状的珍贵史料。 全书依图书馆性质分四编:肇始编、公共编、学校编、辅翼编。本册为肇始编,包括灵隐书藏、焦山书藏、丰湖书藏等24家萌芽期藏书机构。全书文笔优美,图文并茂,充满知识性与趣味性,是广大读者寻访图书馆的一份指南。
本书是著名藏书家、文化学者韦力先生探访图书馆的游记合集。韦力先生花费十年,走访全国90余家图书馆,其中既有焦山书藏、北堂图书馆等早期藏书楼(图书馆)旧址,也有首都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著名的公共图书馆,还有北京大学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等著名的学校图书馆,以及国家图书馆出版社资料室、中华书局图书馆、上海辞书出版社图书馆等特色藏书机构。他考察建筑、揭示馆藏、介绍史实、评点人物,留存了我国图书馆历史与现状的珍贵史料。 全书依图书馆性质分四编:肇始编、公共编、学校编、辅翼编。本册为学校编,包括北京大学图书馆、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等21家学校图书馆。全书文笔优美,图文并茂,充满知识性与趣味性,是广大读者寻访图书馆的一份指南。
内容提要 阅读推广作为公共图书馆的主要业务之一,一直是相关领域专家和从业人员的重点研究主题。阅读推广需要引导与规范,这就需要通过阅读推广制度建设形成图书馆服务考核、评估机制,使图书馆真正承担起推动、引导、服务全民阅读的法定使命,并通过阅读推广制度在图书馆行业的推广,来确保规范被有效实施。本书对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制度的构建进行了全面的理论分析,共分为7章:第1、2章讨论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制度理论;第3 6章分别对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制度中对内容、馆员、读者和空间的要求进行讨论;第7章讨论了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阅读推广制度这一延伸问题。
本书以呼和浩特市 鸿雁悦读 计划这一成功的城市阅读品牌为起点,全面探讨和论述了城市阅读品牌的构建与创新。全书分为五章:章介绍了城市阅读品牌的建设与研究现状;第二章论述了城市阅读品牌的策划设计、组织推广乃至持续发展的全过程,强调了公共图书馆在其中的作用;第三章介绍了 鸿雁悦读 计划的建设背景、核心理念、构建运营、创新经验和未来展望;第四章具体介绍了 鸿雁悦读 计划中的9个案例;第五章展望了城市阅读品牌的发展趋势。另外,本书附有该项目的指导文件、规范、文本等资料。本书可供致力于阅读推广的图书馆人及相关研究者阅读、参考。
本书是著名藏书家、文化学者韦力先生探访图书馆的游记合集。韦力先生花费十年,走访全国90余家图书馆,其中既有焦山书藏、北堂图书馆等早期藏书楼(图书馆)旧址,也有首都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著名的公共图书馆,还有北京大学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等著名的学校图书馆,以及国家图书馆出版社资料室、中华书局图书馆、上海辞书出版社图书馆等特色藏书机构。他考察建筑、揭示馆藏、介绍史实、评点人物,留存了我国图书馆历史与现状的珍贵史料。 全书依图书馆性质分四编:肇始编、公共编、学校编、辅翼编。本册为公共编,包括首都图书馆、天津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21家公共图书馆。全书文笔优美,图文并茂,充满知识性与趣味性,是广大读者寻访图书馆的一份指南。
本书深入调查分析国内外图书馆界关于人工智能服务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成果,并在此基础上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如何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应用于数字图书馆服务,梳理构建移动互联网环境下数字图书馆人工智能服务的体系框架和重点内容,并对人工智能技术在图书馆行业的应用前景进行预测,为图书馆员和图书馆相关专业人士开展人工智能研究与建设提供参考与指引,为提升图书馆智能化、智慧化服务水平提供助力。 作者简介: 张炜,国家图书馆研究馆员,法学硕士。北京通信协会第九届、第十届理事会理事,北京通讯学会第十届理事会计算机应用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通信学会科学传播专家,中国通信学会科技专家库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负责人。参与全国宣传文化系统 四个一批 人才培养工程、文化艺术智库、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文化部科技提升计划、国家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侧重介绍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的理论与方法,下篇精选全国优秀的阅读推广案例,包括主题文献推广、阅读比赛、特色阅读活动、亲子阅读推广、大学生阅读推广五类,每类列出多个案例,并邀请王波、李超平和赵亮对这些案例进行点评。本书有利于提高图书馆馆员的案例写作水平,对各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工作有参考价值。
本书以晋中市图书馆办馆实践为例,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了公共图书馆社会化运营的背景、现状、基本问题、治理结构、运行机制、典型案例、成效经验,特别是对公共图书馆社会化运营过程中如何构建以党组织为领导主体、理事会为决策主体、图书馆为管理主体、运营商为执行主体、监事纪检为监督主体、文化主管部门为考评主体的科学的公共图书馆治理结构,以及如何构建领导决策机制、科学管理机制、高效执行机制、监督制约机制、综合考评机制辩证统一的科学的公共图书馆运行机制,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分析研究。
本书是著名藏书家、文化学者韦力先生探访图书馆的游记合集。韦力先生花费十年,走访全国90余家图书馆,其中既有焦山书藏、北堂图书馆等早期藏书楼(图书馆)旧址,也有首都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著名的公共图书馆,还有北京大学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等著名的学校图书馆,以及国家图书馆出版社资料室、中华书局图书馆、上海辞书出版社图书馆等特色藏书机构。他考察建筑、揭示馆藏、介绍史实、评点人物,留存了我国图书馆历史与现状的珍贵史料。 全书依图书馆性质分四编:肇始编、公共编、学校编、辅翼编。本册为辅翼编,包括黄册库、合众图书馆、国家图书馆出版社资料室等25家藏书机构。全书文笔优美,图文并茂,充满知识性与趣味性,是广大读者寻访图书馆的一份指南。
本书是国家社科重点项目 新型出版模式对学术图书馆的影响研究 成果。课题组历时三年多,通过学术图书馆与新型出版的基本认知、不同类型出版模式对学术图书馆的影响、新型出版模式下学术图书馆建设策略,试图对新型出 版对学术图书馆的影响这一主题进行探讨和分析,进一步明确图书馆的发展战略与发展方向,在转型变革中,应对变化,驾驭未来,赢得图书馆发展的主动权。
该选题以公共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为研究背景,在全面调研国内外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现状基础上,针对公共图书馆在落实国家知识产权强国战略中的职责与定位,研究并提出适合公共图书馆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体系,并以国家图书馆为例,探讨该服务体系建设在公共图书馆实践情况与效果。
本书基于国家社科基金课题 网络信息采集与保存策略研究 ,立足公共图书馆职能和定位,以国内外较有代表性的保存机构的研究和实践为基础,结合国家图书馆网络信息采集与保存研究工作实际,拟定了包含信息采集深度与采集频率在内的网络信息采集与保存工作流程,构建网络信息采集与保存服务体系。此外,本书还提出网络信息采集与保存策略,从而为政府决策、社会研究和民众学习提供积极的参考和借鉴。
《中文书目数据制作》是由全国图书馆联合编目中心和国家图书馆中文采编部共同编写的图书馆学专业书籍,旨在为图书馆编目工作提供系统、规范的操作指南。本书内容分为三篇:第一篇为 中文书目数据制作总则 ,介绍了编目工作的标准、规则及CNMARC格式;第二篇为 中文普通图书书目数据编制细则 ,详细阐述了普通图书编目的具体流程和要点;第三篇为 各类文献书目数据编制特点 ,涵盖连续性资源、电子资源、学位论文等不同文献类型的编目方法。书中还附有七个附录,提供日常编目所需的代码表,方便编目人员系统学习。
本书以时间为序,对国家图书馆的馆舍变迁历程进行了全景式回顾。其中,对文津街馆舍以及白石桥馆舍两期工程的建设情况做了详细梳理;对国家图书馆常态化的功能更新项目以及院落内部分精美的园林小品也做了扼要介绍。书稿中,与文字同样重要的还有两百多幅插图,它们源自馆史资料、历史档案、老报纸、网络资讯以及个人的工作积累。这有助于通过馆舍变迁影像重温国家图书馆百十年的发展历史。这是新一代图书馆基建工作者献给国家图书馆的一份礼物,也是向百十年来为国家图书馆基建工作做出贡献的前辈们致敬。
总分馆制是国际上公共图书馆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本书对国内外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的现状进行了调研,将国内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的主要模式总结为:联盟协作式的松散型总分馆模式、业务统筹式的集约型总分馆模式、集中管理式的垂直型总分馆模式等。深圳市宝安区经过多年实践,探索出区、街道、社区三级紧密型垂直管理模式的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服务体系,即 宝安模式 。本书从体系设计、读者服务、营销与阅读推广、资源建设、业务保障、考评机制和创新思考等不同角度,对 宝安模式"实践经验进行全面总结,为区域公共图书馆体系的建设运营提供一套 可行的方案。
南方科技大学是中国高教改革的试验田,在管理模式上有诸多创新之举。南方科技大学图书馆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服务,在许多方面也进行了大胆尝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书共收录了25篇文章,全面反映了南方科技大学图书馆从管理理念到具体实践,从总体规划到重点项目的调研和实施的方方面面,并通过一些图书馆往事、馆员的工作经历、读者和图书馆的故事等,详细梳理了南方科技大学图书馆近十年的发展历程,为读者展现了一个图书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过程。本书不仅是南方科技大学图书馆对自己十年成长历史的回顾和纪念,也是一本反映图书馆人砥砺奋进工作精神的图书。本书可为图书馆从业人员和关心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人士提供一个积极的学习榜样和参考样本。
本书对智慧图书馆的理论与实践进行总结梳理,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探讨。本书分为五个部分。部分为智慧图书馆总论;第二部分为智慧图书馆产生背景,对智慧图书馆产生的时代背景、社会背景和技术背景进行阐述;第三部分为智慧图书馆发展现状,系统总结相关理论研究进展和实践发展状况,包括智慧图书馆的概念、内涵、特征、技术、体系、功能、服务等方面;第四部分为智慧图书馆案例研究,对智慧图书馆建设成功案例进行分析;第五部分为智慧图书馆发展对话,与智慧图书馆研究领域知名专家进行对话,深度探讨智慧图书馆未来发展趋势。本书适合智慧图书馆领域研究者乃至所有图书馆从业人员阅读。